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概念图教学形式与中医理论特征的兼容性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这种教学形式中“节点”、“连线”2个要素,从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古代哲学,模式综合方法论,以及表征为“象”的逻辑运用入手,在分析中医理论特征的基础上,论证了两者兼容性。  相似文献   

2.
从《周易》探"天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癸”一词 ,出《素问·上古天真论》 ,在中医理论中是个颇人费解的概念。后世注家有指精血者 ,有指真水者 ,有指真阴者 ,众说不一。然而不明确“天癸”的含义 ,则无法深入阐明人体生长、衰老的机理。由于中医理论与“比类取象”为特征的《周易》学有密切联系 ,能相互启发。本文试从易学角度对“天癸”的概念作些浅显的探讨 ,以就正于方家。首先从命名分析 ,“天癸”当有其特定含义。天者 ,在卦为乾。《周易·系辞上传》曰 :“乾知大始 ,坤作成物。”大始 ,即天地万物的开创。《乾》卦象辞曰 :“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 ,乃统天。云行雨施 ,品…  相似文献   

3.
杜雨茂教授谈中医治疗的“因人治宜”邓伟,杜保荣(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0)主题词/杜雨茂,/中医师,辨证余临床数十载,深感中医理论之恢宏,治疗上精妙,其中辨证施治过程中“因人治宜”思想颇具特色。“因人治宜”用之于指导临床,确有其异常...  相似文献   

4.
中医理论认为“气”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气”的功能和规律是诠释人体生理、病理改变的重要媒介,因此将“气”学理论实际应用于临床诊疗是目前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肿瘤作为人体内生疾病,其发生、发展与人体之气密切相关,根据“气”的不同分类和肿瘤患者治疗阶段,将治疗分为“培元气,调宗气,和营卫,化阴阳”多种治法。建立这种以“气”学理论为指导的意象思维诊疗模式,对于从整体上把握患者当前状态,以及将中医理论切实应用于临床诊疗疾病、遣方用药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析体质的五脏分型与耳穴的相关性(附22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质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223例患者的体质进行四顾性调查,并对其耳穴的“良导点”作了探讨、似可说明五脏型质分类具有相对可行性,为五脏型质的分类提供了部分客观指标,可以作为研究体质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医易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观古今对医易关系的研究,可总括为三说:一是医易同源说,是指从《周易》与中医理论的发生学角度而言,同源于巫术及先秦孔、老、阴阳诸家思想及其思维方式;二是医易会通说,主要指中医理论的建构及隋唐以后中医学的发展,借用了易学的哲学原理、范畴及思维方式,有些医家并将易学象数推演模式引入中医学;三是医易两分说,是就科学从自然哲学中的分化及《易经》之后至隋唐间中医学的发展而言,医易主要呈现为两分的状态。易学一方面促进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影响着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又对中医学的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医模式综合法中“象”的实质和特征剖析入手,结合“象”在中医理论结构中作用的推理,提出了适应中医思辨方法和理论特点的教学设计,并介绍了这些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组HBVDNA定量值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681例样本中有HBsAg标志物组成模式组4种,检出HBVDNA总阳性率占68.75%(419/624),其中“1.3,5”阳性模式组即“大三阳”占97.6%,HBVDNA载量8.12±1.23copy/ml,“1.4.5”阳性模式组即“小三阳”占41.2%,HBVDNA载量5.38±1.62copy/ml,“1.5”阳性模式组占51.3%,HBVDNA载量5.37±1.16copy/ml。有HBsAb标志物组成模式组3种,检出HBVDNA总阳性率占7.02%(4/57),其中“2.4”“2.4.5”“2”模式组检出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4.3%,5.3%,4.2%,HBVDNA定量分别为3.11,3.12,4.01copy/ml。各模式组和“大三阳”模式组分别比较HBVDNA阳性率及HBVDNA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所有阳性模式组存在HBVDNA阳性检出率和HBVDNA定量水平;含HBeAg标志物阳性模式组HBVDNA阳性检出率最高,HBVDNA定量最高。将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结合检测有利全面分析乙肝患者感染和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和科学思想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阴阳五行理论采用“整体观念”和“辩证”的思维模式阐述疾病的发病机理。通过采用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和西医现代技术相结合对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观点不但在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有共同点,且通过中医理论指导创造性思维可进一步揭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中药和中医理论的内涵应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时代性。广义的中医理论应包括高度抽象的基础理论、特色的诊疗技术、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浩如烟海的现代相关研究资料也应涵盖于其中。广义的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疾病预防、治疗、诊断和康复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的总称。中医理论在中药研究与应用、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或提示作用。创新和把握中药、中医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对多快好省地研究开发现代中药新药,有效抵御“洋中药”、“植物药”、“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对我国中药市场的冲击,保护和发展民族医药工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医命门学说象数易学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是上古巫文化的遗存,以吉凶悔吝表达了先民对宇宙与生命的占问,《易传》是先秦思想家对《易经》的首次哲理性解读,以此为滥觞开创了《易经》诠释的象数与易理两个易学派别。易贯儒道,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方向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由卦爻符号发源的象数易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养生思想与中医理论的发展,从命门学说的定说模式可见一斑。命门之名最早见于《灵枢》:“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即睛明穴为太阳经之气所结处。至《难经》将两肾之右者定为命门,命门者精气之所舍,原气之所系。其后虽有肾间动气说等多种…  相似文献   

