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华  邱玺鹏  赵伟  张建民  王长庆 《吉林医学》2014,(26):5776-5777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因素。方法:选择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未中转开腹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有11个变量为中转开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上腹部手术史(OR为3.48)、年龄(OR为3.25)、急性炎性反应(OR为2.96)、手术操作技术水平(OR为2.76)、合并糖尿病(OR为2.49)为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较多,因严格按照适应证对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详细评估老年患者的个体情况后选择治疗方式,对于急性炎性反应发作时间超过72 h的患者应先采取保守治疗,不断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加强术前、术中监护,以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2003年11月~2006年11月共行372例,中转13例(3.49%),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结果 术中因粘连、解剖困难9例,术中出血2例,胆道损伤2例而中转开腹。结论 LC术和开腹术式相比优点多,但并发症也多,预防关键还在于适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3.
吕军  梅铭惠  陈谦  徐静  杨景红 《华夏医学》2004,17(6):928-92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和降低LC中转开腹率的措施。方法:回顾2000-2004年162例LC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结果:LC中转开腹手术率为11.7%,主要原因为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胆囊管结石嵌顿、胆道损伤、术中出血、钛夹不能完全钳闭胆囊管。结论:作好LC术前难度预测.正确处理胆囊三角是降低LC中转开腹手术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LC中转开腹率。方法 :总结 4 3例LC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 :4 3例中有 2 5例是为了安全而中转开腹 (占 5 8% ) ,18例是在LC过程中被迫中转开腹 (占 4 2 % )。结论 :正确掌握LC指征 ,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是降低LC中转开腹率的关键。在开展LC初期其中转率高于后期 ,适当放宽中转开腹指征 ,能有效降低LC被迫中转开腹率、再次手术率及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行开腹手术的原因、意义及其降低中转开腹率的措施.方法 对18例LC 患者因不同原因中转行开腹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转开腹手术的18例病例均一次性完成相应手术,术后恢复顺利,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LC中转开腹常见原因:急性胆囊炎炎症充血水肿、手术区的严重粘连、肝外胆道损伤及出血以及漏误诊等.严格掌握LC手术适应证、提高术前诊断水平及手术医生操作水平,可降低中转开腹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原因及如何避免中转开腹.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1月~2010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共行三孔或四孔法LC 789例中14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中转的原因.结果 本组中转率为17.7%,14例均完成相应手术,1例术后并发胆漏,均痊愈出院.结论 LC中转开腹原因有胆囊周围及Calot三角严重粘连、解剖变异、术前漏诊误诊等.严格掌握适应证,提高操作水平,可降低中转开腹率.把握中转时机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67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中21例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本组中转开腹率为3.1%,21例患者经中转开腹手术后均治愈出院。结论LC中转开腹原因分析为胆囊及Calot三角周围严重粘连、术中出血、胆管损伤及Mirizzi综合征等。做好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仔细谨慎、果断灵活及规范的操作等,可有效降低中转开腹率。另外,及时中转开腹可减少LC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2年10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共施行411例,其中中转开腹19例,为4.62%与文献报道相近,现就中转开腹的原因及作用作一分析评价。116床资料1.1一般资料施行LC411例,女293例,男118例。年龄16岁~79岁,平均年龄46.6岁。疾病种类有: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发作,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1.2手术方式及分析常规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92例病人成功施行LC,19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原因,疾病,例数见附表:2讨论2.1中转开腹的原因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9.
