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大鼠失神经骨折愈合模型观察周围神经系统对骨折愈合早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03/2003-03在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16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造成双侧胫骨闭合骨折,同时以髓内针内固定和石膏外固定,一侧切断股神经和坐骨神经,为失神经支配组,对侧保留神经,为骨折正常神经支配组。术后2周取材,做不脱钙切片,大鼠胫骨标本组织学观察采用Gemisa染色;矿化骨与类骨质观察采用yonKossa染色;四环素标记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骨计量学静态参数测量以视野为参照单位,测量范围是骨折处外骨痂中的组织形态几何参数。结果:经X射线片检查8只鼠胫骨对位对线良好(8对标本)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胫骨标本组织学观察结果:失神经支配组骨痂密度较低,生长稀疏,排列紊乱,骨痂明显不成熟;正常神经支配组所产生骨痂较致密,顺力线方向排列。②矿化骨与类骨质观察结果:失神经支配组骨痂中的破骨细胞数(个/mm^2)和破骨细胞吸收表面(%)远高于正常神经支配组[(43.0&;#177;14.8)比(20.7&;#177;10.3)个/mm^2;(22.3&;#177;7.8)比(7.8&;#177;2.9)%,P〈0.01),成骨细胞数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③四环素标记观察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失神经支配组沉积荧光物质较少,正常神经支配组则可见大量荧光物质沉积。结论:神经纤维在骨折愈合的早期即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正常神经支配是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可以促进骨的矿化与沉积,调节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活性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2.
背景:临床观察表明,截瘫患者骨折常常愈合加快或在下肢有异位骨化形成,表明周围神经系统对骨折愈合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一侧下肢失神经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计量学参数及骨痂形成和生物力学的变化。设计:自身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天津医院。材料: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6个月龄,平均体质量210g。方法:实验于2001-03/2004-03在天津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将大鼠一侧下肢制成失神经胫骨骨折模型,对侧制成正常神经支配骨折模型。骨折后2周、4周麻醉状态下处死大鼠,取双侧胫骨,拍X射线片、测定生物力学强度,制备不脱钙切片,进行骨计量学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骨折后双侧胫骨和骨痂湿质量比较。②X射线平片计分。③胫骨标本生物力学测试结果。④骨折愈合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①两组大鼠骨折后双侧胫骨和骨痂湿质量比较:骨折后2,4周失神经组重量远大于正常神经支配组[(0.94±0.15)比(0.76±0.14)g,(1.06±0.26)比(0.81±0.10)g,P<0.05]。②X射线平片计分结果:失神经组骨痂形成量明显增多(P<0.01)。③胫骨标本三点弯曲生物力学测试结果:骨折后2,4周失神经组骨痂的强度明显低于正常神经支配组[(9.88±8.49)比(16.62±13.38)N,(12.77±7.55)比(20.19±10.60)N,P<0.05]。④骨计量学检测结果:静态参数与正常神经支配组比较,失神经组矿化骨小梁宽度明显减小(P<0.05),类骨质宽度增加,破骨细胞指数及骨吸收表面明显增大(P<0.05),成骨细胞指数及骨形成表面两组无差别;动态参数与正常神经支配组比较,失神经组矿化沉积率明显变小(P<0.05),类骨质成熟时间延长(P<0.05)。结论:周围神经在骨折愈合早、中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完整的神经支配是骨折愈合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3.
