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68岁。活动后气短伴咳嗽、咳痰3个月,2005年3月22日收入院,既往10年吸烟史,无慢性咳嗽咳痰史。人院查体: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呼吸浅速、口唇紫绀、双肺下界移动度减低、双肺呼吸低、左下肺少许湿哕音、腹部正常及双下肢不肿。血气分析:P0259.5mmHg,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通气灌注比例(V/Q)失调、肺内分流、弥散损伤及右向左心内分流在低氧血症中各自所起的作用。方法:8例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卧位休息10分钟,行血流动力学检查,同时取动脉及混合静脉血,作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及V/Q。结果:患者出现症状3天内X线胸片无异常,3天后患者有局限性肺不张或小灶性浸润。血流动力学显示肺动脉平均压中、重度升高[平均5.1±1.1kPa(38±8mmHg)],肺血管阻力上升(平均78.6±32.8kPas/L),心脏指数降低[平均2.6±0.5L/(minm2)]。所有患者都有低氧血症[平均动脉氧分压7.1±0.9kPa(53±7mmHg)]和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氧差增宽,分流量增加,死腔量升高。结论:急性肺栓塞的低氧血症主要原因为V/Q失调,同时发生的心功能抑制也进一步促进了低氧血症,而肺内分流只在有肺膨胀不全或肺容积丧失时才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肺癌对肺内生理分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肺癌对肺内生理分流量的影响赵连云我们实验室对术前肺癌患者作过全面较长时间的肺功能检查,发现肺内生理分流(Q_s/Q_T)量与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结果密切相关,在手术判断上有参考价值,特介绍如下:设备及方法可参阅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80,...  相似文献   

4.
结核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策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肺结核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策略。方法 对52例肺结核呼吸衰竭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呼吸衰竭治愈49例,死亡3例,治愈率94.2%,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对结核性呼衰治疗是安全的,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斜卧呼吸-直立性低氧血症综合征的特征是站立位时引发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仰卧位可缓解。目前该疾病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但大多数已报道的病例都和心内分流或肺内分流相关,前者主要包括房间隔解剖学缺损,伴随其他解剖异常和右心压力升高,后者主要包括通气/血流不匹配和血管畸形。诊断该疾病通常需充分的临床评估和完善的相关检查,对于大多数心内分流和部分肺内分流患者,手术治疗后效果尚可。现就该疾病的机制及诊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观察64例慢性肺心病,其中,并发肺性脑病28例,为探讨慢性肺心病心电图表现结果显示:并发肺心脑病组窦性心动过速显高于对照组组(P〈0.010,房颤、低电压及低钾心电图表现均有显性差异(P〈0.05),提示心电力产改变对慢性肺心病并发肺性脑病诊断及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严重慢性肺疾患实施肺切除术时的麻醉处理及加强术中管理。82例肺切除患者中28例术后并发急性呼衰。严重低肺功能7例,实施机械通气,21例拔管后血气分析PaCO2〉6.0kPa,PaO2〈8.0kPa采用BiPAP鼻罩呼吸机,FIO240-50%机械通气治疗,脱机1-2小时轿气分析PaO2、PaCO2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8.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初探朱蕾钮善福蔡映云徐风平李善群经面(鼻)罩机械通气已逐渐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且取得一定的效果。对如何顺利完成从自主呼吸到面罩加压通气的过渡,通气模式的合理选用及疗效,面罩漏气及胃...  相似文献   

