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小鼠前脂肪细胞分化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IRSs)/PI3K信号通路在前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小鼠3T3-L1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LY294002(25 μmol/L),对照组加入同体积DMSO。应用0.5 mmol/L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10-6 mol/L地塞米松和5 μg/mL胰岛素诱导两组前脂肪细胞分化,在培养的0 d、2 d、4 d、8 d分别收集细胞,实时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C/EBPα和PPARγ表达水平。培养8 d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分化情况。结果:小鼠3T3-L1细胞基础状态下两组C/EBPα及PPAR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分化时实验组C/EBPα及PPARγ表达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油红O染色示实验组细胞无明显脂滴。结论:PI3K抑制剂LY294002能抑制小鼠前脂肪细胞分化及C/EBPα和PPARγ的表达,提示IRSs/PI3K信号通路可通过调节PPARγ和C/EBPα的表达在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探讨n-6和n-3二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肪聚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对313-L1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实验,使用n-6 PUFAs和n-3 PUFAs对细胞进行干预.在细胞被诱导分化的第5天,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油酸(OA)、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0.125 mmol/L)培养12 h,以牛血清清蛋白作为对照;然后应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GPO-PAP)对细胞内和培养基中三酰甘油(TG)水平进行测定;过氧化物酶增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表达的测定应用EIJSA方法.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AA、EPA和DHA后细胞内脂滴颗粒减少,细胞和培养基中TG水平均有所降低(F=3.96,4.34 Pa<0.05),但3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而在培养基中加入OA后,细胞内脂滴数量和TG水平无显著性变化.同时,脂肪酸干预后细胞培养基中PPARγ水平在OA、AA、EPA和DHA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9.56 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DHA组PPARγ表达量显著低于OA、AA和EPA组(F=6.87 P<0.01).结论 n-6与n-3 PUFAs具有同样的抑制3T3-L1细胞脂肪聚积的作用,但DHA对PPARγ表达的影响作用明显小于其他脂肪酸.  相似文献   

3.
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具有调节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代谢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PARγ在调节免疫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哮喘患者的气道中PPARγ的表达增高,PPARγ参与了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PPARγ配体可能具有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对nephrin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PAN)肾病模型,应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病大鼠不同时间点肾组织中PPARγ和nephrin mRNA和蛋白表达,并观察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大鼠肾组织中nephrin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HEK293细胞,转染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nephrin启动子区,观察罗格列酮对nephrin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PAN肾病模型d1 PPARγ、nephrin mRNA和蛋白即出现下降,d3出现明显下降,d7下降到最低点,PPARγ与nephrin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而PPARγ和nephrin蛋白表达与24 h尿蛋白排泄呈负相关;罗格列酮治疗后大鼠尿蛋白排泄明显下降,肾组织中nephrin表达回升;罗格列酮呈时间依赖性诱导nephrin基因的转录活性,3 h达高峰,其后荧光素酶活性有所下降,但刺激24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nephrin表达受PPARγ调控,PPARγ激动剂通过诱导nephrin表达而减轻蛋白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沉默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关键分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观察IRS-1沉默后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能力的改变,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IRSs)是否作为C/EBPα、PPARγ的上游调节信号在前脂肪细胞分化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方法合成4条IRS-1 shRNA,Western blotting筛选出沉默效率最高的1条。