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在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中寻求动脉材料作旁路移植,减少因大隐静脉桥(SVG)阻塞对远期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34例冠心病患者以乳内动脉(IMA)和桡动脉(RA)作为血管桥行CABG,采用不接触血管技术制备动脉桥,应用药物防止动脉痉挛。结果 取乳内动脉35根,桡动脉20根,大隐静脉11根,平均移植血管1.94支,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2.9%。结论 使用动脉材料行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预计能保持移植血管长期通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采用多支动脉与左乳内动脉+大隐静脉桥血管组合的单支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手术的围术期结局.方法 回顾阜外医院在2009-2019年完成的单纯CABG,按使用的旁路血管类别分为多支动脉与单支动脉CABG组,采用倾向性匹配法调整基线差异,比...  相似文献   

3.
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移植血管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脉旁路移植手术 (CABG)的历史可上溯到 1910年 ,Alixis Carrel设想可以通过降主动脉与左冠状动脉的旁路吻合来治疗心绞痛。自 1967年 Favaloro成功地施行了第一例隐静脉旁路移植术至今 ,CABG已成为成人心脏外科常见的手术 ,并且趋向于高龄、高发病率、低心功能、多支病变以及再手术 ,这就需要更好的心肌保护 ,更高的手术技术和多种旁路血管的选择。目前内乳动脉 (IMA)旁路左前降支 (L AD)显示了无可争辩的优越性 ,除此之外的多种血管仍在研究与尝试。本文旨在总结各种移植血管的临床效果 ,为手术选择提供有益的建议。1 隐静脉 (S…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当前医治冠心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然而术后10年内静脉桥血管发生再狭窄甚至闭塞的概率高达50%[2],因此评估CABG疗效的最主要目标之一是桥血管的通畅程度。目前国内外CABG采用最多的移植血管是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IMA)和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SV)。  相似文献   

5.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现今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1],术后5~10年内约25%~50%的桥血管会发生再狭窄或者闭塞[2],评价CABG疗效的最主要指标之一是桥血管近、远期的通畅率。国内外CABG采用最多的移植血管是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IMA)和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SV)。由于IMA长度受限以及冠心病患者大多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以自体SV仍然是CABG术中最常用的桥血管移植材料[3]。如何提高静脉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已经成为CABG术后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静脉桥血  相似文献   

6.
早期BARI(Bypass Argioplasty Revascularization Investigation)中,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5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以往把PTCA过多的死亡率归因于心脏原因,CABG益处归因于乳内动脉(IMA)为移植血管。该文对BARI随机进入PTCA和CABG患者7年存活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74例全动脉化CABG的患者。74例患者分别在体外循环(CPB)和非CPB下行CABG。应用左乳内动脉(IMA)1例,左IMA加单挠动脉(RA)14例,左IMA加双RA 54例,双IMA加双RA 3例,双RA 2例。人均搭桥4.7(17)支,序贯吻合66例,“Y”和“T”型吻合分别为15和6例。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本组患者随访518(平均12.2)个月,均恢复良好,无心绞痛症状再发。多普勒和16排CT示血管桥无狭窄通畅。结论:全动脉化CABG取得好的早期效果,是一种值得积极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就冠(状动)脉旁路术的长期效果而言,移植大隐静脉显然不如移植胸廓内动脉(IMA)。然而吻合后即刻,大隐静脉移植支血流量可达 IMA 移植支血流量的2~3倍,至于 IMA 移植支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迄今未明。5条杂种犬,体重26.4±5.4kg。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后,将左 IMA 远端吻合至左前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仍是治疗终末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首要治疗方法。虽然左乳内动脉是左前降支血运重建的首选,并且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采用一侧或双侧桡动脉作为移植血管材料达到全动脉化CABG~([1])。早期CABG中需要大量的移植血管,使得自体大隐静脉成为最常用的血管移植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CABG是重症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多支动脉或全动脉化旁路移植在冠状动脉外科兴起,但是除了左侧胸廓内动脉作为旁路移植黄金血管材料,第二支动脉桥血管的选择和使用仍存在很多挑战。本文将对临床常用的右侧胸廓内动脉,桡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和旋股外动脉降支应用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乳内动脉损伤的情况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17年4月,共实施了10 360例包含乳内动脉取材的CABG术,其中发生286例乳内动脉损伤;损伤后改用大隐静脉旁路移植145例(50.7%)、行损伤乳内动脉游离移植104例(36.4%)以及其他方法37例,记录和分析围术期的不良事件及死亡情况。结果:常见的乳内动脉损伤病理分型包括:内膜撕裂188例(65.7%)、夹层86例(30.0%)等。按操作失误分类,其中电刀伤183例(64.0%),牵拉伤86例(30.1%)等。围术期死亡1例、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术中心室颤动2例、围术期脑梗死2例、行IABP辅助2例,术中由微创小切口转胸骨正中切口1例。结论:乳内动脉损伤在CABG术中有一定的发生率。对于不同病理分型以及不同部位的乳内动脉损伤,可以采用不同的应对方法。改用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游离移植损伤的乳内动脉等13种方法,可作为CABG术中乳内动脉损伤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5年8月~2008年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因心绞痛复发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2例,男65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82±9.02)岁.冠状动脉造影时间平均(36.51±23.34)个月.旁路移植血管共199支,其中左内乳动脉桥41支,大隐静脉桥156支,桡动脉桥2支.  相似文献   

