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翠萍  王胜武  李丽 《中国医药》2012,7(9):1173-1175
目的 研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在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139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肺损伤程度分为4组:无肺损伤组(35例)、轻度肺损伤组(26例)、中度肺损伤组(18例)、重度肺损伤组(60例);根据治疗结果不同分为3组:治愈组(86例)、3d内死亡组(22例)、3d后死亡组(31例).重度肺损伤组60例患者又分为3组,重度肺损伤治愈组(8例)、重度肺损伤3d内死亡组(22例)、重度肺损伤3d后死亡组(30例).统计分析第1、3、5、7、9天各组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结果 中毒后第1天,重度肺损伤组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与无肺损伤组、轻度肺损伤组和中度肺损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总数:(9.2 ±3.0)×109/L、(9.6±3.6)×109/L、(10.3±4.7)×109/L比(18.6±7.6)×109/L;中性粒细胞数:(7.1±2.8)×109/L、(7.5±3.7)×109/L、(8.0±3.8)×109/L比(16.1±6.9)×109/L,均P<0.05].3d内死亡组和3d后死亡组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毒后第1天:(9.8±3.8)×109/L比(24.0±7.1)×109/L比(16.0±6.2)×109/L,(7.7±3.5)×109/L比(20.9±6.3)×109/L比(13.9±5.7)×109/L;中毒后第3天:(9.6±3.9)×109/L比(22.0±7.2)×109/L比(16.2±6.6)×109/L,(7.5±3.4)×109/L比(19.0±6.4)×109/L比(13.9±5.7)×109/L,均P<0.05].中毒后第3天,重度肺损伤治愈组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下降,与重度肺损伤3d内死亡组和重度肺损伤3d后死亡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0±7.2)×109/L比(16.4±6.5)×109/L比(9.5±4.7)×109/L;( 19.0±6.4)×109/L比(14.2±5.6)×109/L比(7.8±4.5)×109/L,均P<0.05].结论 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损伤程度越重,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目越多;如果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在3~5d内很快下降至正常范围内,且停药后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则可能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对PLT计数的影响.方法 应用Sysmex-xe-2100 5diff血球分析仪、Sysmex-kx-21 3diff血球分析仪和手工法对血小板计数,比较三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健康体检人群中发现两例应用Sysmex-xe-2100 5diff血球分析仪测得PLT数(分别为54×109/L、46×109/L)与手工法及Sysmex-kx-21 3diff血球分析仪测得PLT数(分别为158×109/L、169×109/L和194×109/L、203 × 109/L)结果差别较大.结论 EDTA-K3抗凝全血能够引起假性PLT减少.  相似文献   

3.
病例:患者,女,74岁,主因"咳嗽、咳痰,伴轻度喘憋1周,加重3天"于2011年3月14日就诊于我院.查体:体温(T)37.5℃,呼吸(R)26次/分,脉搏(P)78次/分,血压(BP)135/70 mmHg(1mmHg=0.133 kPa).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干湿性哕音,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示:WBC 11.16×109/L,N 8.54×109/L,N% 76.5%.既往高血压病10余年、冠心病3年.入院诊断"肺部感染,高血压、冠心病",予莫西沙星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Bg01097)0.4g,口服,1次/日.3月16日复查血常规示:WBC 1.71×109/L,N 0.56×109/L,N% 32.8%.怀疑莫西沙星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性大,遂停用该药,给予平喘、化痰、止咳、保肝治疗.未再使用抗菌药.3月20日复查血常规:WBC 3.03×109/L,N 1.17×109/L,N% 38.7%.3月23日咳嗽、咳痰明显好转,复查血常规:WBC 4.20×109/L,N 2.23×109/L,N% 56.4%.  相似文献   

4.
王慧  尹良平  徐峰  原永明 《贵州医药》2022,46(3):468-469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PLT)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住院患者2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测,根据检测的PLT水平分为三组,分别为PLT降低组(PLT<100×109/L,n=58)、PLT正常组(PLT 为 100×109/L~200×109/L,n=96)及 PLT 升高组(PLT>20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Hp检测,对Hp阳性患者在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加用抗Hp治疗,并监测血小板与血小板抗体的恢复情况.结果 4周后全部患者血小板都有明显上升,为(71~139)×109/L,平均(82±19)×109/L,多于入院治疗前的(43±1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转阴者(32例)血小板为(96±12)×109/L高于未转阴者(4例)的(75±10)×109/L(P<0.05).结论 Hp感染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原因之一,抗Hp治疗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9岁,离休干部,主因左上肺癌伴肺内及淋巴结转移1年收入院.既往曾多次化疗.本次化疗方案为卡铂威猛-26.8月19日予5%葡萄糖500ml加卡铂400mg静滴,8月22日子生理盐水250ml加50mg威猛-26静滴.化疗前于8月11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为5.26×109/L,血小板92×109/L.8月23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3.16×109/L,血小板139×109/L.8月27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为2.9×109/L,血小板76x109/L;8月29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为2.29×109/L,血小板27×109/L.8月31日复查白细胞1.65×109/L,血小板15×109/L.9月1日最低,白细胞为1.17×109/L,血小板12×109/L.  相似文献   