3T3-L1前脂肪细胞分为IRS-1沉默组和对照组。IRS-1沉默组细胞用沉默效率最高的IRS-1 shRNA质粒转染3T3-L1前脂肪细胞,沉默细胞中的IRS-1分子;对照组采用无意义IRS-1 shRNA质粒转染3T3-L1前脂肪细胞。转染24 h后诱导其分化成熟,分化72 h后检测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关键分子C/EBPα、PPARγ的表达。继续诱导分化至第7天,油红O染色观察IRS-1沉默后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比例,检测其分化能力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S-1沉默组在诱导分化72 h后,Real-time PCR结果显示3T3-L1前脂肪细胞中C/EBPαmRNA、PPARγmRNA表达明显下降(Pa<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EBPα、PPARγ蛋白水平也同样显著下降(Pa<0.05);细胞继续分化至第7天,油红O染色显示,IRS-1沉默组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结论胰岛素可能通过IRS-1刺激C/EBPα、PPARγ的表达促进前脂肪组织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MC,应用不同水平的AngⅡ(1,10,100nmol/L)或应用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或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预处理后再用AngⅡ刺激,于实验终点收集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细胞计数及流式细胞术测定MC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抽提细胞总RNA,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和纤维连接蛋白(FN)mRNA表达;应用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结果1.MC应用100nmol/LAngⅡ刺激后,其3H-TdR掺入量及细胞数分别是基础状态下的2.14倍和2.32倍;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MC增殖,其抑制率可达85%以上。2.MC应用100nmol/LAngⅡ刺激24h后,48%的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罗格列酮呈剂量依赖性阻断AngⅡ诱导的细胞周期变化。3.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MCTGF-β1、PAI-1和FNmRNA表达。4.MC应用100nmol/LAngⅡ刺激60min后,ROS产生是对照组的3.85倍。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MCROS产生,10μmol/L罗格列酮几乎完全阻断AngⅡ诱导的ROS产生。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阻断AngⅡ诱导的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表达。  相似文献   

7.
Wang XF  Qiao JY  Luan B  Jia T  Zou L  Feng J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2):946-947
气道重塑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病理学特征,涉及多种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紊乱和多种类型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程序的失控。我们于2002年4月通过制作SD大鼠哮喘模型,观察哮喘大鼠气道壁、气道周围及肺泡区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a,PPARγ)的表达;探讨其与细胞增殖、凋亡和气道重塑的关系,以及地塞米松对PARγ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过敏性哮喘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过程中,与TH1/TH2细胞分化相关的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T-het和GATA-3 mRNA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根据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的时间,采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过敏性哮喘惠儿36例,对其SIT治疗前、治疗16周后和治疗1年后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利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每组中IFN-γ、IL-4、T-bet和GATA-3mRNA表达情况.同时,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着SIT治疗的进行,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外周血中在mRNA表达水平IFN-γ/IL-4和T-bet/GATA-3的比值逐渐升高.结论 哮喘患儿特异性免疫治疗有效;治疗后TH1/TH2细胞的失衡得到一定的纠正;T-bet和GATA-3转录因子在哮喘的发生和SIT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AngⅡ诱导的MCP—1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同水平AngⅡ(1、10、100nmol/L)刺激组及乙酰半胱氨酸(NAC,10μmol/L)和罗格列酮(10μmol/L)预处理30min后加入AngⅡ(100nmol/L)刺激组。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组MCP—1的表达,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变化。结果1.AngⅡ呈剂量依赖性的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表达,1、10和100nmol/LAngⅡ刺激12h后MCP—1表达是对照组的1.80、2.51和3.57倍。