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李波  颜繁诚 《医学信息》2018,(19):68-71
目的 研究糖尿病非动脉炎性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AION)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波潜伏期和振幅的变化。方法 将有糖尿病且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NA-AION患者17例纳入A组,将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NA-AION患者21例纳入B组,将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NA-AION患者20例纳入C组,将无糖尿病的NA-AION患者25例纳入D组,行PVEP检查。结果 A、B、C、D组P100波0.25度方格平均潜伏期分别为127.27 ms、132.37 ms、139.58 ms、125.46 ms,振幅分别为119.13 μv、124.61μv、135.62 μv、116.08 μv,A、B、C组与D组P100波潜伏期、振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度方格结果同0.25度方格。结论 糖尿病性NA-AION患者视神经功能较非糖尿病性NA-AION患者下降更为明显,控制糖尿病可能会有效的减少NA-AION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眼、斜视性弱视眼、高度近视伴弱视眼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波形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不同类型弱视眼的PVEP检查结果,观察P100波幅值及潜伏期的特点。结果几种弱视眼的P100波幅值降低无明显规律,且屈光参差性弱视眼中P100波幅值降低程度与视力的降低程度无明显关系。潜伏期有一定程度延迟,按照由短到长的顺序排列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高度近视伴弱视。结论弱视眼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变慢,按传导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高度近视伴弱视。因单纯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潜伏期延迟较少,而球后视神经炎的P100波潜伏期延迟明显,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耿文静  方超  王广勇  竞花兰 《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2011,(12):1356-1358,1382,F0003
目的探讨眼挫伤的电生理学和形态学改变。方法 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损伤后1d组(50只)、损伤后10d组(20只)和损伤后1月组(20只),制作眼挫伤模型,分别检测并记录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作为观察指标;取各组大鼠的眼球做常规HE染色组织学切片进行观察。结果眼挫伤后1d、10d及1月,FVEP和PVEP的P100波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别延长49.88%、53.34%、19.63%和51.87%、40.49%、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VEP和PVEP的P100波幅先升高后降低,损伤后1d、10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1月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各组视神经可见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空泡样变性,神经元周隙增宽,视神经肿胀,局灶可见胶质细胞增生;视网膜可见节细胞排列较疏松,内网层胶质细胞浸润。结论视觉诱发电位变化与形态学改变相一致,VEP检查在眼挫伤的法医学鉴定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讨了视觉诱发电位(Visually 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s VEP)P100潜伏期延长的临床意义。检测对象为临床眼科病例,其中视神经炎25例30只眼睛,多发性硬化症15例30只眼睛,青光眼20例30只眼睛。以正常人25例50只眼睛作为对照组。提示:所有视神经病变P100潜伏期都延长,黄斑部正常的视神经疾病其P100潜伏期也延长。P100潜伏期的延长能够反映视神经障碍。  相似文献   

5.
