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早产儿出生后血清脂联素水平动态测定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7年1-10月出生的新生儿70例.其中40例早产儿为研究组,足月儿30例为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由专人准确测量新生儿净体质量、卧式身长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28~33周早产儿出生第1、4、7、28天血清脂联素水平分别为(6.19±3.78)mg/L、(18.15±6.60)mg/L、(21.33±2.23)mg/L、(26.18±4.06)ms/L;>33~37周早产儿出生第1、4、7、28天血清脂联素水平分别为(12.91±4.26)mg/L、(20.27±5.33)mg/L、(19.08±7.32)mg/L、(23.34±1.55)mg/L;足月儿出生第1、4、7、28天血清联素水平分别为(19.59±5.25)mg/L、(26.55±8.76)mg/L、(21.07±4.31)mg/L、(25.38±7.32)mg/L,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新生儿出生第1天脂联素水平随着胎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F=32.27 P<0.05);脂联素与BMI呈正相关(r=1.24 P<0.05);早产儿第1天和第28天血清脂联素水平有明显差异,第1、4、7天血清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差异;足月儿第1、4、7、28天血清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早产儿脂联素水平与胎龄、BMI和日龄均密切相关,脂联素在早产儿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早产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喂养困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出生的200例早产儿病历资料,分析IGF-1与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相关性。结果喂养困难组IGF-1水平(28±4 ng/m L)明显低于对照组(63±8 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大、出生体重大为早产儿喂养困难的保护性因素;窒息、开奶延迟、使用氨茶碱、围生期感染、低IGF-1水平为早产儿喂养困难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血清IGF-1水平与喂养困难相关,其水平降低发生喂养困难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早产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64例高胆早产儿(实验组)和20例非高胆早产儿(对照组)血清IGF-1、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同步测定其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并比较组间IGF-1、NSE、TSB水平的差异及其相关性.高胆组按TSB170~256μmol·L-1,257~342μmol·L-1,>342μmol ·L-1分为轻、中、重3组.结果 轻、中、重高胆早产儿血清IGF-1水平分别为(25.38±5.42)μg·L-1、(21.77±8.65)μg·L-1、(18.34±4.05)μg·L-1,较对照组[(27.14±3.72)μg·L-1]明显降低,轻、中、重高胆组间IGF-1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a<0.01),其值随着胆红素水平变化而变化;高胆组NSE水平分别为(25.01±2.26)μg·L-1、(30.45±2.74)μg·L-1、(33.76±5.02)μg·L-1,明显高于对照组[(11.14±4.68)μg·L-1](P<0.01),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血清IGF-1水平与TSB、NSE均呈负相关(r=-0.562、-0.503,Pa<0.01).结论 IGF-1与高胆早产儿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高胆早产儿是否存在脑损伤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瘦素、胰岛素水平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早产儿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7例早产儿出生24 h内和第10天静脉血瘦素、胰岛素水平;并对其出生时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测量和血糖、血脂检查.同时检测20例足月儿出生24 h内瘦素、胰岛素水平.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产儿瘦素、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6.45±2.24)ug/L vs(8.56±1.33) ug/L,(5.84±1.07)IU/L vs(10.85±5.24)IU/L Pa<0.05].早产儿出生第10大血清瘦素明显下降[(6.45±2.24) ug/L vs(3.64±1.10) ug/L P<0.05];胰岛素水平显著增加[(5.84±1.07)IU/L vs(8.44±3.54)IU/L P<0.05].早产儿出生24 h内瘦素、胰岛素水平与其胎龄、头围、身长、出生体质最、体质量指数均呈正相关(Pa<0.05),与血糖、血脂、恢复至出生体质量的天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a0.05);胎龄<34周和≥34周早产儿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水平均呈正相关(P,a><0.01),瘦素与胰岛素/血精无相关性(P>0.05).结论 瘦素、胰岛素水平町作为反映胎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指标;早产儿体内可能存在脂胰轴,并在胎龄34周前即发挥作用,但功能尚不成熟;瘦素、胰岛素的早期变化对调节早产儿代谢和促进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不同胎龄新生儿和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与ROP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新入院的新生儿184例,分为<32周组、~36周组及足月儿组;各组根据是否吸氧再分为未吸氧和吸氧两个亚组。ROP组为出生体重<2kg,经眼科筛查确诊为ROP的早产儿。各组新生儿分别在出生后第1、3、5、7周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浓度。