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片类依赖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和反复发作的脑病,以神经生理功能紊乱及病态行为如强制性的药物使用及持久的心理渴求为特征 [1]。近来,事件相关电位 (eventrelatedpotential,ERPs)越来越被广泛地用于评估有认知损害的疾病群体的认知功能状况。本文从ERPs的生理机制、起源、其与认知功能的  相似文献   

2.
对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与事件相关电位(ERPs)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认知功能评价客观指标。方法采用MoCA 评价认知功能,三刺激oddball 范式进行ERPs 分析,分析MoCA 得分与ERPs成分波幅与潜伏期的关系。结果对68 例中老年人被试的相关分析显示,失匹配负波潜伏期及波幅与MoCA得分无相关性(p >0.05),新异P300(P3a)潜伏期与MoCA 得分呈负相关(r =-0.427,p =0.000),P3a 波幅与MoCA得分呈负相关(r =-0.314,p=0.009)。结论可以通过检测ERPs的P3a成分来反映总体认知功能,作为认知功能检查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并分析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P300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和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Sc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脑诱发电位技术对36例OCD和36例Sch患者及33例正常对照组进行ERPs听觉P300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OCD和Sch三组相比潜伏期P2、N2、P3,波幅N1、P2、N2、P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异常以Sch明显.在P300地形分布图上,OCD和Sch患者均为失正态分布,其中OCD表现为以颅顶区能量缺乏或下降为主,Sch表现为左颞区能量缺乏或全脑普遍性能量下降为主.结论ERPs听觉P300能比较客观地反映OCD和Sch患者的认知功能,其在P300的不同表现源于其不同的认知缺陷类型和不同的病理心理现象,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强  郑永玲  金涛 《重庆医学》2007,36(13):1242-1243
目的 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研究,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和相关性.方法 用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ERP检测64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38例,脑出血16例.均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查.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组与无抑郁患者组相比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且波幅显著降低(P<0.01) ;两者MMSE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的发生与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可通过ERPs的检查提高对脑卒中后抑郁,认知障碍的识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测定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IQ,ERPs P300及ERPs N400波幅及潜伏期,了解患儿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 应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测定20例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病例组)总智商(FIQ)并与2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用日本光电公司提供的MEB-9104K诱发电位检测系统和ERPs刺激系统测定病例组ERPs P300,N400波幅及潜伏期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①FIQ:病例组96.5±12.3,对照组115.2±13.4,病例组FIQ分数低于对照组,两组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病例组P300潜伏期为(591.6±135.2)ms,波幅为(23.9±10.5)μv,对照组为(475.8±98.0)ms和(24.6±9.3)μv.两组潜伏期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波幅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病例组N400的潜伏期为(716.5±96.3)ms,波幅为(27.1±13.4)μv,对照组为(482.7±72.7)ms和(22.9±14.4)μv.病例组N400潜伏期较对照组长,两组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FIQ较正常儿童低,P300,N400潜伏期较正常儿童长,说明患儿存在部分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和反复发作的脑病,以神经生理功能紊乱及病态行为如强制性的药物使用及持久的心理渴求为特征.认知功能是大脑高级皮层功能的重要内容,包括大脑精神/智力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感知觉、记忆、言语、抽象思维等.认知功能障碍则包括这些大脑高级功能的障碍,是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能力的降低,是脑功能异常的指征.因此,大脑出现器质性病变时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大量研究已证实,阿片依赖患者存有较明显的认知缺陷.现就近几年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脑脊液胆碱酯酶 (Ch E)含量与事件相关电位 (ERPs)的 P3成分的相关性及其对血管性痴呆 (VD)的诊断价值 ,采用Ch E动力学法测定 VD患者 CSF中 Ch E活性含量 ,应用 Oddball序列测定 ERPs内源性成分 P3的潜伏期 (PL) ,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VD组 CSF中 Ch E含量较两对照组显著减少 ,ERPs的 P3的 PL明显延长 ,且二者间呈显著正相关 .认为 CSF中 Ch E含量可反应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可做为诊断痴呆的重要客观生化参考指标脑脊液胆碱酯酶测定对血管性痴呆诊断价值的探讨@苗建亭 @游国雄 @王者晋 @井晓梅 @王睿…  相似文献   

8.
