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BALB/c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应用熊果酸后对坐骨神经PSD-95蛋白表达变化及神经髓鞘形态学变化。方法健康成年BALB/c小鼠320只,单侧坐骨神经切断吻合后,随机分组给药,不同时间获取坐骨神经损伤段,用Real time-PCR检测坐骨神经损伤段PSD-95蛋白的表达变化,同时进行髓鞘LFB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的恢复情况。结果 Realtime-PCR结果显示高剂量和中剂量组12h,24h,3d,5d,1w,2w,4w,PSD-95表达量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8w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LFB染色表明高中剂量组坐骨神经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应用熊果酸对坐骨神经损伤段细胞中PSD-95的活化起到抑制作用,为神经损伤后再生及修复提供有利的内环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坐骨神经损伤BALB/c 小鼠应用苦参碱,通过对坐骨神经相应脊髓节段S100蛋白表达的测定和神经电生理指标的观察,探讨苦参碱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横断损伤后,姜黄素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N=200)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0mg/kg/天)、模型对照组(0mg/kg/天)、低剂量组(10mg/kg/天)、中剂量组(20mg/kg/天)、高剂量组(40mg/kg/天),每组40只,后4组建立坐骨神经横断损伤模型,姜黄素胃内给药1周。在姜黄素给药后的第1、2、4、8周,每组均进行电神经生理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uxol Fast Blue(LFB)染色、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电神经生理检测显示,每组动作电位幅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从第1周到第8周呈递增趋势,每周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增幅大于低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之间、低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之间电生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染色强度明显强于低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LFB染色显示,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重生有髓纤维的直径和数量明显多于低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L4-6脊髓节段S100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S100的表达水平明显强于低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可通过上调S100的表达,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横断周围神经的再生。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开发利用姜黄素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波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内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微波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制成右侧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和非治疗对照组,各32只,每组又分为3d、7d、14d、28d四个时间段各8只。治疗组于造模24h后取俯卧位,双腿伸直固定于实验台上,采用2450MHz微波辐射治疗,输出功率为6W,6min/次,5次/周,休息2d,直到取材的前一天。对照组于治疗组治疗同时予6min空白对照。于相应时间行大鼠一般状态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GAP-43的表达。结果:微波治疗组术后大鼠一般状态优于对照组,治疗组SFI指数在术后第14天即出现明显升高,对照组则在术后第21天才开始明显升高,并且术后第14、21、28天治疗组SF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示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内GAP-43表达增强,在术后第3、7、14天治疗组GAP-4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早期应用微波辐射治疗能增加GAP-43的表达,促进损伤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背景:磁刺激可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目的:观察磁刺激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及相应水平脊髓运动神经元内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4)、模型组(n=24)和假手术组(n=12),用一新的长17cm的止血钳钳夹坐骨神经至第二扣,以21.95×103Pa维持10s制备损伤模型。造模后24h,实验组每天给予0.09T的磁刺激。结果与结论:造模后第2,4,8,12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脊髓L4~5运动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较模型组相应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造模后12周,电生理检测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再生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波幅升高,潜伏期缩短(P〈0.05)。说明磁刺激能提高损伤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增加其对应脊髓节段运动神经元中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磁刺激可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目的:观察磁刺激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及相应水平脊髓运动神经元内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4)、模型组(n=24)和假手术组(n=12),用一新的长17cm的止血钳钳夹坐骨神经至第二扣,以21.95×103Pa维持10s制备损伤模型。造模后24h,实验组每天给予0.09T的磁刺激。结果与结论:造模后第2,4,8,12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脊髓L4~5运动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较模型组相应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造模后12周,电生理检测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再生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波幅升高,潜伏期缩短(P<0.05)。说明磁刺激能提高损伤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增加其对应脊髓节段运动神经元中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神经系统发育、分化和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坐骨神经切断吻合后大鼠相应脊髓节段前角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及药物组.除对照组外,对所有大鼠实施双侧坐骨神经切断吻合术,药物组手术区局部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100 ng/kg,1次/d,生理盐水组局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7,14,21,28 d取相应脊髓节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TUNEL染色对脊髓前角神经元进行计数.结果与结论: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吻合后相应脊髓节段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大,突起分枝多且粗大,神经元数目逐渐减少,凋亡神经元增多,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增高.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药物组神经元存活数目增多,凋亡减少,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同时,药物组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较轻,恢复较快.说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通过促进大鼠脊髓前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山茱萸总苷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再生及修复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84只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山茱萸总苷高剂量组(320 mg/kg/d),中剂量组(160 mg/kg/d),低剂量组(80 mg/kg/d)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6只。各组分别于术后3天、5天、1周、2周、4周、8周时间点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L4~ L6脊髓运动神经元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术后第4、8、12周行电生理检查测定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高剂量组,中剂量组 Gap-43表达明显多于低剂量和对照组(P <0.05),术后第4、8、12周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再生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波幅升高、潜伏时缩短(P <0.05)。结论山茱萸总苷能够促进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 MCV 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为增加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中 Gap-43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相应节段脊髓原蛋白转化酶Furin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和损伤组15只。采用钳夹法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造成坐骨神经损伤。