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cTnI2)、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谷城县中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209例 CHF 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并对各级患者的 NT-proB-NP 、cTnI2、MYO 、CK-MB 水平进行检测,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HF 患者的 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 CHF 各级患者间 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CHF 患者的 cTnI2、MYO 、CK-MB 水平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增加,但差异均低于 NT-proBNP 水平(P <0.05)。结论通过检查 NT-proBNP 水平的变化可以对 CHF 患者的疾病发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血中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的水平,并与其他生化指标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定量检测21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NT-proBNP的水平,并同时检测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等生化指标。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组血清NT-proBN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组间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心血管疾病组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上升(P0.001)。心血管疾病各组间NT-proBNP水平与生化指标MYO、cT-nI及CK-MB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的升高在心功能改变早期、不同心血管疾病以及预后均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它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血中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的水平,并与其他生化指标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定量检测21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NT-proBNP的水平,并同时检测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等生化指标.结果 心血管疾病患者组血清NT-proBN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组间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心血管疾病组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上升(P<0.001).心血管疾病各组间NT-proBNP水平与生化指标MYO、cT-nl及CK-MB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的升高在心功能改变早期、不同心血管疾病以及预后均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它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血中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的水平,并与其他生化指标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定量检测21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NT-proBNP的水平,并同时检测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等生化指标.结果 心血管疾病患者组血清NT-proBN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组间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心血管疾病组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上升(P<0.001).心血管疾病各组间NT-proBNP水平与生化指标MYO、cT-nl及CK-MB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的升高在心功能改变早期、不同心血管疾病以及预后均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它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指标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5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3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肌红蛋白(myoglobin, 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 CK-MB)、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 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 LAD),分析血清NT-proBNP、MYO、CK-MB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在心血管患者中的水平,并与其它生化指标进行比较。方法采用Roche 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检测仪定量检测376例心血管病患者以及61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NT—proBNP水平,并同时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12(cTnI2)、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等生化指标。将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法(NYHA)分级,各组间进行对比。结果心血管病患者组血浆LogNT—proB-NP浓度(3.38&#177;0.36fmol/m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45&#177;0.10fmol/m1),且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的心血管痛患者组问血清NT—proBNP浓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43.167,P〈0.001)。各心血管病组血清NT—proBNP浓度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而显著上升(P〈0.001)。心血管病各组间NT—proBNP浓度与生化指标cTnT,cTn12,CK—MB,MY0相比较,具有更显著的差异。结论心血管病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而cTnT,cTn12,CK—MB,MYO等生化指标在心血管病患者分级组中一般没有显著性差异,且与心功能衰竭程度关系不如NT—proBNP密切。而血浆NT—proBNP水平的升高在心功能改变早期、不同心血管痰病期以及预后都可能给予不同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红蛋白(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为时间节点,选取AMI患者(206例,心梗组)与非AMI对照者(113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其CK-MB、cTnI、NT-proBNP、Mb水平。结果心梗组CK-MB、c TnI、NT-proBNP、Mb相比对照组,均偏高(P0.05)。CK-MB、cTnI、NT-proBNP、Mb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2.1%)、特异度(83.5%)较之单项、双项联合、三项联合检测,均显著偏高(P0.05)。结论采用CK-MB、c TnI、NT-proBNP、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对AMI进行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有利,且还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cTnI)在老年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病情判断、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2例老年患者按入院时中毒的程度分为轻度中毒24例(轻度组),中度中毒38例(中度组),重度中毒40例(重度组)。于患者入院后4 h、3 d、7 d抽取静脉血4 ml,同步测定NT-proBNP、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与同期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比较;合并发生中间型综合征(IMS)33例(IMS组),未发生IMS 69例(非IMS组),比较对照组、IMS组和非IMS组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及心电监护情况。结果中、重度组老年AOPP患者的血清NT-proBNP、cTnI、CK、CK-MB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随中毒程度和病情加重而升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TnI、心肌酶谱。IMS组入院后4 h内检测值显著高于非I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S组较非IMS组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比例更高。结论老年AOPP患者中毒越重,血清cTnI、NT-proBNP升高越显著,血清NT-proBNP检测可以更详细地反映心肌的损害程度,早期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地协助老年AOPP临床分级、病情判断、指导救治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肌酶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9例ACVD患者(脑出血86例、脑梗死83例)和8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清Mb、cTnI和心肌酶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价.结果 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清Mb、cTnI、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仅血清M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Mb、cTnI和心肌酶水平与ACVD密切相关,是ACVD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临床确诊为AMI的82例患者(观察组)和9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cTnI、MYO、CK—MB检测,并对两组3种检测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cTnI、MYO、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随疾病发作时间延长,cTnI和CK—MB血清水平呈上升趋势,MYO呈下降趋势;3种检测指标以MYO出现峰值的时间最短,其次为cTnI和CK—MB。