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呼吸急促谓之喘,喉中有声响的谓之哮;咳,无痰而有声,为肺气伤而不消;嗽,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生痰。人逾五十,脏气日渐衰减,气道不甚调畅,因内有壅塞之气,膈有胶固之痰,一旦外有非时之感,往往容易引起喘、咳、哮的发病。老人喘的调治老人气喘有虚喘、实喘之分。实喘之症,发病急骤,多因风寒与火邪所引起。风寒之邪,必受自皮毛,皮毛闭塞,肺气逆而  相似文献   

2.
<正> 咳喘是以症状而定名的。咳即咳嗽,前人认为: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一般咳多兼嗽,可简称为咳。喘即喘逆气促,临床以呼吸困难,张口抬肩,不能平卧谓之喘,若呼吸急促,喉间有喘鸣音者称之哮。一般哮必兼喘,可简称为喘。其病因病机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多责之肺的功能失调,内伤则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一、常见咳喘病证1.咳嗽:一般常见的咳嗽病证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兼见头痛鼻塞,发热恶寒等症状为风寒初起;兼见咽喉干痛,鼻出热气,喉哑痰稠为火热咳嗽;兼见身体重着,骨节烦痛,脉细而缓为感湿咳嗽;若痰不易出或干咳无痰为肺燥咳嗽。内伤咳嗽若症见上气呛咳肋痛为肝木乘肺;若咳嗽多汗,食少便溏为脾虚致咳;若咳嗽面白,痰白质稀,无身热等属肺胃虚寒;若喘嗽见血,皮毛焦枯,多年不愈为肺肾阴虚;兼形寒腰酸,小便频数或遗泄者为肾阳虚衰。2.喘逆:喘逆常见有实喘、虚喘、寒喘、热喘四种。凡属六淫、痰湿等邪阻塞气道,肺气不得升降者为实,实喘之证,其来骤,其脉实,气粗声高;虚喘  相似文献   

3.
辨证要约: (1)呼吸不利,促促气急;喝喝痰声,但呼而不能吸者为“喘”;呼吸留滞,喉中水鸡声者为“哮”;急促间强力呼气成声为“咳”,不咳单吐痰为“嗽”。 (2)喘咳有由外感引起者,多责之肺、胃之实;有由内伤引超者,多责之肺、脾、肾之虚。 (3)认喘咳之实证,必其呼吸俱粗,痰稠浊臭,脉实苔厚,胸膈膨膨胀满无;认喘咳之虚证,必其声微无力,心慌气怯,痰清而稀,或吐咽俱难,脉  相似文献   

4.
姚雯  严季澜 《吉林中医药》2010,30(11):1006-1007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古代又有哮、哮喘、哮吼、哮嗽、哮拔、天哮、水哮、久哮、喘鸣、喘呼、喘喝、喘吼、齁(鼻合)、齁鼾、齁喘、(鼻叚)齁、呷咳、呷嗽、呴嗽等多个相关称谓,各称谓含义从文字角度看虽略有差别,却均能体现哮病发作时的症状特点——气喘且喉中有痰鸣声,因此,均为哮病的相关病名。  相似文献   

5.
喘证是以呼吸急促或喘鸣有声,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的一种疾患。常为某些急慢性疾病的主要症状。《金匮要略》中又名"上气",并有"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的记载,喘促之甚或因痰阻,常可哮鸣有声。《医学正传》有"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名"之论述,将哮与喘作了区别。临床上常见到喘而兼哮者,统称为哮喘。  相似文献   

6.
分期辨治小儿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幼幼集成·咳嗽证治》曰:"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气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咳和嗽含义不同,但因二者常多并见,故多通称"咳嗽"。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在冬春气候多变之时,最易为六淫之邪侵袭,不论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肺必首当其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疾病,约属中医“咳嗽”、“痰喘”、“哮喘”及“痨病腔”范畴。如《医学入门》谓“呼吸急促者谓之喘,喉中有响者谓之哮”。多以非时外感,内伤和虚寒为其诱因;以久嗽或咯多量泡沫痰,咳逆喘急,喉中哮鸣,胸闷胁胀,短气难卧等为临床证见;若将息失宜,脏气不和,荣卫失其常度,则感触风寒即发,每遇冬春必犯,诸药难疗,久岁不愈。患者是感痛苦。笔者多年来曾自拟“橘龙宁嗽汤”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将50例小结如下。一般资料: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83岁。病程最长者34年,  相似文献   

8.
历代中医文献并无专文对气胸进行阐述 ,但根据其发作症状及基础病变的情况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文字。“肺胀者 ,虚满而喘咳”(《灵枢·胀论》)。“咳而上气 ,此为肺胀 ,其人喘 ,目如脱状” ;“肺胀 ,咳而上气 ,烦躁而喘 ,脉浮”(《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其证气胀满 ,膨膨而咳喘”(《圣济总录·肺胀门》)。“肺胀而嗽 ,或左或右 ,不得眠” ;“有嗽而肺胀壅遏不得眠者 ,难治”(《丹溪心法·咳嗽》)。“实喘者 ,胸胀气粗 ,声高息涌 ,膨膨然若不能容 ,唯呼出为快”(《景岳全书·喘促》)。从这些叙述来看 ,气胸一病与中医的喘促、肺胀有…  相似文献   

9.
哮喘临床以呼吸急促,喉间痰鸣为特点。属于哮、喘病范畴,二者《医学正传》指出:“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由哮必兼喘,故一般习称哮喘,而喘来必兼哮。历代医家在实践中对其发病及治疗积累了宝贵经验,迄今为后人所用。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云:“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证治汇补·哮病》云:“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可见其病主要是内有伏痰被外邪所动,致肺气壅滞、痰气交阻而成。又如清·叶桂提出本病“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揭示了肺肾二脏司呼吸主摄纳功能失  相似文献   

