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升麻鳖甲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江泳教授据升麻鳖甲汤及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二方的配伍机理研究,基于疾病本体创新性地提出升麻鳖甲汤与"火郁发之"的联系,指出"阴阳毒"实为"火郁"之机,升麻鳖甲汤切合"发之"之法,并以此为基础明确界定"火郁发之"的临...  相似文献   

2.
浅谈阴阳毒     
贾晓林  胡正刚 《新中医》2007,39(7):95-96
阴阳毒出自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诸医家多认为,阴阳毒为感受疫毒,侵入血分的病证。其中阳毒因热壅于上,以面赤斑斑如锦  相似文献   

3.
杜远 《河南中医》2012,32(2):150-150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其病变初期以热、毒、瘀为病机关键.升麻鳖甲汤专司解毒,笔者应用升麻鳖甲汤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百合狐(或虫)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记载:“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简要地论述了阴阳毒的典型症状、预后及治疗方药,但对其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论述欠详。为此,笔者结合临床实际,从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方面作一探讨,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5.
阴阳毒病始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原文谓:“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本条叙证简略,后世对其证治方药的理解多有歧议。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阴阳毒病始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原文谓:"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本条叙证简略,后世对其证治方药的理解多有歧议.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升麻鳖甲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054000河北省邢台县卫生学校王景福051730河北省新河县中医院贾东强自1990年以来,我们以升麻鳖甲汤为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基本方为:升麻、鳖甲各15克,当归10克,甘草8克,川椒、雄黄各6克。。若瘙痒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 处方的化裁是医者在辨证论治基础之上,根据病人具体证情,运用药物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化裁得当,疗效卓著,便成一代名方。但处方化裁受当代中医理论发展的影响。如汉代,仲景以升麻为解毒之药,其“升麻鳖甲汤”治阴阳毒,“麻黄升麻汤”治上热下寒等。至宋代随着理学的发展,运气学说的盛行,特别是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兴起,升麻就渐成“升  相似文献   

9.
从《金匮要略》来谈阴阳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说:“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此段文字论述了阴阳毒的典型症状与治疗方药,但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则论述不详。为此,本文拟从《金匮要略》来谈谈阴阳毒的病名、病因病机、症状、治法等,以供研究和治疗阴阳毒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阴阳毒"之病机在于"毒邪"从口鼻咽喉进入机体,毒邪蕴于咽喉,所以均可出现"咽喉痛"症状,如果邪气停聚与表,在表浅者,阳气热盛而壅与上,故出现斑似锦纹;若邪气由咽喉要道直入里,出现气血凝滞不通,阳气无法到达头面四肢,所以头面四肢失去阳气的温煦,出现面目青,周身疼痛等症状。《金匮要略》采用升麻鳖甲汤治疗"阴阳毒",阳毒加用蜀椒之辛热之品,阴毒反而将其去除。一些医家认为是因为错简,以徐大椿、王孟英为代表。但也有医家并不那样认为,以赵以德、尤怡为代表。笔者认为并不是错简,张仲景在"阴阳毒"这一治疗上,体现的是辨病结合辨证来治疗,以"升麻鳖甲汤加减"贯穿前后,阴阳毒总为"毒邪"侵犯机体,用升麻为君药解百毒,当归、鳖甲养阴、活血,行瘀。甘草清热解毒。阳毒用蜀椒、雄黄之阳性同气相求引上犯之火热邪气下行。阴毒去之在于其二者的辛热之性恐让阴气受损。体现了一病用一方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正>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著。该书对杂病的治法丰富多彩,尤其对瘀证治疗,立法严谨,灵活多变,独树一帜。方证配合默契,法寓其中。为使读者研探治瘀真谛,掌握其法则及运用要领,故不揣鄙陋,试归为十法,以示《金匮》治瘀之大要。一、清热解毒祛瘀法:《金匮》开清热解毒祛瘀法之先河,该法以清热解毒药和祛瘀药为主组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热毒互结,瘀毒交夹之证,升麻鳖甲汤和大黄牡丹皮汤为其代表方。前者用治阴阳毒,后者用  相似文献   

