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 细胞在特异或非特异性刺激下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同时,在细胞膜的表面出现膜型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所产生的 IL2以膜型 IL2R 为媒介,使 T 细胞增殖。膜型 IL2R 可部分释放到血液中。测定血中可溶型 IL2R 可反映活体内 IL2产生的情况。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在试管内 T 细胞产生 IL2的功能亢进,对细胞障碍性 T 细胞起促进作用。本文报告检测血中可溶型 IL2R 的结果。对象及方法:正常人(NC)10例,无症状携带者(ASC)7例,慢性乙型非活动性肝炎(CIH)18例,慢性  相似文献   

2.
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部教授高月清及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约翰·马菲博士等研究开发了使用经遗传工程学重组的白喉菌素杀死在西日本多发的血癌——成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方法。至今对成人T细胞白血病还没有彻底治疗方法,此法根据症状可能在临床上有效。最近弄清了在患成人T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淋巴细胞中有很多蛋白质(受体),它与担任免疫指令角色的特殊蛋白质介素紧密结合,正常的淋巴细胞仅有1~3%的细胞有受体,而在患者的细胞中则有20~70%的细胞有这种受体。这好象在癌变上起着根本作用。高月教授的设想是,在白细胞介素2上加上杀死细胞的毒物,则只杀死恶性细胞,于是成功地把白细胞  相似文献   

3.
Morgan(1976)等在用植物凝血素(PHA)刺激的淋巴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发现了选择地使T 细胞增殖,并能长期传代培养的淋巴因子。此淋巴因子在“国际淋巴因子学术讨论会(1979)”上被命名为白间素—2(interleukin,IL—2),现正在对其免疫反应机制进行研究。同时,已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通过各种方法试用于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产生IL—2的细胞有T 细胞、NK细胞等。本实验中作者比较观察了喉癌患者和正常人的末梢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及由同种淋巴细胞产生IL—2的  相似文献   

4.
各种淋巴因子的分离及为其编码的基因的解析已有进展,在γ干扰素(γ—INF)、白细胞间素2(IL—2)之后,小鼠白细胞间素1、2、3(INF—1、2、3),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白细胞间素1(IL—1),淋巴毒素(LT),肿瘤坏死因子(TNF)也相继阐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的进展,表现在可更详细地探讨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疾病本质。有报告认为,对常见可变型免疫缺陷病出现的IL—2产生和B 细胞分化因子(BCDF)产生的离解可进行更恰当的治疗。对伴有腺苷脱氨基酶(ADA)缺乏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IL-1)是巨噬细胞产生的,分子量为12000~18000的糖蛋白,对T细胞的活化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内源性致热源引起中枢性发热。IL—1作用于肝细胞,可诱导血清淀粉样蛋白、纤维蛋白、C反应蛋白(CRP)等急性炎症性蛋白的产生,同时,来自骨髓的中性白细胞增高及其活性亢进而加重炎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在产生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的部位能看到白细胞浸润,其细胞种类因致炎刺激的种类不同而异。已证明,引起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局部产生的化学趋化因子(chemotactic factor, CF)的种类不同。白细胞介助于自身细胞膜上的受体,所感受的CF浓度梯度,向浓度高方向趋化,而最早看到的白细胞是中性粒细胞。最近又发现,一种中性粒细胞的新的CF是白细胞介素-8(IL-8)。该因子是由LPS(脂多糖)、IL-1(白细胞介素-1)和TNF(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单核细胞而产生的一种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开始时  相似文献   

