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种子细胞,在猪角膜微环境中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获取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通过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细胞,示踪细胞的转归.选取第3代的细胞接种于可吸收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PGA),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后,移植于猪的角膜基质层内,于第8周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以角膜基质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术后8周,实验组角膜逐渐恢复透明,与对照组角膜无明显差别.组织学检查显示形成新生的角膜基质样组织,呈板层状,排列较规则,与对照组角膜组织相似.超微结构观察及胶原纤维直径检测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荧光显微镜观察到GFP阳性细胞存在.结论 皮肤成纤维细胞可能替代角膜基质细胞,在猪角膜内构建角膜基质样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人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肌腱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进行可行性比较.方法 酶消化法获取人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扩增,取第2代细胞,以1×106/mL的细胞密度接种至聚羟基乙酸(PGA)圆柱形支架上体外培养.通过大体、组织学及增殖曲线观察,羟脯氨酸定量测定以及免疫组化检测,比较两种细胞在PGA支架的黏附、增殖及基质分泌能力.结果 组织学及三维增殖曲线观察结果显示,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比较,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支架的黏附能力及细胞增殖能力良好;接种后第6天和第12天,HE染色可见人皮肤成纤维细胞-PGA复合物有连续的基质形成,两者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2.23±0.25)μg/mgprot vs(1.07±0.18)μg/mgprot和(3.72±0.39)μg/mgprot vs(0.27±0.04)μg/mgpro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接种后第12天,两种复合物的Ⅰ、Ⅲ型胶原表达均呈阳性.结论 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更有希望作为肌腱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皮肤成纤维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猪角膜基质样组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以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种子细胞,在猪角膜微环境中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分离获取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通过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细胞,示踪细胞的转归。选取第3代的细胞接种于可吸收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PGA),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后,移植于猪的角膜基质层内,于第8周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以角膜基质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角膜逐渐恢复透明,与对照组角膜无明显差别。组织学检查显示形成新生的角膜基质样组织,呈板层状,排列较规则,与对照组角膜组织相似。超微结构观察及胶原纤维直径检测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荧光显微镜观察到GFP阳性细胞存在。结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能替代角膜基质细胞,在猪角膜内构建角膜基质样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人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肌腱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进行可行性比较。方法酶消化法获取人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扩增,取第2代细胞,以1×106/mL的细胞密度接种至聚羟基乙酸(PGA)圆柱形支架上体外培养。通过大体、组织学及增殖曲线观察,羟脯氨酸定量测定以及免疫组化检测,比较两种细胞在PGA支架的黏附、增殖及基质分泌能力。结果组织学及三维增殖曲线观察结果显示,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比较,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支架的黏附能力及细胞增殖能力良好;接种后第6天和第12天,HE染色可见人皮肤成纤维细胞-PGA复合物有连续的基质形成,两者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2.23±0.25)μg/mgprotvs(1.07±0.18)μg/mgprot和(3.72±0.39)μg/mgprotvs(0.27±0.04)μg/mgpro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接种后第12天,两种复合物的Ⅰ、Ⅲ型胶原表达均呈阳性。结论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更有希望作为肌腱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肌腱粘连的预防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只跟腱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只,观察组局部注射丹参酮ⅡA注射液0.2m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通过大体解剖观察及组织学评价比较两组的肌腱粘连和愈合情况。