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大白鼠提睾肌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佐庆 《医学争鸣》2001,22(14):1339-1341
目的 研究大白鼠提睾肌缺血再灌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基因表达。方法 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大白鼠提睾肌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Bcl-2,Bax及p53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大白鼠提睾肌缺血再灌注的血管内皮细胞Bax及p53阳性细胞率(分别为83%和87%)明显高于Bcl-2和对照组(分别为34%和7%),(P<0.01),再灌注6h阳性细胞最多。结论 大白鼠提睾肌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并可能在微循环障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鼠提睾肌神经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Bcl -2、Bax及P53 表达和意义。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对大鼠提睾肌神经损伤后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Bcl -2、Bax及P53 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支配提睾肌的神经损伤后 ,Bcl-2、Bax和P53 均有表达。在平滑肌细胞中 ,Bcl -2的表达明显强于Bax和P53,而在内皮细胞Bax和P53 的表达强于Bcl-2。结论 大鼠提睾肌损伤后平滑肌细胞有增殖现象 ,而内皮细胞则可能出现过度凋亡 ,上述改变可能对微循环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于五只Sprague-Dawley种系雄性大鼠(350g左右)提睾肌肌层间分九点注射CB-HRP(酶标霍乱原B亚单位,2.8%HRP浓度)30μl/只。存活72小时左右,按Mesulam·Rosen程序灌注固定,取材后切成厚40μm的切片,TMB组化反应显色。注射侧的交感干神经节及脊髓前角内均见有标记细胞。交感干神经节的标记细胞主要见于T_(11-12)。其大小:长径37.5±13.4μm,宽径15.9±3.0μm;形态以梭形、椭圆形多见。脊髓前角处的标记细胞主要见于L_(1-2)节段,大小:长径49.9±7.2μm,宽径29.7±8.4μm;形态为多极细胞。切断生殖股神经后,上述部位不再有标记细胞出现,证实提睾肌血管的交感节后纤维是随支配该肌的生殖股神经而分布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鼠提睾肌神经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Bcl-2、Bax及P53表达和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大鼠提睾肌神经损伤后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Bcl-2、Bax及P53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支配提睾肌的神经损伤后,Bcl-2、Bax和P53均有表达。在平滑肌细胞中,Bcl-2的表达明显强于Bax和P53,而在内皮细胞Bax和P53的表达强于Bel-2。结论 大鼠提睾肌损伤后平滑肌细胞有增殖现象,而内皮细胞则可能出现过度凋亡,上述改变可能对微循环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鼠提睾肌血管肽类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佐庆  张玲  朱文侠 《医学争鸣》2000,21(4):489-492
目的 研究大白鼠提睾肌动脉微循环的神经调节。方法 以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白鼠提睾肌动脉各级分支的CGRP,NPY,SP,5-HT及M-ENK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的分布进行研究和观察。结果 肽类免疫阳性纤维在提睾肌动脉各级分支均有大量分布,但随着动脉的分支而逐渐减少,阳性纤维和终末呈密集颗粒状、网状和涡旋状排列,在毛细血管性纤维和终末呈密集颗粒状、网状和涡旋状排列,在毛细血管上也能见到阳必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在其分叉处更为显。结论 肽类神经递质可能对提睾肌微循环的生理调节起重要作用。阳性纤维和终末在毛细血管的分布提示神经纤维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而产生生理效应,肽类神经递质在提睾肌动脉的分布研究为完善和利用大白鼠提睾肌微循环实验动物模型和微循环的神经调节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凋亡及可能参与其中的凋亡相关基因。方法 :贴块法体外培养 VSMC,以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流式细仪 PI/Annexin 双重染色等鉴定细胞凋亡 ;Western印迹杂交法检测 Bax、Bcl- 2蛋白表达及 caspase- 3的激活情况。结果 :加入 30μmol/L辛伐他汀 2 4 h后电镜显示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 ,PI/Annexin 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占 (35 .5± 5 .8) %显著多于对照组 (15 .1± 5 .0 ) %(P<0 .0 5 ) ;辛伐他汀不改变 Bcl- 2蛋白的表达 ,而使 Bax蛋白表达增高并激活 caspase- 3。结论 :辛伐他汀能诱导VSMC产生凋亡 ,并与 Bax表达增高及 caspase- 3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TNF-α刺激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后,用流氏细胞术Annexin V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水平,结果:低浓度N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而高浓度NO能促进内皮细胞凋亡,结论:低浓度NO对HUVEC有抗凋亡作用而高浓度NO则有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凋亡诱导剂通过Fas/FasL/caspase途径、Cyt C途径、TNF-α途径及PARP途径等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抗凋亡诱导剂通过干扰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来抑制凋亡。