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性增生性皮肤病,尽管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但表达HLA-2、白介素2(IL-2)受体等活化标志的T淋巴细胞在发病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局部浸润激活的T淋巴细胞一方面产生大量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刺激表皮增生;另一方面通过影响代谢,发挥促增生作用[1].T淋巴细胞激活伴有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TPK)在淋巴细胞激活、分化调控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2].我们通过对银屑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TPK活性的研究,以探讨TPK在T淋巴细胞异常激活中的作用,为银屑病发病机理和治疗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3.
156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对 15 6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查 ,结果显示 ,CD3 明显低于正常 ,而CD8高于正常 ,检验分析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更好地了解凉血胶囊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与机制.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凉血胶囊有提高T3(总T细胞数)、T4(T辅助/诱导亚群)值的作用(P〈0.05),而其降低T8(T抑制/杀伤亚群)值以及升高T4/T8比值的作用尤为明显(P〈0.01).结论:凉血胶囊在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细胞亚群免疫学指标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新的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的T细胞表面的CD80和天然杀伤细胞受体的表达明显上调,单核细胞的活性也有所改变,而T细胞还可以影响正常皮肤的表皮通过时间,皮损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亚群也有变化,白介素-23、20、19以及α-干扰素对银屑病的发病均有促进作用。一些新的免疫学研究发现,CD11α单抗、LFA-3/IgGl融合蛋白、TNF—α已经成为银屑病免疫治疗中较为成熟的疗法,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单抗IgGl,CD4单抗及补体受体3抗体的治疗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初步验证,有望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皮肤组织原位记忆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32例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每例患者的皮损和非皮损组织、9例患者皮损消退后皮肤标本;10例健康人皮肤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原位记忆T淋巴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CD69和CD103,分析组织原位记忆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不同时期的情况。两组免疫组化结果进行t检验。 结果 32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每高倍视野中CD69+CD103+ T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11.34 ± 7.60和2.72 ± 4.20,皮损区明显高于非皮损区(t = 8.46,P < 0.01);其中9例患者皮损消退前后每高倍视野中CD69+CD103+ T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14.33 ± 2.21和12.00 ± 4.58,皮损消退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98,P = 0.08);健康对照组为1.70 ± 2.98,与银屑病患者非皮损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71,P > 0.05)。 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肤中原位记忆T淋巴细胞可能在皮损的形成和复发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艳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6)
银屑病是一种以角质形成细胞(KC)增生分化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T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银屑病发病原因在于T淋巴细胞的异常,其中参与银屑病发病的T细胞大致经历3个阶段的变化:T细胞活化;T细胞迁移至病变皮肤;活化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发挥促增殖功能;整个过程中T细胞可促发了银屑病的细胞及分子生物的链式反应加重银屑病皮损.文中总结了这几阶段发生发展的过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不同类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荧光抗体检测20例寻常性银屑病、15例脓疱性银屑病和10例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bright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中的10例进行了CD4+CD25hi-int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的检测。结果 红皮病性银屑病组CD4+CD25bright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其他组(P < 0.01);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组CD4+CD25hi-int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CD4+ T细胞中比例为4.39% ± 0.84%,正常人对照组为3.83% ± 1.68%,两组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D4+CD25bright调节性T细胞可能与红皮病性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有资料显示银屑病表皮细胞的增生与cAMP/cGMP的比例有关,通过cAMP/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传递表皮细胞增殖的信号.我们检测了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并以50例正常人作对照,以探讨血清EGF与银屑病的表皮增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皮损周围外观正常皮肤和正常对照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结果表明:患者皮损处真皮乳头NK细胞表面抗原CD16、CD56、CD57、CD94、CD158a,T细胞表面抗原CD2、CD3、CD4、CD8和皮肤白细胞相关抗原(CLA)阳性表达的细胞数,较皮损周围外观正常皮肤和正常对照组增多(P<0.05或<0.01)。