结果两组大鼠肌腱均顺利愈合。肌腱粘连评分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肌腱粘连少,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0.7)分比(4.0±1.6)分,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观察组肌腱损伤处炎性细胞浸润少,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比对照组少,排列较规则。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减少肌腱损伤术后的粘连,且对肌腱愈合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腰椎后入路手术时骶棘肌不同程度创伤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低张力组、高张力短时间组和高张力长时间组).每组分别于术中骶棘肌牵开前,术后即刻,术后2d,1、2周,1、2月,取压力感应片下的深层骶棘肌肌肉,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各后路手术实验组呈现变性、坏死和修复的演变顺序.在损伤早期,不同程度的横纹肌细胞间水肿、炎细胞浸润和核内移.在高张力组可出现频率逐渐加剧的"靶纤维"、"破碎红纤维"等病理改变,严重者可出现腊样变性及液化性坏死,腊样变性肌细胞.从术后第1周起,肌组织的坏死越来越明显,并逐渐向修复反应过渡,后期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并替代大片萎缩的肌纤维.电镜观察,后期见大量的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有大量脂滴聚集现象.结论不同程度的骶棘肌剥离、牵拉,造成不同程度的骶棘肌损伤,其牵拉力和持续时间的大小与组织学反应相一致;多种损伤机制(压迫、缺血、代谢紊乱、失神经支配)参与了手术时对骶棘肌的损伤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人胎儿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扩增技术体系,研究其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探讨胎儿软骨细胞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酶消化法获取胎儿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经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群体倍增时间及累计倍增数目,观察细胞生长动力学并确定体外生长规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Ⅱ型胶原分泌,阿利辛蓝比色法测定基质糖胺多糖(GAG)含量.P1细胞接种于聚羟乙酸(PGA)纤维支架,观察两者生物相容性及细胞体外成软骨能力.结果关节软骨细胞形态呈典型的多角形,随着传代的次数增加,逐渐变成"成纤维细胞样"的条梭形.平均倍增时间为74 h.细胞连续培养5代,累计倍增数目为7.83±0.42.P1~P5间接免疫组化Ⅱ型胶原表达阳性,P6不表达.GAG含量P1细胞低于P0细胞,随体外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P1细胞接种于PGA纤维支架,体外培养14 d,组织学观察显示有软骨组织形成.结论胎儿软骨细胞经常规体外培养,至第6代失去分泌软骨特异性基质的功能.P1细胞接种PGA纤维展现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初步证实胎儿软骨细胞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偏光显微镜对组织工程构建血管壁中的胶原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 体外培养、扩增的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将其与可降解生物材料聚乙醇酸(PGA)制成的管状结构结合(实验组),体外培养1周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于植入后2、4、5、11周时分别取材,普通光镜(HE和Masson染色)及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并比较结果.以无细胞单纯管状PGA-DMEM植入裸鼠背部皮下作为对照.结果 偏光显微镜下,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PGA-平滑肌细胞复合结构从以PGA为主向以胶原和平滑肌细胞为主要成分过渡;对照组则随着PGA的降解无胶原成分形成.偏光显微镜检测结果与光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相同.结论 偏光显微镜可用于组织工程血管壁中胶原成分的检测,方法简便且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灌流-液压式反应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消化、分离猪耳廓软骨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支架上培养1周,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物.实验分2组(每组8个样本):实验组放入灌流-液压式反应器连续培养3周;反应器主要参数设置:灌流量100 μL/min,顺、逆时针方向各30 min,灌流时间开/关各8 h/16 h,液压强度100 kPa,频率0.5 Hz,作用时间4 h/d.对照组则继续在培养皿内培养.第4周时取材,分别从大体、组织学、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和生物化学等方面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形成的软骨组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大体观察见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形成了软骨样组织,组织湿重检测实验组为(191.03±18.55)mg,对照组为(130.78±10.33)mg(P<0.01).组织学观察显示,两组软骨组织内软骨细胞分布均匀,包埋于软骨陷窝内,软骨基质分泌旺盛,局部还有未降解的支架材料.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两组形成的软骨组织均有Ⅱ型胶原分布,软骨组织厚度实验组为(3.04±0.13)mm,对照组为(2.14±0.16)mm,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物化学检测证实,实验组蛋白聚糖含量为(12.63±0.62)mg/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0.81)mg/g(P<0.01).结论 利用灌流-液压式反应器能够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构建方法的不足,提高体外构建软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周泉宇 《西部医学》2016,28(12):1652-1657