背景:临床观察表明,截瘫患者骨折常常愈合加快或在下肢有异位骨化形成,表明周围神经系统对骨折愈合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一侧下肢失神经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计量学参数及骨痂形成和生物力学的变化。设计:自身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天津医院。材料: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6个月龄,平均体质量210g。方法:实验于2001—03/2004—03在天津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将大鼠一侧下肢制成失神经胫骨骨折模型,对侧制成正常神经支配骨折模型。骨折后2周、4周麻醉状态下处死大鼠,取双侧胫骨,拍X射线片、测定生物力学强度,制备不脱钙切片,进行骨计量学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骨折后双侧胫骨和骨痂湿质量比较。②X射线平片计分。③胫骨标本生物力学测试结果.④骨折愈合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①两组大鼠骨折后双侧胫骨和骨痂湿质量比较:骨折后2,4周失神经组重量远大于正常神经支配组[(0.94&;#177;0.15)比(0.76&;#177;0.14)g,(1.06&;#177;0.26)比(0.81&;#177;0.10)g,P〈0.05]。②X射线平片计分结果:失神经组骨痂形成量明显增多(P〈0.01)。③胫骨标本三点弯曲生物力学测试结果:骨折后2.4周失神经组骨痂的强度明显低于正常神经支配组[(9.88&;#177;8.49)比(16.62&;#177;13.38)N.(12.77&;#177;7.55)比(20.19&;#177;10.60)N,P〈0.05]。④骨计量学检测结果:静态参数与正常神经支配组比较,失神经组矿化骨小梁宽度明显减小(P〈0.05),类骨质宽度增加,破骨细胞指数及骨吸收表面明显增大(P(0.05),成骨细胞指数及骨形成表面两组无差别;动态参数与正常神经支配组比较,失神经组矿化沉积率明显变小(P〈0.05),类骨质成熟时间延长(P〈0.05)。结论:周围神经在骨折愈合早、中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完整的神经支配是骨折愈合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骨质疏松性胫骨骨折愈合过程超微结构的变化,探索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卵巢切除(OVX)组和假手术(S)组.1月后,所有动物作胫骨骨折模型.分别于骨折后不同时间处死取材.通过光镜观察骨折修复过程中骨痂组织学改变;通过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形态及活性.结果OVX组与S组在骨痂形成早期骨痂形态、骨痂密度及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活性有明显差异.结论卵巢切除后,胫骨骨折愈合缓慢.雌激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神经因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调解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不明,实验进一步观察了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目的:探讨失神经(坐骨神经和T10椎体部脊髓损伤)支配对Wistar大鼠股骨干骨折早期骨痂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单侧股骨中段开放性横行骨折动物模型,然后分别进行同侧坐骨神经横断和或T10椎体部脊髓开放性横断,并设仅行骨折建模者为对照组.所有大鼠分别于建模后14和28 d后处死并于骨折部位取材,进行影像学测量及标本新生骨痂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建模14和28 d后,骨痂影像学测量结果均显示,坐骨神经横断组骨折愈合最快,对照组其次,T10椎体部脊髓横断组最慢,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标本骨痂组织学观察显示:对照组骨痂较成熟,坐骨神经横断组和T10椎体部脊髓横断组均生成不成熟骨痂.实验以此推断周围神经损伤加速骨折愈合,中枢神经损伤则延缓骨折愈合,失神经支配下骨痂的构成有明显缺陷,完整的神经支配是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卵巢去势后雌激素缺乏状态下,由于骨质疏松时全身及局部骨结构发生骨量减少和骨微细结构以及生长因子基因定位分布变化,无疑会对骨折愈合产生明显的影响。目的:观察雌激素对骨折愈合过程超微结构变化和骨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表达及定位分布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云南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象:实验于1999-07/2002-07在云南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2月龄雌性SD大鼠96只,平均质量160~200g。方法:①取96只大鼠腹腔麻醉后,其中48只作双侧卵巢切除术为骨质疏松组,余48只行假手术为对照组。所有大鼠1个月后,在麻醉状态下于双侧胫骨骨干中段行手法折断,任其自行修复,制作成骨折愈合模型。两组动物分别于骨折后1,3,5,7,14,28,56,112d麻醉后处死取骨痂和周围软组织,每个时间点取6只。②大鼠胫骨骨组织超微结构采用电镜下观察。③骨痂组织和软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4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杂交液中不加标记探针作为阴性对照。选取两组1,3d时间点原位杂交阳性表达切片各6张,每张在25倍物镜下随机选取3个视野,统计每个视野所有阳性表达颗粒数。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胫骨骨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结果。②骨痂和软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4表达结果。结果:9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大鼠胫骨骨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骨折28d以后,对照组骨性骨痂、骨胶原纤维性排列致密,骨陷窝中见骨细胞,体积小、胞质少,但体积小骨小梁周围见破骨细胞。骨质疏松组:纤维性骨痂、骨基质中胶原纤维排列疏松,成骨细胞数量多、体积大,破骨细胞多见。②骨痂和软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4表达结果:骨折后1~3d,对照组<骨质疏松组(23.7143±5.0568,21.7143±5.0238比51.2857±8.1387,49.5714±9.0711,P<0.01)。表达局限于骨折周围骨痂形成区的软组织内。结论:卵巢切除后骨质疏松组大鼠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表达增多,并呈现一定的区域性,即局限于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内。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基质的形成和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卵巢切除对胫骨骨折愈合超微结构的影响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伟  胡侦明 《现代康复》2000,4(12):1840-1841
