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基础上,采用杂交手术方式(动静脉内瘘造影、取栓、球囊扩张结合动静脉内瘘吻合口重建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的价值。方法:取3组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病例,第1组24例,第2组30例,第3组22例,对比术前术后血透时血流量的改变及血管造影的改变,术后随访2年。结果:第1组24例接受杂交手术,手术成功率91.6%,随访2年通畅率77.2%;第2组30例接受单纯球囊扩张术,手术成功率91.6%,随访2年通畅率77.2%;第3组22例接受单纯吻合口重建手术,手术成功率86.3%,随访2年通畅率63.1%。结论:术前动静脉内瘘造影,采用杂交手术方式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手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高于单纯动静脉内瘘取栓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自体血管不适宜建立血透通路的尿毒症患者采用人工血管动静脉造瘘术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1996年6月至2002年10月,47例患者行肱动脉-人工血管(PTFE)-自体静脉襻式造瘘术,平均随访39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前臂肿胀,1月左右消退;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者3例;窃血综合征3例;术后感染5例,3例切除人工血管,2例行人工血管间置术;假性动脉瘤4例,行人工血管间置术;血栓形成13例,9例行Fogarty取栓术,4例行人工血管重建术.初级通畅期最短2个月,最长93个月;1年初级通畅率为74.4%,1年累积次级通畅率为91.5%;2年初级通畅率为55.3%,2年累积次级通畅率为78.7%.结论术前应选择通畅的流入道和流出道;术后应重视对瘘管的保护,切忌一点或近距离重复注射,压迫止血力度适当,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出现造瘘血管并发症病例,可行二期手术,恢复通畅.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血液透析内瘘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外科处理及预防。方法对血液透析内瘘术后3例U型人工血管造瘘感染并出血、2例腕部桡动静脉造瘘肢体缺血、3例腕部桡动静脉造瘘血栓形成并肱动脉瘤患者,分别施行人工血管拆除、动脉端端吻合;动静脉瘘口切除、桡动脉结扎;桡动脉吻合口切除取栓、动静脉端端吻合术。结果随访5~23个月,平均12月,8例患者均无复发,其中动脉内瘘重建3例,血管吻合通畅。结论血液透析内瘘术后血管并发症应早期处理,预防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黄家良  张河 《微创医学》2012,7(4):371-373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135例慢性肾衰患者,52例在局麻下手鼻咽窝部行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48例在局麻下行腕部桡侧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35例在局麻下行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结果 135例中126例一次性成功,4例因手臂局部水肿、头静脉血管条件差转为另一侧手臂后造瘘成功,2例术后2 d内并发血栓成功行取栓再造瘘手术,3例造瘘失败转为腹膜透析治疗,术后住院2~7 d.106例随访6个月到4年,13例瘘闭,其中8例成功行取栓再造瘘手术,5例改为腹膜透析.结论 慢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致慢性肾衰动静脉内瘘首选非惯用手鼻咽窝处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致慢性肾衰动静脉内瘘首选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部分患者行腕部桡侧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近期并发症最常见是血栓形成,远期并发症多见瘘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显微镜下动静脉内瘘手术效果的观察分析,探讨显微镜下血管吻合方法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局麻下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165例,均采用单人操作显微镜下3定点缝合法行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结果:术后1期吻合通畅率达100%,瘘口均可闻及血管杂音或扪及震颤。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有4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栓形成,2例出现吻合口漏,1例出现切口感染皮缘坏死,2期处理后均恢复通畅。术后4~6周穿刺使用血流量均200 ml/min。结论:单人操作(3定点缝合法)显微镜下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术,可取得较满意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机能性端侧吻合与传统端侧吻合两种不同吻合术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及瘘管通畅率,总结治疗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124例慢性肾衰需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机能性端侧吻合(n=63)与传统端侧吻合(n=61)进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比较两种吻合术对手术成功率及瘘管通畅率的影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机能性端侧吻合组平均吻合时间为(20.4±5.6)min,传统端侧吻合组为(26.2±5.2)min,两组吻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能性端侧吻合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通畅率分别为93.6%、87.3%、76.2%,与传统端侧吻合组(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通畅率分别为95.1%、82.0%、7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长期血透患者,采用机能性端侧吻合建立动静脉瘘的近远期通畅率与传统端侧吻合无明显差异,但机能性端侧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制作更简便,手术时间更短,而且方便二次手术探查和取栓,更易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朱珏 《吉林医学》2012,33(30):6545-6546
目的:比较自体血管前臂动静脉内瘘术(AVF)端侧吻合术与端端吻合术的方法,评估术后的内瘘通畅率,吻合口直径及透析流量。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自体血管前臂AVF患者,其中端侧吻合术35例,端端吻合术35例。结果:端侧吻合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7.1%,高于端端吻合组的85.7%(P<0.05);3个月通畅率为94.2%,高于端端吻合组的77.1%(P<0.05);术后3个月吻合口口径及透析血流量均高于端端吻合组(P<0.05)。结论:自体血管前臂AVF采取端侧吻合术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端端-间断缝合、端侧-降落伞式连续缝合两种动静脉内瘘术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提高透析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将采取桡动脉与头静脉端端吻合及间断缝合建立动静脉内瘘患者72例设为对照组,行端侧吻合及降落伞式连续缝合的72例设为试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远期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瘘口吻合时间及手术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瘘成熟时间及内瘘成熟时的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年内瘘通畅率、透析泵血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动脉远端缺血低灌注现象,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端侧-降落伞式连续缝合术式在瘘口吻合时间、手术耗时短以及远期内瘘通畅率、透析泵血流量等方面均优于端端-间断缝合术式,是前臂自体动静脉造瘘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基于对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行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的18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随访,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术后通畅率.结果 ...  相似文献   

10.
