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38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癫痫患者行脑血管疾病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来分析临床护理的方法及措施。结果在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癫痫发作症状明显停止,7例患者仍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类药物,1例患者在治疗中因停药而再次导致癫痫发作,服药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患者的有效护理能够降低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癫痫患者发病率及复发率,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与继发癫痫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并经头部CT或MRI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00例,其中37例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为7.4%(37/500),其中以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较为多见,且脑血管病发病类型不同其继发癫痫相应的原发病灶部位也不同。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继发癫痫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和病灶部位各不相同,发病机制也不一,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早期发作较易控制,晚期发作由于病性较为顽固,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3.
王磊 《中国处方药》2014,(11):98-98
目的:了解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症状和发病特点,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门诊收治的25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整理分析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发病症状、特点,脑部CT扫描资料和MRI诊断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显示,影响继发癫痫预后因素主要包括:癫痫发作类型、脑卒中类型、卒中病灶(皮质层与非皮质层)。其中皮层损坏是诱发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主要因素。结论由于诱发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主要因素是因缺血或出血导致的皮层损坏,因此对于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治疗要点是减少皮层损坏,进行缺血缺氧治疗,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徐浩  洪冰  梁海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50-2151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64例经颅脑CT/MRI证实且无癫痫病史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发作类型、发作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46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26.94%(125/464);各病种发生率为:脑出血34.03%(49/144),脑梗死18.59%(37/199),蛛网膜下腔出血32.23%(39/121).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表现为癫痫大发作,而脑梗死多表现为部分发作.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总病死率明显增高为52.80%(66/125),非癫痫总病死率为26.25%(89/3.39).经过脑血管病的常规治疗以及抗癫痫治疗,患者的癫痫得以控制,其中14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其余患者未再出现癫痫发作.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症状性癫痫发作的原因之一,多数于卒中后半年内发生,部分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发作类型以全身大发作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卒中继发癫痫发病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40例,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相关护理后,我院收治的40例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中,38例治愈康复出院,12例自动出院,并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没有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针对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应当采取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并进行适当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治疗继发癫痫,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有效治疗脑炎引发的继发性癫痫,临床探究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疾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96例经诊断为脑炎继发癫痫入院治疗的患者,按挂号单双数分为两组包括单一组、联合组,每组48例。单一组仅使用丙戊酸钠,联合组在单一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卡马西平以及托吡酯,观察症状改善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发病次数。结果:联合组临床有效率高达91.7%,单一组仅为79.2%,联合组较单一组疗效好,P0.05;治疗前两组癫痫发病次数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发病次数均有明显减少,且联合组较单一组发病次数少,P0.05。结论:临床对脑炎继发癫痫患者,采用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患者发病次数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7.
徐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85-18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脑出血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确诊的52例首次脑出血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随访。结果: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11.76%,经积极治疗后,48h内发病的37例患者中,有3例复发,其中1例因早期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于入院后第6天死于脑疝。3d后发病的15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后3~12个月发生癫痫再发,再服药后得到控制。结论:癫痫发生的机制为急性期与血管痉挛、出血引起脑水肿和代谢障碍等;恢复期多由于慢性病灶所致。脑出血急性期的癫痫发生率较高,出血灶在脑叶者更易发生癫痫,且病死率高,应及时进行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对临床诊治效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主要是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引起,其发作与脑卒中导致皮层受损直接有关。结论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临床危险性高,是加重卒脑血管病致残率,死亡率的原因之一,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有针对性的控制癫痫发作,可明显减少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症状及特点.方法 对682例脑卒中病例中58例继发癫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生率为8.5%(58/682).其中早发癫痫66.5%,迟发癫痫34.5%.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在病灶部位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卒中后癫痫的原因与病程和病变部位有关,早发型癫痫预后差,无论是早发型还是迟发型癫痫均应给予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100例患者的病因及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病因、临床诊断,并对比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在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83例为轻症患者,17例为重症患者;其中49例为胆道疾病,28例为酗酒患者,16例为高脂血症;25例为暴饮暴食引起;3例为其他较少见原因引起;28例发病原因不明,有部分患者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发病原因;腹痛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经血尿淀粉酶和血清脂肪酶测定,患者血尿淀粉酶和血清脂肪酶均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CT检查的阳性率为98.00%。