7.
淋巴细胞的B 细胞能产生抗体,激活免疫反应。它的增殖因子的基因,已由日本京都大学的本庶教授和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伊·斯培林斯克博士共同研究提取出来,并首次成功地阐明了整个基因的结构。他们把该基因产生的增殖因子命名为白细胞介素4。该物质在体内具有促进抗体产生的作用,如能应用于临床,可预期为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B 细胞能借助T 细胞所分泌的物质增殖,产生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10(IL-10)通过抗原提呈细胞(APC)抑制T_(H1)(1型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可直接地促进T细胞和肥大细胞株增殖。所以IL-10是对淋巴细胞、骨髓细胞具有多样性作用的细胞因子。一、IL-10的生物活性 1.抑制γ干扰素(IFN-γ)产生的活性小鼠传代培养的T细胞株按产生淋巴因子的种类不同可分为二类,即产生IL-2、IFN-γ等的T_(H1)和产生IL-4、IL-5等的T_(H2)细胞。按各自产生的一组淋巴因子作用不同,T_(H1)细胞同细胞免疫、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有密切关系;而T_(H2)细胞同体液免疫,特别是IgE产生密切相关。众所周知,DTH和抗体产生往往是相反的过程。因此,T_(H1)与T_(H2)细胞之间也有互  相似文献   

9.
10 9 趋化因子 (Chemokine)  自从 1 989年发现对中性粒细胞具有强烈趋化活性的白细胞介素 8(IL 8)之后 ,又发现一些与IL 8同源性虽不是很高 ,但具有类似结构 ,即有四个胱氨酸残基 ,分子量在 1 0 0 0 0左右的分子。这些分子是特定地对白细胞具有趋化性 (chemotaxis)的细胞因子 ,统称为趋化因子 (chemokine)。其具有的第 1、3和第 2、4位胱氨酸残基形成二硫键结合 ,致使趋化因子的二硫键之间形成 3列 β 折叠结构和在C末端形成α 螺旋结构。趋化因子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 ,具有 7个跨细胞膜结构。根据趋化因子最初两个胱氨酸残基的排列…  相似文献   

10.
据一九八五年五月八日日刊《工业新闻》报道:大阪大学蛋白质研究所的堀田武一教授、助手宫崎香等研究组,从人的血液中发现了阻止癌细胞增殖的蛋白质。目前,这种蛋白质的精制正在进行。最近,正准备着手弄清它的结构和详细的作用等。该组发现的这种蛋白质与目前所知的有抑癌效果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间介素—2等蛋白质是不同的,期望它的抑癌作用能与过去的抑癌物质相媲美。癌的研究是从致癌遗传基因和蛋白质的变异等各种角度来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和细胞凋亡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因子和细胞凋亡抑制山村康子等细胞因子为糖蛋白,可通过受体作用于靶细胞。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中,细胞因子是媒介。它们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特别是调节造血系统中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有关的细胞增殖和分化。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刺激...  相似文献   

12.
一、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1.TNF 受体的性质;TNF 对某种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而对正常细胞几乎没有影响。TNF 对肿瘤细胞的这种特异作用,认为是肿瘤细胞具有TNF 特异性受体,而正常细胞则没有这种受体的结果。笔者等用人基因重组型TNF 对敏感细胞(小鼠L929细胞)和不敏感细胞(人FS—4细胞)的结合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均有与TNF 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结合后,TNF 进入细胞内,在溶酶体内分解,再释放到培养液中,两种细胞并无差异。而且各种人肿  相似文献   

13.
KIT     
KIT是受体型酪氨酸激酶的一种,其构造与作巨噬细胞生长因子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受体(FMS)、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受体PDGFRA和PDGFRB等结构十分相似。与KIT结合的生长因子是干细胞因子(SCF),与二聚体的SCF结合形成KIT的二聚体,发挥酪氨酸激酶活性。SCF—KIT系统的信号传递可参与各种细胞的分化及生存。  相似文献   

14.
据京都新闻6月19日报道,B淋巴细胞具有与侵入机体内的细菌抗原等斗争并产生抗体的重要作用。阪大医学部岸本忠三教授、冈田全司博士等研究组,从人的白细胞初步成功地提取了B细胞增殖并使之成熟的物质。T细胞通过释放淋巴细胞活素等各种物质,调节免疫机制,淋巴细胞活素使B细胞增殖和成熟,在几年前就推想其存在,但未能由淋巴细胞提取出来。岸本教授等用健康人的T细胞和只具有增殖能力的癌化的人T细胞融合,产生许多杂种细胞。这些杂种细胞在癌化的T细胞作用下,产生大量的淋巴细胞活素。培养杂种细胞,把含有淋巴细胞活素的上清液,撒在人的B细胞上,发现两种淋巴细胞活素,并提取成功。一种细胞活素可使细胞增殖,另一种使B细胞成熟。该教授把这两种淋巴细胞活素,分别称为B细胞增殖因子(BCGF)和B细胞成熟因子(BCDF)。将  相似文献   

