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重症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0例重症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CTX 8~12mg/(kg·次),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累计剂量150mg/kg。对照组常规采用泼尼松1.5~2.0mg/(kg·d),双嘧达莫3~5mg/(kg·d)治疗。结果(1)40例HSPN中,单纯蛋白尿型2例(5.0%),单纯血尿加蛋白尿型12例(30.0%),肾炎综合征型8例(20.0%),急进性肾炎型3例(7.5%),肾病综合征型15例(33.0%);有胃肠道症状21例(52.5%),关节症状19例(47.5%)。(2)两组治疗后血浆总蛋白和清蛋白均高于治疗前(P〈0.05~0.01);24h尿蛋白定量低于治疗前(P〈0.05~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而24h尿蛋白定量下降明显(P〈0.01);(3)观察组总有效率(80.0%)高于对照组(65.0%),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CTX冲击方法治疗重症HSPN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缺氧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缺氧对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组选择不同的缺氧时间,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比例。结果:①门染色FCM检测,缺氧13.5、14、15、16、16.5h亚二倍体细胞比例分别为1.8%、3.5%、6.8%、3.4%、1.4%(P<0.05~0.01);②Annexin V—FITC/N双染色FCM检测,缺氧12、12.5、13、13.5、14、14.5h早期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10.7%、13.7%、14.5%、15%、16.7%、17.2%(P<0.01),其余缺氧时间和正常对照组细胞末见明显细胞凋亡。结论:缺氧可以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奎硫平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抑郁症的差异。方法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2项研究进行分析,评价奎硫平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痊愈率的差异。结果奎硫平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5.5%VS.45.3%,OR=2.59.95%CI 1.88-3.56,在5.82,P〈0.01),痊愈率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34.1%VS.17.0%,OR=2.77,95%CI 1.89-4,00,在5.15,P〈0.01),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痊愈率也显著提高(22.5%vs.3.8%,OR=6.67,95%CI2.34~19.01,Z=3.55,P〈0.01)。结论中、小剂量奎硫平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可能特别适宜于难治性抑郁症。  相似文献   

4.
灵芝-912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灵芝-912(1z-912)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艾氏腹水癌(ECA),肉瘤180(S180),肝癌(HCA),Lewis肺癌模型,5-Pu为阳性对照组,观察不同浓度1z-912的抗肿瘤作用,并采用小鼠溶血素实验和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实验观察1z-912对将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1z-912对体外ECA肿瘤细胞的兰柒卑分别为100%,100%,85%,61%和37%(P<0.01);1z-912对S180,HCA和Lewis小鼠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达45.1%~56.7%,33.3%~52.7%和48.1%~56.6%(P<0.01);对腹水型HCA和腹水型肉瘤180小鼠的生命延长率为110.0%~134.0%(P<0.01);与5-Pu组比较,1z-912对将瘤小鼠免疫功能无抑制作用。结论:1z-912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并对将瘤小鼠免疫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6例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诊殆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鳞癌21例、腺癌3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内胚窦瘤1例。经综合治疗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50.0%,Ⅰ、Ⅱ、Ⅲ及Ⅳ期分别为:64.3%、42.9%、25.0%及0,P〈0.05;Ⅰ、Ⅱ及Ⅲ级分别为66.7%、40.0%及33.3%,P〈0.05;鳞癌、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及内胚窦瘤分别为52.4%、66.7%、0及0,P〈0.01;按阴道受侵长度〈1/3、1/3-2/3、〉2/3分为3个组,3组分别为63.2%、20.0%及0,P〈0.01;按肿瘤直径大小〈2cm、2cm-5cm、〉5cm分为3个组,3组分别为69.2%、37.5%及20.0%,P〈0.05。