经治疗后,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与之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大部分病症较轻,胆道疾病为急性胰腺炎发病的最常见病因,酗酒和高脂血症也是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原因,血尿淀粉酶测定和血清脂肪酶测定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对急性胰腺炎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继发癫痫T淋巴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继发症状性癫痫(EP).我们对291例脑出血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并进行分析,以探讨脑出血患者及继发癫痫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以便为临床预后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脑梗死部位进行判断,调查癫痫发作时间、癫痫发作类型等。本组所有患者采用常规脑梗死方案配合抗癫痫治疗:卡马西平以口服的方式治疗部分癫痫患者;丙戊酸钠以口服治疗方式对全面癫痫进行治疗;地西泮注射液或苯巴比托注射液以肌内注射的方式治疗癫痫持续发作患者,对患者单药治疗无效的可考虑联合用药。结果本文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发病率为4.12%;男女患者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早发型癫痫占60.71%,迟发型癫痫占39.28%。本文有额叶梗死8例,顶叶梗死6例,颞叶梗死24例,顶枕叶梗死2例,小脑梗死2例,颞顶叶梗死2例,基底节区梗死12例。进行脑电图检查可得出:异常患者52例,例正常患者。34例早发型癫痫患者中2例患者死亡,其余32例患者病情好转,临床症状已得到控制,而迟发型癫痫22例患者具有良好的预后。结论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男女发病比例之间不存在差异,皮质梗死患者继发性癫痫发病率高。对于早发型癫痫患者可行短期抗癫痫治疗,迟发型癫痫患者可给予长期正规抗癫痫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继发癫痫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开展临床实验研究,对入选的患者详细记录临床资料,包括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发作时间与类型、梗死病灶部位、治疗及预后情况等。并针对临床资料开展系统性回顾分析,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结果男、女患者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后癫痫发作为早发型30例,迟发型20例,全面发作13例,部分性发作37例。梗死部位在皮质的患者为36例,在皮质下的患者为14例。50例患者均进行脑电图检查,其中3例脑电图正常,异常47例。30例早发型癫痫患者中死亡1例,另外的29例患者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而病情得到控制、缓解;迟发型20例坚持正规抗癫痫治疗,预后良好。结论早发性癫痫发作和迟发型癫痫发作的机制不同,临床医师应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应区别对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药物和常规治疗治疗脑卒中后继发癫痫26例,观察其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等并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良好,3例未按规律服药间断有部分发作,3例强直-阵挛持续状态中2例死于脑疝及全身衰竭.结论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有关,皮层病变更易引起癫痫,早期治疗多可缓解,对迟发性癫痫应坚持长期规则服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15.
袁民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56-557
目的通过分析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寻找肌阵性癫痫症诊断要点。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疗肌阵性癫痫疾病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患者的发病特征以肌阵挛性为主,患者的脑电图会发生变化。临床常出现误诊的现象,丙戊酸钠能有效抑制癫痫的发作。结论加深对癫痫疾病临床症状的认识,降低误诊率,丙戊酸钠是治疗癫痫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癫痫属于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根据临床数据统计分析,在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5000万的癫痫患者。根据国内癫痫患者发病统计分析,我国癫痫的发病率大约在5%左右。耐药性癫痫指的是通过药物治疗仍然无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耐药性癫痫患者在所有的癫痫患者中占据30%左右。相对于常规癫痫患者而言,耐药性癫痫患者发病机制更为复杂,对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一直是临床中一大难点问题。因此需要对耐药性癫痫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化分析,并且探究精准化治疗对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王驰 《医药论坛杂志》2011,(11):81-82,85
目的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早、晚期的发病率,临床表现,治疗效果,预后情况及卒中后癫痫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就诊的56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患者中39例患者有脑电图异常,继发癫痫的发作类型与脑组织直接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有关。结论脑卒中是继发癫痫的主要原因,癫痫可为脑血管病变的早期表现,脑电图阳性率高,脑皮质病灶明显多于深部病灶,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对癫痫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84例癫痫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运用药物对癫痫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发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观察记录。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之后,早发性癫痫患者和迟发性癫痫患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复发状况,其中,有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4%,总有效率为97.6%。结论患者在早期出现癫痫病症状时,应该对其进行全面地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同时,在用药物进行临床治疗时,一定要尽量减少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35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痫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几年来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中并发癫痫发作 35例 ,通过分析 ,提高对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 ,避免误诊。本文就各类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痫的分类、发病机理、诊断、治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按 1 996年第二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癫痫分型按 1 989年国际脑电图与癫痫会议分类法 ,全部病例发病前均无癫痫病史及家族史 [1 ]。以脑血管病起病 1 5天为急性期 ,根据急性期癫痫发生的时间又分为 4个阶段。起病阶段 :以癫痫起病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 ;早期阶段 :急性脑血管病后 2 4小时内发生癫痫者 ;中期阶段 …  相似文献   

20.
李宁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60-2961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常会出现切口感染[1-2].切口感染是急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3-4].本研究对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00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11例,女性89例,年龄20 ~55岁,平均(33.6±12.0)岁.临床症状:右下腹部压痛175例,反跳痛阳性150例,发热130例,恶心呕吐90例,腹肌紧张80例.发病时间8 ~70 h.2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有16例出现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