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同种异体肾移植是挽救终末期肾脏功能衰竭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到2004年肾移植患者1年和5年生存率已分别超过了90%和70%,主要得益于高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至今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方案已经基本完善,具体方案有:环孢素+嘌呤+强的松,环孢素+骁悉+强的松,普乐克复+骁悉+强的松,普乐克复+嘌呤+强的松,普乐克复+强的松。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在如此多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中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药物,使之能达到较好的疗效,又尽量避免其副作用,从而提高人、肾的存活率,为肾移植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前肾移植除那些因患有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而对免疫抑制剂禁忌应用患者外,已成为所有慢性肾衰病人最好的长期治疗措施。要比持续性的肾透析能获得更佳的肾功,能延续更久的生命,又经济。自从环孢素应用以来,取自非亲属关系的尸体供者已使肾移植一年存活率达90%以上,五年存活率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受者免疫状态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环孢素和新型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肾移植存活率已经有了提高,但排斥反应依然是导致移植肾功能不全以至丢失的重要原因。此外长期免疫抑制治疗的副作用,如心血管疾病、机会感染、恶性肿瘤、药物的肝肾毒性,也极大阻碍患者的长期存活。目前尚未有可靠的诊断方法能判断免疫高风险病人或及时发现排斥并加以干涉.也没有明确指标能确定患者对移植器官产生特异性耐受,指导减用甚至停用免疫抑制剂。因此准确、特异的免疫监测对于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年相关文献作一综述。讨论已经用于临床和尚处于试验阶段的一些免疫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三十年来随着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机制研究的进展和环孢霉素作为新一代高效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促进了肾移植的发展 ,尤其是移植肾长期存活率得以明显地提高。但在肾移植失败的病例中 ,免疫排斥仍然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 ,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是当前肾移植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将临床使用的化学药物和生物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现状简要介绍如下。一、免疫抑制药物的种类肾移植早在 60年代就开始应用硫唑嘌呤来控制排斥反应 ,随后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进行联合成为当时的常规用药。早年肾移植的人、肾存活率都很低。进入 80年代 ,随着环…  相似文献   

5.
终末期肾衰竭的必然选择是血透或腹透以及肾移植。过去40多年免疫抑制剂的极大发展将实体器官移植变成了常规临床手术。肾移植可以使病人从定期的透析常规中解放出来,去除了饮食、饮水限制,并能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1免疫抑制剂带来的挑战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出现,使得移植肾的1年存活率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5年存活率达到70%~80%。但是此后存活率迅速下降,目前10年存活率仍仅在40%左右[1-2]。当移植肾1年存活率在过去的10年间得到提高,长期的移植肾衰竭却仍然是个问题[3]。从健康专业的角度来看,对肾衰竭病人的护理随着透析或是移植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已达半个世纪,随着肾移植外科技术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日益完善,移植肾长期存活率也保持相当高的水平,而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感染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肾移植术后患者受诸多因素影响易发生各种感染 ,直接威胁到移植肾的存活和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只是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 ,常需撤减免疫抑制药物的用量 ,结果导致患者体内的净免疫抑制状态降低 ,发生排斥反应的风险加大 ;另外 ,抗感染药物与免疫抑制剂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使术后抗感染治疗时药物的毒副作用明显增加。可见早期预防尤为重要 ,因此 ,要求护理人员应提高对预防肾移植术后感染的认识 ,从预防环节入手 ,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提高肾移植患者的成活率 ,现将感染对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综述如…  相似文献   

8.
停用强效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海波 《上海护理》2004,4(6):22-23
肾移植已成为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肾移植术后由于应用高效免疫抑制剂进行抗排斥治疗,患者抵抗力弱,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容易迅速加重和发展成呼吸衰竭。2000年7月-2003年5月间。我们对15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予以迅速停用强效免疫抑制剂,结果存活11例,死亡4例。现将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受者心理健康状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移植 (RenalTransplantation)是挽救终末期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 ,恢复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治疗方法。由于外科技术的提高 ,免疫抑制剂的进展 ,显著地延长了患者和移植肾的存活时间 ,据近年统计 :一年人/肾存活率达90 %以上 ,国内每年接受肾移植数在3000例左右 ,对接受肾移植后群体长期存活和生活质量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如何,是否需要配合心理治疗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128例术后随访 ,测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 ,以便为肾移植受者提供有效帮助 ,为寻找更科学、更准确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 ,现…  相似文献   

