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唇腭裂患者上颌修补术后由于瘢痕的影响,常导致上颌发育不足、牙弓狭窄,造成严重的错(牙合)畸形.腭扩展是临床上常用于上颌发育不足和牙弓狭窄的治疗方式.本文对于各种唇腭裂患者经腭扩展治疗后牙性和骨性的改变、腭部体积的变化及扩展术后的稳定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唇腭裂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全牙弓反牙合、牙列不齐、缺失牙、阻生牙、牙槽裂隙、颌骨发育异常等多种畸形 ,因此治疗难度大 ,疗程较长[1] 。现将我们治疗并在治疗后观察至 12岁~ 15岁以上的 16例唇腭裂患者的方法及结果进行总结 ,分析各年龄段唇腭裂畸形治疗的疗效。一、材料和方法16例 7~ 16岁唇腭裂修复术后患者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全牙弓反牙合、颌骨发育异常及其它畸形。①采用螺旋扩弓器或磁力扩弓矫治器进行扩弓治疗 ,解除后牙反牙合 ,上牙弓狭窄等畸形 ,以促进上颌发育。②对存在下颌发育过度的患者 ,戴用头帽颏兜抑制下颌的过度发育。…  相似文献   

3.
唇腭裂患者术后扩弓研究回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唇腭裂患者手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上颌骨严重发育不足,上颌扩弓是解决唇腭裂患者横向发育不足的有效手段。作者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并评价了目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扩弓的颌骨、牙槽、牙弓和软组织改变,及其对功能的影响、长期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初步探讨了称天性唇腭裂术后导致牙弓及颌骨发育异常,伴有He颌畸形,表现为上颌长度不足的凹面型,下颌及下牙弓相应前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李巍然  马宁 《口腔正畸学》2003,10(3):109-111
目的 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下颌牙弓间横向关系以及正畸治疗对上颌牙弓的影响。方法 对84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的错(牙合)畸形和上下颌颌间关系进行研究;并对36名唇腭裂术后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后的牙(牙合)模型进行测量分析上颌牙弓宽度的变化。结果 (1)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60.7%的患者出现牙弓间横向关系的不协调,双尖牙区较易受累。(2)在出现牙弓间横向关系不调的患者中,双侧后牙反(牙合)者为60%。(3)正畸治疗后上颌牙弓的尖牙、第一、第二双尖牙间各自的宽度均有显著增加,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化不显著。上颌第一、第二双尖牙间各自宽度较尖牙间、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显著。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颌宽度的发育受到明显的限制,牙弓间横向关系不协调的比率较高,以双尖牙区为主;正畸矫治扩弓的重点应在双尖牙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下颌牙弓间横向关系以及正畸治疗对上颌牙弓的影响。方法 :对 84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的错畸形和上下颌颌间关系进行研究 ;并对 36名唇腭裂术后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后的牙模型进行测量分析上颌牙弓宽度的变化。结果 :(1)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 6 0 .7%的患者出现牙弓间横向关系的不协调 ,双尖牙区较易受累。 (2 )在出现牙弓间横向关系不调的患者中 ,双侧后牙反者为 6 0 %。 (3)正畸治疗后上颌牙弓的尖牙、第一、第二双尖牙间各自的宽度均有显著增加 ,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化不显著。上颌第一、第二双尖牙间各自宽度较尖牙间、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显著。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颌宽度的发育受到明显的限制 ,牙弓间横向关系不协调的比率较高 ,以双尖牙区为主 ;正畸矫治扩弓的重点应在双尖牙区。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332名恒牙早期间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和同龄正常青少年的牙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①上颌牙弓、基骨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其中腭盖高度发育受限最为明显。②上颌牙弓前段宽度发育受限程度明显大于牙弓后段,上颌结节区宽度缩窄不明显。③上颌与下颌牙弓、基骨关系不协调。  相似文献   