结论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多采用综合治疗,其预后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阴道受侵长度及肿瘤直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995年5月.1999年6月,我院治疗食管癌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分割放疗(CFR)组120例,每天1次,每次2Gy,每周5次,总剂量66-70Cy;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LCAHR)组120例,常规分割放射治疗30Gy后改为每天2次,每次1.5Gy,每次间隔6小时,每周10次,总肿瘤剂量63-66Gy。结果:IEAHR组和CFR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45.0%、29.2%和62.5%、26.7%、16.7%(x^2=14.55,P〈0.01;x^2=7.99,P〈0.01;x^2=4.62,P〈0.05)。IEAHR组和CFR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0.0%、45.0%、40.8%和54.2%、29.1%、20.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5.73,P〈0.05;x^2=4.57。P〈0.05;x^2=10.34。P〈0.01)。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有望提高食管癌的疗效;局部肿瘤复发和未控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否提高放射治疗剂量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后程大分割立体定向γ射线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将2003—01~2005—03收集的61例完成治疗食管癌病人,分常规放射治疗组(CRT)30例和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LCHSRT)31例。CRT组,2Gy/次,5次/wk,总剂量为66~70Gy/6.5~7wk。LCHSRT组,先常规放射治疗到剂量36~40Gy/3.5~4wk,再进行大分割体部伽玛刀治疗,3.6~5Gy/次,3次/wk,20~32Gy/I.5~2.5wk,总剂量达到66~70Gy/5.5~6wk。结果:CRT组和LCHSRT组急性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0.0%和16.1%(x^2=4.322,P〈0.05)、26.7%和6.5%(x^2=4.546,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肺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6.7%和48.4%(x^2=1.086,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RT组和LCHSRT组疗后ImoCR率分别为33.3%和61.3%(x^2=4.788,P〈0.05)、局控率分别为90.0%和93.5%(x^2=0.218,P〉0.05);3mo局控率分别为83.3%和90.0%(x^2=0.577,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mo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6.7%和83.3%(x^2=5.079,P〈0.05),两组6mo局部控制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a局控率为45.8%和76.2%(x^2=4.301,P〈0.05),两组1a局部控制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a生存率分别为41.7%和76.2%(x^2=5.472,P〈0.05),两组1a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LCHSRT提高了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1a生存率,近期疗效高于CRT。LCHSRT的放射反应小。远期疗效及晚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枣庄市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于2003年8月至2003年11月,对本市6个调查点(6个辖区)40岁以上人群进行COPD流行病学调查,实检人口4047人。通过问诊、体检、肺功能测试和胸透等方法诊断,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全国COPD诊治指南。结果枣庄市农村地区COPD总体患病率为8.57%。多因素分析显示,COPD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大(OR=5.95,95%(21:4.52~7.84,尸〈0.01),文化程度低(OR=4.04,95%CI:2.84—5.74,P〈0.01),空气污染(OR=4.46,95%CI:2.71~7.32,P〈0.01),吸烟(0R=3.04,95%CI:2.42~3.80,P〈0.01),幼时经常咳嗽(OR:2.39,95%CI:1.63~3.50,P〈0.01),有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OR:1.96,95%CI:1.54~2.48,P〈0.01),男性(OR=2.71,95%CI:2.15~3.42,P〈0.01),使用生物燃料(OR:1.81,95%CI:1.32~2.48,P〈0.01),厨房通风差(OR=1.90,95%CI:1.42~2.55,P〈0.01)。结论COPD是严重危害枣庄市农村地区公众健康的疾病,其危险因素呈多样化,应注意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9.