10.
虽然过去十几年间肾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和移植肾脏的存活率都有显著提高,但是相对肾移植的短期存活率,长期存活率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主要由于移植后患者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目前诊断急性排斥反应(AR)的金标准是肾穿刺活检[1],可这有一定的局限性:费用高、侵入性穿刺、并发症风险和抽样误差等;而且肾穿刺活检并不能完全正确反映肾功能变化[2].因此需要找到非侵入性的、能早期诊断AR的标志物,帮助临床医生诊断患者是否发生同种免疫排斥反应,以减少甚至直接取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3].本文将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背景: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受者的内分泌和糖类、脂类代谢也发生了变化,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已成为影响患者移植后短期及长期存活率的一项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到人肾存活。目的:分析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的相关因素,总结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方法,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郑州人民医院肾移植科收治的18例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既往肾移植前有糖尿病病史者2例,均为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病史者16例。酮症发生的时间为肾移植后3d~2.5年。早期临床表现为倦怠乏力、肌肉酸痛、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快出现脱水和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对症给予小剂量胰岛素,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去除诱因以及针对并发症等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成功13例,人/肾存活良好,成功率72%;3例死亡,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17%;2例患者救治成功,但移植肾功能丧失,恢复血液透析。提示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与抗排斥药物及移植肾功能密切相关的严重的肾移植后并发症,临床表现不典型,处理不当易致严重后果,需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背景: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受者的内分泌和糖类、脂类代谢也发生了变化,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已成为影响患者移植后短期及长期存活率的一项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到人肾存活.目的:分析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的相关因素,总结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方法,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郑州人民医院肾移植科收治的18例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既往肾移植前有糖尿病病史者2例,均为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病史者16例.酮症发生的时间为肾移植后3 d~2.5年.早期临床表现为倦怠乏力、肌肉酸痛、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快出现脱水和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对症给予小剂量胰岛素,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去除诱因以及针对并发症等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成功13例,人/肾存活良好,成功率72%;3例死亡,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17%;2例患者救治成功,但移植肾功能丧失,恢复血液透析.提示肾移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与抗排斥药物及移植肾功能密切相关的严重的肾移植后并发症,临床表现不典型,处理不当易致严重后果,需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报道对30例肾移植术后抗类固醇的难治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应用OKT3、ATG、ALG三种免疫抑制剂的护理。阐述用药后出现高热、寒颤、过敏等不良反应,以及口腔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护理。认为用吹氧加干扰素湿敷治疗口腔溃疡,其方法简便易行。由于我们护理得当,使难治性移植肾排斥反应的逆转率达83%,提高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同种异体肾移植是挽救终末期肾脏功能衰竭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到2004年肾移植患者1年和5年生存率已分别超过了90%和70%,主要得益于高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肾脏移植后感染是造成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对移植肾长期存活造成不良影响。肾移植后感染多发生于移植后6个月内,病原体呈多样性,重症肺部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移植后早期常规应用增效联璜片及更昔洛韦可以有效地降低卡氏肺囊虫性肺炎及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发病率。感染出现时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并合理调整免疫抑制剂用药方案有利于提高移植后患者/移植肾存活率。文章回顾性总结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05-01/2006-12接受肾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借以探讨移植后常见的感染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各种感染的治疗方法、感染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预致敏肾移植受者的增加已是目前肾移植成功的重大影响因素。观察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配型及新型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对预致敏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应,寻找提高移植物存活率的最佳方案。方法:选择2003—01/2005—08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396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分组:①预致敏组(n=32):即术前致敏患者。采用诱导治疗(抗淋巴细胞球蛋白100mg/d,3~7d)+三联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方案(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激素)。②对照组(n=364):未致敏患者。采用三联免疫抑制剂维持用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及移植肾,患者1年存活率,同时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配型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39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预致敏组患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患者1年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预致敏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果去除患者死亡因素的影响,两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预致敏组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相配率高于对照组(P〈0.05)。预致敏组中氨基酸残基配型3-4错配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0-2错配患者(P〈0.01),高度致敏患者(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抗体〉50%)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度致敏患者(群体反应抗体10%-20%)(P〈0.01)。结论:供受者之间良好的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分型及采用新型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方案,对预防及减轻致敏患者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疗效确切,并可以缩短致敏患者等待移植手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经验,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方法】总结1999年5月至2005年9月的32例次肾移植经验,分析术前准备、组织配型、供肾质量、手术操作、并发症防治、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方面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1年人/肾存活率100%/97%,其中12例已存活4年以上,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热缺血和冷缺血时闻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是影响术后肾功能恢复和急、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合理应用,积极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监测,重视术后少见并发症的处理是降低受体死亡率、供肾长期存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马潞林 《中国血液净化》2003,2(11):593-593,617
近年来随着移植技术的提高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出现,移植肾一年存活率已达到或超过90%,但移植肾半寿期和长期存活率提高并不明显。慢性移植肾功能损害已成为阻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也是二十一世纪肾移植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自1954年完成首例临床成功的肾移植以来,肾移植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最理想的肾脏替代疗法,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的近期存活率提高很快,国内各大肾移植中心1年移植肾存活率已普遍超过95%,但是肾移植的远期存活情况仍然很不乐观。要提高肾移植的远期存活率,牵涉到很多环节,其中受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是很重要的环节。近年来,由于严重的供体器官短缺,受体在肾移植前需要等待的时间越来越长,导致受者的全身情况恶化,重新探讨肾移植受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2002~2006年术后因肺部感染而停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患者为对象,回顾性研究比较肾移植后FK 506和环孢素A(C sA)对肾移植患者术后免疫平衡肾功正常期的影响,进而探讨国人肾移植后免疫抑制剂个体化用药方案。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移植后联合应用强的松(P red)、骁悉(MM F)和C sA/FK 506三联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肺部感染诊断根据移植术后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血白细胞数升高,痰培养病原菌阳性;胸部X线摄片诊断有感染病灶等。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停用一切免疫抑制剂。2002-01~2006-02本中心共68例入选本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