目的:阐明骨质疏松性胫骨的愈合过程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形态滂基础。方法:健康DS大鼠,随机分卵巢切除(OVX)组和假手术(S)组。1月后,所有动物作胫骨骨折模型,分别于骨折后不同时间处死取材。通过光镜观察骨折修复过程中痂组织学改变,通过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形态及活性。结果:OVX组与S组在骨痂形成早期骨闸形态骨痂密度及骨细胞、破骨细胞活性有明显差异。结论:卵巢工切除后,胫骨骨折愈合缓慢,雌激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卵巢去势后雌激素缺乏状态下,由于骨质疏松时全身及局部骨结构发生骨量减少和骨微细结构以及生长因子基因定位分布变化,无疑会对骨折愈合产生明显的影响.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骨折愈合过程超微结构变化和骨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表达及定位分布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云南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对象实验于1999-07/2002-07在云南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2月龄雌性SD大鼠96只,平均质量160~200 g. 方法①取96只大鼠腹腔麻醉后,其中48只作双侧卵巢切除术为骨质疏松组,余48只行假手术为对照组.所有大鼠1个月后,在麻醉状态下于双侧胫骨骨干中段行手法折断,任其自行修复,制作成骨折愈合模型.两组动物分别于骨折后1,3,5,7,14,28,56,112 d麻醉后处死取骨痂和周围软组织,每个时间点取6只.②大鼠胫骨骨组织超微结构采用电镜下观察.③骨痂组织和软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4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杂交液中不加标记探针作为阴性对照.选取两组1,3 d时间点原位杂交阳性表达切片各6张,每张在25倍物镜下随机选取3个视野,统计每个视野所有阳性表达颗粒数. 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胫骨骨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结果.②骨痂和软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4表达结果. 结果9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大鼠胫骨骨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骨折28 d以后,对照组骨性骨痂、骨胶原纤维性排列致密,骨陷窝中见骨细胞,体积小、胞质少,但体积小骨小梁周围见破骨细胞.骨质疏松组纤维性骨痂、骨基质中胶原纤维排列疏松,成骨细胞数量多、体积大,破骨细胞多见.②骨痂和软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4表达结果骨折后1~3 d,对照组<骨质疏松组(23.714 3±5.056 8,21.714 3±5.023 8比51.285 7±8.138 7,49.571 4±9.071 1,P<0.01).表达局限于骨折周围骨痂形成区的软组织内. 结论卵巢切除后骨质疏松组大鼠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表达增多,并呈现一定的区域性,即局限于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内.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基质的形成和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在骨折的修复重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中枢神经及神经生长因子对骨痂中成骨的影响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失神经状态下胫骨骨折断端骨痂成骨的组织学变化.方法:用SD大鼠建立左胫骨闭合骨折髓内固定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为3组,左胫骨骨折组;T10脊髓横断组:于左胫骨骨折后,横断切除T10段脊髓约0.3 cm,制成T10脊髓完全性损伤大鼠胫骨骨折模型;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建立T10脊髓完全性损伤大鼠胫骨骨折模型后,肌注神经生长因子.术后各组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骨组织形态变化,骨钙素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骨痂中成骨情况,透射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T10脊髓横断组大鼠在失神经状态下,骨痂中成骨细胞的数量减少,骨钙素表达减少,成骨细胞内细胞器功能低下.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的以上各组织学观察指标均较T10脊髓横断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显示,神经生长因子可部分改善脊髓横断失神经状态下的骨组织再生情况.  相似文献   

10.
背景:当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时,遭受轻微创伤或其他各种风险因素均易发生骨折。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小梁组织学变化,骨密度及骨矿化沉积率的改变。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骨质疏松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术后3个月,建立骨折模型。骨折后4,8,12,16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改建的动态参数,双能X线骨密度仪下测定骨痂组织的骨密度;骨折后1,2,4,6,8,12,16周,应用自动图像系统测量骨组织形态。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组大鼠成熟小梁骨占骨痂面积比对照组小,且小梁骨厚度变薄、小梁骨间距较宽,骨质疏松组骨小梁表面荧光标记百分比及骨痂组织骨密度低于对照组;而骨矿化沉积率高于后者对照组。说明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的组织学的异常改变导致骨折愈合质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12.
13.
