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综合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5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12~34岁,平均年龄18.9岁。根据鼻畸形的不同程度进行鼻肌肉的解剖复位,鼻翼外侧脚悬吊,内侧脚切断移位固定,以及假体塑形后移植,纠正鼻翼和鼻小柱的畸形。结果25例病例术后外形均得到明显改善,植入假体未见明显排异反应。结论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手术治疗要从软组织及鼻翼和假体植入等多方面进行矫正,才能获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单侧唇裂鼻畸形手术的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待患者患侧鼻翼软骨出现较全面松解后,缝合鼻翼软骨与健侧软骨,并使之呈悬吊状固定。在鼻前庭黏膜皱褶处行"Z"交叉成形术,患侧鼻翼外侧基部与鼻小柱基部皮下、肌层悬吊并固定。结果 60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术后鼻孔对称的有25例,鼻孔基本对称的有31例,得到改善的4例。结论单侧唇裂程度与鼻畸形程度之间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对于此类畸形的纠正修复手术较为复杂,方法也较多。采取"Z"交叉术,能够有效的纠正鼻黏膜皱褶产生的畸形,并且有利于矫正鼻翼塌陷畸形,通过对鼻翼软骨实行适度悬吊并结合鼻黏膜皱褶的"Z"形交叉术,是本组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矫正手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硅胶假体在唇裂术后鼻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用常规方法矫正鼻畸形,使移位的鼻翼软骨、鼻中隔软骨复位,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并于术中植入硅胶假体以达到更好的塑型.结果 行硅胶假体修复唇裂鼻畸形21例,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3年,外观满意.结论 在唇裂术后鼻畸形修复中应用硅胶假体可以获得更好的塑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Millard手术方法改进,整复单侧唇裂并鼻翼畸形临床效果.方法:经过临床手术改进与传统方法对比,定点简单,具有较大优异性.结果:对31例先天性单侧唇裂并鼻翼畸形一次性手术完成矫治,全部避免了II期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采用一次性手术方法整复效果好,可减少大量人力物力,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二期手术的方法。方法采用自行研发的鼻小柱假体应用于我科自2010年以来收治的63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二期复合鼻整形手术中,修复唇裂继发的鼻畸形。结果经三年观察随访,所有患者术后效果好,外观满意,鼻畸形得到纠正,仅一例术后假体外露,去除假体外露部分重新缝合后,未影响外观,愈后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可调节鼻小柱假体适用于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二期手术患者,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娟  黄云飞  陈爱 《现代医院》2008,8(1):73-74
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病率约为1/1000~1/2000,遗留下来的畸形,影响患者的面容,随着年龄的增长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心理压力。2006年1月国际微笑列车慈善机构批准我院为粤西唯一定点医院,免费为唇腭裂患者行手术治疗,唇裂术后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随“微笑列车”活动在我院开展,自2006年3月开始,我院整形外科采用改良MilLard方法修复单侧唇裂、直线法修双侧唇裂同时分别由鼻小柱与鼻翼基部锐性分离鼻大翼软骨与鼻翼皮肤,无需解剖大翼软骨内面、鼻中膈软骨及鼻骨,使移位的鼻翼软骨、鼻中膈软骨复位,以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并在此位置上生长发育,鼻畸形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及分析自体软骨移植和"转门术"在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鼻中隔及耳廓软骨移植联合 "转门术",选择性对34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进行矫正治疗.结果 34例均获满意效果,随访30例受术者1年,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鼻中隔及耳甲软骨移植结合"转门术"矫正唇裂术后鼻畸形改善效果好,患者满意 本手术利用鼻中隔软骨移植矫正外鼻畸形,同时又矫正鼻中隔偏曲,具有矫形、改善功能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唇裂修补术后二期综合修复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手术的方法延长鼻小柱,重塑鼻尖和两侧鼻翼软骨的形态.矫正遗留的鼻翼基部错位和鼻底凹陷等。结果19例患者经治疗后,形体恢复良好,整形效果满意。结论手术二期修复鼻畸形应首选,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唇裂为先天性因素造成的一种颌面畸形。首次行唇裂修复时,患者多在1.5岁以下,大多不做鼻畸形的修复或仅行简单的鼻翼软骨分离复位。故此,术后仍存在明显唇鼻畸形。但2001年9月至2007年2月笔者共完成双侧唇裂术后唇鼻畸形矫正术2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旋转交叉推进瓣整复同时伴有鼻唇畸形的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2例伴有鼻唇畸形的不完全性唇裂患儿,均采用旋转交叉推进瓣进行首次鼻唇修复;采用照片分析法,通过数码照片测量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患儿唇高、唇长、鼻孔高度、鼻孔宽度及鼻孔面积,以此判定该术式在不完全性唇裂整复中的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儿术前裂隙侧比非裂隙侧唇高约7∶10;唇长比约8∶10;鼻孔高度比值约7∶10;鼻孔宽度比约13∶10;鼻孔面积比约12∶10;经治疗后患儿术后即刻健患侧唇高、唇长、鼻孔高度、鼻孔宽度及鼻孔面积基本一致;术后1年复查,唇高、唇长、鼻孔高度、鼻孔宽度具有一定反弹,但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鼻孔大小基本对称,疗效满意。结论 旋转交叉推进瓣在整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儿的鼻唇畸形中疗效稳定,有望为后期唇腭裂治疗指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齿槽矫正联合鼻模塑形在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3月医院接诊的40例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0例。