7.
阿维A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例42岁男性患者,因脓疱型银屑病服用阿维A胶囊30 mg/d治疗.治疗前血常规基本正常:RBC 3.65×1012/L,WBC9.5×108/L,PLT 246×109/L.治疗1周后,RBC 3.67×1012/L,WBC 16.5×109/L,PLT412×109/L.病理学检查示:血小板增多,骨髓增生;B超示脾肿大.将阿维A减量至15 mg/d.3周后复查血象:RBC 3.72×1012/L,WBC 14.3×109/L,PLT446×109/L.阿维A继续减量至10 mg/d,2周后复查血象RBC 3.48×1012/L,WBC 10.3×109/L,PLIT 385×109/L;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血小板计数异常患者的血小板进行手工计数法和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法的结果.方法:利用迈瑞BC-5500血细胞计数仪和普通光镜计数同时测定PLT<100×109/L和PLT>300×109/L的标本,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结果:在仪器测得的异常血小板值(PLT<100×109/L和PLT>300×109/L)时,用手工法复查所得结果与其比较P>0.05,证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相同情况下两种方法可以替换使用.  相似文献   

9.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2岁10个月女性患儿,因咳嗽、发热入院.血常规示WBC 10×109/L,Hb 105 g/L,PLT 188×109/L.用头孢呋辛钠等药物治疗5 d疗效不佳.考虑大叶性肺炎,入院第6天血常规示WBC 14×109/L,Hb 97 g/L,PLT 254×109/L.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70 mg,1次/8 h.入院第11天血常规示WBC 15.7×109/L,Hb 104 g/L,PLT 1349×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全片可见各型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入院第13天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第14天血常规示WBC 6.9×109/L,Hb 104 g/L,PLT 226×109/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寒米松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两种方法治疗成人重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对入院时外周血小板计数(PLT)<10×109/L且出血倾向明显105例重症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大剂最地塞米松组(A组)54例,用地塞米松40mg/d连续口服4 d,强的松1 mg/kg体质量口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B组)51例,丙种球蛋白0.4 g·kg-1·d连续静脉滴注5天,强的松1 mg/kg体质量口服,连续监测治疗效果.结果:大剂量地寒米松组(A组)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0.4%和92.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B组PLT≥50×109/L时间分别为(3.8±1.2)天,(2.9±1.4)天;≥100×109/L时间分别为(6.5±1.8)天,(5.1±1.9)天;PLT的峰值(×109/L)分别为(320±69)×109/L,(351±120)×109/L.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升高血小板效果比大剂量地塞米松好,而且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使PLT上升更迅速,峰值高,上升至正常稳定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间确诊败血症组81例、临床诊断败血症组61例、非败血症组172例,对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I/T)、C-反应蛋白(CRP)及其不同临界值进行诊断评价.结果:CRP、PLT、I/T、WBC异常在确诊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CRP>8 mg/L、I/T≥0.16、PLT≤100×109/L、WBC增多(≤3 d者>25×109/L;>3 d者>20×109/L)或WBC减少(<7×109/L)时,各指标敏感性分别为34.6%、18.5%、8.6%、21.8%;特异性分别为80.7%、85.8%、87.1%、83.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8.4%、31.3%、18.9%、33.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0%、75.2%、73.3%、73.6%;Youden指数分别为1.53、0.043、-0.043、0.051.联合两项或两项以上非特异性指标时,特异性均在90%以上.结论:CRP、PLT、I/T、WBC异常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具有诊断意义,以CRP的诊断价值最高.CRP>8 mg/L、I/T≥0.16、PLT≤100×109/L、WBC增多(≤3 d者WBC>25×109/L;>3 d者WBC>20×109/L)或WBC减少(<7×109/L)各指标特异度均高,误诊率均较低,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理想界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危重症患儿血小板计数变化与危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评价危重症患儿血小板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84例危重症患儿入院24h内进行危重病例评分,并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分别于入院后24h监测血小板计数.结果 危重组血小板计数为(476.0±158.4)× 109/L,明显高于非危 重组的( 235.0±120.6)×109/L(t =4.125,P<0.01);极危重组为(80.0±70.6)×109/L,明显低于非危重组的(235.0±120.6) ×109/L(t=8,16,P<0.01).结论 血小板计数监测是预测危重症患儿预后和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血象的影响.方法:对50例鼻咽癌患者予以SEMENT医用加速器外照射治疗,放疗期间每周行血常规检查并记录放疗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白细胞平均值为6.0×109/L,中性粒细胞平均值为4.5×109/L,淋巴细胞平均值为0.72×109/L,红细胞平均值为4.4×1012/L,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29.2 g/L,血小板平均值为210.1×109/L.白细胞第六周(约50Gy)开始下降明显达18.2%(P=0.000),淋巴细胞第一周明显下降达44.4%(P=0.000);血小板的变化以第四周(约30Gy)下降达低值,较放疗前减少12.4%(P=0.005),随后缓慢回升但无明显差异.结论:单纯局部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血象影响不大,但淋巴细胞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陈凤  苏芝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78-2879
患者,男性,49岁.诊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并给予泼尼松、利可君、安肽素、肌苷等间歇性治疗,长期服用环孢素、司坦唑醇及中药治疗.治疗3年后,血常规渐正常:白细胞计数(WBC)5.2 × 109/L,红细胞计数(RBC)3.68×1012/L,血红蛋白(Hb) 140 g/L,血小板计数(Plt) 153×109/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96fl,分类:中性粒细胞(N)0.52、嗜酸性粒细胞(E)0.01、淋巴细胞(L)0.34、单核细胞(M)0.13,并停药.  相似文献   