结果在未吸氧的新生儿中,足月儿组血清IGF-1浓度随着日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32周组和~36周组血清IGF-1浓度则随着日龄的增加先下降,然后再缓慢回升,约在第5周时恢复至出生时的水平。<32周早产儿组和~36周早产儿组在第1周和第3周时的血清IGF-1浓度显著低于足月儿组(P<0.01)。在<32周组及~36周组,吸氧组与未吸氧组之间血清IGF-1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足月儿组,吸氧组血清IGF-1浓度在第1周显著低于未吸氧组(P<0.01)。ROP组患儿的胎龄均<32周,均吸氧≥3d。ROP组血清IGF-1浓度较<32周早产儿的吸氧组和未吸氧组低,在第1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纠正胎龄31周时,ROP组血清IGF-1浓度显著低于非ROP早产儿组(P均<0.01)。ROP组血清IGF-1低于30ng/ml的持续天数较<32周早产儿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在早产儿出生后第1周或在纠正胎龄31周时,血清IGF-1浓度明显较低或低血清IGF-1的持续时间较长,这可能预示R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饥饿素(Ghrel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瘦素(Leptin)在足月小于胎龄儿(SGA)中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本院产科出生的足月SGA和适于胎龄儿(AGA)各30例,生后测量体重、身长、头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生后第3天测定血Ghrelin、IGF-1及Lep-tin水平。结果 SGA组体重、身长、头围、BMI均明显低于AGA组[(2280±190)g比(3220±320)g,(46.3±1.8)cm比(50.5±2.0)cm,(31.8±1.1)cm比(33.6±1.1)cm,(10.6±0.8)cm比(12.6±0.9)cm,P均<0.05]。SGA组血清IGF-1及Leptin水平均低于AGA组[(49.6±10.3)μg/L比(55.3±9.9)μg/L,(2.4±0.8)μg/L比(3.0±1.0)μg/L],血浆Ghrelin水平高于AGA组[(25.2±11.0)μg/L比(17.3±7.4)μg/L],P均<0.05。两组IGF-1与体重呈正相关,Leptin与体重、身长呈正相关,Ghrelin与体重、BMI呈负相关,P均<0.05。两组Ghrelin水平与IGF-1呈负相关,IGF-1与Leptin呈正相关;SGA组Ghrelin水平与Leptin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生后早期SGA新生儿存在高Ghrelin、低IGF-1、低Leptin水平状态。Ghrelin、IGF-1及Leptin共同参与胎儿宫内营养的调节,相互起协同及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C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中的意义。方法常规留取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生后12~24 h和HIE恢复期血清和CSF标本,同时留取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标本作对照,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HIE和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的标本进行NSE水平检测。患儿均按常规进行监护和治疗。结果1.急性期HIE各组及对照组患儿血清NSE水平[分别为(30.81±4.55)(、43.63±8.20)(、62.13±17.55)、(21.85±2.53)μg/L]间均有显著性差异(F=30.98 P<0.01),且HIE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P<0.01);2.对照组与轻、中、重度HIE恢复组患儿血清NSE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15.35±4.59)(、19.92±6.29)(、20.92±7.58)(、23.65±9.50)μg/L)](F=2.41 P>0.05),重度HIE未恢复组患儿血清NSE水平[(77.03±20.94)μg/L]仍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3.HIE组患儿血清与CSF中NSE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1 P<0.01)。结论血清NSE水平的变化用于判断新生儿HIE的发生及程度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中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初治ALL患儿30例为ALL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二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入院前均无肝、肾疾病、营养不良及内分泌疾病史。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二组血清IGF-Ⅰ水平,竞争性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二组血清IGFBP-3水平。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LL组与健康对照组IGF-Ⅰ血清水平分别为(18.95±4.02)×106g/L、(34.12±7.86)×106g/L,ALL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9.412P<0.01);ALL组IGFBP-3血清水平为(1186.52±211.64)×106g/L,健康对照组为(2070.45±673.82)×106g/L,ALL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6.855P<0.01);ALL组血清IGF-Ⅰ与IGFBP-3呈显著正相关(r=0.745P<0.01)。结论IGF-Ⅰ及IGFBP-3可能参与了儿童ALL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足月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测定及其与胰岛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瘦素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83例足月新生儿脐血瘦素、胰岛素水平进行测定,测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记录性别及分娩方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评估新生儿营养状况。