结论血清cTnI、MYO、CK—MB联合检测对AMI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和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素C(Cystain C,Cys-C)的水平变化,探讨NT-pro BNP和血清Cys-C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CHF 54例作为冠心病CHF组,选择同期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无心力衰竭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冠心病CHF组54例分为NYHAⅡ级组和NYHAⅢ~Ⅳ级组。比较冠心病CHF组与对照组、NYHAⅡ级组与NYHAⅢ~Ⅳ级组NT-pro BNP和血清Cys-C水平,并对NT-pro BNP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CHF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肌酐、尿素、NT-pro BNP、血清Cys-C值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及白蛋白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YHAⅡ级组NT-pro BNP及血清Cys-C水平均低于NYHAⅢ~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Tpro BNP与年龄、血清Cys-C、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肌酐、尿素呈正相关,与体重指数、左室射血分数、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血清Cys-C、估计肾小球滤过率与NT-pro BNP独立相关。结论老年冠心病CHF患者NT-pro BNP和血清Cys-C明显相关,NT-pro BNP和血清Cys-C可作为评价CHF严重程度及反映心功能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4例老年冠心病CHF患者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组30例,Ⅱ级组28例,Ⅲ~Ⅳ级组26例,检测各组血清NGAL及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白蛋白(albumin,Alb)、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UmAlb)、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测量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并分析血清NGAL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死亡和再入院情况。结果血清NGAL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3组血清NGAL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NGAL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DD、NT-proBNP、SCr、BUN及UmAlb呈正相关(r=0.467,P=0.000;r=0.564,P=0.000;r=0.796,P=0.000;r=0.598,P=0.000;r=0.526,P=0.000;r=0.560,P=0.000);与LVEF及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348,P=0.001;r=-0.591,P=0.000);6个月内死亡患者和再入院患者血清NGAL和NT-proBNP水平均高于存活和未再入院患者(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CHF患者血清NGAL水平与心、肾功能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诊断早期肾损害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跃荣  张栋梁  李岚  蔡枫 《检验医学》2011,26(7):433-435
目的了解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66例CHF患者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案分为Ⅰ~Ⅳ级(Ⅰ级15例、Ⅱ级57例、Ⅲ级54例、Ⅳ级40例),同时测定166例CHF患者和45名正常对照者血清cTnI及NT-proBNP水平并作比较,分析NT-proBNP与cTnI及患者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CHF组以及NYHA分级各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cTnI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NYHA分级的提升,NT-proBNP、cTnI水平也随之增高(P〈0.01),超过正常参考范围的例数也随之增多。CHF组NT-proBNP与cTnI、年龄呈正相关(r分别为0.664、0.217,P均〈0.01)。结论 NT-proBNP是诊断CHF较好的心肌标志物,能反映CHF病情的严重程度。cTnI有随着NT-proBNP升高而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与临床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级别)的相关性。方法对188例60岁以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初期根据临床表现进行NYHA分级,检测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同时行超声心动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级别的升高而升高(P〈0.05),与LVEF值呈反向相关,与临床心功能分级相关性较好。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老年失代偿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是老年CHF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重要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与N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与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63例,根据1994年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分为Ⅱ级17例,Ⅲ级28例,Ⅳ级1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身高、体重、血脂、APN、NT—proBNP,计算体重指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CHF患者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HF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APN、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数转换的血清APN水平与血清NT—proBNP呈明显正相关(r=0.7u,P〈0.01)。【结论】联合监测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对于判断CHF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ecursor of brain-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诊断中的价值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CHF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 CHF组血浆NT-proBNP水平(1643.3±756.7 p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46.2±11.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浆NT-proBNP含量逐渐升高(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与CHF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正相关,在临床CHF病人诊断和分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诊断意义以及对心衰的预后价值。【方法】设心衰组65例,对照组92例,测定血浆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评价NYHA心功能分级。出院复查一次,随访病人3个月内的再入院率。【结果】①心衰组NYHAⅡ、Ⅲ、Ⅳ级与对照组的血浆lnNT-proBNP水平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心功能越差血浆ln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②lnNT—proBNP(取自然对数ln)与LVDd呈正相关(r=0.423,P〈0.01),ln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407,P〈0.01)。③NT—proBNP诊断心衰的ROC曲线显示,当cut—Off值定为459pg/mL时,正确诊断指数最高(0.578),此时敏感度76.7%,特异度100%。④心衰患者出院时NT—proBNP升高组45例,正常组20例。升高组3个月内因心衰再住院者20例(44.4%),正常组2例(10%)。【结论】NT—proBNP是诊断心衰的可靠指标,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动态观察NT—proBNP变化水平可有效地判断心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之间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1例和健康者72例,检测其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并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结果心力衰竭组与健康组比较,以及不同心功能等级的心力衰竭患者间的NT—proBNP、LVEF和LVEDd的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研究对象的NT—proBNP与LVEF之间存在负相关(r=0.783,P〈0.01),与LVEDd之间存在正相关(r=0.801。P〈0.01)。结论观察NT—proBNP水平变化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萍  杜松  段红艳  朱好辉 《临床荟萃》2010,25(11):921-923
目的 评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患病情况及与血尿酸、心肾功能、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 对102例老年CHF患者(年龄>60岁)进行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的测定,并与血尿酸、心肾功能、NT-proBNP及TNF-α水平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AU患病率为41.2%.MAU与血尿酸(r=0.423,P<0.05)、NT-proBNP(r-0.416,P<0.05)、TNF-α(r=0.324,P<0.05)呈正相关,而与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无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MAU与血尿酸独立相关(β=0.223,P<0.05).结论 老年CHF患者MAU检出率高且与血尿酸、NT-proBNP、TNF-α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