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p16、Rb、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21例CIN病变上皮和36例正常上皮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Rb及Ki-67表达情况,其中47例CIN病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16、Ki-67在各级别CIN中均有较高表达(P<0.01),且CIN2和CIN3中的表达较CIN1高(P<0.05);同时二者阳性表达均见分层现象。Rb蛋白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从CIN1到CIN3逐渐下调(分别为54.2%、24.4%、21.9%),在对照组与各级别CIN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CIN2与CIN3之间无差别。CIN1、CIN2及CIN3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71.9%)、(85.3%)和(90.6%),随CIN级别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同级别CIN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及p16、Ki-67及Rb与宫颈癌前病变发生机制及病变进展相关,联合检测p16蛋白和Ki-67、Rb抗原表达可作为CIN分级诊断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SCC)中β-连结蛋白(β-cat)、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Ki67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表达,分析它们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73例ISCC、3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2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21份正常宫颈组织(NCE)应用组织微阵列法制成组织芯片,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31/33D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Cy-clinD1和Ki67蛋白的表达。采用χ2检验。结果①HPV16/18,31/33在宫颈病变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鳞癌中HPV16/18阳性患者易发生脉管癌栓(OR=3.875),HPV31/33阳性患者临床期别更易进展为高期别(OR=3.5)。②β-cat的异常表达、CyclinD1和Ki67的阳性表达在宫颈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cat在LSIL、HSIL和ISCC中为异质性表达。③宫颈鳞癌年龄增大则病理分期增加(OR=1.063)。结论 HPV16/18,31/33的感染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进展有关;Ki67可作为宫颈病变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PV、P1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相关性及意义,以利于宫颈癌的防治和早期诊断。方法选取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为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105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原位杂交法检测高危HPV,并取正常宫颈组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及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相互关系,P16、HPV间的表达具有高度正相关性(P<0.01)。结论 P16在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及宫颈鳞癌的高度表达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扩增情况,为女性子宫颈病变的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新途径。方法:收集60例妇女患者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的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第2代杂交捕获法(HC2)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HPV—DNA)、FISH法hTERC基因检测及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证实,做出宫颈病变的最后诊断。结果:随着细胞学病变程度的加重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级别增加,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增加(χ^2=11.111,χ^2=10.824,P〈0.05);HPV感染率随着细胞学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χ^2=6.570,P〈0.05);HPV阳性患者中hTERC扩增明显高于HPV阴性患者(χ^2=38.723,P〈0.05)。结论:h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密切相关,通过hTERC基因是否扩增可以很好区分低度与高度病变,hTERC基因的扩增可能是HPV感染致端粒酶活性增加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31/33感染及P53、MDM2、P16INK4A蛋白的表达,研究各指标的相关性及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组织芯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照检测106例ISCC、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0名正常宫颈鳞状上皮(NCE)中HPV16/18、31/33和P53、MDM2、P16^INK4A的表达,应用SPSS12.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HPV16/18、31/33和P53、P16INK4A蛋白在ISCC的表达高于CIN和N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31/3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53蛋白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16^INK4A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MDM2蛋白与临床各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高危HPV和突变型P53起重要作用,p53的下游基因MDM2是作为癌基因在宫颈鳞癌恶性进展过程中起作用,而p16^INK4A可能不是单纯作为抑癌基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31/33感染及P53、MDM2、P16INK4A蛋白的表达,研究各指标的相关性及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组织芯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照检测106例ISCC、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0名正常宫颈鳞状上皮(NCE)中HPV16/18、31/33和P53、MDM2、P16INK4A的表达,应用SPSS12.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HPV16/18、31/33和P53、P16INK4A蛋白在ISCC的表达高于CIN和N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31/3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53蛋白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16INK4A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MDM2蛋白与临床各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高危HPV和突变型P53起重要作用,p53的下游基因MDM2是作为癌基因在宫颈鳞癌恶性进展过程中起作用,而p16INK4A可能不是单纯作为抑癌基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SCC)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31/33DNA及E-钙黏素和Ki6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而探讨它们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可能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3例ISCC,30例HSIL,32例LSIL和21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NCE)制成组织芯片,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31/33DNA,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E-钙黏素和Ki67蛋白在其中的表达。结果(1)HPV16/18、31/33DNA的表达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18DNA阳性者更容易发生脉管内瘤栓(OR=3.875),HPV31/33DNA阳性者临床期别更容易进展(OR=3.5)。(2)E-钙黏素和Ki67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E-钙黏素异常表达阳性率的升高,临床期别增高(P=0.046)。(3)随着年龄增大临床期别增高(OR=1.063)。结论HPV16/18、31/33的感染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进展有关;E-钙黏素和Ki67可作为宫颈病变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仅次于乳腺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50万,中国每年有10万新发病例,约占世界新发病例的1/5。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过程,由正常宫颈上皮向宫颈上皮内瘤变即癌前病变转化,再发展为浸润性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在99.7%宫颈鳞癌和94%-100%的宫颈腺癌及腺鳞癌中可发现高危型HPV感染,其中HPV16,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宫颈鳞状细胞癌与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中HPV16感染情况与h TERT和Ki67在组织中表达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3例妇科肿瘤患者和同期内在我院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的35例正常患者的宫颈组织为研究标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组织芯片技术以及原位杂交方法等。