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治疗方法选用:补脾土,推大肠,运土入水,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分推腹阴阳,揉脐。加减:寒泻者加推三关,揉外劳宫。热泻者加清天河水,退六腑,清大肠。伤食泻者加清脾胃,揉中脘。有惊者加掐五指节,平肝。偏于脾虚者重用补脾土,运内八卦,捏脊,揉...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简介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8例:5岁以内11例、6至9岁9例;病程1至6个月者12例,半年以上者8例。排除传染性肝炎引起的厌食。 2 治疗方法:20例均以推拿手法治疗。①处方:补脾经100次,补大肠100次,揉板门100次,推四横纹100次,分腹阴阳30次,摩腹5~10分钟,捏脊3~5次,按揉足三里100次。②方义:补脾经、补大肠健脾助运,疏调肠胃;揉板门、推四横纹,分腹阴阳理气和中,行气消食;摩腹、按揉足三里健脾和胃,导滞通络;捏脊振发阳气、调理气血、培充元气,综达标本兼顾之目的。③随证加减:大便稀溏者,加推上七节,揉龟尾;大便秘  相似文献   

3.
小儿腹泻多是由于外感邪气致使脾失健运,或者伤食导致脾胃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表现为腹泻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等。临床上伤食泻、寒湿泻、湿热泻、脾肾阳虚泻最为常见,根据各种证型,多采用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等推拿手法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方法多样,以辨证推拿、流派推拿、特殊手法推拿及综合疗法4种形式为主,均疗效确切,操作部位以大肠、脾经、腹、脐、龟尾、七节骨等较为常用,风寒泻多配推三关、揉外劳宫;湿热泻配清天河水、退六腑;伤食泻多加清胃经、揉板门及足三里;脾虚泻则配以气海、百会。但仍存在文献类研究较少、用穴作用机制不明确及评价标准不统一...  相似文献   

5.
推拿治疗小儿便秘18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玉  魏毅  任军芳 《陕西中医》2006,27(3):336-336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儿童便秘的疗效。方法:主要取小儿推拿特定穴。手部穴位:清大肠,运内八卦,按揉膊阳池;腹部穴位:摩腹(泻法),分腹阴阳,揉中腕、天枢;背部穴位:推下七节骨,揉龟尾;腿部穴位:揉足三里等治疗180例,其中根据中医辨证实秘150例,虚秘30例。结果:总有效疗率为97%。提示: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穴位,可调节气血,鼓舞脾胃正气,增加胃肠蠕动,调整脏腑机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方法推拿疗法选穴为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推上七节骨、按揉足三里、捏脊为主,中药用五倍子,吴茱萸,肉桂等药敷脐。结果42例的总有效率为93%。提示:推拿与中药敷脐方法配合具有温中健脾、升阳止泻功效,二者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根据引起泄泻的原因不同,分六型施治。伤食泄泻腹胀:不思乳食、或伴呕吐,泻下腐臭如败卵,含食物残渣,恶臭,泻前哭闹,泻后则缓,苔厚腻或微黄,脉滑。治疗:揉中脘、龟尾、捏脊、运内八卦、揉脐摩腹。揉中脘、板门以健脾和胃,消食畅中;揉龟尾,捏脊可消食化滞;运内八卦以清胃腑之热而消食积。手法应先泻,待热去积消时再补脾胃湿热泄泻: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绿或黄或有少许粘液,热臭,日数十次、肛门灼热发红、小便黄,或伴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治疗:清补脾经大肠经、小肠经,推下六腑。  相似文献   

8.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疳积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垂霞 《国医论坛》2001,16(3):29-29
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中 ,男 1 2例 ,女 8例 ;年龄最小 8个月 ,最大 3岁 ;积滞伤脾型 1 5例 ,气血两亏型 5例。2 治疗方法2 .1 积滞伤脾型 治则 :消积导滞 ,调理脾胃。处方 :补脾经 ,揉板门、推四横纹、揉中脘、清大肠、揉天枢、按揉足三里、揉脾俞各 1 0 0次 ,摩腹 5min。2 .2 气血两亏型 治则 :温中健脾 ,补益气血。处方 :补脾经、胃经 ,补大肠 ,推四横纹、揉中脘、揉天枢、按揉足三里、揉脾俞、肾俞、大肠俞、推三关各1 0 0次 ,捏脊 6次 ,摩腹 5min。以上推拿均以白开水为介质 ,每日推拿 1次 ,1 0次为 1疗程。3 疗效标准与结果痊…  相似文献   

9.
(1)推拿取穴部位及手法:补脾士,推三关,摩腹,揉中脘,揉板门,揉外劳,推大肠,揉脐,揉天枢,揉龟尾,推七节.呕吐加揉承浆,热高加清天河水、退六府.(2)病情概况:64例中,男43例,女21例.年龄6个月以下者18例,6个月~1岁者40例,1~2岁者6例.年龄最小者为2个月.患儿一般情况均较好,无明显脱水症状,大便次数一般在5~8次/日,最多者每日达20余次,大便质稀,有多量不消化之奶块及食物,肉眼所见无脓  相似文献   

