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应用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化疗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62例AML患者[初治或复发AML33例,完全缓解(CR)AML 29例]和16名正常人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髓CD34+细胞G-CSFR的表达.结果 CD114+CD34+/CD34+比值在初治或复发组、CR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1.69±2.91)%、(31.84±8.62)%、(32.87±8.44)%(P<0.05),CR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SF受体mRNA表达在初治或复发组、CR组及对照组分别为(30.52±6.21)%、(85.13±21.25)%、(91.57±18.64)%(P<0.05),CR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随访了13例AML患者,初治及CR时骨髓CD34+细胞上CD114+CD34+/CD34+比值分别为(12.58±2.00)%、(30.13±7.09)%,初治时低于CR时(P<0.05).G-CSF受体mRNA表达分别为(32.23±5.69)%、(83.27±19.79)%,初治组低于CR组(P<0.05).结论 G-CSF受体在AML患者骨髓CD34+细胞上的表达低于正常人CD34+细胞上的表达,故G-CSF用于治疗AML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粒细胞缺乏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丛琳 《山东医药》2004,44(16):37-38
1999~2003年,我院应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粒细胞缺乏症,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娟  黄玉瑛 《山东医药》2012,52(11):53-54
目的分析国内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网和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近期与G-CSF治疗急性白血病相关的6种中文杂志,其中观察组为G-CSF+常规化疗、对照组为常规化疗,对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A)、WBC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后ANA、WBC水平变化、感染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8个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显示观察组化疗后ANA和WBC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ANA和WB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G-CSF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有效、安全,但仍需要随机设计更完善、方法学质量更高、随访期更长的对照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5.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6.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应用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预后的可能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71例可评价AL患者。分别采用χ2、Cox回归、KaplanMeier等方法分析1疗程完全缓解(CR)率、总CR率、治疗有效率、化疗后WBC减少时间、CR期、生存期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等级相关分析GCSF用量与CR期及生存期的关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交替采用以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DA)或高三尖杉酯碱 阿糖胞苷(HA)或米托蒽醌 阿糖胞苷(MA)为主的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交替采用以长春新碱 柔红霉素 泼尼松(VDP)或长春新碱 阿霉素 泼尼松(VAP)或长春新碱 米托蒽醌 泼尼松(VMP)或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 柔红霉素 泼尼松(CODP)为主的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用药组均在患者WBC<1.0×109/L时予以重组人GCSF(rhGCSF)(1.5~6.0μg·kg-1·d-1),一般WBC达2.5×109/L时停用。结果(1)AL患者化疗后应用GCSF可使化疗后WBC减少时间明显缩短;但不影响患者的1疗程CR率、CR率和治疗有效率;(2)使用GCSF不影响ALL患者CR期,但明显缩短AML患者CR期;(3)使用GCSF不影响ALL患者的生存期,但缩短AML患者的生存期;(4)尚未发现使用GCSF的AML患者中因子用量多少与CR期及生存期存在相关关系。结论AML患者必须非常慎用GCSF。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含漱预防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将72例同期拟行化疗的急性自血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化疗过程中观察组予G-CSF的生理盐水稀释液(G—CSF30懈+生理盐水250ml)含漱,每日5次,每次10ml;对照组予0.02%洗必泰(CHD)漱口液含漱,方法同上,均连续30d。观察两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且依从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G-CSF含漱预防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所致口腔溃疡效果确切,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评价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激下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联合阿克拉霉素(ACR)方案(以下称AGA方案)治疗复发和(或)难治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有效性和不良反应,从细胞凋亡方面探讨治疗方案的可能机制。方法:对复发难治的18例AML及4例MDS患者行AGA方案治疗。化疗方案:AraC10mg/m2,第1~14天,1次/12h,皮下注射;ACR8mg·m-2·d-1,第1~8天,静脉滴注;GCSF200μg·m-2·d-1,第1~14天,皮下注射,每次先于皮下注射AraC前1h开始。结果:9/18(50%)例AML接受1个AGA治疗即获完全缓解(CR),中位数缓解期4个月,其中6/10(60%)例M2获CR,22例治疗病例均无治疗相关死亡。20例接受传统标准剂量化疗对照组7例获得CR,4例死于化疗相关毒性。体外研究证实AGA方案明显提高新鲜白血病细胞凋亡率。结论:AGA方案对正常造血抑制较轻,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小,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较常规化疗组明显缩短。适于不能耐受常规治疗的、骨髓呈低增生的复发难治或老年AML患者,该药物协同诱导凋亡可能是该方案的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HA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含HA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11例老年AML患者(治疗组)予高三尖杉酯碱(HHT)1 mg·m-2·d-1,静脉滴注,第1-14天;阿糖胞苷(Ara-C)10 mg·m-2·12 h-1,皮下注射,第1-14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200μg·m-2·d-1,皮下注射,第1天注射Ara-C之前开始使用,至最后1次Ara-C之前停用。如果中性粒细胞>10×109/L,G-GSF用量减半,>20×109/L,则暂停用G-CSF,但不停化疗,待白细胞回落后再用。如果1个疗程未获完全缓解(CR),则进行第2个疗程,方案同第1疗程。如果2个疗程未获缓解,则视为治疗无效。对照组予标准DA方案治疗。结果:11例患者中第1个疗程CR 7例,第2个疗程CR 1例,1例第2疗程达部分缓解,CR率72.7%,有效率81.8%。结论:小剂量HA与G- CSF预激方案治疗老年AML有较高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DVCLP方案联用治疗初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接受DVCLP方案诱导化疗。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在化疗前3天至化疗的第7天给予G-CSF;对照组(20例)则在化疗时ANC<1.5×109/L中给予G-CSF。