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桥蛋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召岭  蔡辉 《河北医药》2009,31(9):1101-1103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骨桥蛋白(OPN)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被认为是一种促炎因子,其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免疫调节、信号转导、伤口愈合、组织修复、骨的再吸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肾脏疾病和肿瘤的发生等。近年来研究发现RA患者滑膜组织有OPN的mRNA表达,主要分布在受侵关节软骨的血管翳上。推测OPN与关节滑膜组织表面高表达的OPN受体结合发挥滑膜组织的损伤作用,本文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曾菊兰 《河北医药》2002,24(8):682-68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关节及其周围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的疾病。本病还可累及关节以外部位 ,如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 ,为一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多数关节呈对称性肿胀、压痛 ,常常从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起病 ,早期为游走性 ,发作与缓解交替 ,晚期关节僵硬、畸形、功能严重受损。据国外统计[1 ] ,在发病的几年内劳动力完全丧失者约占 10 %。我科 1996~ 2 0 0 1对生活自理能力丧失和不同程度下降的 1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5例病人中 ,男 7…  相似文献   

3.
4.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机制不确定,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是多有副作用。关于RA的研究,构建和应用合适的动物模型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获得与人RA发病相似的动物模型尤为重要。目前研究表明,各种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发病因素不同,病理特点有别,有必要对动物模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改善病情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是造成劳动力丧失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改善病情药是近年来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介绍改善病情药的药理作用、分类、临床用药策略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 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病及高致残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约0.4%[1]。目前对RA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关节软骨表面的血管新生是RA病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却得到了一致公认,它在RA病程的早期便开始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是参与调控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和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的关键分子,具有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增殖与分化和增加血管通透性的双重功效。本文对VEGF的来源结构、生物学特性及在RA中的作用等做一简要综述。1V EG F概…  相似文献   

7.
李彦会  朱芸 《河北医药》2004,26(5):445-445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血液学改变较为多见,可伴发白细胞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但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AA)较为罕见。本文观察了几年来RA患者骨髓象,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远期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用甲氨喋呤(MTX) 柳氮磺胺吡啶(SASP)联合用药治疗早,中期RA54例,用药初期采用综合疗法,待病情基本稳定后,MTX每周10mg,静点或口服:SASP0.5mg,每6h一次口服,并同时服用酵母片保护胃肠功能,观察期每半年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一次,每年拍一次双腕手X线片,与原片对照,同时观察副作用。结果 显效27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83.3%,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MTX SASP联合用药方案,搭配合理,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及策略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滑膜,心、肺、肾、动脉、神经及眼等脏器也可受累,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传统的RA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进入21世纪以来,RA的病因虽然仍不十分清楚,但人们对其发病的分子机理已有了一定的新认识并开发出一些新药,提出了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卢添宝  张志智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608-2609
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Jhritis,RA)是一种世界性疾病,是以关节滑膜为主要靶组织的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由于关节的慢性炎症,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具有较高的致残性.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目前认为它是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在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中其患病率居首位,全世界的患病率大约为0.5%~1%,成年人发病率大约0.3‰.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重大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骨桥蛋白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包含RGD(Arg-Gly-Asp)序列,被认为是一种促炎因子。研究发现骨桥蛋白是引发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因素,其在骨质代谢及免疫系统中具有双重作用,本文综述了骨桥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天  潘丽丽  白婕  王娜  崔丽  岳燕 《中国医药》2013,8(7):995-997
目的 探讨Th9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表达的改变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集20例健康人(HC)和20例RA患者(RA组)的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9、IL-4、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干扰素(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9细胞数;实时定量PCR检测IL-9 mRNA、转录因子PU.1 mRNA,分析这些指标可能的相互关系.结果 RA组患者外周血中CD4+ IL-9+T细胞、CD4+ PU.1 +T细胞、CD4+ IL-9+ PU.1 +T细胞均缺如.细胞因子检测:IL-9水平在HC组为(1.24±0.44)×10-9 g/L,RA组为(1.33 ±0.53)×10-9 g/L(P =0.558);IL-4水平在HC组为(8.59±4.07) ×10-9 g/L,RA组为(5.95±5.73) ×10-9 g/L(P =0.101);TGF-β水平在HC组为(1238±329) μg/L,RA组(712±254) μg/L,(P=0.00);IFN-γ水平在HC组均低于检测水平,RA患者中5例IFN-γ水平升高.HC组IL-9 mRNA表达为(0.24±0.04),RA组为(0.24±0.02) (P =0.764);HC组PU.1 mRNA表达为(0.38 ±0.02),RA组(0.13±0.02) (P =0.000).结论 RA组患者外周血促Th9分化关键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抑制其分化关键细胞因子平有所升高,导致PU.1 mRNA表达受抑,PU.1蛋白无法合成不能支持IL-9mRNA表达.RA患者外周血不存在Th9细胞分化条件,推测循环血Th9细胞可能不参与RA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朱海龙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593-1594