2.AngⅡ可呈剂量依赖性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活性氧(ROS)的产生,1、10和100nmol/LAngⅡ刺激60min,ROS产生分别是对照组的1.82、2.92和4.08倍。3.Losartan完全阻断了AngⅡ诱导的ROS产生,而PD123319对AngⅡ诱导的ROS产生无抑制作用。4.抗氧化剂NAC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表达。5.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10μmoL/L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系膜细胞ROS产生和MCP-1表达。结论AngⅡ通过诱导氧化应激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表达;PPARγ/激动剂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阻断AngⅡ诱导的MCP—1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痰炎性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影响.方法 哮喘患儿22例随机分为吸入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组(A组)和沙丁胺醇治疗组(B组),以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检测各组痰中谷胱甘肽(GSH)、总GSH和γ-GCS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痰涂片细胞中γ-GCS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痰细胞中γ-GCS重链(γ-GCS-h) mRNA表达.结果 1.A组治疗后,总GSH[(1.08±0.14) μmol/L]、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0.37±0.09) μmol/L]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a<0.01),A组和B组治疗前痰GSH/GSSG(0.28±0.02,0.25±0.08)与C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a<0.05).2.A组治疗后γ-GCS蛋白表达[(40.8±3.1)%]及γ-GCS活性(U值)(5±2)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a<0.01).3.RT-PCR显示A组和B组治疗前痰细胞γ-GCS-h mRNA(0.65±0.04,0.59±0.03)表达较C组均显著增加(Pa<0.01),而A组治疗后γ-GCS mRNA表达(0.10±0.02)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4.痰炎性细胞中总GSH、GSSG与γ-GCS-mRNA、γ-GCS蛋白表达及γ-GCS的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r=0.781,0.763,0.756; 0.899,0.901,0.805 Pa<0.01);GSH/GSSG与γ-GCS-mRNA、γ-GCS蛋白表达及γ-GCS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r=-0.853,-0.827,-0.836 Pa<0.01);γ-GCS-h mRNA、γ-GCS蛋白表达及γ-GCS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r=0.812,0.832,0.845 Pa<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能抑制哮喘患儿痰细胞中γ-GCS-h mRNA、γ-GCS蛋白质表达及γ-GCS活性,与糖皮质激素减轻哮喘患儿肺内炎性细胞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1例 Fanconi 贫血患儿染色体和免疫学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患儿染色体核型为亚二倍体,畸变率为38%,形式有染色体和染色单体,裂隙,断裂,双着丝点染色体,核内复制,四射体等形式;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阳性细胞明显高于普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和正常成人两个对照组;患儿抑制性 T 细胞(Ts)功能及淋巴细胞亚群也出现明显异常;患儿血清能明显抑制正常人骨髓粒—单置造血祖细胞(CFU—GM)的生长,抗人干扰素—γ(IFN—γ)单克隆抗体能部分拮抗这种抑制效应。上述结果提示,免疫学异常在 Ranconi 贫血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动态检测小鼠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模型肝脏组织中干扰素-γ(IFN-γ)及其受体IFN-γ R mRNA的表达情况,探索其与BA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恒河猴轮状病毒建立BALB/c新生小鼠BA模型,其巾BA组45只,对照组24只(腹腔注射病毒培养液).应用RT-PCR方法检测小鼠模型肝脏中IFN-γ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不同鼠龄BA组肝内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第九天时达到峰值,约为对照组30倍.IFN-γ受体mRNA表达水平同样出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第九天达到最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受体mRNA在第3、6、9、14天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到第21天时恢复到基线水平.结论 小鼠BA模型肝组织中IFN-γ及其受体mRNA表达水平基本同步上调,IFN-γ通过受体特异性功能在BA炎症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1.探讨氧化应激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蛋白尿和肾小球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2.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AngⅡ诱导的蛋白尿和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ngⅡ模型组、Tempol治疗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尿8-isoprostane和清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中nephrin和podocin表达。