王国良  施政 《浙江医学》2000,22(2):98-9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越性 ,但也存在一定的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国内LC中转开腹率为2%~3 % ,胆总管损伤发生率为0.32 % ,胆瘘和胆囊管瘘发生率为0.31 %[1]。我院1996年5月~1998年8月共施行LC195例 ,其中中转开腹13例 ,中转开腹率为6.66 % ,明显高于文献报道 ,但无胆管损伤及胆瘘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就中转开腹率高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原因作一分析。本组LC中转开腹患者13例 ,其中男5例 ,女8例 ;年龄41~68岁 ,平均56.4岁。因胆囊急、慢性炎症引起胆囊与…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已广泛开展普及并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随着病例的不断积累 ,适应症的扩大 ,各种并发症已相继报道。LC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开腹胆囊切除术 (OC)低 ,但前者的严重程度要大于后者。因此 ,除掌握适应症外 ,中转开腹应受到重视。我院自 1 993年 3月至 1 998年 3月间共行LC1 3 2 0例 ,中转开腹 4 2例 ,现做一分析。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4 2例中 ,女 3 2例 ,男 1 0例。平均年龄 52岁 ( 3 3岁~ 71岁 )。均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其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2 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 ,结核性腹膜炎 1…  相似文献   

11.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778例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中15例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中转开腹率为1.93%。主要原因为术中与术前诊断不符2例(13.4%);盆腔黏连3例(20.0%);术中并发症即出血而中转开腹3例(20.0%);因子宫肌瘤手术中转开腹3例(20.0%);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例(13.3%);恶性肿瘤2例(13.3%)。结论盆腔黏连、并发出血、子宫肌瘤部位特殊等为妇科腹腔镜中转开腹最常见的原因。审慎选择病例,提高术前诊断率可以降低中转开腹率。适时中转开腹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及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及影响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19例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手术时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48 h内手术63例,B组为48~72 h内手术53例,C组为72 h~2周内手术58例,D组为入院后先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在发作两周后择期手术45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组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并发症、中转开腹率较B、C组少(P<0.05),而A、D组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转开腹率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右上腹肌紧张、触及胆囊、白细胞计数、B超见胆囊肿大、胆囊壁厚度、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与中转开腹有关(P<0.05)。手术时机、白细胞计数、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OR=2.892、3.168、2.124,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尽早进行手术,发作48 h内是腹腔镜手术治疗最佳时机,其次可先行保守治疗后再择期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风险及并发症,中转开腹受到手术时机选择、血象及结石位置影响,应综合考虑提高腹腔镜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詹建兴  申海军 《西部医学》2012,24(10):1871-187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住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0例临床资料,其中中转开腹1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手术成功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壁厚度(≥0.4cm)、胆囊炎发作到手术时间(≥72h)、胆囊三角的清晰度、血清总胆红素(≥17μmol/L)、胆囊结石嵌顿以及墨菲氏征阳性均为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论正确认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对降低手术中转开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此类并发症发生的措施。方法:选取6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对10个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结石数量、腹部手术史、解剖结构异常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相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2934、0.0028、0.0063、0.0088、0.0261、0.0311,P>0.05)。而胆囊颈结石、胆囊壁厚度、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Calot三角粘连等4个因素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有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1560、4.9681、5.0681、4.5131,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胆囊壁厚度、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Calot三角粘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并发症发生有影响(P<0.05)。结论:胆囊壁厚度、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Calot三角粘连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易导致胆总管损伤、肝动脉损伤、胆囊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及避免中转开腹的措施。方法:对11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急诊LC,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03例成功完成LC,9例中转开腹。急诊LC成功患者的胆囊壁厚度、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次数、上腹部手术史、胆囊管结石嵌顿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9例中转开腹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胆囊壁厚度、上腹部手术史、急性胆囊炎发作次数(> 3次)、胆囊管结石嵌顿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仔细分析危险因素,掌握操作技巧是降低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夏美菊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12-114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根据护理方式将1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9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术前、术后及出院护理指导,定期随访。结果观察组术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分别为(83.5±10.3)次/min、(149.2±10.6)mm Hg、(78.9±10.2)mm Hg、(15.9±2.4)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其他指标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细致、周密的临床护理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潘南云 《吉林医学》2009,30(3):212-2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如何把握中转时机和降低中转开腹率的措施。方法:对109例LC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被迫性开腹病例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强迫性开腹病例术后恢复慢,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术中的具体情况和术者的实际水平,适时中转开腹,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术前对病变进行仔细评估和提高术者的技术水平是降低中转开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结胆囊炎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行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患者15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顺行胆囊完整切除31例,逆行胆囊完整切除102例,胆囊大部分切除34例,主动中转开腹13例。平均手术时间(120.4±6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5±40.9)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3±3.4)d。全组158例患者无胆总管损伤、胃十二指肠损伤、结肠损伤,术后腹腔出血、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尽早手术干预,并应用顺切、逆切、大部切除及主动开腹胆囊切除等方法,能减少胆道损伤手术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其并发证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转开腹19例(3.6%),发生各种并发证8例(1.5%),均全部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最佳术式。熟练的手术操作,对中转开腹的正确判断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