目的 观察甲磺酸加贝酯对肠切除、肠吻合术后肠吻合口组织愈合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对照组(n=12),均行横结肠断端再吻合术造模。实验组术后注射甲磺酸加贝酯(q12h); 对照组则予以等容积氯化钠溶液。于术后第3、5d两组各随机取6只家兔行剖腹探查,肉眼观察吻合口大体情况,镜下观察吻合口组织学形态。结果 术后第3d,实验组炎细胞浸润、红细胞浸润情况及胶原纤维情况都强于对照组,而两组均未见成纤维细胞活动。术后第5d,两组炎细胞及红细胞浸润情况都明显缓解,但实验组炎细胞浸润情况低于对照组,新生毛细血管血流较对照组丰富,纤维母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强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第5d与第3d相比,炎细胞及红细胞浸润情况明显缓解,微血管血运丰富,纤维母细胞明显增生; 对照组术后第5d与第3d相比,炎细胞及红细胞浸润程度均见一定缓解,纤维母细胞增生,但程度均轻于实验组。结论 甲磺酸加贝酯可通过早期改善血循环来加速炎症反应期进程; 晚期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纤维母细胞增生,同时促进胶原纤维合成和吻合口愈合。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预构组织工程化肌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胶原-聚羟基乙酸的细胞相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寻求理想方法.方法以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并检测CD44.在实验组中将骨髓间质干细胞置入含胶原-聚羟基乙酸的DMEM培基中培养:在对照组中将骨髓间质干细胞置入DMEM培基中培养.通过MTT方法比较两组的细胞活性和生长情况,并对实验组进行超微观察.以骨髓间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以胶原-聚羟基乙酸为支架在体外预构组织工程化肌腱.结果以贴壁法原代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11天细胞即汇合成片,检测CD44示阳性.骨髓间质干细胞接种于胶原-聚羟基乙酸中混合培养后14天生长良好,始终保持89%以上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实验组细胞数未发生明显改变,而对照组从第4天开始即发生增殖.透射电镜示实验组细胞培养14天后仍保持旺盛的分泌功能.体外预构的组织工程化肌腱具有良好的形态,细胞伸展成梭形,沿聚羟基乙酸缝线大致平行排列.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胶原-聚羟基乙酸的细胞相容性好.以骨髓间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以胶原-聚羟基乙酸为支架可在体外初步预构组织工程化肌腱.  相似文献   

12.
Regeneration of nNOS-containing nerve fibers in rat corpus cavernosum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avernous nerve injury on the nNOS-containing nerve fibers in corpus cavernosum. Methods Thirty-three male Sprague Dawley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sham-operated controls (n=5) underwent pelvic exploration without transection of the cavernous nerve; unilateral injury group (n=14) had their cavernous nerve cut on one side; and bilateral injury group (n=14) underwent neurotomy on both sides. Corpora cavernosa were harvested at the 3rd week and 6th month after surgery. nNOS-positive nerve fibers were examined with streptavidin-peroxidase 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s (SP method). Results After bilateral ablation, the nNOS-positive nerve fiber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the 3rd week (17±4) and remained so at the 6th month (16±4). For the unilateral injury group, the nNOS-positive nerve fibers were similarly decreased on the side of the neurotomy at the 3rd week (18±6), but by the 6th month, the numbe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61±9) and approximated the level on the contralateral side (81±13). Conclusion Following unilateral cavernous nerve ablation in rats, nNOS-containing nerve fibers regenerate 6 months after surgery. This regeneration process does not occur in animals with bilateral cavernous nerve injury, suggesting that during radical pelvic surgery, the cavernous nerve has to be preserved at least on one sid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capacity for penile erec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度运动对大鼠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组织和腱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均分为8组,1组对照组,7组为实验组,对照组笼中自由活动,实验组以17m/min下坡(10°)跑步,每天1h、每周5d建立过度运动模型。