15.
大手术重症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手术重症患者血小板计数(BPC)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重症患者大手术前后BPC的变化.结果重症患者大手术后BPC的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01);术后死亡组BPC水平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术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病死率为66.7%,明显高于非血小板减少者(P<0.001);术后BPC<50.0×109/L组患者的病死率高于50.0(BPC<100.0×109/L组,而50.0(BPC<100.0 × 109/L组的病死率又高于BPC(100.0×109/L组(均为P<0.05);BPC水平下降幅度与术中出血量呈正相关(P<0.001);术后BPC<50.0×109/L的患者病死率为100%.结论重症患者大手术后BPC的水平明显下降,术中大出血可能是其主要原因之一;BPC可作为估计大手术重症患者预后的指标,BPC<50.0×109/L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征兆.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1岁,右肺小细胞肺癌局限期放化疗后,2012年7月2日因Ⅳ度骨髓抑制:白细胞(WBC)1.4×109/L;中性粒细胞(N)0.4×109/L;血红蛋白(HGB)98g/L,血小板(PLT)10×109/L,收治入院,入院时患者乏力,双手臂及左大腿上3处瘀斑,大小约3cm×5cm,胃纳一般,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  相似文献   

17.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急性造血停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者女,71岁。因“肝功能异常1年,乏力尿黄1周”,于2004年10月15日入院。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给予保肝、降酶、退黄、支持治疗,病情好转。入院时检查血象3系均正常:WBC9.30×109/L、N0.566;RBC3.54×1012/L,HGB127g/L;PLT131×109/L。B超示:脾不大。入院后2周(10月27日)发现双下肺炎症,即加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优普酮)4g,1次/12h抗感染治疗。4d后检测血常规:WBC4.27×109/L,RBC2.36×1012/L,HGB81g/L,PLT32×109/L。1周后复查:WBC3.10×109/L,RBC2.15×1012/L,HGB74g/L,PLT20×109/L。行骨穿检查,骨髓片检查示增生…  相似文献   

18.
宋淑花  刘清池  庞宇慧  武大勇 《河北医药》2006,28(10):1011-1011
患者,女,57岁.主因再生障碍性贫血6年,腹泻、发热2 d于2003年7月20日首次入院.患者6年前无诱因出现双下肢瘀斑,就诊于某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4.0×109/L,血色素(HGB)100 g/L, 血小板(PLT)25×109/L;骨髓涂片示增生低下,活检示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似文献   

19.
1例出生3 d+16 h男性新生儿因重症感染接受美罗培南(0.136 g、1次/12 h)联合万古霉素(0.05 g、1次/12 h)静脉滴注。治疗前患儿血小板(PLT)116×109/L;治疗11 h后, PLT降至7×109/L;加用单采血小板静脉输注, 3 d后PLT为32×109/L。临床药师参与查房时提醒关注万古霉素不良反应, 及时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医师考虑血小板减少可能与重症感染有关, 加用甲泼尼龙、人免疫球蛋白、冷沉淀凝血因子、单采血小板等。患儿PLT一过性升至121×109/L, 此后患儿PLT持续降低。抗感染治疗8 d后, PLT降至30×109/L, 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27.0 mg/L。考虑血小板减少可能与万古霉素有关, 药师建议暂时停用该药。停药5 d后, PLT为174×109/L。  相似文献   

20.
1例46岁女性患者,因术后颅内感染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1次/8 h。用药第13、15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从用药前的10.61×109/L分别降至1.79×109/L和1.00×109/L。立即换用其他抗菌药物,同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50μg皮下注射,1次/d。改变治疗后4 d,血白细胞计数升至6.95×109/L。改变治疗后6 d脑脊液白细胞数由首次用药后15 d的8×106/L升至56×106/L,再次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静脉滴注,1次/8 h,rhGM-CSF剂量未变。用药6 d颅内感染治愈,遂停用抗菌药物。治疗第2、5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67×109/L和1.65×109/L。第8天停用rhGM-CSF后为5.75×109/L,第15天为4.56×109/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