结果1.足月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为(10.53±7.05)μg/L,其中男婴(9.01±4.53)μg/L;女婴(11.62±5.03)μg/L。剖宫产组瘦素水平(10.07±5.88)μg/L;阴道分娩组瘦素(13.55±12.00)μg/L。瘦素水平在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t=1.934 P>0.05),分娩方式间亦无明显差异(t=-1.216 P>0.05)。2.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BMI呈显著正相关(r=0.520 P<0.01)。瘦素水平在大于胎龄儿(LGA)、适于胎龄儿(AGA)、小于胎龄儿(SGA)组分别为(17.29±8.99)(、10.54±4.96)(、3.33±1.58)μg/L,3组间有明显差异,LGA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F=16.5 P<0.01)。3.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胰岛素呈显著正相关(r=0.436 P<0.01)。结论瘦素在胎儿宫内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与胰岛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生后早期生长的关系。方法根据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将32例VLBW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和适于胎龄儿(AGA)组,给予相同的营养摄入量,监测两组出生时和生后第7、14、28天时的体质量、身长、头围和体质指数(BMI),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相应日龄的血清IGF-1、IGFBP-3水平,计算IGF-1/IGFBP-3摩尔比率。结果两组VLBW新生儿在出生时及生后第7、14天的体质量、身长、头围、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至生后第28天时,SGA组的体质量、BMI均低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IGF-1、IGFBP-3、IGF-1/IGFBP-3以及AGA组IGF-1/IGFBP-3出生后随日龄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AGA组的IGF-1、IGFBP-3水平随日龄增长而升高,IGF-1于生后第14、28天时高于出生时水平,而IGFBP-3于生后第28天时高于出生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后第28天,SGA组IGF-1、IGFBP-3均低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A新生儿的IGF-1、IGFBP-3水平低于AGA,低水平的IGF-1、IGFBP-3可能会导致生长迟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儿童和健康正常体重儿童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质量浓度的差异,探讨BDNF与儿童肥胖及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等于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单纯性肥胖儿童(37例)和健康儿童(31例)血清BDNF质量浓度与胰岛素(INS)浓度,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瘦素(LEP)质量浓度。比较两组儿童血清BDNF、INS、LEP的差异,分析血清BDNF质量浓度与血清LEP质量浓度和INS浓度的关系。结果(1)两组儿童的体重指数(BMI)、BDNF、INS及LEP均差异显著(BMI:F=175·05,P<0·01;BDNF:F=12·35,P<0·01;INS:F=21·71,P<0·01;LEP:F=48·89,P<0·01),肥胖组BMI、INS及LEP均明显高于健康组,而肥胖组BDNF明显低于健康组。(2)影响LEP的因素依次为BMI、丙氨酸转氨酶(ALT)、BDNF(R2=0·5946,F=0·31,P<0·01);影响INS的因素依次为BMI、BDNF(R2=0·2647,F=11·34,P<0·01)。去除BMI、ALT影响后,BDNF与LEP、INS负相关(BDNF与LEP:r=-0·2455,P<0·05;BDNF与INS:r=-0·2878,P<0·05)。结论(1)肥胖儿童血清BDNF缺乏,未发现“BDNF抵抗”的特点。(2)学龄前儿童血清LEP、INS受BMI影响最大,还受血清BDNF影响。BDNF是二者独立的负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危重症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其血清胃泌素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发育及临床情况的影响.方法 本组共125例,其中出生时有合并症的早产儿(危重评分≤90)共95例,分为早喂组48例,非早喂组47例.30例出生时无合并症的早产儿(危重评分>90)为正常对照组.并对其胃肠道喂养耐受情况,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对照组生后6 h开始试喂糖水,每次1~2 ml/kg,1~2次后喂配方乳,逐渐加量至足量.早喂组生后72 h内开始给予微量喂养刺激,0.5~1 ml/kg,3 h 1次,逐渐加量至足量.非早喂组病情平稳后(最早生后72 h),再给予胃肠内喂养.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3组生后1、3、7 d的血清胃泌素的水平.结果 (1)胃泌素含量:对照组、早喂组的血清胃泌素在生后1、3、7 d均呈上升趋势.生后1 d,早喂组[(82.4±24.5)ng/L]和非早喂组[(87.0±40.2)ng/L]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6.4±19.7)ng/L](F=3.36,P<0.05).3、7 d早喂组胃泌素[(96.3±14.6)ng/L,(113.0±16.5)ng/L]水平较非早喂组[(73.9±13.5)ng/L,(92.4 ±12.2)ng/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观察指标:对照组、早喂组、非早喂组喂养不耐受的人数(2/30,5/48,14/47)、达足量喂养的时间[(20.6±5.7)d,(27.8士6.1)d,(39.5 ±4.7)d]、住院天数[(29.0±4.6)d,(39.0±4.8)d,(48.0 ±5.6)d]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长发育指标:早喂组与非早喂组患儿在出生1~2N体重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 ±2.9)g/d vs(5.0±2.1)g/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19.8±4.2)d vs(25.2±5.1)d],出生3~4周体重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1 ±2.4)g/d vs(11.9±3.3)g/d](P<0.05).