取L5节段脊髓,通过蛋白印迹及免疫荧光观察Furin、BDNF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损伤组在损伤后第7天、第14天,BDNF和Fur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Furin可能介导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BDNF上调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不完全性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BDNF)表达水平变化及针刺对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相应节段脊髓前角细胞BDNF的表达水平,观察各组在1,7,4,21及28 d的变化.用计算机图像自动处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对用原位杂交方法测得的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脊髓前角BDNFmR-NA阳性细胞计数进行分析,组间和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的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计算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得的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脊髓前角BDNFmRNA阳性神经元光密度值,组间和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的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坐骨神经损伤后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在最初的3周内逐渐下降,然后开始恢复,但至第4周[(45.38±1.56)个]尚未恢复到健侧[(62.88±1.23)个]的水平.针刺组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除1,7 d组外其余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健侧BDNF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间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正常情况下,BDNF在脊髓前角细胞中能够表达.坐骨神经损伤后,BDNF的表达下降.针刺能促进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的增加;而对健侧BDNF表达水平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运动疗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小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损伤组和运动治疗组,每组20只。通过挤压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损伤小鼠模型。对各组小鼠脚趾形态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进行评估。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神经纤维的形态及数量。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小鼠坐骨神经损伤部位远端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使用real-time PCR检测与神经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坐骨神经损伤组小鼠脚趾不能张开,SFI高且下降速度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坐骨神经损伤组比较,运动治疗组小鼠脚趾张开功能轻度恢复,SFI下降速度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坐骨神经损伤组受损部位远端神经纤维数量少,密度低;而运动治疗组受损部位远端神经纤维数量和密度均升高。电镜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坐骨神经损伤组小鼠受损部位远端有髓神经纤维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坐骨神经损伤组比较,运动治疗组小鼠受损部位远端有髓神经纤维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坐骨神经损伤组BDNF,Mpz和Cdh1基因表达均降低(P<0.01或P<0.001),Artn基因表达升高(P<0.001);与坐骨神经损伤组比较,运动治疗组BDNF,Mpz,Cdh1,Gap-43,cJun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1或P<0.001),Artn基因表达降低(P<0.01)。结论:运动疗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小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早期应用神经妥乐平对相应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6只,所有大鼠均行双侧坐骨神经切断后立即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术。A组为对照组;B组术后予神经妥乐平治疗;C组术后予生理盐水治疗。按术后1d、4d、9d、14d、21d和28d6个时间点取L4~L6脊髓作Bcl-2、Bax免疫组化检测,以及TUNEL检测。结果B组术后9d、14d、21d的Bcl-2/Bax值较A、C组增高;B组与A、C组相比,9d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14d的TUNEL阳性细胞达高峰,其中B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少于A组和C组(P<0.05~0.01)。结论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外膜端-端吻合术后,神经妥乐平可以一定程度地保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避免其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13.
于向民  周燕  潘晓亮  李玲  王东 《中国康复》2009,24(6):367-369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56只Wistar大鼠分为损伤组、地塞米松组(DSP组)及盐水组各16只,正常组8只。前3组大鼠均右侧股外侧切口,钳夹右侧坐骨神经造成神经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即刻DSP组局部肌肉间隙内注射DSP0.5mg/kg,每日1次;盐水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4周;损伤组及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CGRP的变化。结果:造模术后各时间段比较,DSP组脊髓运动神经元CGRP的表达均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DSP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CGRP的表达增强,可能是其促进神经元修复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离断后,其远侧端组织中生长相关蛋白-43mRNA(GAP-43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为临床神经修复过程中更好地改善微环境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正常SD大鼠24只,行坐骨神经横断术,术后1,2,3,4周取坐骨神经远侧端组织,以WesternBlot和RT-PCR法检测GAP-43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正常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GAP-43mRNA表达量较低,损伤坐骨神经远侧端GAP-43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于损伤第2周时达高峰。采用抗GAP-43抗体,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正常坐骨神经43kDa处出现弱阳性反应的蛋白区带,损伤后坐骨神经远侧端43kDa处阳性反应条带着色明显加深,损伤后第3周时阳性反应着色最强。结论GAP-43及其mRNA在大鼠损伤坐骨神经远侧端组织中表达增强,其mRNA表达上调高峰在神经损伤后的第2周;而其蛋白合成增加最为明显的时间是在神经损伤后的第3周。  相似文献   

15.
兔坐骨神经火器伤后腰段脊髓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脂质过氧化反应在兔坐骨神经火器伤后腰段脊髓细胞凋亡中的意义。方法:火器伤组靶点为兔右后肢外侧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线中;切割伤组在同一致伤水平切断坐骨神经。用DNA电泳,TUNEL染色技术对腰段脊髓细胞进行凋亡定性检测,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定量检测,同时测腰段脊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火器伤组1周和2周时,腰段脊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发生凋亡,切割伤组仅在4周时有少量运动神经元发生凋亡,火器伤组1d时,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3d,1周,2周时,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切割伤组MDA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火器伤组细胞凋亡发生时间早,数量多,脂质过氧化反应是其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大鼠下肢同一平面胫神经、腓总神经损伤修复后相应脊髓节段神经元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差异。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胫神经切断缝合组,C组为腓总神经切断缝合组。分别于术后1、3、7、14、28 d取大鼠L4~6节段脊髓进行HE染色,计算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采用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差异,并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 A组术后脊髓组织未见明显异常,B、C组术后可见脊髓组织结构紊乱,神经元细胞水肿、坏死。术后1、3、7、14 d,B、C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均小于A组(P0.01)。术后3、7、14、28 d,B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显著多于C组(P0.01)。B、C组Bcl-2蛋白表达出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分别于术后3、7 d下降至低谷;B、C组Bax蛋白表达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于术后3 d上升至高峰;B、C组Bcl-2/Bax比值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术后3、7、14、28 d,B组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大鼠下肢同一平面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损伤后都会导致近端脊髓神经元细胞出现凋亡,但是和腓总神经损伤相比,胫神经损伤后对近端神经元退变死亡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