结果病理宫颈组织(除CINⅠ以外)中检测出的HPV16阳性率均比正常宫颈组织高(P<0.05)。病变宫颈组织中CINⅡ、CINⅢ、原位癌、宫颈浸润鳞癌的h TERT表达以及Ki67表达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浸润鳞癌组织中的h TERT表达量显著高于原位癌组织中的h TERT表达量(P<0.01)。浸润鳞癌、原位癌的Ki67表达量比正常宫颈组织中的Ki67表达量检测值高(P<0.05)。HPV16阳性患者h TERT表达显著高于HPV16阴性患者(P<0.01),且HPV16感染情况与h TERT表达情况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72)。HPV16感染情况与Ki67表达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16感染情况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r=0.092)。此外,在病理宫颈组织中h TERT表达与Ki67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396)。结论 HPV16感染可能导致CIN的发生并逐步发展为SCC,而HPV16感染后组织中h TERT、ki67表达会发生改变,通过h TERT、ki67指标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癌前发现,对治疗和判断预后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宫颈癌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HPV-1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HPV高危病例200例,以基因捕获技术(HC2)对人乳头病毒(HPV-DNA)进行检测,并分析HPV感染及表达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共检出HPV感染61例,其中HPV-16型28例,HPV-18型2例,31例其他。经病理证实宫颈鳞癌19例,CINⅠ级20例,Ⅱ级19例,Ⅲ级3例。CC组的HPV-16显著高于正常组及CINⅠ、CINⅡ,HPV-18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IN组及正常组,P<0.05。CC及CIN易感性与HPV-16/18阳性率存在显示相关性(P<0.05),而正常组与HPV-16/18阳性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组织中HPV-16过度表达与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鳞癌的发展密切相关,检测HPV-16有助于阐明宫颈癌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早期筛查并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病变、宫颈癌的关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原位癌。方法:利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筛查与病理学诊断相结合,以宫颈炎为对照组,对宫颈炎和高危患者(如ASCUS、CIN、宫颈原位癌)共685例进行HPVl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高危患者中HPV16/18感染率为64.2%(124/193),其中宫颈癌、CINⅢ和CINⅡ的HPV16/18感染率为97.2%(69/71),CINⅠ感染率为52.0%(26/50),ASCUS感染率为40.3%(29/72),宫颈炎对照组感染率为11.2%(55/492),宫颈炎和高危患者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05),高危患者中〈40岁感染率为69.0%(40/58),≥40岁感染率为62.2%(84/135),两组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病变,特别是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病变越重,HPV的感染率越高。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高危型HPV感染者,并且宫颈病变的发生与年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人乳头瘤病毒(HPV)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维吾尔族妇女正常或炎症的子宫颈组织标本30例为对照组,宫颈病理标本按病变程度及病理学诊断分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组、CINⅡ~Ⅲ组各30例、宫颈鳞癌组织30例子宫颈鳞癌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蛋白表达,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V阳性率.结果 PTEN的蛋白表达率在正常或炎症的子宫颈组织、CIN Ⅰ、CINⅡ~Ⅲ、宫颈鳞癌组织中分别为83.3% 、73.3%、56.7%、23.3%,子宫颈鳞癌组阳性表达率明显减少,与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HPV阳性率分别为43.3%、56.7%、76.7%、93.3%,HPV阳性率和子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病变组织中PTEN蛋白水平表达减少,与其宫颈病变呈负相关关系;是子宫颈组织恶变的信号.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PV感染在子宫颈病变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子宫颈癌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HPV16感染后宫颈癌前病变中bcl-2蛋白表达的特点,探讨HPV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PRINS)技术及SP法对34例慢性宫颈炎,47例慢性宫颈炎伴鳞状上皮化生,4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进行HPV16的检测及bcl—2表达。结果:慢性宫颈炎伴鳞状上皮化生组及CIN组的HPV16感染率及bcl-2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0.05。结论:在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化生、CIN的进展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高。HPV感染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HR,HPV基因型感染与女性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参与石家庄市宫颈筛查的2234例女性患者采用核酸分子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及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对812例HP—HPV感染者中的476例患者进行阴道镜评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感染HPV16/18的女性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及细胞鳞癌的相对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HR-HP~基因型(P〈0.05)。其他HR—HPV基因型感染亦有诱发宫颈癌前病变及细胞鳞癌发生的可能,在石家庄市女性中HPV52/58感染诱发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几率仅次于HPV16/18。结论HPV16/18感染易诱发官颈癌前病变,且可能最终导致细胞鳞癌的发生,其他HR—HPV基因型与宫颈癌前病变及细胞鳞癌的发生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薄层液基细胞检测法(TCT)与杂交捕获法(hc2 HPV DNA)联合检测宫颈外口及宫颈管脱落细胞,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组和宫颈无细胞学形态改变的对照组高危型HPV感染率。结果总阳性率为42.77%(139/325),对照组、癌前病变(CINⅠ~Ⅲ)组、宫颈癌组阳性率分别为9.38%(12/128)、53.96%(75/139)、89.66%(52/58),3组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9例高危HPV分型,以HPV16型为主,占66.19%(92/139)。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有着密切的关系,HPV16是最主要的高危型HPV。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宫颈炎组织1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不同分级组织53例和宫颈鳞癌15例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和Ki67表达。结果宫颈鳞癌和CIN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表达明显高于子宫颈慢性炎症组织;细胞周期素D1表达与CIN分级程度成正相关。Ki67阳性表达与CIN分级程度成正相关,在宫颈鳞癌中有显著性(P<0.01);Ki67在细胞周期D1阳性表达组的标记指数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细胞周期素D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宫颈CIN及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Ki67与CIN及宫颈鳞癌发生有关,细胞周期素D1及Ki67与CIN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5080名女性均在2013年2月~2014年1月选择在本院就诊并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对其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 DNA检测、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ASC-US(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组318例,LSIL(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26例,H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52例,浸润癌组6例,HPV DNA+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检测宫颈病变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高危型HPV DNA检测及TCT,TCT检测宫颈病变的特异度高于高危型HPV DNA及HPV DNA+TCT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的筛查中,高危型HPV DNA+TCT检测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