1 382例长沙地区儿童尿碘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儿童碘营养状况及尿碘水平。方法收集1999~2002年,1382例6个月~12岁儿童尿样,分3个年龄组,应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进行尿碘浓度的监测分析。结果4年监测尿碘中位数分别为95.7、100.4、103.1和110.0ug/L。尿碘值〉100.0ug/L的百分比分别为69.0%、74.9%、85.3%和85.4%。尿碘值〈20ug/L的样本占总样本的0.0%,〈50.0ug/L占1.8%,〈100.0ug/L占17.7%。尿碘水平逐年增高,不同年度之间的尿碘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6个月~3岁、3~6岁、6~12岁尿碘中住数分别为96.31、103.7和115.9ug/L。尿碘值频数分布为26.1%、13.5%和9.9%。不同年龄组之间尿碘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6个月~3岁组尿碘中位数低于正常值。男童尿碘中位数103.0ug/L,女童尿碘中位数102.5ug/L,不同性别组尿碘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沙地区现阶段人群碘摄入量可以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不存在缺碘,只要长期坚持食用合格碘盐,不需要采用其它补碘措施。对3岁以下的低龄儿童,应加强尿碘监测,当合理调整饮食等仍不能纠正时,适当进行药物补碘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胆囊癌的手术方式与预后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胆囊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83年6月-2007年12月经手术且病理证实的51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胆囊癌总体5年生存率为11.8%,意外胆囊癌中位生存期3年,根治性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34.5%、20.7%,优于姑息切除术和胆道内或外引流(P〈0.01),其中NevinⅣ~Ⅴ期扩大根治术1、3年生存率分别为40.0%、10.0%,亦优于姑息切除术和胆道内或外引流(P〈0.05)。结论根治术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生存率,意外胆囊癌应尽早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董长波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632-1633
目的建立火腿肠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加入海砂分散黏稠成块的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用水振荡提取,加入亚铁氰化钾和乙酸锌沉淀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滤膜过滤进行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方法回收率90.9%-95.1%,RSD〈5%,浓度在0.01~0.20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捡出限苯甲酸、山梨酸均为2mg/kg。结论建立的方法处理样品操作简便,灵敏度、准确度均符合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喂养后采集足跟血的最佳时机。方法对200例NICU新生儿依据采血距末次喂养后时间的不同分为四组,即:末次喂养后~0.5h组;0.5~1h组;1~1.5h组;1.5~2h组。比较各组在不同时间段采血的难易程度。结果末次喂养后~0.5h组优良率88.0%,0.5~1h组优良率62.7%1~1.5h组优良率48.9%,1.5~2h组优良率46%,末次喂养后~0.5h组优良率最高,与其他组之间的优良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三组相互之间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次喂养后采血时间不同对采血的难易程度有很大的影响,采血距末次喂养后时间≤0.5h为最佳采血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培美曲塞单药和多西紫杉醇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收集文献进行评价与筛选,数据提取,采用 RevMan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研究,143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晚期 NSCLC的二线治疗中,培美曲塞与多西紫杉醇相比,治疗有效率(RR=1.26,95%CI:0.93~1.71,P=0.14),疾病控制率(RR=0.97,95%CI:0.88~1.06,P=0.49)及1年生存率(RR=0.98,95%CI:0.81~1.19,P=0.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RR=0.17,95%CI:0.12~0.23,P<0.01),血小板减少(RR=7.01,95%CI:1.87~26.29,P=0.004)],中性粒细胞性发热(RR=0.19,95%CI:0.07~0.52,P<0.01),脱发(RR=0.09,95%CI:0.01~0.7,P=0.02)及腹泻(RR=0.12,95%CI:0.02~0.65,P=0.01)不良反应,培美曲塞较多西紫杉醇轻。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与多西紫杉醇在晚期 NSCLC二线治疗中疗效相当,但培美曲塞的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香砂养胃丸与甲硝唑联用治疗浅表性胃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炎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否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炎是目前临床上经常探讨的问题。我们于1996年1月~1998年1月,用香硝养胃丸和甲硝哩联合治疗浅表性胃炎6C例,收到明显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25例,16~岁38例,40~岁16例,60~81岁5例,97岁1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年。1.2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57例,占95.0%;上腹胀满、暖气42例,占70.0%;返酸12例,占20.0%;恶心呕吐7例,占11.7%;食欲不振18例,占30.0%;大便溏3例,占5.0%;同时有上腹痛、恶心呕吐、返酸、暖气4例,占6.7…  相似文献   

15.