结果患者ANC<1.5×109/L的天数试验组要明显短于对照组[16天±7天,21天±5天(P<0.05)]。完全缓解率、复发率、生存中位数时间、一年生存率试验组依次为85%、22%、11个月、45%;对照组依次为75%、55%、6个月、19%(P>0.05)。结论成人ALL诱导化疗早期应用G-CSF可明显缩短粒细胞减少时间,但对提高完全缓解率、减少复发率和改善长期生存的影响未达到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能够导致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和心肌组织瘢痕形成,使心功能受损,发生心力衰竭,是目前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具有促进心肌梗死后的组织修复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了又一新途径。国内外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G-CSF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心功能,现将其相关机制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落刺激因子是调节体内外造血干细胞及成熟白细胞功能的一组糖蛋白生长因子,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则是其中一种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的集落刺激因子。本文阐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产生与作用,对感染的反应性性即体内存在感染时其上升情况,以及对免疫缺隐患者的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退热时间与抗生素应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皮疹3例,对照组出现皮疹4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卡氏体力状况(KP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药物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血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数值间关系,对20例患者化疗及并用G-CSF前后血中G-CSF及中性粒细胞数值进行了连续观察,用ELISA方法检测血中G-CSF水平。结果显示:(1)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无感染时血中G-CSF水平高于正常。(2)19例单纯用化疗患者化疗后血中G-CSF连续改变可分4种图型:双峰、单峰、V型、波状下降型。不同型G-CSF变化伴随中性粒细胞数值不同改变。(3)9例患者化疗后并用G-CSF,血中G-CSF值及中性粒细胞值明显增高。(4)单纯化疗与并用G-CSF二组患者比较,并用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升至1.5×109/L时间明显缩短。以上结果提示,连续观察患者化疗后血中G-CSF改变有助于判断骨髓抑制及恢复时间。化疗并用G-CSF可明显提高血中G-CSF和中性粒细胞数值、缩短骨髓抑制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心肌梗死,能动员骨髓干细胞迁移至梗死部位,并分化为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但动物实验结果仍存在着矛盾,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和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HL-60白血病细胞株进行传代培养,MTT试验检测(〉CSF不同药物浓度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Survivin基因表达。结果:G-CSF具有促进HL-60细胞增殖,上调Survivin,mRNA表达的作用,而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CSF能够上调Survivin mRNA表达,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刘晓燕  王志  张宏  宋同国 《山东医药》2003,43(19):65-65
近年来 ,我们应用重组人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 G-CSF)治疗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 18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治疗组 18例中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2~ 11岁。原发病为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阑尾炎、支原体肺炎、颈部淋巴结炎各 2例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3例 ,其他 7例。所用药物为头孢类、大环内酯类、甲硝唑等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临床表现为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发热、头痛、咽痛、淋巴结肿大等 ,其中 3例发生败血症 (感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例 ,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 1例 )。确诊后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给予 rh G- …  相似文献   

18.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 CSF。两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BI)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定,并观察G CSF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随访末期的死亡/残障率。结果:71例完成了3个月的观察。治疗组无死亡病例,失访1例;对照组死亡2例。两组治疗后1个月BI和CSS评分即有所改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BI和C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随访末期死亡/残障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78%(P<0.05)。G CSF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G CSF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易行,且能改善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樊娟  徐功立 《山东医药》1997,37(11):24-24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山东省立医院(250021)樊娟徐功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诱导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增殖及分化。为探讨其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我们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与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其不同作用机制.方法 63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常规西药(对照组)21例、常规西药加用G-CSF(G-CSF组) 21例和常规西药加葛根素(葛根素组)21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随访3个月时临床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63例均完成了3个月的观察.治疗后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CSF组较对照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葛根素组较对照组疗效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CSF组和葛根素组较对照组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而G-CSF组和葛根素组疗效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G-CSF组和葛根素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G-CSF及葛根素对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治疗机制虽有所不同,但G-CSF显示了更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