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舟山渔区老年人群空腹血糖异常状况。方法对2010年9-12月在我院体检的渔区12个社区老年人群的空腹血糖结果,按年龄、性别调查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IFG检出率70~79岁年龄段为最高,DM检出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但三个年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IFG异常率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检出率男性略高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舟山渔区老年人空腹血糖总异常率及男、女性异常率均高于文献报道,可能与喜好饮酒,且量较大有关。渔区老年女性IFG检出率高于男性,可能与老年女性血脂高以及男性IFG者较早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异常与血脂、血尿酸、血压、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的关系,明确血糖异常高危人群。方法对1839名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异常及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老年组患IFG和糖尿病的危险度分别为青年组的3.7倍和3.2倍,高血脂、高BP、腹型肥胖人群的IFG检出率和糖尿病检出率均高于对应的正常组。结论纠正腹型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对于预防IFG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进行综合干预来观察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对临沂铁路在职职工2617人,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和餐后2 h静脉血血糖,对检出的122例空腹血糖受损(IFG)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1年。结果干预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锻炼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身高体质量指数、较前下降,干预管理组62例中有5例发生糖尿病,未干预组有22例发展成糖尿病。结论及早综合干预可以降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空腹血糖及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指标的水平,是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本社区近3年老年体检人群的血脂、血糖和血压的异常检出率,为社区医疗干预和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检测本社区2009年至2011年的老年体检人群的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空腹血糖FBG)和血压水平,分析总体及不同性别(男性和女性)的血脂异常、糖尿病、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高血压的检出率。结果 2009年的TC、TG、HDL-C、LDL-C、糖尿病、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高血压的总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1.96%、52.51%、50.05%、47.85%、20.55%、12.24%和38.08%,而2011年的分别为57.11%、61.61%、52.61%、49.40%、23.37%、15.42%和40.64%,与2009年相比,2011的变化幅度分别为4.17%、4.76%、3.70%、5.28%、2.82%、3.18%和3.36%。结论本社区老年体检人群近3年的血脂、血糖和血压异常检出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其中男性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煤矿工作者空腹血糖异常与血脂、血压、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的关系,分析血糖异常原因以及高危人群。方法:对5255名职工进行健康体检,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以酶法检测血脂、血糖含量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年组患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尿病的危险度分别是青年组的3.2和3.1倍,高血脂、高血压、肥胖人群的IFG和糖尿病的检出率均高于对应的正常组。结论:合理调整饮食,纠正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对于预防IFG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与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49例住院并有完整病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做标准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血糖水平依次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异常组、餐后血糖增高组、糖尿病组。利用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各组中的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范围、心衰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的死亡率。结果血糖正常组及空腹血糖异常组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范围差别不显著,而餐后血糖增高组及糖尿病组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范围明显大于前两组(P〈0.05),但后二者差别不显著(P〉0.05)。血糖正常组及空腹血糖异常组心衰的检出率基本相同,餐后高血糖组心衰检出率高于前二组,但差别不显著(P〉0.05),糖尿病组心衰检出率为65.2%,显著高于前三组(P〈0.01)。住院期间糖尿病组共有5例死亡,占7.1%,余各组死亡率为0。以上各种异常检出率在性别间差别均不显著(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范围,心衰检出率与其血糖水平密切相关,餐后高血糖及糖尿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早期强化式健康教育在空腹血糖异常老年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空腹血糖异常但非糖尿病的老年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给予早期强化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血糖水平,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笔者所在医院护士的早期强化式健康教育,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更好,血糖控制更加平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早期强化式健康教育在空腹血糖异常老年患者护理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复查乡村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方法对1783位农村初检空腹血糖高者进行询问病史,空腹血糖复检,做糖耐量试验。结果空腹血糖值受检验方法及饮食影响,单次检验结果有很大误差,不同性别人群血糖异常无明显差异,糖尿病患者与血糖异常人群糖耐受能力显著下降。结论糖尿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我们要做好三级预防,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来我院检测血糖的、≥30岁的人群的空腹血糖状况.方法 取近2年来我院就医的、年龄≥30岁的患者以及来我院作健康检查的人共34 318例,于早上空腹取受检者静脉血,用罗氏H76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然后分6个年龄段分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个年龄段正常血糖、空腹血糖受损和高血糖在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女性的正常血糖检出率均以30岁年龄段最高,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均以50岁年龄段最高,高血糖检出率均以> 80岁最高;空腹血糖受损和高血糖所占比例在男女之间差不多;全体受检人群空腹血糖受损者占11.9%,高血糖者占12.7%.结论 与全国性总糖尿病患病率相比,来我院作血糖检测的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和/或患病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数字化糖尿病管理模式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4—12月该院内分泌科就诊的82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院外数字化血糖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干预,并采用糖尿病自我行为管理量表(SDSCA-6)对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DSMB)能力进行评估,比较干预前后SDSCA-6评分及糖代谢指标。结果 经过12周干预后,69例患者调整了用药方案。患者干预后SDSCA-6总分及各维度(除吸烟行为维度外)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干预后每周血糖监测次数、空腹血糖达标率及餐后2 h血糖达标率高于干预前,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MB能力分别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呈负相关(P<0.05)。空腹血糖水平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呈正相关(P<0.001)。结论 数字化糖尿病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中老年糖尿病患者DSMB能力,并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研究中老年人空腹血糖和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187例住院病例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尿酸、血压等指标综合分析。结果:空腹血糖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不同性别、少数民族间无统计学差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尿酸、血压与血糖的交互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高血糖人群的尿酸水平与正常人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糖组人群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尿酸、血压高于正常血糖组。结论: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一项重要参数,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异常人群,病研究血糖异常与血压、血脂、血尿酸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中老年人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任志宏 《重庆医药》2009,38(13):1649-1649
