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敬 《临床医药实践》2010,19(2):158-158,160
近几年来,随着CT设备的不断更新,三维成像及CT仿真内镜(CTVE)技术对结肠病变的研究逐日增多,特别是64层螺旋CT以其高速度、更加薄层、更大范围的容积扫描,为这一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对30例经纤维结肠镜活组织检查病理证实的结肠癌和结肠息肉患者进行了三维成像与CT仿真结肠镜(CTVC)观察,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结肠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患者行结肠螺旋CT检查,工作站后处理(观察组).利用图形工作站的后处理功能作表面覆盖成像(SSD)技术重建三维CT结肠成像,经透明重建技术后获得与气钡双对比钡剂灌肠相似的透明图像;设定CT阈值和进行图像切割,使病变范围、细节充分显示.与30例钡剂灌肠及纤维结肠镜结果进行对照性研究(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30组获得的三维图像能较好地显示结肠的解剖关系及病灶的定位;所有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100%,明显优于其它检查方法,其仿真内窥镜结果与纤维结肠镜结果吻合.结论 运用多种三维成像方法能有效显示结肠肿瘤,可常规用于结肠肿瘤检查.  相似文献   

3.
应用螺旋CT结肠成像方法诊断结肠占位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林  陈岩  宋冰  张文婧  孙涛  郝明利  姜缤  温连庆  夏爽  沈文 《天津医药》2005,33(4):240-241,F003
结肠占位性病变传统的检查方法有大便潜血试验、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等方法,各有优劣。Viningt1994年首次提出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ic colonography,CTC)以来,经过不断地改进,尤其是16排螺旋CT的出现,使结肠占位病变诊断又增加了一种新的检查方法。我院应用此项技术检查21例可疑结肠占位病变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二维成像和三维成像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某院收治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全部患者均实施静脉肾盂造影成像检查和多层螺旋CT泌尿系二维、三维成像检查,观察比较患者在两种检查方法之下的结果差异。结果:多层螺旋CT泌尿系二维、三维检查的成像效果显著优于静脉肾盂造影成像的显影效果,组间数据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泌尿系二维、三维检查与静脉肾盂造影成像检查相比,具备更好水平的显影率,能够实现对患者泌尿系统生理结构的可靠显示,在结石疾病和泌尿系统肿瘤疾病的诊断过程具备显著的应用价值,应当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对结肠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应用.方法 56例患者行结直肠螺旋CT检查,并进行工作站后处理,分别获得结直肠的CTVC、SSD、VR及多平面成像等二、三维图像,并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 增生性息肉4例,腺瘤9例,多发性息肉3例;结直肠癌30例.结论 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的临床应用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采用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情况.方法 调查研究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168例腕关节损伤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各56例,分别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三组患者的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以及不同检查方法的优势.结果 多层螺旋CT组的检出率为73.21%,核磁共振成像组的检出率为75.00%,联合组的检出率为96.4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组和核磁共振成像组(P<0.05);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于腕关节损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一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P<0.05).结论 对于腕关节损伤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的效果最佳,能够综合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提高检出率,明确具体损伤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及三维成像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共58处肋软骨骨折病例,采用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成像技术检查,选择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2种成像,并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维成像发现46例58处肋软骨骨折,平扫仅发现15例22处肋软骨骨折.CT平扫和三维成像表现特征为肋软骨局灶性断裂、肋软骨边缘连续性中断或见透亮裂纹、肋软骨粉碎,钙化的肋软骨均有明显错位,未钙化的肋软骨有明显或不明显错位.结论 16排螺旋CT及三维成像对肋软骨骨折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诊断肋软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及三维成像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共58处肋软骨骨折病例,采用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成像技术检查,选择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2种成像,并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维成像发现46例58处肋软骨骨折,平扫仅发现15例22处肋软骨骨折.CT平扫和三维成像表现特征为肋软骨局灶性断裂、肋软骨边缘连续性中断或见透亮裂纹、肋软骨粉碎,钙化的肋软骨均有明显错位,未钙化的肋软骨有明显或不明显错位.结论 16排螺旋CT及三维成像对肋软骨骨折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诊断肋软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及三维成像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共58处肋软骨骨折病例,采用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成像技术检查,选择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2种成像,并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维成像发现46例58处肋软骨骨折,平扫仅发现15例22处肋软骨骨折.CT平扫和三维成像表现特征为肋软骨局灶性断裂、肋软骨边缘连续性中断或见透亮裂纹、肋软骨粉碎,钙化的肋软骨均有明显错位,未钙化的肋软骨有明显或不明显错位.结论 16排螺旋CT及三维成像对肋软骨骨折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诊断肋软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江山  李绍东  荣玉涛  徐凯 《江苏医药》2007,33(4):365-366,I000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综合应用在结肠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Lightspeed 16 Pro CT对23例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在ADW4.2工作站进行多种图像重建.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纤维结肠镜活检证实(结肠癌18例,结肠息肉5例).结果 22例三维成像效果良好,仿真内镜与纤维结肠镜显示基本一致.1例因肠道狭窄,成像效果欠佳,但不影响诊断.CT仿真结肠镜(CTVC)结合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SSD)和容积再现(VR),可以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病变的准确定位、定性.