A组行术前鼻齿槽矫正及唇鼻畸形手术并在术后佩戴鼻模塑形的序列治疗,B组行术前鼻齿槽矫正及唇鼻畸形手术,C组行唇鼻畸形手术及术后佩戴鼻模塑形,D组单纯行唇鼻畸形手术,对比4组治疗后的鼻底宽度对称值及鼻孔高度对称值。结果治疗后,4组鼻底宽度对称值及鼻孔高度对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鼻底宽度对称值均大于B、C、D组,鼻孔高度对称值均小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鼻底宽度对称值均小于B、C组,鼻孔高度对称值均大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鼻底宽度对称值、鼻孔高度对称值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鼻齿槽矫正联合鼻模塑形应用于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手术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鼻部形态对称性,利于促进唇裂鼻畸形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侧耳甲艇软骨镜像移植应用于鼻整形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0月来本院进行鼻整形术的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双侧耳软骨行鼻尖成形术,鼻上隔延伸移植物选择双侧耳甲艇软骨镜像移植,观察手术效果、术后假体移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伤口均一期愈合,均未发现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鼻中隔棘/嵴突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8月-2008年2月共616例行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的鼻中隔棘/嵴突的基本结构.并结合其偏曲突起角度及有无鼻外伤史等因素对棘/嵴突进行临床分型。结果①鼻中隔棘/嵴突的基本结构可大致分为:骨性偏曲-对侧凹陷型(Ⅰ型)、偏曲侧骨质增厚型(Ⅱ型)、骨-软骨重叠型(Ⅲ型)、骨-软骨混杂型(Ⅳ型)及软骨部偏曲型(Ⅴ型)。②第Ⅲ、Ⅳ型者手术中黏膜破损率最高(共33%),而第Ⅰ、Ⅴ型最低(共5.4%)。③第Ⅲ、Ⅳ型者中有鼻外伤史者比例最高(共84.9%)。④鼻中隔棘突最常出现于四方软骨与犁骨、筛骨垂直板三者交汇处(83.5%);嵴突最常出现于四方软骨与上颌骨鼻嵴交界处(719%)。结论①鼻中隔棘/嵴突基本结构可大致分为五型,手术操作难易程度及术中黏膜破损率的高低与其不同类型有关。②鼻外伤是部分鼻中隔偏曲发生的原因之一。③鼻中隔棘/嵴突多位于鼻中隔各组成部分间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中隔棘/嵴突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8月~2008年2月共616例行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的鼻中隔棘/嵴突的基本结构,并结合其偏曲突起角度及有无鼻外伤史等因素对棘/嵴突进行临床分型。结果①鼻中隔棘/嵴突的基本结构可大致分为:骨性偏曲-对侧凹陷型(I型)、偏曲侧骨质增厚型(II型)、骨-软骨重叠型(III型)、骨-软骨混杂型(IV型)及软骨部偏曲型(V型)。②第III、IV型者手术中黏膜破损率最高(共33%),而第I、V型最低(共5.4%)。③第III、IV型者中有鼻外伤史者比例最高(共84.9%)。④鼻中隔棘突最常出现于四方软骨与犁骨、筛骨垂直板三者交汇处(83.5%);嵴突最常出现于四方软骨与上颌骨鼻嵴交界处(71.9%)。结论①鼻中隔棘/嵴突基本结构可大致分为五型,手术操作难易程度及术中黏膜破损率的高低与其不同类型有关。②鼻外伤是部分鼻中隔偏曲发生的原因之一。③鼻中隔棘/嵴突多位于鼻中隔各组成部分间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肋软骨鼻支架成形手术与硅胶假体隆鼻手术用于鼻整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鼻整形的150例患者,随机抽取方式进行对等分组,其中A组(n=75)行硅胶假体隆鼻手术,B组(n=75)行肋软骨鼻支架成形手术,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两组鼻外形美观、鼻尖俏挺以及饱和度等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手术中鼻中隔软骨的整形方法。方法:将10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实验组与对照组,以不同方式行鼻中隔矫正术,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实验组48例患者术中行鼻中隔软骨整形,术后随访3~6个月无鼻中隔穿孔、血肿及鼻腔粘连,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中将鼻中隔软骨整形可以有效降低术后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的机率。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In clinical practice a perforation of the nasal septum secondary to an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corrosive chemicals is not considered a sequel of rhinitis. METHODS: Relevant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last 26 years were searched and retrieved from PubMed. RESULTS: Patients with nasal septal perforations of occupational origin show a history of rhinitis with a gradual installation of symptoms and damage of the nasal mucosa progressing to ulceration and ultimately to perforation of the nasal septum.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nasal septal perforations of occupational origin exhibit the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rhinitis whereby they should be categorized as rhinitics. This rhiniti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type of irritant-induced occupational rhinitis and classified as corrosive rhinit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探讨对各种不规则的较复杂的鼻中隔偏曲畸形手术方法。方法:对68例鼻中隔高位,偏曲鼻中隔一侧有凹陷折叠等情况的较为复杂的鼻中隔矫正术采取相应的改进,选择不同的切口位置和切口大小,不同的注射麻醉剂的方法。结果:68例患者全部一次手术成功,随访半年无异常情况出现。结论: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以减少鼻中隔穿孔的机会,并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