应用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细胞色素c氧化酶(CO)组织化学染色及突触囊泡素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视神经切断术后,视网膜外网层相关神经元的功能活动及突触可塑性变化。结果显示:fERGb波峰潜伏期在视神经损伤后均显著延长;b波振幅在损伤第3、5d组增高,此后逐渐下降并在7、14、21d组低于正常。外网层CO活性在视神经切断第3、5d上调,此后逐渐下降,至第14、21d低于正常。外网层突触囊泡素阳性颗粒在视神经切断第5d增多,此后逐渐下降,至第14、21d低于正常。本研究结果提示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内外网层神经元的功能在早期将出现一过性的增强,结构也有相应的代偿性改变,随后即发生跨神经元的逆行性溃变。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的起源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电图(ERG)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是叠加在b波上的频率较快的低小振荡电位,在大多数脊椎动物和人类均可以测得。1937年Granit和Münsterhjelm首先观察到青蛙ERG的b波上升支有一组振荡波,1953年Cobb和Morton报导了人ERG的b波上叠加的4~6个小波。随后,大量文献报告OPs反映了视网膜循环障碍,在某些疾病中OPs振幅选择性地降低。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中,OPs被认为是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对多发性硬化症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结果:多发性硬化症患常有视神经受累,经视觉诱发电位检测,P100波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P100波振幅降低。结论:视觉诱发电位对多发性硬化症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网膜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 OPs)的频域和时域分析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测定了61 例132 只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和40 只正常对照眼的OPs,对OPs作快速富里叶变换得到OPs的频谱,比较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和正常眼的OPs频域和时域各参数的改变。结果: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OPs150~210 Hz平均频谱的幅度显著下降,第三和第四个子波的潜伏期显著延长,四个子波的振幅以及振幅总和均显著下降。结论:本研究所提供的方法可为临床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新的有效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化(VEP)对眼挫伤视神经损伤的诊断、预后评估和出具鉴定意见的价值。方法:对55例眼挫伤患者(单眼挫伤53例,双眼挫伤2例)进行VEP检查,单眼损伤者以自体健侧眼为对照。视力≥0.1者行图形模式刺激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为A组;视力<0.1者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为B组。结果:55例中VEP正常16例(占29%),异常39例(占71%)。异常者中单纯P100波幅下降9例(占23%),单纯P100波潜伏期延长12例(占31%),P100波潜伏期延长伴波幅下降16例(占41%),P100波形完全消失2例(占5%)。所有眼挫伤后视力损害者与自体健侧眼作对比,A、B组间VEP P100波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VEP为挫伤性视力损害的视功能评价、临床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以及伤残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动物模型的眼电图和病理形态改变,寻找最适的MNU剂量。方法: 50 d龄雌性SD大鼠150只,随机分6组(每组25只大鼠),即30 mg/kg、35 mg/kg、40 mg/kg、45 mg/kg和50 mg/kg MNU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在造模后12 h、1 d、3 d、7 d和10 d测定大鼠的眼电生理,并取眼球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大鼠眼电生理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30 mg/kg和35 mg/kg MNU组在各个时点对a波潜伏期和b波潜伏期的影响变化不大(P>0.05);a波振幅和b波振幅在第1、3 d下降较为明显(P<0.05或 P<0.01)。30 mg/kg和35 mg/kg MNU组在不同的时点:a波潜伏期、b波潜伏期、a波振幅和b波振幅明显高于40 mg/kg、45 mg/kg和50 mg/kg MNU组(P<0.05或 P<0.01)。45 mg/kg和50 mg/kg MNU组在不同的时点绝大多数呈现熄灭型电生理的表现。病理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时点,30 mg/kg和35 mg/kg 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损伤程度较轻,明显低于40 mg/kg、45 mg/kg和50 mg/kg MNU对大鼠视网膜外核层的损伤(P<0.05或 P<0.01)。损害程度为50 mg/kg>45 mg/kg>40 mg/kg。结论: 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病理和功能损害, 30 mg/kg和35 mg/kg MNU组损害较轻,40 mg/kg、45 mg/kg和50 mg/kg MNU组损害较重,40 mg/kg MNU是引起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最大损害的最低剂量。  相似文献   

11.
