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式,对潮汕两英镇地区6所中学的3 708名中学生的自行车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筛选出的502例伤害病例,根据同学校、同年级、同性别的原则,在骑乘自行车上下学而未发生自行车伤害的学生中,按照1∶3匹配,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骑车者搭扶其他车辆(OR=1.603,95% CI=1.174~2.189)、骑车者骑车带人(OR=1.395,95% CI=1.119~1.746)、乘坐自行车时搭扶其他车辆(OR=1.776,95% CI=1.356~2.327)、乘坐自行车时与骑车者打闹( OR=1.594,95% CI=1.202~2.117)、父亲在外工作或经商(OR=1.500,95% CI=1.194~1.885)、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5 000元(OR=3.320,95% CI=1.979~5.570)为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家庭人均年收入高于5 000元(OR =0.257,95% CI=0.076~0.719)为保护因素.结论 中学生自身不良的骑车行为、父亲在外和家庭经济水平低是影响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的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预防控制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对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进行自行车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1∶3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筛选出的294例伤害病例进行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雨/雪/大风等恶劣气候条件下骑车(OR=2.66,95%CI=1.931~3.654)、担心骑车总会出事(OR=1.59,95%CI=1.190~2.128)、戴耳机听音乐骑车(OR=1.45,95%CI=1.057~2.000)、与他人扶身并行互相追逐(OR=1.42,95%CI=1.011~1.981)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16~20岁年龄段(OR=0.57,95%CI=0.424~0.762)为保护因素。结论不良的骑车行为是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知识信念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预防自行车伤害的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杨浦区7所中学的4250名学生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中学生交通法律法规和自行车交通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为62.5分,女生略高于男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57,P=0.000)。83.29%的学生愿意了解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及交通安全知识,但只有19.38%的学生接受过培训和教育。18.41%的学生认为自行车伤害不会给家庭、个人、社会带来负担。在调查前1个月内,经常违法违章的学生占8.51%,至少有1种违法违章的占81.42%;学生过去1a中自行车伤害发生率为7.12%。结论杨浦区中学生预防和控制自行车伤害的知识、信念和行为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应对中学生加强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和自行车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农村地区儿童自行车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其相关人群的态度.方法 采用焦点小组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围绕自行车伤害发生的原因及态度等问题,对广东省两地区农村103名调查对象共14个专题小组进行访谈.研究人员经过统一培训,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家长和教师三类人群.对访谈的全部内容进行录音,并应用QSR NVivo 8.0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辅助分析.结果 访谈对象认为不遵守交通规则、骑车不专心和车速太快是导致儿童发生自行车伤害的主要原因;相对重要性分别为1.00、0.80和0.78.学生、家长及教师三组人群均从主观及客观原因两方面分析了儿童发生自行车伤害的原因,但不同人群对伤害发生的各种原因存在不同的观点,三组人群中认为骑车速度快(在学生组访谈中出现14频次,家长组8频次)和不遵守交通规则(教师组出现14频次)为主观原因;而路况差是客观原因(出现23频次).结论 广东省两地区农村不同人群对儿童自行车伤害的认识普遍不高,应加强农村儿童道路伤害预防的健康教育,提高农民的道路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进行自行车伤害干预,探讨预防和控制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发生的措施和方法。方法从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现况调查的7所中学中,随机抽取2所作为干预学校,另外5所作为对照学校。对干预学校的1 823名学生实施以健康教育、制度管理、严格执法以及环境改造等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学校的2 306名学生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1 a后,比较2组学生干预前后自身及相互预防控制自行车伤害知信行及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干预组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平均得分由干预前的9.08分增加到干预后的10.32分(P<0.01),骑车违章率由97.20%下降到94.94%(P<0.01),态度、信念各指标明显提高,自行车伤害发生率由7.46%下降到2.19%(P<0.01);对照组知识得分前后基本保持在8.49分,骑车违章率由97.09%下降到96.81%,自行车伤害发生率由6.85%下降到5.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的效益-费用比值为3.02∶1。结论以宣传教育、制度管理、严格监督执法以及环境改造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自行车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自行车伤害流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城市自行车伤害的流行特征,分析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与自行车伤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按规模大小成比例概率( probability proportion to size,PPS)系统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常住居民46 049人进行人户调查;同时采集58家医院自行车伤害信息及全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及其相关人口统计学资料.结果 1992-2007年,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685%,但自行车伤害死亡率反而增加了79.6%.总受伤率为259.502/10万,其中10 ~ 14岁组儿童受伤率在所有年龄组中居于首位.女性自行车伤害发生率和死亡率高于男性.受教育程度与自行车伤害率之间成反比,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死亡率为12.33/10万(51.72%),受伤率为501.57/10万(41.74%).居民收入与自行车伤害率之间成反比,位于中心城区的卢湾和静安死亡率最低,而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市为最高.在所有自行车伤亡者中,头部受伤致死比例达71.9%,且所有病例无一在受伤时戴头盔.结论 自行车伤害防治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建议尽快建立一个电动自行车强制戴头盔的地方法律,在新医改推出的家庭医生责任制系统中增加伤害防治服务包以降低自行车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首先选取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初、高中学校各1所作为干预学校,再分别确定本区另外两所初、高中学校作为对照学校。在干预学校开展以宣传道路交通法为主的多种健康教育活动,持续一年,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分别在开展干预活动前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学生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行为以及调查前一年内交通伤害发生率的变化情况评价干预活动的效果。【结果】与基线调查相比,干预组学生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平均知识和违章行为得分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平均知识得分从原来的10.08分上升到13.88分(t=-26.56,P〈0.01),调查前一月平均违章行为得分从原来的1.71分下降到0.27分(t=15.51,P〈0.01),对照组平均知识得分也较前有明显改善,从原来的9.8分上升到12.11分(t=-12.81,P〈0.01),但平均违章行为得分较前无明显变化。从原来的1.45分下降到1.28分(t=1.56,P〉0.05)。【结论】干预活动有效她提高了中学毕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雪琴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85-1687