目的:分析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定量联合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其对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取150例RA患者,50例非RA弥漫性结缔组织病,30例正常人血清样本,用ELISA定量检测抗CCP抗体,用Immage特种蛋白分析仪对RF定量检测。采用四格表法计算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RA组的RF、抗-CCP抗体敏感度分别为62%、54.7%,特异性分别为51.7%、96.0%。结论:RF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抗-CCP抗体对RA敏感性较RF筹,但具有高度特异性。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scBsAb1/17对Ⅱ型胶原(CII)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及scBsAb1/17双特异性抗体与单价抗体(anti-IL-1βscFv和anti-IL-17scFv)在CIA模型小鼠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CII建立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小鼠成模后开始治疗,每2 d给药1次,治疗29 d。治疗结束后对小鼠关节炎指数进行临床评分,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CII抗体、CII特异性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指数和脾脏中IL-2、IL-1β、IFN-γ、IL-6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IA模型对照组相比,所有治疗组都能明显减轻CIA小鼠的临床症状,并明显降低血清中CII抗体水平、脾细胞增殖指数及脾脏中TNF-α、IL-6、IL-2、IL-1β和IFN-γ的表达量。相同剂量下scBsAb1/17治疗组的脾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anti-IL-1βscFv治疗组(P<0.05);并且scBsAb1/17治疗组小鼠脾脏中IL-6、IL-2、IL-1β和IFN-γ的表达量明显低于anti-IL-1βscFv和anti-IL-17AscFv单独治疗组(P<0.01或P<0.05)。结论 scBsAb1/17及单价抗体对CIA模型小鼠都有治疗效果;不同剂量scBsAb1/17对CIA模型鼠的治疗效果呈剂量依赖性;相同剂量条件下,scBsAb1/17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价抗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和抗RA33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分别检测94例RA和97例非RA风湿病患者血清中的CPA、抗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 CPA、抗RA33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4%、31.9%和72.3%;特异性分别为96.9%、75.3%和77.3%CPA与抗RA33抗体或RF联合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CPA和RF滴度呈正相关。结论 CPA对RA的诊断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抗RA33抗体和RF为优,可作为RA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与RF联合检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RF.结果 155例RA患者抗CCP抗体阳性104例,阳性率67.1%,RF阳性109例,阳性率70.3%;126例非RA患者抗CCP抗体阳性6例,阳性率4.76%,RF阳性35例,阳性率27.8%;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66.6%,特异性为94.8%;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0.3%,特异性为70.8%;抗CCP抗体或RF某一项阳性时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82.6%,特异性为75.3%;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时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5.1%,特异性为99.1%.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低于RF,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17,P>0.05);但特异性高于RF,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0.22,P<0.01).结论 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和RF检测一样对RA诊断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抗CCP抗体的检测对RA的诊断更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RA33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RA诊断标准的患者93例为RA组,其他自身免疫病组60例,健康对照组60例,分别检测其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在RA中的灵敏度分别为88.2%、78.5%、20.4%,特异度分别为60.8%、90.8%、96.7%,抗CCP抗体的灵敏度低于RF,特异度高于RF(P〈O.05);抗RA33抗体的灵敏度低于RF、抗CCP抗体,特异度高于RF(P〈0.05),其特异度与抗CCP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98.0%。结论联合检测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可以提高对RA的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风湿免疫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患者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沉和CRP明显降低,病情活动情况明显减轻。30例患者中,1例出现局部注射反应,2 d内可自动消失。其余患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英夫利昔单抗能明显改善RA等风湿免疫疾病的炎症反应,抑制关节破坏进展,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检测抗CCP抗体,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本院门诊或住院的RA患者104例(RA组),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76例(非RA组)及同期来本院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检测各组的抗CCP抗体、RF水平并作比较.结果 RA组的抗CCP抗体阳性率、RF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RA组、对照组(P<0.05);RA组的抗CCP抗体阳性率高于RF阳性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RF对RA诊断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度高于RF(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97.4%,但灵敏度较单独RF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含量与RF浓度呈正相关(r=-0.413).结论 抗CCP抗体检测可作为诊断RA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抗CCP抗体、RF联合检测可以提高临床诊断RA的灵敏度、特异度.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是滑膜长期的慢性炎症,进而造成对软骨及骨关节的破坏。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系统中的多种细胞因子、酶等。本文对软骨细胞在抑制RA的软骨破坏方面可能存在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