中药作为广泛使用的抗凋亡药物在临床上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其部分具体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文章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4条信号通路及凋亡诱导剂和抗凋亡诱导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提睾肌血管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免疫反应性纤维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白鼠提睾肌动脉各级分支的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的分布特点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大白鼠提睾肌动脉各级分支血管均有CGRP广泛分布,一、二级动脉壁上呈密集颗粒状分布,局部有密集的团块。三级以下除颗粒状可见到横行或网格状分布,且CGRP阳性反应纤维的密度随分支级别的增加而减少。在毛细血管壁上仍可见到网格状阳性纤维的分布。结论:CGRP阳性纤维的分布可能与大鼠提睾肌动脉的生理调节和微循环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微循环的神经调节研究模型打下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凋亡诱导剂通过Fas/FasL/caspase途径、Cyt C途径、TNF-α途径及PARP途径等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抗凋亡诱导剂通过干扰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来抑制凋亡。中药作为广泛使用的抗凋亡药物在临床上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其部分具体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文章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4条信号通路及凋亡诱导剂和抗凋亡诱导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凋亡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对肺造成的潜在影响着手,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肺微循环变化与急性肺损伤的密切关系.方法:将SAP大鼠分别在1,3,5,7,9和12h点剖杀,取肺组织行组织病理观察、组织含水量、微血管通透性等检测;并检测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及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SAP制模后肺损伤程度随时间而逐渐加重,肺组织含水量及微血管通透性逐渐升高;肺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凋亡随时间呈增加的趋势;Bax蛋白表达与凋亡变化的规律一致,Bcl-2蛋白表达则与凋亡变化的规律相反.结论:SAP合并急性肺损伤进展过程中,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所引起的微循环障碍是引起肺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TNFα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李向东  鲁开化  郭树忠  高政慧 《医学争鸣》2001,22(12):1078-1081
目的探讨TNFα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VEC)凋亡在皮肤撕脱伤早期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分2组,实验组:内皮细胞(EC)+TNFα,拮抗组:用EC+TNFα+TNFα抗体处理.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实验组TNFα不同时间、不同浓度以及拮抗组EC凋亡率. 结果 EC凋亡率随TNFα作用时间增加,0~48 h EC凋亡率为(2.6±0.42)%~(40.5±8.3)%;EC凋亡率也随TNFα浓度而增加,0~3000 u*mL-1 EC凋亡率分别为(2.6±0.42)% ~(13.7±2.6)%;TNFα抗体明显拮抗TNFα诱导的EC凋亡(P<0.01). 结论 TNFα可引起EC的凋亡和死亡,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人重组TNFα单抗可消除因TNFα引起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健康体检者,A组),高血糖组(B组,33.3 mmol/L葡萄糖),高血糖+低浓度辛伐他汀组(C组,33.3 mmol/L葡萄糖+1.0μmol/L辛伐他汀),高血糖+高浓度辛伐他汀组(D组,33.3mmol/L葡萄糖+10.0μmol/L辛伐他汀)。细胞增殖使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凋亡使用 TUNEL 检测法,蛋白表达使用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基因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 time PCR)。结果 B、C、D组的内皮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2.5±6.4)%、(58.6±7.8%)和(71.3±11.7)%,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C、D组内皮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8±0.6)%、(45.8±8.9)%、(22.7±6.4)%和(12.6±4.2)%,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0.13±0.03)内皮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A组(1.02±0.16),C组(0.28±0.04)明显高于B组,D组(0.68±0.11)又明显高于C组(P<0.05,P<0.01)。