10.
咳嗽一病,《内经》以咳统之,后世咸分咳嗽,言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余意两者往往兼有之,故统称咳嗽。《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俞昌云:“肺如钟焉,外受六淫之邪气,白外叩之则鸣,内伤七情声欲积损之病气,自内叩之亦鸣,鸣即咳嗽之确象也”。是知咳嗽不止于肺而必关于肺。前贤治咳嗽多分外感与内伤,外感者解表祛  相似文献   

11.
从痰论治咳喘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振民 《山西中医》2005,21(1):9-10
咳、喘、哮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证,其中喘哮属于难治之证。中日友好医院印会河教授,倡导以痰作为治疗咳、喘、哮的辨证要点,验之临床执简驭繁,提纲挚领,确为宝贵的经验之谈。笔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曾随印老学习,深得教诲,以后又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受益匪浅。现略述从痰论治咳、喘、哮的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2.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呜气喘疾患。在古代文献中有“呷嗽”、“喘息”、“哮吼”等病名。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阐明其病机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主的治疗原则。明代虞抟进一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后世医家鉴于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哮喘,或简称哮证。  相似文献   

13.
<正>哮喘是一以呼吸急促为特征的肺系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分为哮病和喘症。哮病指在喘息之时,喉中有哮鸣之声,且病有夙根,哮必兼喘,为一种经常发作性疾病;喘症则以呼吸急促困难为主,甚至鼻翼扇动,张口抬肩,但不一定兼哮,二者多同时发作,相当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范畴。祖国医学对哮喘的认识丰富多彩,其中《金匮要略》所论及"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咳逆上气,喉中有水鸣声",并拟射干麻黄汤,至今仍有效指导临床。疾病有阴阳之分,虚实之别,仲景所论当为实证。笔者遍阅古今圣贤之说,认为张景岳之论公允而全面:"实喘者,气长而有余。虚喘者,气短  相似文献   

14.
一、百日咳名义的溯源: “百日咳”是一种小儿的急性传染病,从昼轻夜重,病程较长,且有明显闾声、咳吐涎液的痉挛性阵咳为特点。从它的定义来说,在中医文献中有两种意义:其一,指百日内幼婴之咳嗽。如隋代巢氏病源于小儿杂病诸候中说:“百日内嗽者”是也。其二,指咳嗽的时间延长,与其他咳嗽有不同,故百日咳。如明代寇衡美说:“小儿百日咳痰者,呃逆为恶”。但“百日咳”之名,随着时代、地域及个人见解之不同,又有所谓:天哮呛、时行咳、饮气嗽、暴气嗽、顿嗽、顿咳、顿呛、颅惊瘟、疫咳等多种名称。其中以天哮、时行、顿咳、颅惊咳、疫咳较为通行。汉唐医典中,颇多类似“百日咳”症状的记载,如金匮要略说:  相似文献   

15.
哮喘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或非发作性哮鸣,气喘性疾患,哮是指喉中有哮鸣音;喘是指呼吸困难,合称哮喘。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肾受病,升降失常,呼吸不利。邪在于肺者为实喘,气不归肾者为虚喘。受寒或当风或因饮食而发者为冷哮,因痰热素盛,肺气郁滞不宣,喉中哮鸣者为热哮。在临床中有喘证自发或哮喘同时  相似文献   

16.
<正>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故中医学中将该病谓之咳嗽。其病因为外感、内伤引起的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西医对于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多采用止咳祛痰药,严重咳嗽者使用中枢镇咳药,但是用药即止,停药即发,而长期服药容易导致胃肠道和肝肾损害[1]。外感为六淫邪气犯肺,治疗当以祛邪利肺为主;内伤为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而咳,治疗当祛邪止咳,扶正补虚。现介绍1例西医治疗效果不  相似文献   

17.
关于咳嗽与肺咳的概念湖南中医学院(410007)朱文锋主题词咳嗽/中医病机咳嗽单名咳或嗽。然古代曾将咳与嗽加以区分。如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说:“咳谓无痰而有声,……;嗽谓无声而有痰,……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究之临床,很难将两者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18.
百日咳是近代儿科学上的一个病名,为小儿急性传染病之一种,此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上均有类似的记载,大多概括于“虚嗽”“呀呷嗽”“天哮”“顿咳”等病范围。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云:“肺虚者,咳而哽气,时时长出气,喉中有声”。又云:“杜氏有子五岁,自十一月病嗽,至三月未止,其侯面青而光,嗽而喘促哽气,又时长出气。”陈士良聖惠方记载:“小儿嗽而呀呷作  相似文献   

19.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症。前人有云:"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然而,正如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所谓:"有声无痰曰咳,非无痰,痰不易出也,病在肺,肺主声,故声先而痰后;有痰无声曰嗽,非无声,痰随声出,声不甚响也,病在脾,脾藏痰,  相似文献   

20.
对清.王堉《醉花窗医案》所收录咳喘诸医案(痰结肺胃咳喘晕绝案、气郁喘嗽案、痰火郁肺案、风痰致咳案、气郁停痰喘咳不食案和蓄水喘嗽案)的诊疗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其特点有三:一是精于脉诊。常据脉象而论病,对脉诊十分重视和精通;二是重视辨证。皆依四诊而识证,依辨证而施治,不盲信他医,妄下诊断;三是善用成方。所用方剂皆为宋元以来成方,极少自拟定方剂。上述特点对后学者有深刻启示,临证时,应把握辨证论治之奥旨,遵循辨证论治之原则,方能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