托吡酯和丙戊酸钠缓释片对成年癫疒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托吡酯(topiramate tablet,TPM)与丙戊酸钠缓释片(sodium valproate retard tablet,VAP)对成年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新确诊成年癫患者随机分为2组,TPM组(30例)与VAP组(32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2个月后采用韦氏修订记忆量表(WMS-RC)与P300检查对癫患者的认知功能做出评估。结果:①服药前TPM组VAP组比较记忆商值(MQ)、ERPs检查中P3波潜伏时间P>0.05,2组间认知功能无明显差异;②TPM组较服药前1→100顺序数数分值下降、100→1倒数水平降低、数字累加分值降低、图片再认错误增加、图片记忆能力降低、图像再生错误率增加、词语联想错误增多、实物触摸困难、故事理解能力降低、顺背反背数字难度增大;ERPs检查中,N1波潜伏时间延长,P2、N2、P3波潜伏时间均明显延长,P3波波幅降低。VAP组WMS-RC测试各分项分值较用药前无显著变化;ERPs检查中,N1波潜伏时间缩短,P2、N2、P3波潜伏时间均缩短明显,P3波幅增高不明显;③WMS-RC中的短期记忆与P3波潜伏时间呈负相关。结论:TPM在加量阶段可以引起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VAP对癫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将P300与WMS-RC结合用于癫患者认知功能评估,其结果更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干预模式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抑郁症最佳干预模式.方法 将10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及综合干预组,分别应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疗程3个月.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连线测验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精神症状.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三组患者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连线测验得分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综合干预模式对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作用优于其它二组(P<0.05),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对认知功能改善作用相当(P>0.05).结论 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干预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单纯的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是理想的抑郁症患者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分别应用药物治疗、药物合并MECT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疗程4周.在治疗不同时点采用韦氏成人记忆测验(WM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间患者不同干预时点记忆商数(MQ)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测验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干预时点记忆商数(MQ)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测验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1例landau-kleffner综合征(LKS)男性患儿的语言能力,同时评估该患儿由癫痫所致局灶性脑活动紊乱与认知功能和语言能力缺损之间的关系。该患儿的局灶性脑活动紊乱是由癫痫引发的。方法:本研究包括以下几项评估,采用电活动定位和PET分析癫痫的病灶、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应用ERPs评估患者的言语感知技巧(辨别语音和重音信号)。结果:患者的癫痫病灶定位在左上颞叶。神经心理学评估表明患者出现言语和非言语功能分离,同时言语能力低于正常水平。通过对语音和重音信号的处理,记录到的ERPs表明两种信号的处理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遵循2009年国际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指南,获取不同年龄组儿童听觉ERPs外源性反应电位主要波形潜伏期及波幅正常值,总结儿童听觉ERPs外源性反应电位发育规律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收集2008-2010年156名儿童与成人(儿童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骨科、普外科、呼吸及消化科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感染恢复期的住院患儿,成人为重庆医科大学健康在读大学生),分为3~5、>5 ~7、>7 ~9岁和>9 ~17岁组,以及22~29岁青年成人组.采用经典的“Oddball”模式进行听觉ERPs检测,每名受试者均进行2次以上测试,以判断波形的重复性.电位仪分别显示靶刺激和非靶刺激下ERPs叠加后图形,对ERPs各外源性成分P1、N1、P2和N2波形测量,包括波潜伏期及波幅.结果 靶刺激或非靶刺激诱发的外源性电位潜伏期均随年龄增长非匀速地成熟性缩短.无论靶刺激或非靶刺激,各年龄组的所有外源性电位波潜伏期均值中,95%以上都在2SD范围内.除N1波外,靶刺激下P1、P2、N2波幅随年龄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成人和青少年期波幅反较儿童期低(P<0.05).非靶刺激下,95%的健康成人甚至不能引出N2波形.所有外源性电位波幅均值皆伴有较大标准差,提示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性.结论 ERPs外源性电位各波潜伏期同样随年龄规律性缩短,靶刺激较非靶刺激有更恒定的检测结果,可直接反映颞叶初级听觉皮层功能,且不受患者合作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思维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有关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治疗的隐喻世界。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或思维方式。不同的认知方式将导致大脑电磁波信息和代谢信息的差异。如果中医语言与西医语言存在差异,那么理解此两种语言时将呈现不同的大脑神经活动,且此差异能被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捕捉。文章为"中医具有独特性思维方式"的命题研究提供了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分析了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和理论在隐喻认知研究的应用以及中医语言认知研究现况后,提出了应用ERPs技术和f MRI技术研究中医思维的理论假说和中西医语言对比研究方案。