10.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江海 《辽宁中医杂志》2009,(10):1779-1780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腹泻辨证分型为脾虚型、伤食型两型。在基本手法摩腹、揉中脘、揉鱼尾、推上七节骨、按揉足三里及捏脊的基础上,脾虚型加用补脾土、补大肠、揉外劳宫、推三关。伤食型加用清大肠、运内八卦、揉天枢、揉板门。结果:50例腹泻患儿,经治疗后均获治愈,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具有疗效显著,方便易行,且小儿又可免去针药之苦,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 笔者以泻肝补脾为原则,推拿治疗婴幼儿惊泻34例,效果良好,小结如下。一般资料 34例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均在2个月至3周岁以内,其中2~6个月7例,7个月~1岁9例,1岁~3岁18例。推拿期间停用一切中西药物。主要临床表现肠鸣、腹泻每日4~6次以上,便色青如苔,昼则惊惕,夜卧不安,头发直立,啼哭。指纹色青,舌苔无明显变化。治疗方法主穴:清肝经150次,补脾经200次,揉五指节30次,逆时针摩腹3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配穴:兼寒者加推三关150次,兼热者加清天河水150次,兼吐者加推天柱骨100次、揉天突30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药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认的55例患儿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2组。药物组30例,采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口服思密达治疗;推拿加药物组25例,进行补脾经、清大肠、顺时针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等推拿手法治疗。并配合与药物组相同的药物治疗。结果:推拿加药物组总有效率96%,与药物组相比,P〈0.01。结论:推拿对治疗轮状病毒感染的婴幼儿腹泻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缩短病程、提高疗效、降低医疗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较好、经济、安全等优点。现就近年来用推拿方法治疗小儿泄泻及机理研究作一综述。一、治疗概况 1、辨证分型施术单吉平小组〔1〕以直推脾土、推上三关、运内八卦、推后溪、推鸠尾到神阙、天枢两旁向下直推、顺逆揉运全腹,按摩鞋带穴、涌泉、足三里。属寒泻直推上三关次数加倍,手掌擦热按脐;热泻加提拿肩井穴、上推天河水;伤食加虎口推出大肠,从鸠尾直推中极;脾虚泻加大补脾土、揉长强穴。治疗99例,  相似文献   

14.
运用特定穴位推拿治疗小儿各型腹泻,包括腹部直推、背部直推、揉脐及龟尾,并推上七节骨、拿肚角穴及用肚角振颤法、分推眉弓及揉太阳、拿肩井.  相似文献   

15.
运用特定穴位推拿治疗小儿各型腹泻,包括腹部直推、背部直推、揉脐及龟尾,并推上七节骨、拿肚角穴及用肚角振颤法、分推眉弓及揉太阳、拿肩井.  相似文献   

16.
一、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 50例患儿最大20个月,最小1个月;38例为人工喂养,10例混合喂养,2例母乳喂养;治疗前皆行食疗(蜂蜜、香蕉泥、植物油)效果不明显。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主要表现是大便干燥难解,便秘,有时数日一行,常用开塞露通便,大便呈羊粪状,有时带少量鲜血丝,口渴喜饮。二、治疗方法以清热通便,健脾和胃为大法,手法运用清大肠,退六腑,推下七节骨,摩腹,揉龟尾。操作方法:1、清大肠:用拇指面从  相似文献   

17.
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9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 998年以来 ,笔者应用推拿法辨证治疗小儿腹泻 93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93例中 ,男 51例 ,女 42例 ;年龄 2个月~ 1岁者 2 1例 ,2~ 3岁者 39例 ,4~ 6岁者 33例 ;病程 1~ 3日者 2 9例 ,4~ 7日者 43例 ,8~ 30日者 2 2例 ;每日大便 5次以内者 37例 ,5~ 1 0次者 45例 ,1 0次以上者 1 1例 ;大便常规检查发现少量白细胞者 38例 ,脂肪球者 2 4例 ;寒湿泻 2 7例 ,湿热泻 34例 ,伤食泻 2 3例 ,脾虚泻 9例。2 治疗方法2 .1 处方 补脾胃 ,清 (补 )大肠 ,板门推向横纹、运土入水、运内八卦、摩腹、推一七节、揉龟尾、捏脊。加减 …  相似文献   

18.
小儿推拿止泻四法的配伍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维菊  梁静 《四川中医》2005,23(7):100-101
“龟尾七节,摩腹揉脐”为传统小儿推拿止泻四法,从明代沿用至今。本文根据四穴的定位及与穴位相关的经络、解剖等方面的联系,结合大便的形成生理与腹泻的发生机理阐述了四穴合用的配伍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焦平  耿少怡 《陕西中医》1993,14(9):416-416
采用清大肠、揉中腕、摩腹、逆揉龟尾、推下七节骨等推拿手法治疗小儿便秘52例,总有效率96%。揭示本法有改善胃肠功能,增强肠蠕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联合金双歧治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腹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以健脾和胃,温中散寒;母乳喂养去乳糖饮食疗法,去除母乳、牛乳及含乳糖的奶制品,代以无乳糖配方奶粉或淀粉;金双歧,0.5g/d,2次/d。治疗组34例推拿,补脾经150次,推大肠100次,运土入水100次,揉脐中150次,推三关200次,退六腑1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揉龟尾100次,按揉足三里50次,振颤脘腹(包括中脘、气海、天枢等穴),捏脊3~5次/d;呕吐加推天柱骨200次,揉中脘150次;腹痛、肠鸣加一窝风100次,拿肚角100次,3~5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推拿联合金双歧治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腹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