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诊断并经抗炎治疗后复查治愈本病96例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淋巴结有明显的超声图像改变。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典型的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高频彩超对65例1~14岁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右侧腹及脐周可见一至多个不同程度肿大的淋巴结,彩色多普勒显示丰富血流信号,经治疗后复查肿大淋巴结缩小或消失.结论:高频彩超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回、结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主要病变常位于回肠末端的一组淋巴结[1],属于小儿科较常见的疾病,典型临床症状为腹痛,偶伴腹泻或便秘。过去常常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近年来随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广泛应用,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率有了很大提高。本组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经超声检查、确诊和随访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旨在探讨彩超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峰 《吉林医学》2012,(5):1020-102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高频(7~10 MHz)探头,常规对小儿腹部进行多方位扫查,观察腹腔有无肿大淋巴结及腹腔积液情况,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58例不明原因腹痛患儿,患有腹腔淋巴结肿大者49例,输尿管结石3例,阑尾炎4例,无阳性发现2例。结论:常规超声检查配合高频探头扫查腹腔淋巴结对小儿腹痛原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费用低,重复性强,诊断价值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梁香红 《中外医疗》2011,30(1):169-169
目的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高频探头对136例腹痛患儿行肠系膜淋巴结超声检查。结果 87%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有不同程度增大,肿大的淋巴结髓质增宽,回声增强,皮质回声减弱。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信号增多,呈低速低阻血流信号。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在影像检查中实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张芳  张周龙 《中外医疗》2009,28(20):163-16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高频探头经腹壁对患儿进行超声检查,重点探查右下腹。结果超声表现为右下腹及脐旁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或等回声团,边界清,纵横比例〉2。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2岁共266例临床拟诊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腹腔扫查.结果 224例患儿腹腔内均可探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CDFI示肿大淋巴结内均可显示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解逸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2):1484-148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提高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经临床诊疗已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腹部进行彩色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多呈散在性分布,以脐周及右中下腹为主。CDFI:示淋巴结内及周边可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是临床进行正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力 《吉林医学》2013,(8):1493-1494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因发热、腹痛,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大小、数目、分布、形态及内部结构,对诊断为小儿淋巴结炎者进行强有力的抗炎治疗,治疗后再进行超声检查,对比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但增大的淋巴结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治疗后淋巴结缩小。结论:彩色超声结合临床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便捷、准确,家属及患儿依从性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何兴芳 《大家健康》2014,(9):160-160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针对43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3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有42例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表现,且肿大部位集中于左侧和右侧腹部以及肚脐周围,本组患儿中无单发淋巴结肿大,均为多发性。结论:针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彩色超声进行诊断的价值较高,操作简单方便,获得图像质量较高,为临床提供了准确的诊断资料,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高频彩超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依次扫查中上腹、脐周、左右下腹等肠系膜分布区,重点检查脐周和右下腹,观察并记录淋巴结数量、形态、大小、边缘及内部回声,测量淋巴结的长径、短径,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内部血供情况,经抗炎治疗后进行复查,比较治疗前后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及内部血流的变化。结果:肠系膜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血流信号显示丰富,经抗炎治疗后淋巴结明显减少和缩小,其内血流信号也明显减少。结论:高频彩超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治疗后随访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7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与治疗经验,并分析其相关问题。方法:对472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结果:本组472例患儿均以急性腹痛或反复腹痛就诊,有上呼吸道症状者占74.58%,伴有恶心呕吐者占45.55%,27例右下腹可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超声检查472例均可探及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所有病例均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5~10d症状消失。随访425例,随访6d至6月,腹部B超复查肠系膜淋巴结均明显缩小,纵横径比值(L/S)小于2。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高频彩超是首选检查方法。抗炎、抗病毒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7.5~12MHz高频探头,对因腹痛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儿的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多位于脐周和(或)右下腹,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椭圆形、串珠状、堆状分布,皮髓质分界较清晰,直径10~30mm,长/横径≥2。CDFI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分布呈淋巴结门型,条状规则分布。位置较深的可探及点状血流,表浅者可见自淋巴门,向淋巴结内呈树枝状分布血流信号。急性期时,髂窝、肠间隙可探及少量游离液性暗区。结论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检查便捷、诊断率高、无创、定位准确等优点,并具有可以对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EB病毒感染性咽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关系。方法选择160例同时存在咽炎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其EB病毒特异性抗体(EBV-VCA-IgM)情况,并行腹部超声检查。比较EBV-VCA-IgM阳性者和阴性者患儿患肠系膜淋巴结炎情况及其淋巴结长径、同切面淋巴结数量及淋巴结内血流情况。结果160例患儿中,EBV-VCA-IgM阳性者62例,阴性者98例。阳性者患肠系膜淋巴结炎16例,占25.8%,阴性者7例,占7.1%,阳性者高于阴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VCA-IgM阳性者患儿肠系膜淋巴结长径大于阴性者,同切面淋巴结数量多于阴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淋巴结血流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感染性咽炎患儿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比例高,超声学表现具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5.
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泳  邢建华 《安徽医学》2006,27(4):289-290
目的探讨使用高频彩超经腹壁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超对临床疑似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58例进行检查,常规检查肝,胆,胰,脾,肾,阑尾后,加压探头重点扫查右下腹,注意观察淋巴结的大小,数量,形态及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并于抗炎治疗7天和14天后复查。结果49例患儿在右下腹探及肿大的淋巴结回声,并具有较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抗炎治疗后复查淋巴结有明显减少和缩小,其内的血供也明显减少。2例在右下腹探及肿大的阑尾回声,并被术后病理所证实,7例超声检查无异常,经胃肠道解痉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应用高频彩超能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检查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和120例健康儿童进行彩超检查,对比肠系膜淋巴结的分布、数量、大小、形态及血流显示情况。结果健康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的测值为长径0.48~1.08cm,横径0.23~0.55cm。炎症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的测值长径0.71~2.25cm,横径0.38~1.18cm。其内均可探及彩色血流信号。结论彩色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准确,为临床确诊治疗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声像图的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56例。结果:56例患儿在脐周发现多个肿大的淋巴结,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形态多为椭圆形,边界清晰,呈低回声,皮髓质结构显示清晰,L/S〉2。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50~0.65。经过抗炎等对症治疗后患儿的症状缓解,10 d后复查超声显示,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长、短径(mm)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且淋巴结长短径比明显提高(t值分别为12.364、15.342、3.475、2.364,P〈0.0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无创、经济、简便、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可以作为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液中血清IgA含量的变化夺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意义。方法 通过选取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0个病例,所有病例均抽血测定血液中血清IgA含量,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例组中血清IgA含量的升高经过统计学处理发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根据检测患者血液中血清IgA含量的升高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焦君 《海南医学》2011,22(21):81-82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案。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8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结果 (1)3~7岁为好发年龄,占64.7%。(2)大多数患儿是在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感染之后,典型症状为反复阵发性腹痛,而非典型病例多,占1/3。(3)易误诊为肠痉挛、肠蛔虫症、阑尾炎、肠套叠、胃炎,误诊率为35.3%。(4)预后:痊愈70例,显效14例,进步1例,总有效率为98.8%。结论凡以反复阵发性腹痛或脐周痛的小儿应常规且及早做腹部彩超检查以免误诊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2岁81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和50例健康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测量肠系膜淋巴结的长径和横径,加以对照。结果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淋巴结有明显的超声图像改变,淋巴结纵径为1.68±0.32cm,横径为0.76±0.12cm,正常儿童淋巴结纵径为1.0±0.37cm,横径为0.58±0.11cm。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典型的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