13.
抗血栓形成药增加冠脉搭桥术后移植大隐静脉的通畅率,但对移植乳内动脉(IMA)的效果尚不清楚。为此,作者就阿斯匹林(AS)、阿斯匹林加潘生丁和口服抗凝药防止移植IMA阻塞的效果和安全性作一研究。 方法 作者从有10所医院参加的《抗血栓形成药对冠脉搭桥术旁路血管闭塞的影响》研究(CABADAS)中,选择同时采用IMA移植术的病人494例作为研究对象。CABADAS系前瞻性研究,从1987年7月至1990年8月间共有948例病人参加,随机分为AS加  相似文献   

14.
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胸廓内(或胸)动脉是选择绕过阻塞的冠状动脉的移植物,因为它多年仍保持通畅和功能正常。当需要额外的血管来建立旁路,外科医生通常选用从大腿取出的隐静脉。然而这些静脉在几年内将可能会出现血小板阻塞。  相似文献   

15.
<正>1背景由于与静脉移植桥相比,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具有显著优越的远期通畅率,被广泛用作旁路移植物[1]。因此,在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当患者被判断为适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时,应进行LIMA的术前评估,以确保在用作旁路移植物之前通畅。另一方面,对于使用LIMA作为桥血管的CABG术后患者,如再次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时,也需要行LIMA造影检查。LIMA桥血管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的经典入路为股动脉入径,近年来采用左侧桡动脉入径造影有所增加[2]。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经桡动脉入径进行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医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血管再狭窄及介入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后移植血管病变的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效果。 方法 CABG术后的 4 3例 (男性 37例 ,女性 6例 )患者 ,因心绞痛或心力衰竭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行多体位投照 ,发现移植血管病变特征。获得家属书面同意书后 ,行支架置入术。术后即刻进入临床随访 ,记录心脏事件发生次数 ,术后 6个月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 再次出现心绞痛距CABG术的时间平均为 13 7(3~ 19)个月 ,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距旁路移植术的时间为 2 1(6~ 2 4 )个月。总计桥血管 12 1根 ,其中动脉桥 12根 (10 % ) ,静脉桥 10 9根 (90 % )。 5例 <6 0岁患者计 9根桥(1 8个桥 /例 ) ,38例≥ 6 0岁患者计 112根 (3 0个桥 /例 )。CABG术后 3例 (7 2 % )发生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心脏超声测得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由CABG术前 (34 6± 11 5 ) %增加到 (46 2± 10 5 ) %(P <0 0 5 )。无动脉桥体狭窄 ,1例动脉桥远端吻合口狭窄 (8 3% ) ,1例动脉桥失败后改用静脉桥。10 9根静脉桥中 ,桥病变总数 4 8根 (44 0 % ) ,其中 17根桥狭窄并血栓形成 (35 4 % ) ,31根静脉桥闭塞 (6 4 6 % ) ,闭塞位于开口后 1~ 2mm处 ,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静脉桥闭塞数量 (均为 14根 ,4 5 2 % )明显多于回旋支静脉桥 (  相似文献   

17.
1968年,冠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ing,CABG)在临床应用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标准方法之一。左右胸廓内动脉(intemal thoracic artery,ITA)、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SV)、桡动脉(radial artery,RA)、胃网膜右动脉(rightgastroepiploic artery,RGEA)均可作为CABG血管材料,然而,这些CABG血管材料远期通畅率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管桥有乳内动脉、桡动脉和大隐静脉,3种桥血管不同的组织结构、对血管活性物质不同的反应性和血管壁平滑肌受体分布的不同,与移植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近远期通畅率密切相关,是关系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桥血管结构、功能的了解,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合适的移植血管,为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近远期通畅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CBG)开展二十年来,已经证实乳内动脉(IMA)移植支10~12年的通畅率在90%以上,而用大隐静脉者只有40~60%。而且,应用IMA使患者的长期存活率、晚期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和避免再次手术率都有改善。这就激发了用自体动脉管道的兴趣。但是,应用挠动脉、尺动脉等许多动脉进行“搭桥”,远期的通畅率却很低。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动脉管壁的肌层较厚,需由动脉管壁外膜的血管滋养。而IMA却不同,其管壁较薄,可直接由血管腔内滋养。根据这一特点,选用了腹壁下动脉(IEA),因为  相似文献   

20.
老年患者原位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乳内动脉 (IMA)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搭桥移植物 ,而在老年患者中使用较少 ,因为人们觉得IMA的使用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而且亚洲人比欧美人IMA细小 ,手术有一定难度 ,据此事实 ,作者总结了老年患者常规使用IMA搭桥的近中期效果、技术要点及手术指征。方法 自 1 997年 4月至 1 999年 9月 ,冠心病 1 68例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治疗 ,其中老年患者 1 1 2例 (男 1 1 0例 ,女 2例 ) ,年龄 60~ 75岁 ,平均 66 .5岁。原位IMA使用率占单纯CABG手术的 92 % ,同时行双瓣置换 2例 ,单瓣置换 8例 ,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 1 0例。结果  1 1 1例痊愈出院 ,心绞痛消失 ,围手术期发生心肌梗死 1例 ,术后死亡 1例。近中期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搭桥也应首选IMA ,而且可以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