急性大鼠眼高压诱导的不同缺血/再灌内层视网膜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眼高压诱导的不同缺血/再灌条件下内层视网膜形态与功能的变化。方法:成年大鼠,根据不同加压与再灌时间分组。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的临界眼压且维持缺血30~90min。实验动物分别再灌1、3、7或14d复测b波,尼氏染色检测节细胞(RGCs)密度、内层视网膜厚度。结果:缺血60或90min组RGCs密度和内层视网膜厚度显著下降,且下降的程度随再灌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缺血30或45min组复测b波部分恢复;而缺血60min或更长时间组则b波未恢复。结论:缺血60min或更长时间导致内层视网膜严重损伤,而不同的眼高压维持时间和再灌时间都是影响视网膜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40例仅有锥体外系症状和体征的帕金森病确诊患者作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发现47.5%异常。主要表现为N_3或P_3等的波潜伏期轻度延长,少数表现为N_1或P_1波幅降低或波分化不良。与同时所作之脑电图结果比较,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30例经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证实脑脊液中含有单纯疱疹Ⅰ型病毒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进行了脑电图(EEG)、事件相关电位(P_(300))、CT、MRI检查,结果示:EEG异常率为93.33%,多表现为弥漫性异常和双额颞部异常,以非正弦形δ和θ波为主,周期性高波幅尖波的出现率为50%。16例被记录P_(300)的患者中,5例P_(300)消失、6例P_(300)潜伏期延长、5例正常。EEG、P_(300)的异常与CT、MRI的病灶部位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视觉诱发电位 (VisuallyevokedcorticalpotentialsVEP)P10 0潜伏期延长的临床意义。检测对象为临床眼科病例 ,其中视神经炎 2 5例 30只眼睛 ,多发性硬化症 15例 30只眼睛 ,青光眼 2 0例 30只眼睛。以正常人 2 5例 5 0只眼睛作为对照组。提示 :所有视神经病变P10 0潜伏期都延长 ,黄斑部正常的视神经疾病其P10 0潜伏期也延长。P10 0潜伏期的延长能够反映视神经障碍  相似文献   

15.
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描述了自行研制的PERG的记录和分析系统的基本结构,它包括视觉图形刺激器和微机系统。图形刺激器能产生不同空间频率、时间频率、对比度和亮度的棋盘格图形;微机处理系统进行数据的平均、FFT分析和存储。记录电极采用试制的银箔电极,代替了通常的角膜电极。应用这一系统对正常PERG和病理条件下PERG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它能满足PERG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72例患者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方法应用德国罗兰电生理仪检测,采用103个六边形刺激图形,记录172例患者多焦ERG的b波振幅密度值在六环的表现。结果多焦ERG表明各类眼底病变对视网膜损伤程度和范围是不相同的。结论多焦ERG检查具有局部定位和定量功能的诊断和分类,以及为眼底病变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1例基本健康百岁以上的老年人脑电图(EEG)及脑电位分布图(BEAM)表明主频率变慢,能量低,频率及波幅分布的前后差别消失,但BEAM显示仍以头后部能量最高。5例双颞不对称。6例做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事件相关电位(ERP)。BEAP仅1例Ⅰ、Ⅲ波峰潜伏期延长。ERP外源成分(P_(?0),N_(100))潜伏期在正常范围内,内源成分(N_(200)P_(?0?))潜伏期中无1例两者均正常者。其中N_(200)仅1例正常.P_(300)两例正常。  相似文献   

18.
正常人事件相关电位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ERP的检测方法和240例正常人的检测结果。探讨P_?波正常值范围及影响因索。结果表明.P_?波潜伏期为343.64±25.47ms,波幅P_?——N_?为7.15±3.90ηV,N_?——P_?为13.13±5.41μ。潜伏期、波幅与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过程中,对切除玻璃体后不同填充物的治疗效果及对视网膜、视神经的影响等,目前尚缺乏全面、详细的报道。 目的:观察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填充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视神经的变化情况。 方法:纳入14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男77例,女70例,年龄35-70岁,均切除玻璃体,其中74例以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填充(试验组),术后3个月取出状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73例以全氟丙烷进行填充(对照组)。随访观察两组术后视网膜、视神经、眼压的变化,以及玻璃体再出血与白内障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术后随访7 d,试验组眼压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均顺利取出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发生视网膜血管变细白鞘、视神经苍白数量高于对照组(P < 0.05),玻璃体再出血与白内障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切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后,予以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填充可导致视神经萎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86例86眼视网膜挫伤患者经过视觉眼电图检查。异常率81例(94%)。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光峰电位降低或者光峰电位和暗谷电位一致降低。患者Arden比有变化,部分降低,部分正常,部分增高。光峰电位降低幅度超过100Nu者63例(78%)。光峰电位降低幅度与视力变化受检时间和视网膜挫伤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在诊断方面,EOG的价值与ERG和FFA作了对比。异常EOG和病理所见的视细胞损害相吻合。本文还对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积血和视神经挫伤的EOG检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