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采用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技术为32例肝肿瘤病人施行了肝切除术.其中肝细胞癌23例;巨大血管瘤4例;肝母细胞瘤3例;肝细胞腺瘤2例,术中平均全肝血流阻断时间为12.5±5.3分.平均输血量为1050±370.5ml.住院死亡率为6.2%.肝硬化患者的全肝血流阻断安全时限可达20分钟.全肝血流阻断技术防止了术中大出血和空气栓塞,提高了侵及或邻近肝静脉或肝后下腔静脉之肝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率和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1998年4月至2004年6月以来,我科采用常温下肝门血流和全肝血流阻断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切除16例复杂肝肿瘤,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改良式全肝血流阻断(Improve Total 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可以有效地控制术中大出血和防止空气栓塞,切除用常规方法无法切除的浸润第二肝门肝后下腔静脉的巨大肝肿瘤或“中央型肝肿瘤”。我院1997年1月~1999年6月应用常温下改良式全肝血流阻断无血切肝术治疗原发性肝肿瘤38例,均痊  相似文献   

4.
全肝血流阻断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行一般肝叶切除时,通常只需阻断入肝血流;而切除第二、第三肝门区肿瘤时,因肿瘤位置特殊,极有可能发生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撕裂大出血.为了控制肝切除术中的大出血,需在肝门阻断的同时阻断肝上、肝下的下腔静脉,以达到在全肝血流阻断下切肝的目的,确保手术安全 [1、2] .1999年10月至2002年10月,我院实施全肝血流阻断下肝切除术共71例,现将术中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将74例肝肿瘤患者根据肝血流阻断方式分为3组:A组(n=40)行pringle法,B组(n=23)行全肝血流阻断(THVE),C组(n=11)行解剖性肝血流(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阻断。并观察3组肝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A组和B组手术时间均较C组显著缩短(均P〈0.01),B组肝门阻断前1min和肝门开放后1min中心静脉压均显著高于肝门阻断后(均P〈0.01),B组和C组出血量均较A组显著减少(均P〈0.01),A组和B组术后3dALT、AST水平均较c组显著升高(均P〈0.01),3组肝血流阻断后均未发生肾脏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结论肝肿瘤行肝切除术时行pringle法血流阻断是一种简便方法,但出血量多;全肝血流阻断是一种减少出血的有效方法;解剖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要求高,但术中肝损伤小,可避免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肝出入肝血流联合阻断技术在复杂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肿瘤邻近肝静脉主干的肝癌患者5例施行半肝出入肝血流联合阻断下肝叶切除术,采用肝静脉的阻断方法包括丝线结扎、血管带或导尿管阻断以及小心耳钳阻断等。结果结扎或阻断右肝静脉2例,阻断左肝静脉及肝中静脉共干3例。术中出血少,2例未输血,3例输红细胞悬液200--400 ml;术后无出血、胆漏、肝功能不全以及膈下积液、感染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随访8--34月,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11月死于肿瘤复发,4例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半肝出入肝血流联合阻断技术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避免肝静脉损伤引起的大出血或空气栓塞,同时最大程度维护余肝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适用复杂肝脏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60例,其中行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28例(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32例(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谷丙转氨酶较低,术后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水平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在院观察时间较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并发症发生率(7.1%)低于全肝血流阻断组(28.1%)(P〈0.05)。结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可有效控制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制自制铐式可调型肝钳以半肝血流阻断及肝局部血流阻断法行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可减少肝功能损伤及胆瘘的发生。目的:探讨自制铐式可调型肝钳以半肝血流阻断及肝局部血流阻断法行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对血流变、肝肾功能的影响,评价其手术安全性。方法:对85例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的患者,应用自制铐式可调型肝钳以半肝血流阻断及肝局部血流阻断法行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患者31例设为实验组,同期54例行不阻断肝门血流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胆瘘例数以及血流变学、肝肾功能的改变。结果与结论:实验组31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少、肝切除后无胆瘘、对血流变学、肝肾功能影响小。说明应用自制铐式可调型肝钳以半肝血流阻断及肝局部血流阻断法行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术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肠钳夹压法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6例肠钳夹压法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的临床疗效。包括:外侧左肝外侧叶切除15例、肝段或不规则肝段切除11例。记录肝血流阻断时间及出血量。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所有病例均一次性阻断肝脏血流,左肝外侧叶切除(即肝血流阻断时间)平均手术时间(16.37±2.0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0.40±20.04)ml;肝段或部分肝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8.20±8.0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90.30±40.02)ml。术中输血3例。术后并发胆瘘1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肠钳夹压法区域性肝血流阻断下进行肝切除能完全阻断病灶肝的全部入肝出肝血流,术中出血量较少.是一种简便、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何生 《华西医学》1994,9(3):341-344
作者自1973年11月-1993年12月共施行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180例,包括肝中央部肿瘤的肝切除24例,手术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2.2%),复生合并症39例(合并症发生率21.6%),作者结合180例肝切除的经验与教训,对肝切除术的方法,包括麻醉、体位、切口、肝血流阻断、断肝方法及手术进行了讨论,并阐述了自己对改进肝切除术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阻断钳、门脉钳在半肝血流阻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62例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进行大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62例术中均采用动脉阻断钳阻断肿瘤侧半肝入肝血流,门脉钳阻断出肝血流的半肝血流阻断方法.结果:62例大肝癌切除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0~15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50~750 mL,平均360 mL,未输血40例;术后恢复良好并痊愈出院,无肝功能衰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采用动脉阻断钳、门脉钳进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不但获得了良好血流阻断效果,使出血更加容易控制,而且最大限度保护了患者的肝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肝脏血流阻断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不阻断入肝血流肝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阻断人肝血流肝切术手术的安全性及技巧。