8.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替牙期唇腭裂患者常表现出上颌发育不足、上牙弓狭窄、前后牙反胎、牙齿缺失等颅颌面异常.以往的研究显示,上颌发育不足是唇腭裂患者最常见的畸形之一,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及多次唇腭裂修复术的影响(手术创伤、术后瘢痕挛缩、异常的肌张力等),25%~44.3%替牙期唇腭裂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上颌后缩畸形.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332名恒牙早期间测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和同龄正常He青少年的牙He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①上颌牙弓、基骨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其中腭盖高度发育受限最为明显。②上颌牙弓前段宽度发育受限程度明显大于牙弓后段,上颌结节区宽度缩窄不明显。 ③上颌与下颌牙弓、基骨关系不协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初步探讨了先天性唇腭裂术后导致牙弓及颌骨发育异常,伴有颌畸形,表现为上颌长度不足的凹面型,下颌及下牙弓相应前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唇腭裂术后防治牙畸形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选择20例唇腭裂术后的患者分成两组进行了两年多的观察。一组为对照组,唇腭裂术后未作任何预防治疗,发现在上领骨前后径及左右径均发育不足。采取早期预防治疗组的患者,采用上颌骨口外前牵引及带有分裂簧的上颌矫治器定期扩大牙弓,刺激上颌骨前向生长,防止了后牙的反(牙合),是防止唇腭裂术后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腭裂手术年龄、颌骨畸形与手术关系以及用外科手术预防腭裂术后畸形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唇腭裂是颌面部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许多唇腭裂患者表现为上颌宽度发育不足,合理治疗上颌宽度不足,对于获得理想和稳定的唇腭裂序列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正畸治疗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乳牙与替牙期正畸治疗中针对上颌宽度不足的合理管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牙弓形态、咬合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用石膏模型对38例乳牙列期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上下牙弓形态、咬合关系做对比分析,发现这些患者在乳牙列期就有上颌骨发育受限、上牙弓左右侧不对称及下牙弓有增大趋势。而唇腭裂早期矫正对上颌骨发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对伴有上牙弓狭窄的唇腭裂患者的扩弓效果。方法选择15例需行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唇腭裂患者,术前正畸治疗先采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扩大上牙弓,测量扩弓前、中、后的上颌左右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间宽度的变化。结果经过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扩弓治疗的患者,均在5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有效地扩大了上牙弓。正畸治疗后上牙弓扩大,牙齿排列基本整齐,为牙槽突裂植骨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结论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可有效扩大唇腭裂患者的上牙弓,同时配合固定正畸治疗,疗效确切,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5.
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牙弓宽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下颌牙弓宽度关系及牙弓形态特征.方法唇腭裂组为23名第二恒磨牙已萌出的已经完成唇腭裂修复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均为男性;选择23名年龄与唇腭裂组患者相匹配的第二恒磨牙均已萌出的正常(牙合)人作为对照组;制作牙(牙合)模型、记录颌间关系、游标卡尺测量牙弓各部位宽度并计算牙弓各段宽度与第二磨牙间宽度比,统计分析为两样本T检验.结果 (1)52.1%(12人)的患者存在后牙段的反(牙合),另外13.2%(3人)的患者宽度的不调累及双尖牙段及以前的牙弓.(2)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除第二磨牙外各段间牙弓宽度,均小于正常(牙合)人,差异有显著性;(3)上颌牙弓除第一磨牙远中尖外,其余各段宽度与第二磨牙的宽度比均显著减小,差异显著.(4)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下颌牙弓各段宽度正常.结论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修复后上颌牙弓发育受到明显影响,牙弓缩窄明显并以尖牙双尖牙区显著,后牙反(牙合)发生率较高;上颌牙弓从后向前渐进缩窄,牙弓呈尖型.  相似文献   

16.
对已接受牙颌畸形早期防治的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与未受治者及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牙合)石膏模型、头颅定位正位和侧位X线片测量分析对比,评价唇腭裂早期防治的远期疗效。结果表明:唇腭裂术后牙颌畸形的早期防治,刺激和促进了上颌及上牙弓的生长,未受治的末后患者上颌及上牙弓的生长受到极度的抑制。早期防治是唇腭裂综合治疗的可靠而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腭扩展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例恒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未行牙槽突裂骨移植手术,上颌牙齿粘贴自锁托槽(AO, Time2),放置高弹性镍钛弓丝,采集患者治疗前和腭扩展6~17个月后的牙颌模型、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进行测量,分析上颌腭扩展前后患者的牙弓、牙槽骨、腭穹窿以及颌骨的形态变化。结果牙颌模型测量结果提示:第一前磨牙区牙弓宽度明显增大,其次为尖牙区牙弓宽度,第一磨牙区牙弓宽度增加最少,第二磨牙区宽度减小。牙弓长度变化不明显。第一磨牙近中颊向扭转。腭部宽度增加,深度减小。头影测量结果提示:鼻腔宽度、上颌基骨宽度和上颌磨牙宽度稍有增加。结论唇腭裂自锁托槽腭扩展后上颌牙颌形态在横向宽度的变化较矢状向的变化明显。短期腭扩展治疗效果以牙齿移动和牙槽改建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后牙反[牙合]患者正畸扩弓矫治后牙弓宽度的稳定性。方法已经完成保持的经过四角舌弓及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的手术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20名(男性14名,女性6名),三维测量仪对治疗前、治疗后及保持后的研究模型进行尖牙间、第一、二双尖牙、第一磨牙间宽度以及基骨和牙槽弓宽度的测量。统计方法为配对资料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Fishe rLSD法。结果经过四角舌弓及固定矫治器治疗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各段宽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颌除第一双尖牙外各段宽度变化不具统计学意义。正畸治疗后上颌牙弓宽度的增加在尖牙和双尖牙区大于磨牙区。保持结束后牙弓各段宽度较治疗后均有减小,其中上颌尖牙间宽度减小1.34±0.82mm(P〈0.05)、第一双尖牙间宽度减小1.52±0.78mm(P〈0.05)达到显著水平。但是保持结束后上颌各段的牙弓宽度仍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四角舌弓及固定矫治器系统治疗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牙弓各段的宽度均显著增加;保持结束后上颌牙弓各段宽度虽有复发,但是大部分矫治结果能够保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YM-2115三维测量仪对29名普通反及28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反患者的牙模型进行测量,得出以下结果:①唇腭裂组患者上牙弓各段宽度减小;②唇腭裂组患者上牙弓长度减小,尤以牙弓前段减小显著;③唇腭裂组患者上、下牙弓的非对称率增大;④唇腭裂组患者上下牙弓中线不一致性增大,约为92.9%,17.8%出现一侧后牙的远中关系。  相似文献   

20.
唇腭裂术后牙弓形态的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30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及30名同龄正常儿童的牙弓形态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发现唇腭裂术后儿童的牙弓形态有以下特征:上颌牙弓后段宽度明显小于正常同龄儿童(P<0.0l)。上颌牙弓前段宽度、上颌牙弓长度、上颌牙弓周长亦小于正常同龄儿童(P<0.05)。下颌牙弓长度则大于正常同龄儿童下颌牙弓长度(P<0.05)。下颌牙弓前、后段宽度、下颌牙弓周长等与正常同龄儿童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