孙路  彭芳丽  余知灵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113-2115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的方法改良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科2006年10月—2008年2月120例尿毒症患者采用传统的动静脉内瘘术及2008年3月—2011年10月308例尿毒症患者采用改良后的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传统组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0%(108/120),改良组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308/308),两组一次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平均吻合口内径、通畅率及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压扩张+选择性间断或连续缝合+吻合口上方静脉分支结扎方法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通畅率及血流量变化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11.
上一节我们讲到组织基因配型的进展,本节将对免疫耐受的进展,组织器官克隆及异种移植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上一节我们讲到免疫抑制剂的近期发展,本节我们将继续就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1移植历史回顾 据<列子·汤问篇>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神医扁鹊就为两名成年男子成功地进行了换心术.直到1950年由美国Lawler报道了首例人类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当时移植肾存活大于1个月.1953年美国人Hume和法国人Michon相继报道移植肾脏存活大于1个月.当时由于对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认识不够,移植肾存活时间很短.  相似文献   

14.
15.
以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碱性环境下进行纤维素与己内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接枝共聚物的分子结构、表观形貌和结晶性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重点考察了单体用量、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 g纤维素为原料,当单体与原料质量比为1∶1、引发剂浓度为0.2 mol/L、反应温度30 °C、反应时间75 min时,接枝率最高可达57%。由XRD衍射图谱可知,接枝反应发生在纤维素的无定形区,没有破坏原纤维素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16.
正常角膜透明无血管,是维持视力的重要屈光介质。外伤、感染等因素易导致角膜新生血管,而新生血管样组织结构不完善,可导致角膜炎症水肿反复发生、合并感染出血,甚至角膜穿孔溃疡形成瘢痕严重危害视力。角膜移植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虽然成功率很高,但发生排斥的概率也随时间而增加。鉴于药物治疗本身的不良反应、缺乏针对性及作用时间短的问题,基因治疗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创外科”是外科学发展最大的特点。作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其微创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手术切口变小。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CABG,CCABG)是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SCT数字化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对16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分别评价CT图像桥血管近远端吻合口、桥血管本身有无狭窄、钙化和吻合口远端引流血管的图像质量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价双源CT诊断桥血管通畅性和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结果:DSCT显示16例患者共发现桥血管42根,其中6根闭塞,所有桥血管均可评价。42支桥血管中,25支未见狭窄,9支桥血管狭窄程度≤50%,8支桥血管狭窄程度〉50%。搭桥血管通畅率为85.7%(36/42),乳内动脉桥通畅率较高,为88.9%(8/9),肱动脉次之,为85.7%(6/7),大隐静脉桥通畅率最低,为76.9%(20/26)。结论:DSCT数字化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在冠状动脉桥血管随访的诊断和评价中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学习目标:在第一季度外科(泌尿外科)继续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 1.肾移植的历史及现状; 2.肾移植的免疫现状; 3.先天性免疫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20.
猪主动脉脱细胞血管基质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脱细胞血管基质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胰蛋白酶、低渗溶液、化学除垢剂法处理猪胸主动脉来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标本作苏木素-伊红染色,大体、光镜及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经该法处理的血管细胞全部脱除,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无断裂,细胞外基质保持完好。结论酶、低渗溶液、化学除垢剂联合法是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