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的作用.方法 将378例精神病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199人与对照组179人,对干预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并与对照组患者家属进行对照.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SAS、SDS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焦虑与抑郁心理,同时提高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蒋妙华 《全科护理》2008,6(33):3019-30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癌症病人家属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癌症病人69例,对病人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及行为干预。在干预后第5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效果。[结果]综合干预后病人家属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减轻癌症病人家属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健康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6例乳腺癌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前患者焦虑、抑郁人数分别为56例(84.8%)与60例(90.9%),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人数分别为10例(15,2%)与8例(12.1%),干预前后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分值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现身说法、鼓励家属支持等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物理治疗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对83例住院期间反复焦虑、抑郁症发作的神经症患者进行物理治疗结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经干预后焦虑、抑郁症程度明显比干预前低(P〈0.01)。结论利用物理治疗结合心理护理可以缓解住院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2名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反应调查。护理干预前将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护理干预4周后,患者家属SAS、SDS评分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白血病患者家属的SAS评分和SD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两者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针对家属的不同心理反应,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408-6408
目的 探讨多次并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1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以焦虑(82.67%)和抑郁(72.00%)为主,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对精神病知识缺乏、外界压力、经济负担等.心理干预后患者的SDS、SAS总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心理护理干预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住院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指导及心理治疗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烧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出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出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60名住院治疗获临床痊愈的精神病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80名,非干预组采用一般常规性预约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干预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两组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家属入组时、入组6周后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的健康知识调查表对家属分别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入组6周末SDS和S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1);非干预组入组6周末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1),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增加(P<0.01)。结论:出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明显,心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情绪、抑郁状态的作用。方法:对1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根据其焦虑、抑郁症状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其干预前后的症状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后评定分值较干预前下降,干预后焦虑、抑郁症状减轻。结论:焦虑和抑郁情绪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应引起大家的关注。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0.
郭彩治  刘晓瑞  林惠端 《全科护理》2012,10(25):2322-232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孕症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对100例不孕症病人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状态评定,分别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病人SAS、SDS评分。[结果]病人心理干预后SAS、SDS评分降低(P〈0.05),焦虑、抑郁发生率下降。[结论]焦虑、抑郁是不孕症病人常见的情绪障碍,心理干预可缓解不孕症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癌症病人家属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癌症病人69例,对病人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及行为干预。在干预后第5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效果。[结果]综合干预后病人家属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减轻癌症病人家属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健康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心理门诊来访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来我院心理门诊来访者10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来访者分别在首次门诊和第4次门诊进行测评,观察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来访者的SCL-90因子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SAS和SDS在咨询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门诊来访者都有负性心理,但并不全部都存在心理障碍。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来访者的心理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有所改变,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方面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120例脑肿瘤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家属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 SDS 及 SAS评分分别为(39.81±5.34),(34.67±4.61)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1,8.92;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61,2.8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状况,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援外医疗队员的心理健康和睡眠障碍状况及应对方式。方法以第34批援苏丹医疗队的42名队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产生心理健康和睡眠障碍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比较援外医疗队员干预前、后的SAS、SDS、PSQI评分。结果在影响援外医疗队员心理健康、睡眠障碍的因素当中,排名前3位的是不能和家人、朋友相见(100.00%)、工作和生活环境变化(90.48%)及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威胁(73.81%)。干预后,援外医疗队员的SAS、SDS、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有援外经历、有科研产出及每日锻炼≥1 h的援外医疗队员的SAS、SDS、PSQI评分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均低于其他人员(P<0.05)。结论对援外医疗队员进行必要的心理、生理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其身心健康状况,有利于顺利开展援外医疗工作,圆满完成援外任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抗抑郁药治疗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与对照组同样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两周后的SDS与SA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理护理组患者在出院时SDS得分(11.14±3.79)与SAS得分(10.46±3.17)则明显低于对照组SDS得分(23.84±5.76)与SAS得分(18.67±4.56),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可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康复,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隆乳受术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白评量表(SDS)、自行设计的<隆乳受术者术前的心理活动调查表>对82例受术者进行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需求、保密性、相关专科知识讲解、并发症的预防等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术前1 d干预组对手术相关问题的担心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前1 d 2组的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出院前干预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 隆乳受术者围手术期存在多种心理障碍,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受术者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使其在围手术期处于一种最佳的身心状态,获得形体与心理美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心理与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恒和医院肿瘤康复科住院的患者12例,进行2次团体和1次个体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心理和睡眠评估。结果:12例患者SDS评分、PSQI总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评分和PSQI总分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降低。SAS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状况,促进患者心理与睡眠康复。  相似文献   

19.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危重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危重患者家属150人进行问卷和精神卫生焦虑自评量表、精神卫生抑郁自评量表调查,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家属焦虑、抑郁平均分值明显高于中国成人常模(P〈0.01);女性焦虑分值较男性高,而男性抑郁分值较女性高;医疗费用支付类型不同的患者家属间焦虑、抑郁分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职业的危重患者家属焦虑、抑郁分值评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家属有较高的焦虑或抑郁水平;性别不同、医疗费用支付类别不同、职业不同的患者家属,对疾病的心理反应有差别。护士应针对性给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