对照组0w取材,实验组中的第1~6组分别于运动1、2、3、4、5、6w后取材,第7组运动6w后休息2w即第8w取材。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通过TUNEL法和Caspase-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性检测法检测腱细胞凋亡。结果 (1)过度运动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与对照组比较,1、2、3和4w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胶原纤维排列逐渐出现排列不规则,4w时较为显著,肌腱纤维出现明显排列紊乱,部分发生变性及着色变浅,纤维细胞数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5、6、8w未发生显著变化。(2)TUNEL法和Caspase-3活性检测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与对照组相比,1、2w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细胞凋亡数无明显差异(P>0.05);TUNEL染色显示3、4w腱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5),Caspase-3活性检测显示4w腱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5);5、6w腱细胞凋亡数下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8w腱细胞凋亡数基本回到0w对照组水平。结论过度运动可引起大鼠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组织退变和腱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Wang XY  Xing X  Zhou GD  Liu W  Cao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1):2223-2227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内外构建具有一定形态和睾酮分泌功能组织的可行性。方法:雄性Wister大鼠,无菌切取双侧睾丸,制备去势及移植鼠动物模型。睾丸去包膜,剪碎,胶原酶消化,经差速贴壁或直接混合共培养方法,分别获取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和共培养的睾丸多种体细胞,两类细胞分别与可降解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PGA)纤维复合并进行体外培养,光、电镜观察体外组织形成过程,定期检测培养液内睾酮分泌水平。取体外培养7d细胞-材料复合物,分别移植于去势鼠睾丸鞘膜腔或大网膜内(n=6),不同时间点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移植鼠体内雄激素分泌组织的形成过程及血睾酮水平。结果:两类细胞均与PGA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体外可形成具有一定睾酮分泌功能的细胞-材料复合物,体内移植2个月后,两类细胞-材料复合物在大网膜和睾丸鞘膜内均可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的雄激素分泌组织,再生组织具有良好的血管化。血睾酮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移植6周后,单纯Leydig细胞组血睾酮水平为(0.604±0.04)μg/L,共培养细胞组血睾酮水平为(0.854±0.03)μg/L,均明显高于单纯去势鼠血睾酮水平(0.564±0.05)μg/L(P〈0.01),两组移植鼠相比,共培养细胞移植组血睾酮水平明显高于单纯Leydig细胞移植组(P〈0.01)。结论:以共培养睾丸体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体内外构建雄激素分泌组织具有可行性,共培养睾丸内体细胞是雄激素分泌组织构建的良好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可梯度降解的绳-网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修复兔前交叉韧带(ACL)缺损。 方法 将聚乳酸: 蚕丝丝素: 聚羟基乙酸纤维按质量比7: 6: 5混合,分别捻拧成绳芯与纬编针织成网状物,滴加Ⅰ型胶原并冻干。将网状物包裹绳芯,种植兔自体MSCs,植入兔前交叉韧带(ACL)缺损处,作为实验组。单纯支架置入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24周,取材,HE染色,并行力学测试。 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新生韧带与骨之间产生大量有序的垂直胶原纤维;对照组形成少量垂直胶原纤维。术后24周,实验组形成类似直接止点结构;对照组则产生许多垂直胶原纤维。力学测试结果显示,术后12、24周实验组的最大载荷分别为72.7±23.4N与121.8±34.3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可梯度降解支架复合自体MSCs能较好地重建兔ACL。  相似文献   

16.
取27只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大白兔于近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处完全离断建立双侧急性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模型,随机选择一侧膝关节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增强缝合残端并牵张技术修复前交叉韧带(L 组),对侧行常规前交叉韧带重建(R 组)。结果显示:术后第3、6、10周,L 组移植物在组织学表现如腱骨界面愈合、细胞增殖、血管再生等方面上均优于 R 组;R 组骨-移植物-骨复合体(骨-移植物-残端复合体)的最大载负荷要稍强于 L 组(P <0.05)。  相似文献   

17.