9.
气管内气体吹入通气是一种在原机械通气基础上经特殊气管插管或合适接头在气管内放置导管将气体直接输入肺内的通气方法,实验证明它能减少解剖死腔加速二氧化碳排出,提高通气效率,减少肺损伤,但同时增加呼气末肺泡压和呼气末肺容积,其效果受导管位置、导管气流速度、气流方向及气体吹入时相的影响,临床试用取得一定效果,但仍有一些实际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病患者,多种因素可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和发展,如肺功能改变,肺内通气血流比值分布不均,肺内外动,静脉分流等,轻,中度低氧血症主要由肺内通气血流分布不均,重度则主要由肺内分流引起。本文旨在论述肝病相关性低氧血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提高临床医生对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早期肺内分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9月至1994年5月,我们观察了14例风心病瓣膜替换术后3天内肺内分流的动态变化,发现瓣膜替换术后肺内分流明显增加,是术前的13~15倍,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术后72h后恢复到术前水平。另外年龄与肺内分流有明显的相关性,≤40岁和>41岁两年龄组除术前外术后各时点分流量比较,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且后者恢复较慢。上述结果提示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综合因素导致肺内分流增加,因此对年龄大、心肺功能差以及转流时间较长者,应适当延长呼吸支持时间,反复监测血气结果,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维持PaO2在13.3kPa(100mmHg),PaCO2在5.3kPa(40mmHg)左右,应给予最低吸氧浓度,对减少肺内分流,改善肺功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原位肝移植术后呼吸衰竭成因及呼气末正压通气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传福  于立新 《肝脏》2003,8(1):51-52
原位肝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及急性肝衰竭的最有效手段 ,但诸多原因使患者术后易发生严重的呼吸衰竭 ,这种呼吸衰竭通常难以应用普通呼吸模式纠正 ,必须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 ( positiveend expiratorypressure ,PEEP)来减少肺内分流及增加功能残气量。但由于PEEP可使肝移植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肝血流量发生改变 ,而在围手术期移植肝更易因肝血流量改变而发生损伤[1] ,其功能的恢复和稳定很大程度上依赖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和丰富的肝血供应 ,这两个方面的不稳定可使移植肝功能恢复延迟、相关多脏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ei指数在评估晚期肝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晚期肝病患者进行了对比增强超声心动图(CEE)的筛查及右心功能参数的测量,根据CEE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有(CEE+)或无(CEE-)肺内分流两组;并根据肺内分流程度分为1+、2+两组,对比分析各组间右心室Tei指数和E/A比值的差异。结果(1)右心室Tei指数在肺内分流组显著高于无肺内分流组(0.47±0.13vs.0.31±0.10,P<0.001);(2)肺内分流2+组较1+组右心室Tei指数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肝病患者的右心室Tei指数与肺内分流的出现与否相关,可作为反映右心室功能受损情况敏感、简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2009年12月—2010年8月采用氧泵驱动下吸入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个分流组和2个对照组,分流组每组15只,对照组每组12只.分流组通过套管法建立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测建模后1周和4周大鼠肺动脉组织中survivin和p21表达,同时检测血流动力学、肺形态学及细胞凋亡增殖情况.结果 :分流手术后1周和4周时分流组右心室收缩压(RVSP)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均<0.05),p21表达在第1周和第4周明显减低(P<0.05),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认为survivin和p21参与了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态的重塑,并与肺组织凋亡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患者常因病情危重及原有基础疾病,加之肺炎时因胸痛或乏力,咳嗽无力,气道分泌物多且粘稠,造成通气障碍,同时痰栓形成易引起细支气管梗阻导致肺不张和肺内感染,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分流增加,而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率高。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我科2005年8月~2009年8月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抢救22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于秀英 《山东医药》2004,44(11):24-25
机械通气是抢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但通气初期患者常存在咳嗽无力、痰液粘稠及肺段内痰液难以咳出等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1998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对32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肺段冲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以及合并了肺动脉高压的肝硬化或门静脉压,血吸虫病和胶原性疾病患者的肺组织,均可见到以肺细小动脉中层肥厚,内膜向心性纤维化,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性动脉炎,血管呈丛状及扩张性改变为主要特点的病...  相似文献   

19.
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宏伟  张供 《山东医药》2006,46(33):74-75
双向上腔静脉吻合术(BCPA),又称双向格林手术,是将上腔静脉和(或)左上腔静脉的体静脉回流血分流到两肺的一种手术。其主要步骤是将上腔静脉在近右心房交界处上方离断近心端缝闭远心端与右肺动脉端侧蜘合(如是左上腔静脉,则与左肺动脉吻合)。这种分流手术使上半身约相当1/3的体循环静脉血在低压下,直接进入肺动脉进行氧合,使原来右向左分流的血液量减少,通过提高有效肺血流量而增加体循环动脉血氧饱和度,同时改善肺血管发育,碱轻功能单心室的负荷,改善心室的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20.
高频振荡通气的肺复张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频振荡通气(HFOV)已成为治疗小儿缺氧性呼吸衰竭的重要通气方法,肺复张(recruitment)是高频振荡通气的基本策略,其目的是使HFOV在最佳肺容量状态下进行。肺复张有2种基本方法:持续肺充气和逐步增加平均气道压。它可以减少肺损伤的发生,改善肺部氧合,是HFOV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