用补脾益肾的益气免疫冲剂治疗气虚水肿(慢性肾炎普通型),改善气虚症状显效率82.5%,总有效率93.7%。调节免疫紊乱,纠正过低指标复常率63.0%,有效率89.0%;纠正过高指标复常率70.7%,有效率86.2%,T细胞亚群均值CD3升高4.82,CD8升高4.61,CD4/CD8比值降低0.32(P<0.01~0.05)。尿蛋白、血BuN、血Cr均显著下降(P<0.01~0.05)。提示益气免疫冲剂能通过刺激免疫系统,调节免疫紊乱,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快速乙肝疫苗接种方案对医护人员和军人应急乙肝免疫的效果。方法健康受试者分两组,组1512名军人,年龄26.5(18—48)a。对照组(组2)424名实习医师、护士等,年龄23,2(18-49)a。组1按快(d0、d7、d14)程序、组2按标准(mo 0、mo l、mo 6)程序三角肌内接种20ggCHO乙肝疫苗。于首针接种后lmo、3mo、7mo、12mo、24mo和36mo分别查抗.HBs滴度等。结果组1全程接种完成率(6.7%)明显高于组2(72.9%)(P〈0.01)。首针接种后l、3mo组1抗.HBs阳转率(67.0%和97.6%)明显高于组2(17.9%和42.8%)(P〈0.01),7。36mo各时段者两组接近(P〉0.05):lmo、3mo时段组l血清抗.HBs保护率(63.5%、94、7%)显著高于组2(7.8%和31.2%)(P〈0.01)。组1lmo、3mo血清抗-HBs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21.7IU/L和131.2IU/L,显著高于组2(15.4IU/L和41.5IU/L)(P〈0.01)。对标准程序无反应者予快程序接种后抗-HBs阳转率(73.2%)亦明显高于重复标准程序者(25.8%)(P〈0,01)。有乙肝家族吏者免疫反应率明显低于无乙肝家族史者(P〈0.01)。结论快程序方案全程接种完成率高;抗-HBs阳转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峰值出现早;对标准程序无反应者亦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包宇 《中国乡村医生》2004,20(19):29-29
穿透焦痂能力的测定取体重300~400g的SD大白鼠3只,用0.7%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硫化钡脱毛后,置于自制的烫伤架浸入沸水12秒,造成20%的三度烫伤模型,外涂5%磷霉素钙霜剂,厚约5mm,分别于涂药后0.5、1.0、1.5、2.0小时取焦痂下组织,测定其中磷霉素钙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快速乙肝疫苗接种方案对50a以上人群乙肝免疫的效果。方法健康受试者分两组,组137名,年龄59.3(51—71)a,组2(对照组)41名,年龄58.6(51—69)a。组1按d0、7、14程序,组2按mo 0、1、6程序三角肌内接种20gg乙肝疫苗。于首针接种后1、3、7、12、24和36mo分别检测HBsAb滴度等。结果组1(100%)全程接种完成率显著高于组2(31/41,75.0%)(P〈0.05)。首针接种后1、3mo组1HBsAb阳转率(78_4%和81.1%)显著高于组2(4.8%和17.1%)(P〈0.01),12—36mo各时段者两组接近(P〉0.05);组1HBsAb有效保护率(75.7%、78.4%)显著高于组2(0%和9.8%)(P〈0.01);组1血清HBsAb几何平均滴度(GMT)(76.5IU/L和80.6IU/L)显著高于组2(2.6IU/L和30.5IU/LXP〈0.01)。对标准方案无反应者改用d0、7、14方案接种后HBsAb阳转率(66.7%)明显提高(P〈0.05)。结论d0、7、14方案接种方便;全程接种完成率高;HBsAb阳转和GMT峰值出现早;对中老年人群总体效果较标准方案为优。  相似文献   

19.
背景:性传播疾病在中国快速增长,监测数据不能完全反映目前的流行状况和危险因素。目的:评估生殖器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的流行率,通过人群分组和行为方式分析感染途径。设计、地点和对象:全国分层抽样中国人个体样本3426人(女性1738人,男性1688人),年龄20~64岁,于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完成计算机调查并提供尿液标本(提供者占总数的69%-)。主要测试指标: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阳性试验结果。结果:每100人口衣原体感染率在女性是2.6(95%可信区间[CI],1.6~4.1),在男性是2.1(95%CI,1.3~3.3);淋球菌感染率在女性是0.08(95%CI,0.02~0.4),在男性是0.02(95%CI,0.005~0.1)。20—44岁男性感染衣原体的危险因素是与商业性工作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优势比[OR],8.24;95%CI,3.51~19.35),受教育程度低(OR,7.20;95%CI,2.31~22.37),近期与配偶或其他固定性伴侣有性行为(OR,7.73;95%CI,2.70—22.10);20~44岁女性感染衣原体的危险因素是受教育程度低(OR,2.28;95%CI,1.01~7.91),生活在城市(OR,3.46,95%CI,1.67—7.18)或南部沿海城市(OR,2.16,95%,CI,1.29~3.63),配偶或其他固定性伴侣的经济收入高(OR,2.85;95%CI,1.11~7.29)或社会活动多(OR,2.79;95N,CI,1.08~7.19)或每年外出少于1周(OR,5.40;95N,CI,1.44~20.3)。结论:衣原体感染的流行在中国是实际存在的,感染的方式提示了进行干预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微生态制剂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定,提取研究所需数据作系统评价。结果:检索到491篇文献,有13个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符合要求,共943例患者纳入分析,定性系统评价示微生态制剂不良反应少,能改善总体症状、腹痛、腹胀,但对大便性状和频率效果不明显,短期服用对生活质量评分无改善。对能提取数据的试验作荟萃分析,提示微生态制剂对肠易激综合征总体疗效优于安慰剂[相对危险度(RR)=2.00,95%可信区间(CI):1.18~3.38,P〈0.05)],能有效改善腹痛[标准化均差(SMD)=-1.62,95%CI:-2.26~0.98,P〈0.01],腹胀(SMD=-1.54,95%CI:-2.20~0.88,P〈0.01)和胃肠胀气(SMD-2.34,95%CI:-3.47~1.21,P〈0.01)等症状。结论:微生态制剂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的药物,有助于改善总体症状,尤其是腹痛、腹胀等方面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