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辅助通气方法对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选择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院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60例进行心肺复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球囊面罩通气组、球囊气管插管通气组和机械通气组,各20例,分析三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平均心跳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指脉氧饱和度。结果三组复苏成功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面罩通气组、球囊气管插管通气组平均心跳恢复时间均短于机械通气组[(11.2±1.2)min,(13.8±1.3)min比(19.5±1.7)min,P<0.05];球囊面罩通气组、球囊气管插管通气组指脉氧饱和度显著高于机械通气组(0.721±0.012,0.720±0.012比0.628±0.012,P<0.05)。结论球囊面罩通气和球囊气管插管通气可使患者更早恢复心跳,保证氧供,有利于脑复苏。  相似文献   

2.
如何做好心肺复苏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肺复苏(CPR)是临床医师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对医学生进行CPR相应理论、技术操作的培训,能够培养其急救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反应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法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是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规范化CPR培训时,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心肺复苏是针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在4~6分钟内所必须采取的急救措施之一.正确地施行现场急救-心肺复苏,这是挽救更多病员生命的重要措施.在发达国家约有超过总人口1/10的群众接受了心肺复苏训练,我国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已达1000万人次以上.其对我国14亿人口来说,这一数字还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我国各层次的医类院校,加大心肺复苏急救实践教学力度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近年来,我们在实习前强化训练的教学中将现场心肺复苏的教学方法内容加以改进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模拟现场教学法用于医学生心肺复苏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为学生实践心肺复苏寻找一种全面、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方法:对80名麻醉学本科专业的学生采用模拟现场教学法,即利用合适的教学场地和相应的教学设施模拟成实施心肺复苏的现场,对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相应理论、步骤、技术操作的培训。结果:80名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心肺复苏的理论和操作,考核的优良率达到83.5%。结论:模拟现场教学用学生的心肺复苏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步骤和操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病人实施急救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层医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远  孙长怡  秦俭  王晶 《医学综述》2011,17(15):2378-2380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模拟分步教学法对基层医师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应用简短理论授课、SimMan4000综合模拟人、急救模拟人、生理驱动高仿真电脑模拟人、录像回放等方法分步对27名基层医师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内容包括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和恶性心律失常处理等,比较培训前后的成绩;调查基层医师对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步教学法的认可程度。结果基层医师胸外按压培训前后的成绩分别为(57.38±8.42)分vs(82.36±9.15)分(,P<0.01),气管插管的成绩分别为(61.75±7.42)分vs(86.37±8.04)分(,P<0.01),恶性心律失常处理的成绩分别为(60.24±6.54)分vs(87.26±5.49)分(,P<0.01);96.2%的医师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结论应用计算机模拟分步教学法对基层医师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技能,培养团队合作和急诊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6.
浅谈心肺复苏教学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急救医学公认的生存链的观念,全世界目前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能否及时、有效地行CPR,是挽救患者生命和保护脑功能的首要和关键的急救措施之一。采用模拟情景教学与模拟人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促进医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我们采用对在我院实习的临床医学五年制、八年制及规范化培训的医学生进行CPR教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让医学生掌握CPR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辅以具体实践操作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目标是不仅每一位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CPR,还要向社会大众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而CPR患者生存率和自主循环恢复与冠脉再灌注有关,其中胸外按压是再灌注压改善的重要决定因素.传统的CPR因医护人员的技术、体力等因素可影响接压的效果,而萨勃复苏器的使用能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及通气量,提高脑灌注.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机械CPR装置能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心肺脑复苏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心肺脑复苏术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 ,本文拟对其进展做一概要性介绍。1 基础理论的进展( 1)胸外心脏按压产生人工循环的机制的学说随着胸外心脏按压术的产生 ,有关其如何产生人工循环的理论就相应地开始了研究。过去认为 ,当胸外按压时 ,心脏在胸骨和胸椎之间受到压迫 ,驱动心脏内血液流向动脉 ,按压解除后 ,心室压力下降 ,静脉血回流充盈心室 ,即所谓的“心泵机制”,在复苏领域已指导临床实…  相似文献   