应用此类技术研究中医语言将开辟中医认知实证研究的道路,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确抗癫痫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不同的治疗方式、抗癫痫药物种类、用药数量、药物剂量及血药浓度、特殊人群、手术方式对认知功能影响的轻重。抗癫痫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因所选用的治疗方式、抗癫痫药物种类、用药数量、药物剂量及血药浓度、特殊人群、手术方式不同而轻重不等。处理好治疗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和治疗对认知功能的损害这对矛盾,依赖于对患者癫痫发作的特征及对各种治疗方案优缺点的掌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目前已成为老年人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是介于正常老龄与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并且以每年10%~15%的比例转变为痴呆。因此,早期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干预,改善认知功能的下降,延缓其向痴呆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人们不断地通过药物、营养素的干预以及非药物治疗等方式探索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围绕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阻滞剂、麦角生物碱制剂以及脑细胞代谢复活物等几大类药物进行研究。同时在预防和控制其危险因素的药物及营养素方面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有益的探索。目前还没有有力的实验证据证明和支持哪类药物对停止或逆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情有效。本文将对近年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营养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探索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和反复发作的脑病 ,以神经生理功能紊乱及病态行为如强制性的药物使用及持久的心理渴求为特征。认知功能是大脑高级皮层功能的重要内容 ,包括大脑精神 /智力活动的各个方面 ,如感知觉、记忆、言语、抽象思维等。认知功能障碍则包括这些大脑高级功能的障碍 ,是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能力的降低 ,是脑功能异常的指征。因此 ,大脑出现器质性病变时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大量研究已证实 ,阿片依赖患者存有较明显的认知缺陷。现就近几年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一、神经影像学 (CT、MRI)、病理学研究自从Wolters等在 1982首次发现海…  相似文献   

17.
咪达唑仑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一种镇静药物.麻醉和手术创伤均可引起手术后认知功能的改变,而且不同的麻醉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不同[1-3].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对检测认知功能具有极高敏感性且无创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技术研究轻、中度抑郁症患者ERPs认知相关成分的改变,探索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相关脑区电生理变化的敏感指标。方法:研究流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筛选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及根据年龄性别进行匹配的正常对照,采用oddball范式采集行为学及脑电数据,分析两组被试间行为学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差异。两组被试行为学结果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300潜伏期及波幅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组间因素为组别,组内因素为电极位点。检验水准α=0.05。结果:(1)患者行为数据与正常对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被试均成功诱发出P300成分,PZ点诱发出的P300成分最明显。(3)P300潜伏期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F_(组间(1,26))=3.990,P=0.056,η~2=0.133),电极位点间也没有统计学差异(F电极位点(3,78)=1.930,P=0.150,η2=0.069),但两组被试的组别与电极位点存在交互作用(F_(组别*电极位点(3,78))=3.675,P=0.028,η~2=0.124),简单效应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组在PZ和OZ位点潜伏期长于正常对照组;(4)P300波幅组间效应有统计学差异(F_(组间(1,26))=13.064,P=0.001,η2=0.334),电极位点间有统计学差异(F_(电极位点(3,78))=25.364,P=0.000,η~2=0.494),正常对照组P300波幅大于抑郁症患者组;组间与电极位点间无交互作用(F_(组别*电极位点(3,78))=2.102,P=0.136,η2=0.075)。结论:本研究希望通过观察Oddball范式诱发出的P300波,发现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细微变化,结果显示患者虽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学差异,但ERPs检测结果显示出P300潜伏期延长,P300波幅降低,提示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尽管外在行为学表现改变不明显,其对刺激的辨别分类加工进程已经受到影响,认知加工能力已开始下降,而这种下降可以通过ERPs检测早期发现,故可将ERPs结果作为检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早期辅助预警指标,以更早发现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并进行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症状出现以前已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和神经递质的变化,而与神经递质系统相关的受体作为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靶点仍在研究中.本文将系统回顾与精神分裂症认知有关的神经递质系统,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认知损害可涉及记忆、学习、定向、理解、判断、计算、语言、视空间等功能,其智能损害的程度足以干扰日常生活能力或社会职业功能.在病程某一阶段常伴有精神、行为和人格异常,通常具有慢性或进行性的特点.痴呆的诊断和分型比较复杂,需要根据病史、全身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心理评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作出痴呆及其病因的诊断.痴呆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精神康复、认知康复治疗等.本文现就痴呆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