12.
升麻鳖甲汤治疗顽固性荨麻疹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乐 《四川中医》2011,(2):100-100
用《金匮要略》升麻鳖甲汤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切合该病之病机,临床治疗30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升麻鳖甲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方升麻鳖甲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的理论依据。方法:重温《金匮要略》所论阴阳毒病的源流,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提出SLE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治法方药。并对方中雄黄、蜀椒的配伍问题,作了初步的动物实验。结果:(1)临床所见SLE症状表现,当属阴阳毒病。(2)中医病机为热郁血分所致阳证,与SLE的急性期相似;病机为邪盛正虚,经络阻塞,病邪内损脏腑所致阴证,为SLE的缓解期。(3)认为SLE病因是毒邪,具有暴发性、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病情凶险危重等特点,符合SLE暴发期的临床表现。其病情缠绵难愈,症状复杂易于反复的特点,与SLE具有亚急性和慢性过程、缓解和复发交替出现的病情相近。(4)毒、热、瘀可贯穿于疾病始终,笔者创立SLE的基本治法是益气养阴、扶正补虚固其本;解毒祛风、散瘀通络治其标。(5)对升麻鳖甲汤方中雄黄、蜀椒两药的毒性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探索性求证。结论:SLE属中医学"阴阳毒"范畴。笔者对其致病因素"毒邪"及病机演化、证候特点的解析有独到见解。临床应用升麻鳖甲汤化裁方辨治SLE无明显毒副作用,有效便捷,不失为一种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升麻鳖甲汤加减方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0、2、4、6、8、10mg/ml浓度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干预HL-60细胞24h、48h、72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最佳实验时间和药物浓度。取对数生长期HL-60细胞5×10~5个/ml,按每孔2ml体积种入6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筛选浓度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方设为升麻鳖甲汤加减方低、中、高剂量组,另设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筛选得出的最佳实验时间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Heochest 33258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率,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表达。结果筛选得出24h为最佳作用时间,升麻鳖甲汤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干预浓度分别为4、6、8mg/ml。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各剂量组均不同程度抑制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P0.05);Heochest 33258染色和Annexin V/PI检测结果均显示,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各剂量组可呈浓度依赖性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同时升高线粒体膜电位(P0.05);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各剂量组可呈浓度依赖性阻滞细胞周期升高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以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P0.05)。结论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可通过阻滞HL-60细胞细胞周期、诱导其线粒体膜电位的丢失引发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其增殖,可能与调控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升麻鳖甲汤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由升麻、鳖甲、当归、蜀椒、甘草、雄黄组成,有清热解毒散瘀之功能,为治疗感受疫毒所致的“阴阳毒”而设,临床表现为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之“阳毒”症状,或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之“阴毒”症状。吾师沈继泽教授以本方加味,用于治疗现代医学之疑难杂病,如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取效颇佳。现举例介绍如下。1 皮肌炎李某,女,49岁。1997年8月诊。患者1年前鼻部发现一小皮疹,经某院诊断为皮肌炎,曾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时好时作,故求治于沈师。诊见面部及…  相似文献   

16.
阴阳毒究竟是何种病症,历来论述颇多分歧,本文试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看法.一、对《金匮要略》所述阴阳毒的理解《金匮要略》中有关阴阳毒的条文象其它许多病种一样,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典范.它首先指明了阳毒与阴毒的不同:"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从"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及方后说"老小再服"等则,知其病势急暴,预后严重,可推测为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同时也清楚地阐明,邪毒壅结,病势险恶,出现发斑、咽痛等症是这类疾病的共性,但又因体质各异、病位深浅、病机不同而当辨证区分:一为面赤、唾脓血:一为面目青,身痛如被杖.两者迥异.《金匮要略》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法:阳毒用升麻鳖甲汤:阴毒用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相似文献   

17.
马济佩 《四川中医》2001,19(2):76-77
升麻鳖甲汤为汉代张仲景所创,原治阴阳毒,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用其治疗具有发斑、身痛为主症的多种疾病,扩大了本方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一、治肝炎肝炎属中医的“胁痛”。现在通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汤、逍遥散、一贯煎等,用之对证皆有疗效。我主要以芎归汤加鳖甲为常用加减方。治肝炎离开鳖甲不行,《本经》上说:“鳖甲味咸平,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恶肉”。可见鳖甲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在体外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株HL-60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的影响;随后以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的培养上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诱导培养,并加入不同浓度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方进行干预,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趋化、管腔形成能力的变化,从而揭示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趋化、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L-60以及HUVEC细胞,待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后进行相应实验;首先将不同浓度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在体外分别用于干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干预时间达48 h后,采用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对HL-60以及HUVE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根据MTT实验的数据提示,选择适宜终浓度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方与HL-60细胞培养上清进行混合制备含药条件培养基用于干预HUVEC细胞,并分别运用划痕迁移、Transwell小室趋化以及Matrigel胶小管形成等实验方法观察HUVEC细胞经干预后的迁移、趋化效应以及成管能力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干预48 h后能够分别显著抑制HL-60以及HUVEC细胞的增殖(P 0. 01),并且这种增殖抑制效应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性,并且在HL-60和HUVEC两种细胞之间存在差异性细胞毒作用,即对HUVEC细胞的增殖抑制显著高于HL-60细胞(P 0. 01);不同终浓度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对由HL-60细胞上清诱导培养的HUVEC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 0. 05),并且细胞迁移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细胞Transwell小室趋化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终浓度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可显著降低HL-60细胞上清诱导培养的HUVEC细胞的趋化性(P 0. 05); HUVEC细胞小管形成连接点、分支数量等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 0. 01),小管形成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且HUVEC细胞生成小管的连接点及分支数量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P 0. 01)。结论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可抑制HL-60及HUVEC细胞的增殖,并存在差异细胞毒作用,提示该复方可能具有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肿瘤血管形成的效应,而这种效应的产生可能与其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趋化及成管能力等相关。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中医》2021,36(12)
目的 探讨升麻鳖甲汤联合PDCA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及对血清因子IL-2、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1月收治8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升麻鳖甲汤治疗,2组均在治疗期间采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周期为21 d。比较2组患者造血恢复时间变化、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血清IL-2、IL-12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造血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治疗后,2组患者CD4+、CD4+/CD8+和血清IL-12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2组患者CD8+和血清IL-2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 升麻鳖甲汤联合PDCA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缓解急性白血病患者症状,缩短造血恢复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