结论 综合应用多种重建方法,16层螺旋CT能够对结肠占位性病变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上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CT仿真结肠镜是CT仿真内窥镜成像(Virtual cndoscopy,VE)技术的一种应用,仿真内窥镜成像这-CT图像后处理技术是可以重建出管腔器官如胃肠道、呼吸道、大血竹等内腔表面的三维立体图像的虚拟内镜技术。结肠CTVE对肠管显示范围可从直肠到回盲部,是一种检查结肠内启、肉和肿瘤的新影像学方法。该技术较纤维结肠镜具有安全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及三维成像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共58处肋软骨骨折病例,采用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成像技术检查,选择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2种成像,并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维成像发现46例58处肋软骨骨折,平扫仅发现15例22处肋软骨骨折.CT平扫和三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在临床冠心病检查过程中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情况.方法 整理我院1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检查的过程中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进行检查,之后进行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为观察组,确诊患者病症为对照组,两组结果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大,临床符合率为98%,符合率非常高,两组结果的差异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检查的过程中,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进行检查的效果非常显著,可以准确的对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确诊诊断,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提高患者的临床检查效果,降低患者的检查项目及费用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配合口服导泻法对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患者的焦虑程度,肠道扩张度,患者感受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需螺旋CT结肠成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给予整体护理配合口服导泻法,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肠道灌洗法。评价患者干预前后CT结肠成像患者的焦虑程度,肠道扩张度,患者感受及图像质量。结果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检查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检查后观察组的患者感受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肠道扩张度和图片质量方面比较,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整体护理配合口服导泻法能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及不适反应,患者接受程度高,可提高直、结肠癌诊断的准确性,对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结果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结肠病变治疗前常用检查是钡剂灌肠和纤维结肠镜检查,两者都是通过观察肠腔内变化来进行诊断,纤维结肠镜还可以取活检。近年来,随着CT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软件技术的不断提高,CT在临床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扩展,16层螺旋CT应用于临床以来,以其扫描速度快、薄层及扫描范围大等特点,为CT在临床应用于结肠检查这一技术得到进一步促进作用。笔者对18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结肠息肉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活检,结肠癌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探讨CT结肠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大肠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仿真结肠镜(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DD)和透明法(Raysum)重建,并与电子结肠镜(EC)和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仿真结肠镜结合MPR、SSD和Raysum技术能对大肠癌病变准确定位,并有利于观察肿瘤的形态及特征。但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结肠外形、肠腔内外情况、病变的形态、范围及浸润程度等细节方面各有不同。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无创的、快捷、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对大肠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结肠癌是人体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检查方法包括大便潜血实验、钡灌肠、纤维结肠镜、CT检查等。本文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并经过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76例直、结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对直、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 (CTA)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进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平扫检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的脑血管成像检查,采用VR,SSD,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成像.结果:正常21例,异常14例,其中动脉瘤11例,部分闭塞1例,血管畸形2例.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能清晰的显示颅内大血管影像,对绝大部分的动脉瘤能迅速、准确地诊断.结论: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颅内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更准确,相对脑血管造影有无创伤、价格低的优点.对原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因的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结肠癌采用多排螺旋CT与纤维结肠镜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0例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接收的结肠癌患者,患者均在做纤维结肠镜结束后行多排螺旋CT扫描,将CT与结肠镜的确诊结果与病理确诊结果比较。结果结肠镜病灶检出率71.4%(46/70),多排螺旋CT病灶检出率82.9%,P<0.05。多排螺旋CT对结肠癌TNM分期Ⅰ期准确率与结肠镜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在Ⅱ、Ⅲ、Ⅳ期诊断率优于结肠镜(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对结肠癌术前分期判断有重要应用前景,是早期结肠癌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尤其在中晚期结肠癌诊断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9月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于1周内进行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经螺旋CT血管成像共发现88例患者存在动脉瘤,DSA发现87例,CTA与DSA检查吻合率为97.70%。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具有无创、快捷、准确,降低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及多种三维后处理方法等优点,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