12.
大陆学界养老模式的研究主要有回顾性与前瞻性两类.回顾性研究有养老模式分类研究与成功案例介绍;前瞻性研究主要是对国内外养老理论或实践经验的介绍与交流.养老模式的分类主要按养老地点、经济来源来分,以及综合性分类.按养老地点,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及其混合模式;按经济来源,分为自养、政府供给、社会福利、多元福利和产业化模式;综合性分类是将所有养老模式按照养老地点、经济来源、技术支持与主体心态进行分类.成功案例介绍主要有“鹤童模式”、“楼(院)式”养老模式和“上奘”模式3种.  相似文献   

13.
通医易之理,辨脏腑之疾——张景岳医哲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医学史上,张景岳素以温补派著称,为温补派中坚人物。医易研究者认为张景岳是历史上医易学研究最为突出者,他首倡医易同源,明确论述医易的渊源关系,并将易理运用于医学之中。“如果说《黄帝内经》是第一次运用易道思维方式建立中医理论体系,那么张介宾可以说是第二次运用易理象数系统整合了中医理论体系”1。其理论思想综合了《内经》、《易经》两家,融易理于医理之中,《景岳全书》就是以医易之理指导辨证论治的代表作,其哲学思想、思维方法完全体现于具体临证之中。易学的思维方法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观察整个世界,总结万事万物的…  相似文献   

14.
观牙辨病     
黄琪涵 《求医问药》2010,(11):45-45
俗话说,窥一“斑”而知全“豹”。这在中医理论中多有体现,比如看指甲、面色、唇色等都能辨别你是否有病,同样,观察牙齿及牙龈的情况,也有类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象数是《周易》特有的一种概念,在中医理论中渗透很深.通过分别对“象”的形象性、概括性、融通性特点,及“数”的代表性、系统性、规律性特点的分析,进一步得出,以实为本,以象为喻,实象结合;以象为体,以数为用,象数结合的表征模式.这种象教思维的结合,对于深刻理解中医理论,认识疾病传变规律,正确辩证论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中医药的发展与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阶段,中医药学扮演着多重“角色”。一方面,中医药学以其实效、便捷、经济在医疗实践领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医理论高度的封闭性,使得它难以在原有的模式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努力发掘和继承中医理论及诊治体系中的精华,同时又要大胆革新,积极推进中医的现代化。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拿来”分子生物学以完善和发展自我,加速走向世界的步伐、实现中医国际化是历史的硌然,同时,由于中医药学对于事物整体的把握和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加上其长期的经验积累,可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线索和灵感。  相似文献   

17.
晚清医家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提出的人体理论异于传统中医理论,也异于解剖学,但《医林改错》所载方剂在临床上却确实有效,“方效论错”的悖论提示研究者,王清任的理论不是粗浅的解剖学。通过对《医林改错》的脏腑观念、“气血”观念以及人体理论的仔细分析,王清任的理论被证明尽管背离了传统中医理论的许多观点,但继承了中医理论中核心的“气血”观念,因此仍然属于中医理论范围。对“气血”观念的继承,是“方效论错”的根源。王清任批评传统中医理论、建立新理论的过程中显示的,对现代中医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模型”的角度看中医理论,中医理论是在我国古代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建立“天人合一理论模型”来研究和解释人与自然关系及人体生理病理的特殊方法,从而建立起中医理论的宏伟大厦。这就决定了中医理论整体性、辩证性、主观性和模糊性并存的特点。中医理论的历史局限性为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医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3 变异综合征 虽然我们早就知道,所谓的重叠性、混合性变异综合征的临床、组织学和血清学特点,不同于经典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但对其分类一直没有形成共识。曾经有很多术语用于描述兼有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特点的病人,如“重叠综合征”、“抗线粒体抗体阴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胆管炎”、“免疫性胆管病”和“肝炎/胆汁淤积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江西省中医院十分重视中医药理论在疾病预防和控制方面的推广运用,多次组织有临床诊疗经验的中医名师开展中医特色体检,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指导群众养生防病,通过长期实践,找到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防治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契合点,从而使中医“未病先防”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理论得到彰显,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