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细支气管炎为2岁以下婴幼儿特有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引起。患病后部分患儿可转化为婴幼儿哮喘,故在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许多临床医生都常规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或雾化吸入表面糖皮质激素。为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2.
雾化吸入布拉奈德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4):573-574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呼吸道疾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病情很容易进展,常引起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而且相当一部分病例会发展为哮喘.本文应用雾化吸入布拉奈德混悬液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又称喘憋型肺炎(谓称毛支)的治疗较为棘手,由于微生物学的进展及抗生素的应用,下呼吸道原发性细菌感染已明显减少,而确认病毒感染,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早已明确由病毒引起,大多数是由合胞病毒感染所致,喘憋严重时虽用皮质激素治疗和氨茶碱等治疗有些效果,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常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1].发病以喘憋明显、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2-3],给患儿带来巨大痛苦.笔者观察56例采用氧动力雾化吸入治疗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病原体,特别是2~6个月的婴儿RSV感染后常发生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现对我院2008年1—12月小儿急性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26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我们应用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和硫酸沙丁胺醇(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并设常规的地塞米松和α-糜蛋白酶联用治疗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毛细支气管炎常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亦可见由人类3型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报道.在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时,除了给予抗病毒等基础治疗外,迅速改善通气、解除气管阻塞、控制喘憋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赵洁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873-2874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内婴幼儿常见的、多发的一种毛细支气管炎性阻塞性疾病[1],尤以6周至6个月的婴儿为发病高峰[2],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引起,其临床表现以持续性咳嗽和阵发性喘憋为主要特征.笔者采用细辛脑联合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海军  高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48-1549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常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其临床症状与哮喘极其相似,但喘憋更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3].笔者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3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支气管炎又称为喘憋性肺炎,国内认为80%以上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1].我院于2001年9月-2006年6月对41例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常见于2岁以内小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是儿科常见急症。为探讨其治疗方法,我们用盐酸丙卡特罗(美普清)与复方丹参联用佐治小儿毛支,并与传统治疗作对照。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汪莉莉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559-2560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特有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大多数患儿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感染。以呼吸急促、胸凹陷、喘憋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在抗感染、平喘等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中药宣肺平喘汤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三烯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白三烯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及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水平及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IgM抗体.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体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43.0%.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白三烯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不同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血清白三烯水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不同病毒感染组间血清白三烯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主,存在多种病毒混合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三烯水平升高,可能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和哮喘因素之一.不同的病毒种类对白三烯的产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毛细支气管炎常见于2岁以内小儿,以咳嗽,喘憋同时存在为特点,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常有明显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主要表现为突发喘憋,是儿科常见急症。本科于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采用普米克令舒加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支气管炎常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亦可由副流感、腺病毒感染引起。由于毛细支气管的炎症,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喘憋,易缺氧及CO2潴留;我院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应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应立绒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1048-1049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引起,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部分患者易反复发作,日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1].孟鲁司特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其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具有一定的疗效,副作用少[2].我科采用孟鲁司特治疗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是儿科常见病。目前对毛细支气管炎无特效疗法。有大量文献报道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对毛细支气管炎有显著的疗效。本文对我院住院期间用IVIG辅助治疗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分析,探讨剂量对咳喘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及治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多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症,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常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亦可由人类3型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引起[1],是儿科常见急症。毛  相似文献   

19.
毛细支气管炎亦称喘憋性肺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于2岁以下小儿,6岁以内多见。以喘憋、三凹征、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亦有其他病原微生物。其发病与婴幼儿免疫力低下密切相关。我们应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36例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蔡玉书 《贵州医药》2007,31(9):863-864
毛细支气管炎常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亦有由人类3型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报道[1],主要表现为突起喘憋,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是儿科常见急症。但至今对毛细支气管炎尚无特效的治疗。现将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商品名: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3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2006年1~5月我科收治确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全部病例均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并除外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及支气管异物等疾病。全部病例均符合有关毛细支气管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