B组内皮细胞bax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A组,C组明显低于B组, D组又明显低于C组( P<0.05,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上调Bcl-2蛋白表达和下调bax基因表达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采用Allen的Weight dropping法挫伤大鼠T10节段脊髓,于术后2、4、8 h,1、3、7 d经蛛网膜下隙导管各注入VEGF溶液(5μl/100 g),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组作对照.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标记脱氧核糖核酸片段,检测脊髓损伤前后发生凋亡的脊髓细胞.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脊髓中未见凋亡细胞.生理盐水组于伤后4 h始出现凋亡细胞.VE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VEGF可抑制脊髓损伤后细胞的凋亡,从而保护损伤的脊髓组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缺氧-再修复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丹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新生儿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法,将血管内皮细胞分为3个组,即正常组、丹参组及缺氧-再修复氧组.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各组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MTT法检测细胞吸光度值及一氧化氮含量.[结果]0.25~12.50 g/L丹参对缺氧-再修复氧后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缺氧-再修复氧组的OD值明显降低,正常组和丹参组的OD值明显增高,与缺氧-再修复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当丹参浓度为12.50 g/L时OD值最高,表现出浓度依赖关系.缺氧-再修复氧组的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降低,正常组和丹参组的一氧化氮含量增高与缺氧-再修复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通过减轻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和平衡一氧化氮含量,可达到抗缺氧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混合培养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比例和不同时间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混合培养时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变化 ,选择适宜的两种细胞直接混合培养比例及时间 ,为骨组织工程血管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取兔骨膜成骨细胞 (RPOB)和肾血管内皮细胞 (RRVEC) ,以成骨和内皮细胞数目比 1∶2 ,1∶1和 2∶1直接混合培养 4 ,8,12d ,通过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测定及 3 H -脯氨酸掺入试验观察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及功能状态。结果  2∶1组细胞 4d增殖最活跃 (P <0 .0 5 ) ,8d和 12d细胞增殖减慢。ALP活性和 3 H -脯氨酸掺入呈时间依赖性增长 ,其中共培养 12dALP活性组间无差异 ,但 3 H -脯氨酸掺入较高 ,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2∶1直接混合培养 12d ,功能活跃 ,适宜组织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体外培养的人脐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血EPCs,体外诱导分化并鉴定。实验分对照组及不同浓度(2.5、5.0、10.0、20.0mmol/L)LPS组。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110.0mmol/L组促进EPCs增殖,20.0 mmol/L组抑制EPCs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组对EPCs增殖能力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0.0 mmol/L组促进EPCs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对EPCs凋亡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10.0、20.0 mmol/L组影响细胞周期,10.0 mmol/L组G0/G1期细胞减少,S和G2/M期增加;20.0 mmol/L组发生S期阻滞,G2/M期细胞减少,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S对EPCs增殖能力及凋亡的影响与其浓度有关,当浓度为20.0 mmol/L时抑制增殖并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巯基氧化剂二酰胺 (diamide)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凋亡的诱导作用。 方法 (1)光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 ;(2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 ,计算凋亡峰值 ;(3)TUNEL原位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1)二酰胺诱导HUVEC出现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改变 ;(2 )二酰胺增加HUVEC细胞周期中凋亡峰值 (百分比 )及TUNEL检测阳性率 ;二者呈明显量效关系 (P <0 0 5 )。 结论 二酰胺可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