皮肤成纤维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Chen B  Ding X  Liu F  Cui L  Liu W  Shang Q  C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6):1105-1107
目的 探讨以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化肌腱体内形成。方法 取猪自体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 ,与可吸收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 ,将该复合物植入手术缺损的右侧趾浅屈肌腱处 ,6周取材 ,对标本进行大体、组织学、电镜检查及生物力学评价。结果 新生组织在大体形态、细胞与胶原排列方式上与正常肌腱相似。新生组织的最大张力和最大应力分别为 1 73 0± 1 8 2与 1 8 9± 1 9N/mm2 ,分别达到左侧同一部位正常肌腱的 57 4%与51 9%。结论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成纤维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可在动物体内形成肌腱样新生组织并能修复肌腱缺损  相似文献   

18.
力学刺激影响猪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软骨形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Liu TY  Zhou GD  Miao CL  Wei X  Chen FG  Cui L  Liu W  Cao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3):1997-2001
目的研究力学刺激对猪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影响.方法取第二代猪BMSC以5×107/cm3的密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羟基乳酸(PGA/PLA)圆盘形支架上,一周后均改用软骨诱导液[高糖DMEM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FBS)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10 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 50 ng/ml、地塞米松 40 ng/ml]体外培养.根据不同的施加力分为3组离心组设定离心力100 g,2次/d,30 min/次,间隔12 h;摇床组设定为80 r/min,每天施力8 h;静止培养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第4周、第8周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聚糖(GAG)定量等检测,比较不同力学刺激对诱导BMSC体外软骨形成的影响.结果第4周时两实验组,即摇床组及离心组形成的细胞材料复合物基本保持原来的体积与外形,软骨陷窝形成,呈结节状或巢状分布并伴有GAG沉积及胶原合成,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静止组体积缩小,有少量软骨陷窝结构形成;8周时两实验组形成的细胞材料复合物形状保持良好,浅灰白色,光泽好;HE染色结果显示大量成熟软骨陷窝形成,核仁清楚并有多处分裂相,细胞外基质沉积均匀;Safranin-O染色显示有大量的GAG形成,Masson染色显示有较多新生胶原组织形成,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强阳性.静止组可见部分陷窝结构分布在复合物外周,其间分布大量纤维样组织,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检测阳性表达区域明显少于实验组.GAG含量两实验组分别为5.98 mg/g和5.62 mg/g,约为正常耳软骨含量的80%左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BMSC为种子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中,施加力学刺激可以促进软骨组织成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布比卡因配伍罂粟碱作运动与感觉分离臂丛麻醉药物,观察对肌腱修复手术设计和张力调整效果的影响。方法53例手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n=24)和B组(观察组,n=29),臂丛阻滞两组均用0.25%的布比卡因(1.5mg/kg),B组伍用0.0625mg/mL的罂粟碱(0.04mg/kg);比较两组药物对运动感觉阻滞分离程度。根据伤手的主动活动程度,来调整肌腱的张力和长度,彻底松解肌腱粘连。结果两组臂丛感觉神经阻滞无明显差异,运动神经阻滞B组显著轻于A组(P<0.01)。术中彻底松解粘连、肌腱长度调整到生理张力,术后伤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臂丛阻滞中用运动与感觉分离技术,可使肌腱修复手术中设计的张力和长度更适于术后早期功能训练和康复。  相似文献   

20.
猪小肠粘膜下层替代兔跟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Gu Y  Dai K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1279-1282
目的 制备小肠粘膜下层,用作肌腱替代物。观察其替代肌腱的过程和结果。检验体内组织工程理论的可行性。方法 用猪小肠粘膜下层制成SIS,用制成的SIS替代兔跟腱,观察期为1、4、8、12、16周,各观察期处死4只动物,进行组织学检查和力学测试,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 SIS替代肌腱的过程是代谢过程,经过16周,SIS为宿主肌腱完全替代,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与正常肌腱极其接近。结论 体内组织工程理论至少在肌腱再生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