结果1.AngⅡ灌注后尿中8-isoprostane和清蛋白排泄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5.45倍和16.65倍;肾小球足细胞出现广泛足突融合;肾组织中nephrin和podocin表达显著降低,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56%和49%。2.Tempol治疗后尿8-isoporstane和清蛋白排泄分别降低68%和77%;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肾组织中nephrin和podocin表达显著增加,分别是模型组的1.43倍和1.51倍。3.罗格列酮治疗后尿中8-isoprostane和清蛋白排泄分别降低57%和74%;AngⅡ诱导的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在罗格列酮治疗后明显好转;肾组织中nephrin和podocin表达亦显著增加,是模型组的2.05倍和1.58倍。结论AngⅡ通过诱导氧化应激而导致蛋白尿和肾小球足细胞损伤;PPARγ激动剂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阻断AngⅡ诱导的蛋白尿和肾小球足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共刺激分子表达及其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平衡的相关性。方法HSP患儿40例。健康对照儿童18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IFNγ-、IL-4水平。对其中HSP 28例及18例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经细胞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rhIL-4和rhTNF-α以诱生DC并培养8 d,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86(B7-2)、CD80(B7-1)、CD83表达率。结果1.HSP组血浆IFN-γ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4.26 P<0.01),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5.09 P<0.01),IFN-γ/IL-4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7.98 P<0.01)。2.HSP组外周血DC表面CD83表达率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SP组外周血DC表面CD86表达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3.94 P<0.01),CD80低于健康对照组(t′=2.60 P<0.05)。3.二组外周血DC表面CD86表达率与血浆IL-4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3,0.63 Pa<0.01),与IFN-γ/IL-4比值均呈显著负相关(r=-0.55,-0.80 Pa<0.01),而与血浆IFN-γ水平均无相关性(Pa>0.05);二组外周血DC表面CD80表达率与血浆IFN-γ水平均呈正相关(r=0.43,0.49 Pa<0.05),与IFN-γ/IL-4比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49,0.63 Pa<0.05),而与血浆IL-4水平均无相关性(Pa>0.05)。结论HSP患儿存在Th1/Th2失衡,HSP患儿DC表面共刺激分子差异表达直接或间接导致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及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毛支住院患儿55例,按有无过敏因素分为毛支Ⅰ组(有过敏因素)和毛支Ⅱ组(无过敏因素);同期住院的外科非感染患儿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患儿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表面CXCR3(表面分子标记为CD183)的表达,ELISA 法测定血清中其配体IP-10的水平.结果 毛支Ⅰ组和毛支Ⅱ组外周血CD4+ T细胞表面CD183+细胞的表达及CD8+ T细胞表面CD183+细胞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PP结论 CXCR3及IP-10参与了毛支的发病过程,且CXCR3与过敏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儿童HSP的治疗从调控Th17细胞作为切入点提供一条新思路。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儿科诊治的初次发病HSP急性期患儿40例,以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的表达;用双抗夹心ABCELISA技术测定血清IL-17A、TGF-β_1、IL-6浓度。结果 HSP组的Th17细胞(2.75%±0.60%)和RORγt mRNA(1.11±0.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Th17细胞(1.41%±0.29%)和RORγt mRNA(0.65±0.24)(P0.01);HSP组血清IL-17A(40.40±11.81 pg/mL)、IL-6(75.38±27.19 pg/mL)、TGF-β_1(309.41±81.03 pg/mL)与对照组IL-17A(20.32±10.70 pg/mL)、IL-6(25.16±8.31 pg/mL)、TGF-β_1(236.34±66.01 pg/mL)相比明显升高(P0.01);在HSP组Th17细胞表达与RORγt mRNA、IL-17A、IL-6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0.938,0.934(P0.01)。结论急性期HSP患儿存在Th17细胞、RORγt mRNA及IL-17A表达水平升高,提示Th17细胞、RORγt及IL-17A均参与了HSP的发病机制;急性期HSP患儿存在血清TGF-β_1、IL-6水平增高,且Th17细胞表达水平与IL-6表达呈正相关,提示TGF-β_1、IL-6可能通过对Th17细胞的调节参与HSP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时淋巴细胞功能低下的可能环节。