摘要 目的:探究聚己双胍对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创面管理作用。方法:收集3期、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共114例、伤口130处,分两组均追踪一个月。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更换水胶体敷料,实验组用聚己双胍清洁湿敷换药,追踪首末次创面面积愈合情况、创面PH值及创面病原菌。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压力性损伤创面面积平均愈合率为61.58%,对照组创面面积愈合率为39.47%。实验组PH值减小率为9.06%,对照组PH值减小率为6.17%。实验组接诊时病原菌检出率78.79%,四周末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45.45%;对照组接诊时病原菌检出率78.13%,四周末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68.75%。结论:聚己双胍对压力性损伤创面疗效及创面细菌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查深圳市3~6岁学习绘画儿童血铅水平及生活习惯、状况等,了解该群儿童血铅暴露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和环境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不同文化层次2个社区学习绘画1~3年儿童作为观察组,同年龄未参加绘画儿童作为对照组,各270名,检测静脉血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血铅总体均值为35.27μg/L ,观察组血铅总体均值为42.1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接触时间血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接触时间长短与血铅不存在线性正相关性(r=0.84)。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观察组儿童血铅高于对照组,主要与父母文化水平偏低、儿童不良卫生习惯有关。结论进行铅污染健康知识的普及,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重手卫生,掌握六步洗手法,可以降低儿童铅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李跃荣 《现代护理》2006,12(17):1650-1651
目的调查影响护生术前访视效果的因素,提高护生整体护理质量。方法36名护生在老师指导下对636例住院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师生对术前访视的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访视中护患合作好,无护患纠纷发生。结论心理健康、身体状况、交流技巧、环境适应、角色适应是影响护生术前访视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于损伤脊髓后,所提取的脑脊液(BMSCs-CSF)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BMSCs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培养BMSCs及神经干细胞;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体外培养的BMSCs注入脊髓损伤区,于术后3d、5W分别提取脑脊液,并注入神经干细胞培养液中,观察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的分化。试验分为五组,A:无脊髓损伤组脑脊液;B1:脊髓损伤3天后收集的脑脊液;B2:脊髓损伤组5周后收集的脑脊液;C1:脊髓损伤并行BMSCs移植,在3天后收集的脑脊液;Q2:脊髓损伤并进行BMSCs移植,在5周后收集的脑脊液。结果加入脑脊液培养72小时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显示A、B1、B2各组神经干细胞球无贴壁,悬浮于培养基中,神经干细胞无细胞突形成;C1组显示神经干细胞球贴于培养板底部,并有细胞突生长。C2组显示仅有少量的神经干细胞球贴壁,细胞突短小少见。结论BMSCs移植于损伤的脊髓后所提取的脑脊液(BMSCs-CSF)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血液净化中心这个特殊的治疗环境里 ,护理人员面对的是 1周透析 2~ 3次的肾衰患者 ,此类病人既不同于病房病人又不同于门诊病人 ,其特点具有长期性、短暂性、临时性 ,用什么样的护理模式护理好这些具有特殊性质的病人 ,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 ,2 0 0 2年以来我科开展了划区域整体护理模式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2 0 0 2年 1~ 12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共对门诊 10 5例血液透析患者以整体护理模式进行了护理 ,其中男 73例 ,女 32例 ,年龄 2 0~ 78岁 ,平均年龄 5 0 .1岁。调查患者投诉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四种血小板制品滤除白细胞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过滤对血小板的影响,遴选适于过滤的血小板制品。方法对机采血小板、手工浓缩血小板和相应的两种冰冻血小板进行过滤,观察血小板回收率、白细胞去除率和血小板聚集率等多项血小板功能指标。结果机采血小板回收率为86.81%,手工浓缩血小板回收率仅为73.08%;两种冰冻血小板制品损失量达60%~70%;过滤后机采血小板达到去白细胞标准,而手工血小板未达到去白细胞标准;过滤对液态保存血小板制品的功能无明显影响,但手工浓缩血小板功能低于机采血小板。结论冰冻保存的血小板制品不适于去白细胞过滤;手工浓缩血小板制备工艺尚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并研制与之相适应的去白细胞滤器;机采血小板质董拔好.国产滤器可达到去白细胞标准.是当前适于滤除白细胞的血小板制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影响护生术前访视效果的因素,提高护生整体护理质量.方法 36名护生在老师指导下对636例住院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师生对术前访视的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 访视中护患合作好,无护患纠纷发生.结论 心理健康、身体状况、交流技巧、环境适应、角色适应是影响护生术前访视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