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有夫控制疟疾成本一效益的评价,国内已有报道。在评价疟防效果时,不能单一考虑疟疾发病率的降低,还要对其费用和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试用费用一效益分析法对江苏省恶性疟流行区疟疾防治费用一效益作回顾性的定量分析。资料和方法1资料本文资料来自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及江浦、六合、盱眙3县的科技档案室。2方法按费用一效益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疟疾防治经费投入江浦、六合、盯胎3县1985-1995年疟疾防治经费投入主要包括疟防专项经费550000元,抗疟药(氟隆、伯氨喳然、乙胺昭陵等)经费726554元,灭蚊药(DDT、…  相似文献   

2.
盱眙、六合、江浦3县是江苏省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共存地区,也是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区。从1985年采用药物灭蚊和传染源查治并重措施以来,有效地控制了恶性疟流行,已连续7年未发现恶性疟病例,间日疟发病率也有明显下降[’j。为了解这类地区疟疾发病现状,给今后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我们干1993-1994年在六合县马鞍乡和城西乡进行了现场调查。试区概况马鞍乡与城西约国毗邻,属半丘陵地型。年均气温15C左右,年降雨量1000mm左右,农作物以稻、麦为主。总人D分别为27368人和18989人。马鞍乡1993-1994年采用传染源查治措施,即对现…  相似文献   

3.
桂西山区位于广西西部 ,共有 12个县 (市 ) ,182个乡 (镇 ) ,35 9.35万人口 ,南部与越南交界 ,西部和北部与云南和贵州相邻 ,居住着壮、汉、苗、瑶、彝、仡佬等 6个民族。是广西历史上恶性疟流行区 ,以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 3种疟疾混合流行。在疟疾大流行的 1972年 ,对 142个点的居民抽查 ,有 89个点检出恶性疟 12 2 7例 ,占疟病例总数的 5 8.7% ,恶性疟阳性点数占总血检点数的 6 2 .6 8% ,恶性疟平均血检阳性率达 18.73% ,12个县 (市 )均有恶性疟流行。为了有效地控制桂西山区的恶性疟流行 ,于 198…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非恶性疟流行区浙江省永康县1985年8月至1987年2月,在当地外出人口中发现43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这些病例都曾到云南省中缅边境等恶性疟流行区,约占本县到过这些地区流动人口的5~7‰。输入性疟疾病例多数发现于1~3月和6~8月,与该时从疟区返回的人数较多有关,而与当地传疟媒介的季节高峰无关。由于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并进行疫点处理,故未发生继发性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目的 了解南京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 为制定疟疾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统计2008-2012年全市输入性恶 性疟疫情资料,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结果 2008-2012年, 南京市共报告58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 逐年分 别为3、 5、 15、 17、 18例, 呈逐年增多趋势, 其中94.8%的病例为从非洲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2012年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占 全市报告病例的81.2%。结论 结论 南京市输入性恶性疟逐年增多, 应加强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6.
太平县(现为黄山市)和旌德县位于皖南山区,两县毗邻,都属中度疟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传疟媒介,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均存在。经采取以传染源防治为主的措施,近年来疟疾发病率已降到较低水平。为深入了解疟疾流行现状及媒介按蚊变动情况,我们于1986年9月对两县进行了调查。一、方法选择原太平县铉瑞乡和旌德县兴隆乡的疟疾调查  相似文献   