方法给予成人外周血和脐血淋巴细胞共刺激(抗CD3、抗CD28单抗)和跨膜刺激(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和ionomycin,IM)后,应用[^3HI-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Western Blot法检测淋巴细胞磷脂酶Cγ1(phospholipase Cγ1,PLCγ1)的表达。结果抗CD3 抗CD28单抗共刺激后,脐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明显增强;PMA IM跨膜刺激后,脐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改善更接近于成人。给予抗CD3 抗CD28单抗共刺激后,脐血淋巴细胞PLCγ1的表达低于成人外周血;刺激前后脐血淋巴细胞PLCγ1表达差异无显著性,而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LCγ1表达则有显著增加。结论脐血淋巴细胞活化的下游途径可以发挥更接近于成人的作用,推测其功能障碍可能主要在于淋巴细胞活化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但其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 关系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检测VEGF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Flt 1)及含激酶插入区受体(KDR)在儿 童急性白血病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与预后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抗白血病治疗新靶点 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RT PCR法检测21例初发和复发、20例缓解后白血病患儿和5例健康儿童骨髓单个核细 胞VEGF、Flt 1、KDRmRNA的表达。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患儿及2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VEGF蛋白浓度。 结果 健康儿童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未检测到VEGF及其受体Flt 1,KDR的表达。90%(19/21)初发/复发白血病 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VEGF,86%(18/21)表达Flt 1,30%(6/20)缓解后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 VEGF,15%(3/20)表达Flt 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01)。初发/复发组VEGF和Flt 1阳性率与正常组 [0%(0/5);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01),而缓解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白血病患 儿未检测到KDR表达。初发/复发组血浆VEGF浓度为405±270pg/mL,高于缓解组(136±98pg/mL,P<0.01) 和正常组(91±41pg/mL,P<0.01)。缓解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白血病患儿表达VEG  相似文献   

19.
目的病毒性心肌炎(VM)细胞模型JAK/STAT1信号通路的特异性内源抑制物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1(SOCS1)及其负显突变体SOCS1(dnSOCS1)对IFN-γ抗CVB3活性影响。方法构建pEGFP-C1-SOCS1及pEGFP-C1-dnSOCS1的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至心肌细胞后,加用IFN-γ刺激细胞并感染病毒,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心肌细胞中SOCS1和dnSOCS1表达,同时利用Westernblot法测定不同条件下STAT1表达水平并测定病毒滴度。结果与转染dnSOCS1组比较,转染SOCS1组病毒滴度高,而心肌细胞存活率低,心肌细胞搏动时间短。另外在dnSOCS1组磷酸化STAT1的表达更明显。结论dnSOCS1可增强IFN-γ体外抗病毒活性。SOCS1可为我们治疗VM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NK细胞亚型的变化及其与特应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1年2月于本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MPP患儿33例,其中MPP伴特应质患儿18例,MPP不伴特应质组15例.同时收集非MPP(NMPP)患儿20例,其中NMPP伴特应质患儿9例,NMPP不伴特应质患儿11例.另收集15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标准刺激剂[佛波酯(PMA)+离子霉素(Ion)]孵育4 h,或特异性肺炎支原体(MP)抗原孵育育24h,或不予刺激剂孵育,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NK细胞内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结果 1.PMA+ Ion刺激后,MPP组、NMPP组和健康对照组NK细胞内IL-4、IFN-γ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在MP抗原不同水平刺激下(0.1μg·L-1、0.2μg·L-1),MPP组NK细胞内IL-4、IFN-γ水平高于NMPP组及健康对照组(Pa<0.05),NMPP组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a>0.05).MPP伴特应质组IL-4水平高于MPP不伴有特应质组(Pa<0.05),而IFN-γ表达水平在2组间则无明显差异(Pa>0.05):IL-4和IFN-γ表达水平在NMPP伴特应质组和NMPP不伴特应质组患儿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a>0.05).3.MPP组提高MP抗原刺激水平,IL-4表达水平的增幅随之上升,而IFN-γ表达水平的增幅则逐渐下降.结论 在MPP患儿中,标准刺激剂不能改变NK细胞来源的IL4、IFN-γ水平,用MP抗原刺激能明显提升NK细胞来源的IL-4及IFN-γ水平,且以IL-4升高为主.这一现象在MPP伴特应质的患儿中更为突出,且与MP抗原水平有关.MP感染促使NK细胞来源的IL-4水平明显升高,与特应质相互协同,从而加重过敏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