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考察葛根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依据<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0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确定葛根素注射液的有效稀释浓度和细菌内毒素限值.结果:葛根素注射液在最大有效稀释浓度下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其内毒素限值符合规定.结论: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取代<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规定的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血必净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将血必净注射液经12倍稀释,用标示灵敏度为0.25EU·ml-1的鲎试剂检测其细菌内毒素.结果:血必净注射液稀释12倍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血必净注射液进行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将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经10倍稀释,用标示灵敏度为0.25Eu·ml-1 的鲎试剂检测其细菌内毒素.结果: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0倍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甘露醇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方法和指导原则。结果:甘露醇注射液在最大有效稀释浓度下对鲎试剂反应无干扰作用。结论: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取代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5.
王艳美  颜明  尹松鹤 《健康天地》2010,4(1):57-57,59
目的:建立氨酚比林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及指导原则进行实验。结果将氨酚比林注射液稀释30倍可消除干扰因素。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来控制氨酚比林注射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褚奇星 《现代保健》2014,(8):120-121
目的:考察参麦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加强对参麦注射液的质量监控。方法: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考察参麦注射液对鲎试剂的干扰试验,并检测供试品细菌内毒素的限度。结果:对样品进行1∶4稀释,用0.125 EU/mL鲎试剂无干扰,与家兔热源检查法结果一致。结论:与家兔法检查本品热原相比,细菌内毒素法可行性高,此方法避免了家兔热源检查法操作的复杂性,且灵敏度高、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7.
符忠策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2094-2095
目的研究枯痔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方法和指导原则。结果枯痔注射液在最大有效稀释浓度下对鲎试剂反应无干扰作用。结论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枯痔注射液进行热源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香丹注射液的临床用药安全,我们试图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LT)保证香丹注射液的质量. 方法采用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与鲎试剂产生凝集反应的机理,判断香丹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 结果鲎试剂浓度在0.25EU·ml-1时,香丹注射液经40倍稀释对细菌内毒素测定无干扰. 结论此方法用于香丹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具有灵敏度高、准确、经济、快捷等优点,对控制香丹注射液的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鲎试剂检查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细菌内毒素方法.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进行试验.结果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浓度为7.5 mg/ml时不干扰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适用于检测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中的内毒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注射用丝裂霉素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并进行检查。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要求进行试验。结果:注射用丝裂霉素可用灵敏度0.25EU/ml的鲎试剂作细菌内毒素检查。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用于注射用丝裂霉素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热原实验和细菌内毒素实验确定合适的浸提温度。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在不同浸提温度下测定细菌内毒素溶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结果:溶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在121°C1h和80°C 1h的浸提条件下会大大减少,在37°C 1h的浸提条件下不会发生明显改变。结论:热原实验和细菌内毒素实验最适合的浸提温度是37°C。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检测样品中的内毒素含量。方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细菌内毒素检测法(凝胶限度试验、凝胶半定量试验)。结果选用λ为0.5 EU/ml的鲎试剂,采用凝胶限度法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样品经稀释至80倍或以上稀释度后对内毒素检查均无干扰,确定该疫苗的内毒素限度值为40 EU/ml[即20 EU/剂(0.5 ml)]。凝胶限度试验结果显示,疫苗每1 ml中含内毒素的量均小于40EU,即每1次人用剂量(0.5 ml)中含内毒素的量均小于20 EU。凝胶半定量测定结果显示,1人份规格疫苗中含内毒素的量为2.50~10.00 EU/ml(平均5.36 EU/ml);5人份规格疫苗中含内毒素的量为1.50~6.00 EU/ml(平均3.02 EU/ml)。结论凝胶法两种试验均可用于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细菌内毒素检测,与凝胶半定量试验相比,凝胶限度试验更为简便、且易于操作;采用凝胶限度法本研究建立了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凝胶半定量法测定结果用准确数据显示该疫苗的内毒素含量均在人体安全限度以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建立其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使用鲎试剂对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进行干扰试验。结果: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可用标示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灵敏度,可用于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细菌内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依替巴肽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进行探讨,建立其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二部附录Ⅺ E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进行。结果:在验证条件下,依替巴肽注射液可以采用稀释方法排除干扰。结论:可以采用此法对本品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5.
产H2S志贺Ⅰ型菌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鉴定1998年6月自腹泻病人标本中分离的产H2S细菌的种属、血清群、型及其临床价值和流行病学意义。[方法]腹泻病人粪便标本经增菌、分离培养后、挑取可疑菌纯培养,进行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豚鼠角膜试验、鲎试验分别检测未知菌的侵袭力和内毒素,“K-B法”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该菌为革兰阴性杆状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即能生长繁殖,生化学性状符合志贺菌属定义,豚鼠角膜试验显示其有侵袭力,鲎试验表明能产生强烈内毒素,药敏试验证实对多种抗菌素敏感。[结论]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学和血清学等微生物学性状的检测,经安徽省卫生防疫站专家的进一步鉴定,确认并命名未知菌为产H2S志贺I型菌,也是引起该腹泻病人腹泻的唯一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大肠杆菌O_(157)∶H_7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特异性荧光探针为特点的TaqM an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大肠杆菌O157∶H7污染的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方法]以大肠杆菌O157∶H7的rfbE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和探针,以大肠杆菌O157∶H7菌株提取核酸DNA作为模板,优化引物和探针的浓度比和Mg2+浓度,以大肠杆菌O157∶H7和10种相关细菌考核检测体系的灵敏性、稳定性和特异性。[结果]建立的反应体系在引物和探针的浓度为0.6μmoL/L、0.8μmoL/L,Mg2+浓度为4mmoL/L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10株相关菌株的检测中,除大肠杆菌O157∶H7出现很好的阳性外,其余菌株均为阴性。在纯菌条件下,定量检测低限为17 cfu/mL。同一样品重复检测3次C t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高,操作简便快捷,适应食品微生物检验发展需要,具有较大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淋巴细胞归巢及黏附分子在肠免疫屏障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免疫屏障对抵御细菌、内毒素起着重要作用,而肠淋巴细胞归巢是肠道重要的免疫活动之一,并参与构成肠免疫屏障.对肠免疫屏障的平衡具有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Occupational endotoxin-exposure and possible health effects on human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CKGROUND: Endotoxins are commonly found at workplaces where large amounts of bioaerosols are generated. In Germany, especially since the Ordinance on Safety and Health Protection related to work involving biological agents (Biostoff-Verordnung) became effective (1999), threshold limit values are widely discussed. Up to the present, endotoxin values are measured with non-uniform methods and therefore values are of limited benefit for classification of exposure groups. In Germany there is no threshold limit value for endotoxin. METHODS: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he last 20 years was selected from Medline and discussed. RESULTS: In this review we focused on the impact of endotoxin exposure on human health with special respect to the measurements on workplace and methodological aspects of endotoxin determination. Methods for sampling and endotoxin determination have to be validated, optimized, and standardized first. CONCLUSION: The adverse health effects of endotoxins are known, standardization of measurements is a necessary goal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immediat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