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16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168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37种,其中中成药13种(35.14%),肝病辅助治疗药8种(21.62%),抗感染药4种(10.81%),抗病毒药4种(10.81%)等。ADR累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共79例(47.02%),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上报了39例(23.21%),有4例严重的ADR发生。结论应加强对肝病患者ADR的监测工作,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2008年上报的9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及该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8类52种,其中抗感染药居多(27种,占51.92%),其次为中药制剂(11种,占21.1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及神经系统、消化道损害为主。ADR发生后经停药或抗过敏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曾光  周颖  周国民 《中国药业》2011,20(20):48-5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收集的15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和年龄、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56例ADR多发生于61~80岁年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涉及的药品有84种,排序前3位的是抗菌药物62例(39.74%),抗肿瘤药30例(19.23%),中药制剂19例(12.1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08例,69.23%);ADR出现在用药1 h内90例(57.69%);较严重ADR 18例,新的ADR 17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57例,36.54%),其次为消化系统(47例,30.13%)及神经系统损害(17例,10.90%)。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我院9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2008年上报的98 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及该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 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8类52种,其中抗感染药居多(27种,占51.92%),其次为中药制剂(11种,占21.1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及神经系统、消化道损害为主.ADR发生后经停药或抗过敏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正确判断ADR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年收集到的36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03种;≥50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89例,占51.6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4例,占91.25%);最易引发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87例,占23.77%),其次为心血管药物(73例,占19.9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心外血管系统损害为主(106例,占22.80%),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0例,占21.50%)。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xcel软件对该院2009年上报的9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96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且以40~8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78例,81.2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4例,97.92%);涉及的药品有53种,抗感染药占首位(23种,43.40%),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42.86%),以加替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0例,40.82%),其次为消化系统(32例,32.65%)和神经系统(13例,13.27%)损害.结论 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制度,促进ADR工作的全面开展,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收集的16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8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占53.70%中药制剂占15.27%.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7.3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7.09%.ADR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结论 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上报的51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合并用药有关的ADR占总例数的22.6%(117例),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共372例(71.8%),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总例数为247例(47.7%,涉及36种抗感染药)。ADR发生频率最高的4种药品是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加替沙星、头孢他定,ADR表现以皮肤损伤最为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新的ADR有20例,较严重的ADR有15例。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13年收集的694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情况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4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73.34%;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引发ADR例数最多(占57.35%),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9.31%);ADR损害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5.10%),其次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分别占25.36%和19.02%)。结论:临床应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加强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减少ADR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5年5月收集的28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0例临床ADR报告中,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161例,占57.50%),其次为中药制剂(39例,13.93%)以及循环系统药(4例,1.43%);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27例,占45.36%);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发生率最高(192例,占68.58%),其次为全身性损害(65例,占23.21%)和消化系统损害(55例,19.64%)。严重的ADR有41例(占14.64%)。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提高对ADR的关注度,加强ADR监测,完善ADR的事后警戒与控制防范制度,同时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开展ADR知识和安全用药宣传,进一步降低ADR的发生率,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江亮  肖律 《中国药房》2012,(2):156-15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到的442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5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38例,占31.2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49例,占78.96%);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09例,占47.29%),其次为中药制剂(64例,14.48%);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23例,占50.45%),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新的ADR11例,以中药制剂引发的为主;严重ADR32例,以过敏性休克较多(7例,占严重ADR病例的21.88%),其次为肝功能异常和高热。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我院134例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范明霞  段露清 《中国药房》2008,19(2):131-13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3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34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99种(含不同剂型和规格),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34种,34.34%),其次为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94例/次,59.4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对我院2005~2007年收集到的15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157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62种,其中抗感染药29种,占首位(占46.77%),静脉用药引起的ADR有123例,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9.68%),较严重的ADR有11例.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57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07年12月收集到的5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ADR中60岁以上19例(33.33%),合并用药39例(68.42%),单独用药18例(31.58%).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87.72%;所涉及的药物共有24个品种,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61.40%;ADR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加强药品安全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并分析医院2014年收集的387例有效ADR报告。结果 38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2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166例,占42.89%);静脉注射(包括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0例,占85.2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肿瘤及其辅助用药(163例,占42.12%),其次为中药针剂(78例,占20.16%);ADR损害类型主要以消化系统为主(93例,占24.03%),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新的、严重的ADR 166例,占42.89%。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茜  彭磊  刘丽萍 《安徽医药》2012,16(4):554-556
目的分析该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了解ADR发生的规律与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2010年上报的13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报告来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21.17%);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52.55%);137例ADR共涉及80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53.28%),其次是中药制剂(16.79%);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系统损害最常见(30.11%);ADR主要由药师和临床药师报告(94.16%)。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至2013年收集的261例ADR报告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ADR的频率最高(占27.97%),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见(占86.21%),ADR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31.03%),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58.24%)。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促进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院235例抗菌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收集并上报的抗菌药致ADR报告2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35例ADR报告共涉及28种抗菌药,其中头孢菌素类引起ADR最多(占34.47%),其次为喹诺酮类(占22.13%);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起ADR最常见(占86.3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占50.64%);严重ADR报告共4例。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ADR的监测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特点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的495例ADR报告进行汇总,从ADR发生的年龄、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与品种数、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类型、严重ADR报告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5例ADR报告中,男性发生率(55.56%)明显高于女性发生率(44.44%);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29.29%);抗感染药物引起ADR的比例最高(26.87%),其次为消化和循环系统药物(分别为15.76%);静脉用药引发的ADR最多(71.92%);消化系统损害133例(26.87%),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130例(26.26%);严重ADR报告占比12.73%,消化系统损害23例,血液系统损害12例,全身性反应11例。结论:需进一步重视ADR监测工作,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监测报告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4年ADR报告191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191例ADR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59.16%);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60.73%);ADR涉及药品113种,以抗肿瘤药物及抗感染药物为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胃肠系统损害(47例)及皮肤附件损害(43例);新的或严重的ADR 22例(11.52%)。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尤应加强新的一般和严重类型ADR的监测,选择适宜给药途径,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如60岁以上年龄的患者。应提高甄别能力和处置水平,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