了解嘉兴市中学生交通伤害相关行为流行现状,为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交通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嘉兴市3个县(市、区)26所学校,50个班级的1 968名初一至高三学生,采用自我管理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过去30 d中,中学生报告机动车驾驶率为10.47%,男、女生机动车驾驶率分别为14.24%,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9,P<0.01).乘坐过小型汽车或出租车前排的中学生中,从不佩戴安全带发生率为47.36%,男、女生分别为48.36%,4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2,P>0.05).在过去12个月骑过自行车的中学生中,报告骑自行车违章发生率为22.54%,男、女生分别为28.96%和1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5,P<0.01).结论 嘉兴市中学生存在交通违规现象,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强化监管,减少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学生道路交通伤害(RTI)流行现状,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自拟调查表,对广州市10所中学和2所职中16 321名学生进行RTI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中学生过去1 a发生RTI的共225人,发生率为1.38%;总人次为236人次,人次数发生率为1.45%(236/16321)。不同学校类型和性别的学生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受伤部位以四肢为主,受伤的主要责任人是自己,受伤地点主要是在道路上,受伤性质主要是轻伤,伤后处理以门诊/急诊或教师/家长自行处理为主,伤后"基本未请假,基本能够完全恢复"。不同学校类型和性别中学生伤害危险行为和认知情况有所不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危险行为、认知情况、性别、是否住宿、学习成绩、父母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等与RTI的发生有关。结论应针对RTI的流行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中学生RT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分别在北京市3个城区、近郊区和远县各选择1所初中和1所高中作为干预学校,然后根据干预学校的规模、教学水平在各区县分别确定另外1所初中和高中作为对照学校。2005年3月~2006年3月期间,在干预学校开展以宣传道路交通法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干预活动前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学生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行为以及调查前1年内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变化情况评价干预活动的效果。[结果]与基线调查相比,干预组学生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平均知识和违章行为得分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平均知识得分从原来的10.1分上升到13.9分(t=-26.56,P﹤0.01),调查前1月平均违章行为得分从原来的1.8分下降到0.3分(t=15.51,P﹤0.01),调查前1年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从原来的14.8%下降到8.4%(χ2=114.198,P﹤0.01)。与此同时,对照组平均知识得分也较前有明显改善,从原来的10.4分上升到11.1分(t=-7.442,P﹤0.01),但平均违章行为得分较前无明显变化,从原来的2.0分下降到1.9分(t=1.61,P﹥0.05),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却有所上升,从原来的13.1%上升到13.2%(χ2=7.799.2,P﹤0.05)。[结论]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干预活动提高了中学生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合肥市中学生自杀行为与若干心理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合肥市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行为报告率并分析学校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与自杀行为相关性.方法 方便抽取合肥市7所中学(2所普通中学,2所重点中学,该市所辖3个县选取的3所普通乡村中学),每个中学分别在初一至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对其所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127份.自杀行为的定义与问卷设计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相同.同时采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评价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等心理特点.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筛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中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8.0%,自杀计划报告率为119%,自杀未遂报告率为4.0%.学校生活满意度高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共同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 应根据中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姜莹  游川  丁辉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374-3376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问卷调查北京市8城区的1893名中学生。结果:31.3%的中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7.0%存在中重度心理问题,学习压力及自我实现因子是目前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我们应针对不同情况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冰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6,(23):4341-4343