7.
三日疟报道较少,尤其三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报道更少,2007-12笔者在缅甸佤帮勐冒县,做现场抗疟药物研究期间发现1例三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六合县位于南京市西北部,有26个乡镇,433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余人,属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从1985年起,我们采用药物灭蚊和传染源查治并重的措施后,恶性疟已连续8年未发现.间日疟病例比较分散,其空间分布如何,我们应用泊松分布和负二项分布方法对1993年的133个病例进行了配合检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8-2009年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24个县疟疾流行动态,为联防区疟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4县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资料和临床诊断为疟疾并经抗疟药物治疗有效病例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省灭疟联防区24个县两年疟疾人群发病率控制在2.29/万,贵州为4.13/万,广西为0.06/万,当地居民未发现恶性疟病例,无疟疾爆发点。贵州以当地居民疟疾病例为主,两年在当地居民中发现疟疾病例共1759例。广西疟疾病例以流动人口为主,两年在流动人口中发现疟疾病例共19例,其中恶性疟5例,均为在东南亚国家感染后带回当地,脑型疟死亡病人1例。结论该区域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两省在该区域的疟疾防治重点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0.
阜阳市共有2个县12个乡(镇)有恶性疟流行,流行区范围人口179081人。这些地区有嗜人按蚊分布,间日疟病例也明显高于其它地区,1983~1984年在局部地区恶性疟呈暴发流行。为了进一步降低疟疾发病,消灭恶性疟。从1983年以来积极采取以消灭传染源和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间日疟和基本消灭恶性,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黔桂边境6地(州)24县1976年成立灭疟联防区,广西片包括隆林、西林、田林、乐业、天峨、东兰、南丹、环江、罗城、融安、融水和三江等12县,人口317万,是以微小按蚊或嗜人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的高疟区〔1,2〕,也是广西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勐腊县勐伴镇上回落、下回落、盘山、象朵牙 4个村寨发生的疟疾流行情况。方法对 4个村居民的疟史、蚊帐覆盖及蚊媒进行调查 ,对发热病人及疑似疟疾病人血检。结果 4个村近 2年的疟史率平均为6 2 .76 % ,4个村平均蚊帐覆盖率为 4 2 .86 %。现场血检发热病人及疑似疟疾者 31 8人 ,阳性 1 30人 ,血检阳性率为 4 1 .4 0 % ,其中恶性疟 1 0 2人 ,恶性疟比例达 78.4 6 % ,共有 30例查见配子体 ,配子体携带率为 2 3.0 8%。 4村总发病率为 2 0 .1 2 % ,瑶族村发病率较高。传疟媒介调查 ,微小按蚊占 5 5 .76 %。结论 4村发生了以恶性疟为主的点状暴发流行 ,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 ,发生原因是当地防疫网络不完善 ,传疟媒介大量存在及村民疟防知识匮乏等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是我国恶性疟主要流行区。历史上分布于北纬25°以南的高、中疟区65个县(市),海拔1200m以下的地区。1980年全省恶性疟发病数已控制至1019例,仅占当年疟疾疫情报告数的3.16%。由于流动人口的剧增,国外传染源的输入,抗氯喹株恶性疟的扩散,1992年恶性疟病例上升至5379例,比1980年增加4.28倍,已占全省疟疾疫情报告数的30.56%,报告恶性疟的县(市)数已达74个。几年来通过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监测,结果表明氯喹及哌喹抗性程度仍然严重。本文概述了云南省恶性疟流行状况及抗氯喹恶性疟的分布、发展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50年代前,恶性疟曾在我国东北至华南20多个省市流行,经过30年来的防治,目前主要见于广东的海南岛及广西、云南两省(区)南部;贵州、福建、江苏、安徽及河南省的少数县有散在性病例发生。我国自1960年生产氯喹,其后即大量应用于疟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勐腊县勐伴镇上回落、下回落、盘山、象朵牙4个村寨发生的疟疾流行情况。方法对4个村居民的疟史、蚊帐覆盖及蚊媒进行调查,对发热病人及疑似疟疾病人血检。结果4个村近2年的疟史率平均为62.76%,4个村平均蚊帐覆盖率为42.86%。现场血检发热病人及疑似疟疾者318人,阳性130人,血检阳性率为41.40%,其中恶性疟102人,恶性疟比例达78.46%,共有30例查见配子体,配子体携带率为23.08%。4村总发病率为20.12%,瑶族村发病率较高。传疟媒介调查,微小按蚊占55.76%。结论4村发生了以恶性疟为主的点状暴发流行,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发生原因是当地防疫网络不完善,传疟媒介大量存在及村民疟防知识匮乏等。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位于东经116°21′—121°55′,北纬30°25′—35°07′之间,全省辖11个市、64个县(市)共75个县、市,人口近0.67亿。属不稳定性的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以间日疟流行为主。传播媒介主要是中华按蚊,局部地区存在嗜人按蚊。在1960年和1970年曾发生两次大面积暴发流行。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至1988年,全省疟疾发病率降至1/万以下,1993年已降至1/10万以下。  相似文献   

17.
1980—1987年,疟疾年平均发病率3.65±0.40‰,较解放初期下降99.25%。年平均死亡率0.11/100万。1987年发病率≥5‰的尚有14个县(市),约450多万人口,其中发病率较高的有90余万人口。疟疾流行主要发生在海南岛少数民族地区和大陆人口流动频繁的地区。海南岛的恶性疟和混合疟病例减少,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的比例由抗疟前的0.623:0.365:0.012变化为0.383:0.617:0。大陆地区的恶性疟只见外地输入病例,三日疟均由输血引起,目前只见间日疟流行。1983—1987年,大陆地区共出现暴发点379个,其中336个点(88.7%)由外地传染源输入引起。在临时民工住棚解剖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发现子孢子阳性感染。海南岛的恶性疟原虫在体内对氯喹、喹哌、氨盼喹产生抗药性,在体外对奎宁、甲氟喹亦显示轻度抗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食蟹猴疟原虫 (P c.)和恶性疟原虫 (P f.)两种抗原在不同疟区人群疟疾抗体检测的实用性。 [方法 ]1997年 5~ 10月在海南省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及河南省单纯间日疟区用P c 和P f 两种抗原测试人群疟疾抗体。 [结果 ]在海南省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P c 和P f 两种抗原检测人群疟疾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37 4%和 31 3% ,其阳性符合率为 83 9% ;河南省单纯间日疟流行区的P f和P c两种抗原阳性率分别为 2 3 0 %和 9 7% ,阳性GMRT分别为 42 9%和 2 9 3%。 [结论 ]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P f和P c两种抗原均可用于人群疟疾抗体的检测 ,而单纯间日疟地区则以P c 抗原为优。  相似文献   

19.
本省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疟疾大流行,如1960年及1971年发病人数分别为1060万和926万,年发病率分别为24.95%和17.64%,呈现十年一次的流行周期。经过几十年来的综合防治,至1990年和1991年,病人分别减少为2906人和2272人,年发病率分别为0.45/万和0.34/万,江浦、六合、盱眙等县通过大面积灭蚊已连续五年未发现当地感染恶性疟病例,近十年疫情相对稳定,流行程度降低。但是随着防治工作不断深入,近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广西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 ,控制疟疾流行和消灭恶性疟。 方法 以自然村庄划分疟区 ,分类防治 ;攻击期 ,采取以上年疟史率高低分类防治的“三根治、一预防和两喷洒”的综合性措施 ;灭疟后期 ,则采取以血检发热病人为主的“查源拔灶”措施 ,年血检率 10 %以上。 结果 全区疟疾发病率从 2 96.7 降至 0 .0 7 ,1997~ 2 0 0 1年 ,发热病人和疫点居民血检 62 410 11人 ,只查出间日疟 485例 ,没有发现恶性疟。 结论 所采取的防治措施行之有效 ,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和消灭恶性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