方法:分析不阻断人肝血流的肝切除术39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8例。术前肝功按Child分级:A级34例,B级5例。肿瘤直径3~15cm。手术方式:半肝切除术5例,中央型肝切除术9例,周边型肝切除术25例。主要用钳夹法和指折法相结合的方式断肝,必要时利用术中B超判断切除范围和肿瘤与肝内血管的关系一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80~480分钟,术中输血量0~7600ml,术中平均输血量1120 980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9%(7/39),术后无肝衰发生。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应用不阻断人肝血流切肝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肝切除过程中实施肝门血流阻断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全文数据库、MEDLINE相关文献对肝门血流阻断的方法进行分类,并客观评估每种方法的利弊。结果 Pringle法是最早应用于肝切术手术时控制肝断面失血量的方法,此法简单、易行,也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但是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对肝脏产生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对肝脏本身存在基础病变的患者;全肝血流阻断有很好的手术中控制失血量的效果,但是缺血再灌注损伤应引起重视;半肝血流阻断和保留肝动脉的半肝血流阻断方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但是只能应用于手术操作位于一侧半肝的患者,应用范围受到一定局限;肝段血流阻断法对肿瘤较小且局限于一个肝段或相邻几个肝段的手术操作是一种理想的阻断方法,但是由于操作复杂,定位困难,只能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好,且具备熟练解剖知识的高年资外科医生中开展。结论实施肝门血流阻断,控制肝断面失血量是肝脏手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临床应用的肝门控制方法各有利弊,探索一种既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又最大限度的减少因阻断对肝脏产生损伤和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仍然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传统的 Heaney's 无血切肝术作了技术上的改进,即在全肝血流阻断的同时不阻断腹主动脉。采用这种改良的常温下无血切肝技术,作者成功地为3例生长在第二肝门区域的肝癌患者施行了肝切除手术。也观察了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和手术前后血生化改变。改良式无血切肝术简单、安全,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肝切除术仍然是公认的治疗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何有效控制肝切除时的大量出血,保证残肝不受缺血和胃肠道淤血的损害,预防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是国内外学者追求的目标。我院在采用各种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的基础上,创立了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无血切肝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术中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肝癌切除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16例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切除肝癌的患者术前充分做好心理护理和各项准备工作,了解相关实验室指标,术中解剖、阻断血管和切除患肝时做到密切主动的配合.结果:通过医护密切配合,所有病例均一次性阻断患肝血流,肿瘤获完整切除,平均切除时间28 min,平均手术时间130 min.结论: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对应用解剖要求高,要求护士应熟知肝脏结构、血管胆管分布走向,掌握手术步骤和方法,做到主动配合,确保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区域肝血流阻断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10月~20012年4月该院施行237例腹腔镜区域肝血流阻断肝叶切除,其中122例为肝胆管结石,实施腹腔镜肝叶切除:72例左肝外叶切除,48例左半肝切除,2例左三联切除.结果 119例获得成功,3例中转开腹处理;手术时间120~420 min,平均276 min;出血量50~1000 mL,平均325 mL,输血3例;术后平均住院7d;7例术后胆漏经通畅引流而自愈,无死亡、出血、肝功能衰竭及膈下脓肿并发症发生;术后T管造影发现残石1例,术后胆道镜取出.结论 腹腔镜区域肝血流阻断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方法,但不同于其他病种腹腔镜肝叶切除,难度更大,应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18.
尽管肝切除技术已取得相当大的进步,但手术的风险性仍较大,肝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出血、肝脏缝扎、挤压等多重因素都会对正常肝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术后易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甚至肝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围术期使用乌司他丁对不同肝门阻断时间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背景:在肝移植手术中,肝脏外科血流阻断技术很重要,它可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肝功能恢复等优点。在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中,出现了各种优良的肝脏血流阻断技术,该技术领域至今仍是外科界的研究热点。目的:介绍了肝脏外科血流阻断技术种类,最新研究热点及进展。方法:以“Hepatectomy;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Advancement”及“肝切除术;血流阻断”为检索词,分别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1999年1月至2014年1月相关文献。选择与入肝血流阻断、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全肝血流阻断及肝切除断面血流阻断技术相关的文献50篇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结论:肝脏血流阻断方法种类较多,最常用的是间歇入肝血流阻断法和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建议的适用原则是:①对于在肝脏边缘的病灶小于5 cm的患者,可考虑在不阻断肝脏血流的情况下进行手术。②局限于半肝内的病灶适合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尤其适合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保留半肝动脉入肝血流阻断法和绕肝提拉肝血流阻断法的也有相关的研究,认为在临床应用具有一定价值,但从目前来看二者的临床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③超过半肝或跨越两半肝(巨大病灶)的病灶适合用间歇入肝血流阻断法。④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或与第二、三肝门关系紧密的病灶适合用肝血流隔离法及其改良术式。⑤病灶体积较小局限于肝段内条件允许可考虑肝段血流阻断技术,还可用常规的半肝血流阻断法和入肝血流阻断法。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是减少出血、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背景: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尼龙搭扣肝止血捆扎带,比原有的止血带在技术上有创新,解决了临床使用中容易滑脱的问题,且使用更加简便。目的:观察新型肝脏止血捆扎带与全肝和半肝血流阻断法在肝切除中的效果比较。方法:健康家兔分别采用全肝血流阻断法切肝、半肝血流阻断法切肝及用新型肝脏止血捆扎带捆扎后切肝。比较术中肝脏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第1,3,7天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新型肝脏止血捆扎带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明显减少,且在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的升高幅度较其他两组低,但1周后均可恢复正常水平。结果提示该新型肝脏止血捆扎带术中操作简便,捆扎止血效果更为可靠,对肝功能损害较轻,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新的肝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