目的探讨预防糖耐量异常(IGT)人群发展为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方法,降低T2DM发生的危险性。方法对226例IGT人群分两组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及生活方式加药物干预,观察两组人群T2DM发病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生活方式加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生活方式加药物(拜糖平)干预IGT发展为T2DM明显强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方法对农村3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糖尿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大洼县内35岁以上人群EDTA-K2抗凝与非抗凝全血标本共400例,分别采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法来检测糖尿病。结果对400例标本进行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比较,糖化血红蛋白检出率高。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可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出糖尿病及近期糖尿病的控制程度。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人群血糖异常及其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了解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健康体检的4582例进行血糖、血脂和血压检测,统计出人群血糖异常、高血脂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血糖、血脂和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血糖异常人群中高血脂、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人群。结论血糖异常、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必须加强对它们的控制工作,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院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各社区服务中心登记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同时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心理干预、规范血糖监测、规范药物治疗、按时复查等,干预3个月后对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干预前比较,患者不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控制理想(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长期的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提高有很大帮助,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不良生活行为的改变、自我检测能力提高及血糖控制等的影响.方法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为糖尿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格检查、系统的健康教育.发放问卷调查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12个月,60例社区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提高85%、纠正不良生活行为提高了73.33%、自我监测能力提高了70%、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正常率均明显提高.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社区糖尿病病人的治疗效果,提高了社区糖尿病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异常发生率为21.05%,餐后2h血糖异常发生率为7.89%;对照组空腹血糖异常发生率为47.37%,餐后2h血糖异常发生率为28.95%,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孕妇的血糖情况。  相似文献   

18.
运动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运动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压的影响.方法:查阅天津市王顶堤医院居民健康档案选取124例糖尿病患者(失访率为9.68%),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6个月的健步走运动干预,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对2组人群干预前后的体力活动、血糖及血压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总体力活动代谢当量(MET)、血糖及血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经运动干预后,总体力活动代谢当量增加,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收缩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张压在干预后无明显改变.在剔除干预前影响,调整后的2组患者干预后总体力活动代谢当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收缩压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简单、安全的健步走运动模式是适宜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的一项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妊娠期糖耐量异常产妇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饮食干预措施,对照组则进行持续病情观察,待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后再行处理,比较两组产妇血糖控制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巨大儿、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低血糖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饮食干预是控制妊娠交界性糖耐量异常孕妇血糖的有效手段,其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崇明县1966名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早发现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患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延缓糖尿病的发病。方法本次筛查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初筛阳性(累计危险因素记分值≥22)的人群复筛,进行OGTT试验,将登记的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统计汇总。结果男性735例,女性1231例,男性空腹血糖平均(5.91±1.22)mmol/L,女性平均(5.89±1.16)mmol/L,男女血糖相比(P=0.73,t=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既往IGR者153例,初筛阳性1447例,阴性366例。对140例既往IGR者及1132例初筛阳性者(合计1272例)进行复查,结果显示:新发现糖尿病患者213例,IFG135例,IGT370例,正常554例,糖尿病患者检出率为10.83%(213/1966),糖耐量异常者检出率为25.69%(505/1966)。主要集中于60~69岁,其次为70岁以上老人。肥胖及超重人群空腹血糖平均(6.01±1.31)mmol/L,非肥胖人群平均(5.76±1.01)mmol/L,二者相比(P=0.000288,t=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人群平均(5.96±1.27)mmol/L,非高血压人群(5.79±1.05)mmol/L,二者相比(t=2.4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次筛查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患者,肥胖及超重和高血压人群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我们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对这部分人群进行饮食及体育锻炼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