(4)出现合并症的情况:3组均无NEC及其他消化道合并症出现.早喂组与其他两组相比,感染、贫血、呼吸暂停、低血糖等合并症的发病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危重症早产儿合适的早期微量喂养可以促进胃泌素的分泌,促进胃肠道发育,且不增加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枢性性早熟(CPP)女童血清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水平变化及其与体质量指数(BMI)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相关性.方法 以41例CPP(CPP组)、33例部分性乳房早发育(PT组)和30例健康体检(健康对照组)的青春期前女童为研究对象,进行生长发育评价,检测其血清SHBG水平.分析血清SHBG水平与BM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龄(BA)和HOMA-IR的关系.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PP组血清SHBG水平明显低于PT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IGF-1水平则高于PT组和健康对照组;但PT组SHBG和IGF-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HOMA-IR在3组间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同时,经双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发现血清SHBG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r=-0.27,P=0.01),与BMI亦呈明显负相关(r=-0.41,P=0.00),而与BA和IGF-1均无相关性.结论 CPP女童血清SHBG水平明显降低,可能存在着潜在的高雄激素血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中的变化与作用。方法: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组(非发绀组)48例(心衰组20例,无心衰组28例),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组(发绀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以上各组儿童血清LEP,VEGF和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及体重指数(BMI)。结果:先心病患儿各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BMI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绀组、心衰组、无心衰组及对照组间血清LEP,LEP/BMI及VEGF浓度有明显差异(P<0.01)。与无心衰组比较,发绀组、心衰组LEP,LEP/BMI及VEGF浓度明显升高(P<0.01)。在非发绀组患儿中,心衰组和无心衰组血清LEP与BMI均呈正相关(P<0.01)。在发绀组患儿中,血清LEP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0.01); 血红蛋白含量与VEGF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动脉血氧饱和度与血清VEGF及LEP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LEP和VEGF参与CHD的病理生理过程。LEP和VEGF与非发绀型CHD的心衰发生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0):802-8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白质损伤(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患儿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及S100B蛋门(S100B protein,S100B)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7月我院住院的78例PVL早产儿(PVL组)和43例正常早产儿(正常对照组),分别在其生后第1、3、7、14天测定血清中MBP及S100B含量.30例正常早产儿及69例PVL患儿出院后每3个月随方1次,直至纠正胎龄至1岁,用Gesell发育量表测定其智力以及运动发育情况.结果 (1) PVL组患儿血清MBP于生后第1天升高[(7.61±1.78) μg/L]、第3天达峰值[( 14.53±3.12) μg/L],后随病情好转,逐渐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VL组患儿在生后第1、3、7、14天血清MB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 PVL组患儿血清S100B水平在生后第1、3、7天明显升高[(3.82±0.68),(4.41±0.91),(5.78±1.54) μg/L],第7天达峰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生后第14天时,S100B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已无明显差异(P>0.05).(3) PVL组患儿生后第7天血清S100B、MBP持续升高者,随访至1岁时其发育商比生后第7天血清S100B及MBP明显下降者落后;也明显落后于正常早产儿(P<0.05).结论 PVL患儿生后血清MBP及S100B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如患儿血清MBP及S100B持续升高超过7d,则发育商明显落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脂联素水平在早产儿宫外生长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在早产儿宫外生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74例早产适于胎龄儿出生24h内和治愈期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同时监测早产儿体重、记录其营养摄入和并发症;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与早产儿体重的关系,分析影响早产儿宫外生长的临床因素;进行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治愈期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出生24h内明显上升(P〈0.001);出生体质量、治愈期体质量分别对24h内和治愈期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期出现生长迟缓(治愈期体质量小于纠正胎龄平均体质量2个标准差)的早产儿出生胎龄和出生体质量以及出生24h内和治愈期血清脂联素水平均较非生长迟缓早产儿低(P〈0.05)。