目的 了解中职卫生学校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认知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加强中职学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教育及采取必要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 2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7.0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中职卫生学校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知识总体认知率为47.68%。其中个人防护、认知态度和认知程度、废弃物的处理、职业暴露等突发事件,认知率依次为57.28%、45.76%、42.64%、31.76%;在校生各年级及专业中,2012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认知率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中职卫生学校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知识认知的因素有性别、年级、专业、是否经过临床实习。结论 中职卫生学校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知识有待加强,性别、年级、专业、是否经过临床实习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了解上海市中学生由于骑乘自行车而造成伤害的影响因素及造成的家庭负担,为制定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上海市学生伤害个案报告系统中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因骑乘自行车造成伤害的中学生为病例组,共收集到61例病例和122名(与病例同班、同性别、上学交通方式一致).病例组及对照组学生和病例组学生家长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自行车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视力不良(OR=2.27,95%CI=1.02~5.07)、住所附近有很多交叉路口(OR=2.00,95%CI=1.00~ 3.98)、住所附近骑自行车的人多(0R=2.15,95%CI=1.06~4.36)与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的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0.05).34.43%和8.20%的父母认为自行车伤害会对家庭造成中重度影响,自行车伤害对家庭休闲娱乐、家庭日常生活和家庭经济负担维度造成的负担较大.发生自行车伤害的学生中,有70.49%的学生因病缺课,36.07%的学生家长因病误工.平均缺课/误工时间分别为10.79,3.03 d,因误工而造成的经济总损失为84 950元,人均l 393元.结论 上海市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对伤者及其家庭造成了一定的负担.视力不良、住所附近有很多交叉路口、住所附近骑自行车的人多与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淮安市城区中学生视力不良状况,为防控青少年近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淮安市8所中学18 299名学生视力检查数据。结果淮安市城区中学生视力不良率为79.86%,女生视力不良率(83.81%)高于男生(76.46%),不同性别、不同学习阶段视力不良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淮安市城区中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应尽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遏制近视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和掌握哈尔滨市中小学生近视发生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近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哈尔滨市2个区(县) 12所学校的3 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iD ata 3. 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2.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哈尔滨市中小学生近视率为69. 64%,高中生近视率(78. 85%)高于初中生(78. 40%)和小学生(51. 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 742,P <0. 01);城区学生近视率(75. 77%)高于郊县学生(62. 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 273,P <0. 01);女生近视率(74. 73%)高于男生(65. 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 535,P <0. 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学段高中,父母均近视,课桌椅高度不会根据身高进行调整,在过去一周里平均每天放学后作业/读书写字不控制在小学60分钟以内、初中90分钟以内,老师不提醒注意读写姿势,天黑后看电子屏幕时关灯,天黑时在家读写时不正确使用台灯/屋顶灯和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充足均为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中小学生的近视率较高,学校内仍存在一定的近视影响因素,应树立近视可以预防的意识,依据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按性别、年龄、班级1:1配对原则,通过样本量计算选择349对运动伤害病例和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小学生发生运动伤害的危险因素是:鞋底磨损大(OR=7.20,95%CI:2.37~21.84)、疲倦(OR=14.34,95%CI:2.29~89.66)、带病时参加运动的频率高(OR=1.96,95%CI:1.29~3.06)和既往伤害史(OR=2.11,95%CI:1.41~3.96).运动伤害的保护因素:体育训练时有老师指导动作(OR=0.46,95%CI:0.26~0.79)、运动时做防护措施(OR=0.36,95%CI:0.20~0.64)和运动前热身运动的频率高(OR=0.31,95%CI:0.14~0.67).结论 中小学生运动伤害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应提高学生和老师的安全运动意识,减少运动伤害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描述黑龙江省中学生电子烟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省级青少年电子烟防控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2021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抽样方法,涵盖黑龙江省10个监测区(县)56所初、高中学校180个班级在校学生8 340人,抽中班级内学生统一自填问卷。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加权和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学生电子烟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8 329份调查问卷纳入分析。黑龙江省中学生使用过电子烟和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分别为18.27%和5.46%。在使用过电子烟方面,男生(23.94%)高于女生(12.35%);职业高中生(39.18%)高于普通高中生(24.11%)高于初中生(11.27%)。在现在使用电子烟方面,男生(7.08%)高于女生(3.76%);职业高中生(14.56%)高于普通高中生(7.70%)高于初中生(2.67%)。在一周内可支配的零花钱>40元、身边父母、朋友、教师吸烟、现在吸卷烟、看到过电子烟广告组内,使用过电子烟及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均在同组内相对较高。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性别、现在是否吸卷烟、好友吸烟状况、是否看到过教师在学校吸烟、是否看到过电子烟广告、对电子烟易感的态度是中学生现在使用电子烟的影响因素。结论 黑龙江省中学生使用过电子烟和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较高。电子烟广告、好友吸烟状况、是否看到过教师在学校吸烟等是影响黑龙江省中学生电子烟使用的主要因素,需要在全省无烟校园建设中,重点关注无烟环境的建设以及增加电子烟危害知识相关健康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淮安市城区中学生超重、肥胖分布现况,为制定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淮安市城区8所中学学生为调查对象,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共调查了18 299名中学生,年龄为12~17岁,其中男生为9 831名,女生为8 468名;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5%、8.4%。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18.4%和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50,P0.05);男女生肥胖率分别为10.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13,P0.05)。初中和高中学生超重率分别为15.0%和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P0.05);其肥胖率分别为9.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4,P0.05)。结论淮安市城区中学生超重、肥胖现象并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