9.
自从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使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术以来,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公认为抢救生命的最有效的方法,但随之而来的伦理学问题也受到关注。本文着重阐述院前心肺复苏的几个伦理学问题,探讨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心跳骤停的危重患者的抢救,第一步即是心肺复苏,而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在于脑复苏,仅有心跳和呼吸的人称为“植物人”,实际已无生存价值。因此,目前把心肺复苏一词改为心肺胞复苏,其目的就在于强调脑复苏的重要性。心肺脑复苏的步骤,现在多半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如下:A(呼吸道通畅);B(人工呼吸);C(心脏按压);D(药物治疗);E(心电图检查);F(除颤);G(各种仪器监测);H(脑的保护);I(复苏室强化治疗)。但国外有权威人士指出,这种抢救程序并非完全合理,认为复苏的重点应开始就放在脑的复苏上。大量的临床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脑复苏(CPCR)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单纯心肺复苏(CPR)成功(对照组)和心肺脑复苏(CPCR)成功(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基础疾病、心脏骤停原因、心脏骤停持续时间和脑缺血缺氧时间对CPCR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疾病的分布不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脏骤停持续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和脑缺血缺氧时间较短(P〈0.01)。结论基础疾病和心脏骤停持续时间与心肺脑复苏成功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的心肺复苏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型,国产的外形粗糙,极易损坏,功能不够理想;进口的虽质量较好,但价格昂贵、数量有限,均难以满足教学之需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与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科技部合作,经过2年努力,研制出一具新型的人体半身心肺复苏训练模型,  相似文献   

13.
心脏呼吸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危急重症,而心脏呼吸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心肺复苏术(CPR)。传统的CPR技术因医务人员的技术、体力等因素可影响按压的效果,而MSCPR-1A型心肺复苏器是一种以高压氧气为驱动力的心肺复苏一体机,  相似文献   

14.
心肺复苏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务人员应能正确评价有效循环的体征(意识水平、呼吸、咳嗽、对刺激的反应能力、颈或股动脉搏动情况)、及时发现心脏骤停或其先兆,并能迅速作出正确处理,在短时间内建立有效循环及有效通气。这是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心肺复苏是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之一,然而其临床教学面临着临床资源紧缺、实践机会少等多方面挑战,教学难度较大。美国医学教育科技公司设计的急救模拟人(ECS模拟人)能很好地模拟各种临床病情与环境,非常适合用于心肺复苏的临床教学。文章就长海医院ECS模拟人的应用经验与模拟教学的理论基础展开讨论,以探讨如何在心肺复苏临床教学中充分发挥ECS模拟人的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16.
17.
在常温下,脑是最骄嫩的器官,停止血供>5分常导致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肺复苏应尽早进行。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一、诊断。诊断心跳骤停的要点为意识突然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不可离开病人呼人抢救,或反复听诊心音,测量血压或作心电图等,否则延误时机,失去抢救机会。瞳孔扩大不是诊断指标,因老年人、用过鸦片类药物,瞳孔可以  相似文献   

18.
初级心肺复苏也称基础生命支持(BLS).其内容包括:对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卒中和气道异物梗阻的识别;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除颤(AED).高级心肺复苏是指进一步生命支持,内容包括继续进行的初级心肺复苏、除颤、给氧、通气和气道支持的辅助装置、循环辅助装置、药物治疗.在心脏骤停治疗中,基本的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最重要的,药物治疗是次级重要的.经过初始心肺复苏和除颤后,可考虑建立静脉通路,应用药物治疗.本章仅介绍心肺复苏的相关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脏呼吸骤停患者抢救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4月—2013年1月底期间采用徒手心肺复苏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2014年4月间采用心肺复苏器进行复苏的患者29例作为观察组,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有效率以及存活率,记录在实施心肺复苏10 min、30 min后,患者血气分析变化,并对结果应用SPSS17.0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血气结果在抢救10 min后比较,PaO2(kPa)(t=3.275,P=0.028)、PaCO2(kPa)(t=-2.449,P=0.036)、SaO2(%)(t=4.661,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30 min后,PaO2(kPa)(t=4.389,P=0.007)、PaCO2(kPa)(t=-3.468,P=0.030)、SaO2(%)(t=5.943,P=0.003),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在患者无效率方面比较,(χ2=10.52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肺复苏器实施心肺复苏,能够提高心输出量,增加心肺脑供血,提高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