影响早产儿体质量标准差评分增长的因素有营养摄入、感染性疾病、机械通气〉7d、窒息缺氧(P〈0.05)。出生24h内和治愈期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早产儿体质量对血清脂联素水平有正性影响,生长迟缓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下。有效的营养和防治并发症,对防止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不同宫内发育状况胎儿中的变化,及对胎儿生长发育调控的作用.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6月出生早产小于胎龄儿(A组)30例,早产适于胎龄儿(B组)36例,足月小于胎龄儿(C组)32例,足月适于胎龄儿(D组)37例.生后24 h内抽取患儿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其血清leptin、GH、IGF-1、IGFBP-3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及多元回归相关分析.结果 各组新生儿血清leptin、GH、IGF-1、IGFBP-3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Pa<0.05,0.01),各指标基本呈C、A、B、D组次序由低到高,但A组IGF-1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B和C组,出生体质量与leptin、IGF-1、IGFBP-3呈正相关(Pa<0.01),而D组出生体质量与IGF-1呈正相关(P<0.01),与其他激素无相关性.结论 leptin、IGF-1、IGFBP-3参与宫内发育迟缓儿和早产儿宫内生长发育的调控.IGF-1在早产适于胎龄儿的宫内生长发育中也起调控作用,而leptin、GH、IGFBP-3均不是足月适于胎龄儿生长发育的主要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计数(PLT)在早产儿颅内出血(ICH)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0例ICH早产儿为观察组,30例非ICH早产儿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血细胞分析仪,动态监测2组早产儿在生后1~3天(出血活动期)、7~ 10天(出血稳定期)血清VEGF及PLT变化,并对VEGF与PL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生后第1~3天、第7~ 10天VEGF水平(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89.8&#177;16.4)比(214.2 &#177;13.7),(319.4&#177;15.0)比(220.2&#177;12.7)],且出血稳定期较活动期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活动期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77.0&#177;18.6)比(229.2&#177;23.3)],稳定期明显升高[(271.8&#177;27.6)比(235.9&#177;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早产儿生后7~ 10天血清VEGF水平与PLT变化呈正相关(r=0.420,P<0.05).结论 血清VEGF和PLT在早产儿ICH发生后呈动态变化,且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两者可能参与了早产儿ICH后的病理过程,动态联合检测可能对于判断早产儿ICH病情变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有赖于生长激素替代治疗.生长激素注射液可简化注射过程,提高依从性.进一步评价中国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治疗儿童GH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的研究方法 ,对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0.5±4.1)岁]确诊为完全件GHD的患儿,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0.25 mg/(kg·周)[0.107 U/(kg·d)],每晚睡前皮下注射1次,治疗3、6、9、12个月后进行随访,疗程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身高增长量(△HT)、年生长速率(growth velocity,GV)、身高均值标准差积分(HT SDS)、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IGFBP-3)、抗生长激素抗体和骨成熟情况的变化,并评估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1)治疗3、6、9、12个月后△HT(cm)分别为4.0±1.3、7.0±2.0、10.3±2.6和12.9±3.3(P<0.01),显示治疗后呈良好线性生长;GV(cm/年)治疗前为2.7±0.9,治疗后分别升至16.0±5.1、14.1±4.0、13.7±3.5和12.9±3.3,显示治疗后追赶生长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T SDS治疗前为-4.62±1.46,治疗后分别为-3.80±1.53、-3.28±1.60、-2.86±1.75和-2.47±1.86,显示治疗后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差距逐步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IGF-1(ug/L)治疗前为41±64,治疗后分别为179±155、202±141、156±155和159±167;IGFBP-3(mg/L)治疗前为1540±1325,治疗后分别为3891±1815、4051±1308、3408±1435和3533±1413,显示随着身高增长,IGF-1、IGFBP-3被药物激活到较高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进行骨龄评估,骨成熟程度(△BA/△CA)分别为1.01±0.57、1.07±0.75,显示骨龄无加速发展;(4)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与药物有关的伴随反应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足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儿童GHD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