15.
日本札幌医大第四内科的漆崎教授和高俊裕讲师利用癌患者本身的淋巴细胞与T 细胞增殖因子IL—2,在特殊的试管装置内,成功地培养出一种对癌细胞有抑制和吞噬功能的抗癌细胞LAK。漆崎指出,原来把IL—2因子单独注入癌患者体内,但由于IL—2因子在体内滞留时间很短,影响疗效。而用患者本身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抗癌细胞(LAK)再注入癌患者体内,使癌治疗又取得重大突破,临床试用结果表明,患者每周注入1~2次,3~  相似文献   

16.
王静舒 《日本医学介绍》2004,25(12):574-574
自从1989年发现对中性粒细胞具有强烈趋化活性的白细胞介素-8(IL-8)之后,又发现一些与IL-8同源性虽不是很高,但具有类似结构,即有四个胱氨酸残基,分子量在10000左右的分子。这些分子是特定地对白细胞具有趋化性(chelnotaxis)的细胞因子,统称为趋化因子(chemokine)。其具有的第1、3和第2、4位胱氨酸残基形成二硫键结合,  相似文献   

17.
德岛文理大学药学部村松教授和医学部生化学教室的协作研究组,查明人尿中含有“增殖调节因子”。这种“增殖调节因子”具有促进正常细胞的增殖,但能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功能。这种因子是由三种蛋白质构成。其分子构造即将搞清。“增殖调节因子”是村松教授等在研究从尿中提取对血栓症有效的酶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这种物质在10l尿中仅含有0.5mg,将250倍浓缩液加在小鼠肝癌细胞和人子宫颈癌细胞的培养液中,均见有抑制增殖的效果。另方面,以同样方法给正常细胞投与0.1ml,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是由精神因素及各种物理化学刺激,使防御因子减弱,攻击因子增强,H~ 逆扩散所致,为此,治疗上寻找能增强防御因子,抑制攻击因子,防止H~ 逆扩散的药物。一、甲腈咪胍(Cimetidine) 因组织胺能促进胃液分泌,它存在于胃粘膜细胞H_2受体(H_2—R),对此,设想存在着能作用于H_2—R,与组织胺互相竞争,而达到抑制胃液分泌的药物,其构造与组织胺类似。1975年英国Brimblecombe合成甲腈咪胍。它具有强力抗胃液分泌作用,副作用又小,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呼吸器官的感染是诱发支气管喘息或引起伴有喘鸣的喘息原因,然而有关两者关系的基础研究尚无更多资料。井田等报告,在试管中给人的末梢白细胞中加进病毒,经一定时间培养即产生干扰素(interferon),这种干扰素作用于嗜硷细胞,使化学介质游离增强,并使受干扰素诱导的细胞产生组胺增加因子,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下降。Friek等也阐明了乳儿的变态反应性过敏的发病与病毒感染的关系,他们就上呼吸道感染的前后加以比较,发现感染后的IgE和放射免疫吸附试验与组织胺释放较感染前均有增加。因而推想可能是病毒感染使T细胞和B细胞发生改变,引起变态反应性过敏状态。  相似文献   

20.
正常纤维母细胞可与管壁粘连而增殖,而在软琼脂中呈不与管壁贴连状态时,则不能增殖,然而使纤维母细胞 NRK-49F 株转化后,即使在软琼脂中亦可增殖,并形成集落。在 NRK-49F 株细胞转化过程中,需经两种增殖因子的协同作用,此两种因子分别命名为转化生长因于-α(TGF-α)与 TGF-β。TGF-α的作用需经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的介导才能出现,其结构与 EGF 极相似。TGF-β则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虽然开始时认为 TGF-β只是作为细胞转化促进因子而起作用,但其后的研究表明,其对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及血液干细胞等均有极强的抑制增殖作用,特别是其中许多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