作者认为:T细胞、NK细胞共同参入银屑病的发病,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患者T细胞对表皮c-myc、bcl-2及p53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T细胞促发表皮动力学改变的机制.方法将皮肤组织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混合培养,免疫组化法检测培养前、培养后第3天、第6天表皮c-myc bcl-2及p53表达.结果未培养的银屑病患者皮损c-myc及p53表达增强,bcl-2表达减弱;银屑病正常皮肤表达无明显改变.银屑病正常皮肤及正常人皮肤分别与银屑病T细胞共培养后第3天,p53表达显著增强,共培养第6天后,c-myc表达显著增强,bcl-2表达显著降低,且银屑病正常皮肤与正常人皮肤受银屑病T细胞作用后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myc、bcl-2及p53的异常表达与银屑病皮损表皮动力学紊乱密切相关;银屑病T细胞可影响表皮c-myc、bcl-2及p53的表达,从而影响表皮的增殖状态;银屑病发病的关键可能在于T细胞的异常,而不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抗表皮生长因子(EGF)多克隆抗体、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及ABC免 疫酶标技术,对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10例正常人皮肤进行观察。结果表明:①正常人皮肤及 银屑病非皮损区皮肤EGF及EGFR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细胞层及基底层上部。②银屑病进行期皮损 EGF及EGFR分布于表皮各层,表皮中、上层含量明显升高。③经有效治疗消退期皮损EGF及EGFR 从角质层开始消退,分布趋于正常。提示EGF及EGFR对银屑病皮损角肮细胞过度增殖及异常分化起 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在银屑病发上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正常组织、进行期银屑病皮损及其未受累皮肤中HB-EGF mRNA的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人皮肤组织中,HB-EGF mRNA和蛋白位于基底层(100%),基底上层仅有少量表达(16.67%);在未受累表皮和银屑病皮损的周围部分中,HB-EGF的表达不仅位于基底层,且以灶状高表达于基底上层(分别为88.00%、80.00%);在银屑病皮损的中央部分,基底上层无HB-EGF表达,基底层几乎不表达(4.00%)。结论:HB-EGF可能在银屑病发病的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对银屑病皮损处T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寻常性银屑病(斑块型)患者应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前、后的皮损组织及10例正常健康人的皮肤组织中CD3,CD4及CD8T细胞的表达。结果 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后,银屑病皮损的表皮层CD3,CD4及CD8T细胞降低不明显,真皮层CD3,CD4及CD8T细胞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他克莫司软膏对银屑病皮损处CD3+、CD4+和CD8+T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是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特异的黏附分子,是记忆T淋巴细胞的皮肤归巢受体。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异常的免疫性皮肤病。T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活化的T细胞表达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可加速T细胞的皮肤归巢,对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有重要作用。对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与银屑病相关性进行研究,将更深入了解银屑病发病中T细胞的异常,并可将此作为银屑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寻常型银屑病皮肤中皮肤归巢T细胞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皮肤归巢T细胞在寻常型银屑病(PV)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研究正常人皮肤和PV患者皮肤中浸润的皮肤归巢T细胞分类及其变化。结果 ①正常人皮肤及PV皮损中浸润的T细胞绝大多数表达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CLA+细胞高度表达CD45RO,只有个别为CD45RO阴性。②进行期皮损CD4+CLA+及CD8+CLA+T细胞数高于静止期皮损(P<0.05),静止期皮损CD4+CLA+细胞数高于消退期皮损(P<0.05),消退期皮损CD8+CLA+细胞数高于PV外观正常皮肤(P<0.05),进行期皮损周边外观正常皮肤CD4+CLA+及CD8+CLA+细胞数高于静止期皮损周边外观正常皮肤(P<0.05).③部分病例皮损的表皮中见大量CLA+树突状细胞,正常人皮肤未见此细胞。结论 正常人皮肤及PV皮损中T细胞绝大多数为皮肤归巢T细胞;进行期及静止期PV皮损中浸润的细胞主要为CD3+、CD4+、CD45RO+、CLA+T细胞,CD3+、CD4+、CD45RO+、CLA+T细胞可能在PV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一种新的免疫组化技术标记的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连接系统对24例银屑病患者皮损 及10例正常人表皮中的表皮生长因子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皮生长因子阳性染色细胞主要分布 于棘层和颗粒层。银屑病患者表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为75%。表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及阳性细胞 密度在静止期与进行期之间及初发病例与复发病例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相似文献
18.
19.
银屑病表皮热休克蛋白27、70、60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检测了25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非皮损区表皮组织中HSP27、HSP70和HSP60的表达,并与6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HSP27、HSP70在非皮损、正常人表皮中呈基础表达,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很弱,治愈后表皮后HSP27、HSP70的表达又恢复;HSP60的表达在银屑病皮损组表皮中均为阳性,而银屑病非皮损组、治愈后组表皮中及正常人对照表皮组织中HSP60的表达均阴性。结论:热休克蛋白在银屑病应激保护机制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