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晶状体囊膜染色技术对提高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的价值。方法在难以看清晶状体前囊的80例(113眼)老年性白内障的手术过程中,使用囊膜染色剂(台盼蓝),以气泡下染色法进行前囊染色,观察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和术后反应情况。结果囊膜染色剂(台盼蓝)对晶状体前囊有较好的染色效果,所有113眼连续环形撕囊全部成功,后续超乳手术步骤更安全,术后无染色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囊膜染色剂(台盼蓝)对提高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有较高价值,同时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蓝域染色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过熟期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的帮助及整个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方50例50只眼,均为成熟期及过熟期白内障,术中前房注入0.1ml蓝域,观察前囊膜前色效果,对撕囊的帮助,环形撕囊的成功率及超声乳化手术并发症等有关情况.结果 经过0.1%蓝域染色的成熟期及过熟期白内障患者环形撕囊成功率为100%,染色全过程仅需1~2min完成,术后随访未见角膜内皮受损、虹膜炎及高眼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蓝域染色对成熟期或过熟期白内障前囊染色后,提高了前囊膜的可见度,对撕囊成效帮助大,既安全有效而又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兰域染色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过熟期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的帮助及整个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方法42例42只眼,均为成熟期及过熟期白内障,术中前房注入0.1ml兰域,观察前囊膜着色效果,对撕囊的帮助,环形撕囊的成功率及超声乳化手术并发症等有关情况。结果经过0.1%兰域染色的成熟期及过熟期白内障患者环形撕囊成功率为100%,染色全过程仅需1~2分钟完成,术后随访未见角膜内皮受损,虹膜炎及高眼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兰域染色对成熟期或过熟期白内障前囊染色后,提高了前囊膜的可见度,对撕囊成效帮助大,即安全有效而又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4.
吲哚青绿前囊膜染色在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吲哚青绿前囊膜染色对连续环形撕囊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于我院进行过熟期白内障手术患者53例(64眼),术中黏弹剂注入前房后吲哚青绿进行前囊膜染色,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12月行过熟期白内障手术未进行前囊膜染色的患者49例(61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撕囊成功率及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染色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62眼(96.9%),对照组成功53眼(86.9%)(χ2=4.23,P〈0.05),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吲哚青绿前囊膜染色使前囊清晰可辨,可提高过熟期白内障患者术中撕囊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Vision Blue(0.06%锥虫蓝)染色辅助撕囊技术完成连续环形撕囊(CCC)的超声乳化手术效果.方法白色白内障76例(84只眼),随机分成染色剂辅助撕囊组(A组)36例(40只眼)和常规手法撕囊组(B组)40例(44只眼),A组用0.06%锥虫蓝0.1 ml染色晶状体前囊膜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B组用粘弹剂维持前房后直接进行连续环形撕囊.结果①连续环形撕囊成功者,在A组为97.5%,在B组为68.2%,两组差异极具显著性意义(P<0.001);②A组中,1只眼出现前囊膜向赤道部撕裂,但未造成后囊破裂;B组中,10只眼发生后囊膜破裂及部分玻璃体脱出,需要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结论染色剂辅助撕囊技术,对于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患者,可以明显提高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使这类患者的超声乳化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截囊仪在现代白内障手术中的使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老年性白内障90眼分别采用手工和超声截囊仪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术,对处理过程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性白内障前囊膜切开的撕囊时间手工连续环形撕囊组平均为(36±7.8)秒,超声截囊仪连续环形撕囊组平均为(16±3.6)秒,两组比较,环形撕囊在超声截囊仪比手工连续环形撕囊获得更快(P〈0.01)。结论超声截囊仪在老年性白内障前囊膜切开术中操作容易掌握,而且快速、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囊膜染色剂在治疗白色白内障中,是否有助于连续环形撕囊的顺利进行及白内障手术的顺利完成.方法 将157例(160眼)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79例(80眼),对照组78例(80眼),染色组使用囊膜染色剂,对照组不使用囊膜染色剂,比较2组术中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晶状体后囊破裂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情况,术后视力、前房炎症反应、角膜、人工晶状体有无被染色及后囊混浊情况.结果 染色组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率均为97.5%,均高于对照组(χ2=32.107,32.107,P=0.000,0.000),晶状体后囊破裂率2.5%,低于对照组的18.8%(χ2=11.123,P=0.001).染色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力优于对照组.2组的前房炎症反应、晶状体后囊混浊等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染色组术后角膜、人工晶状体未见被染色,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囊膜染色剂目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术中可以看清前囊,使连续环形撕囊顺利进行,人工晶状体稳定地位于囊袋内,增加了白色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潘家权 《广东医学》2003,24(3):322-322
连续环形撕囊术可以形成光滑、完整的前囊膜开口 ,有利于白内障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准确植入在囊袋内 ,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白内障手术中。然而 ,连续环形撕囊术必须在手术显微镜下能够清楚看见晶状体前囊膜和眼底红光反射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 ,对于一些白内障 (如过熟期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等 )不能获得眼底红光反射 ,撕囊时难以辨清撕囊的边界和走向 ,较容易产生囊膜放射状撕裂、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甚至晶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本文应用晶状体囊染色剂可使晶状体前囊膜染色 ,从而增加其可见度 ,使白色白内障的连续…  相似文献   

9.
连续环形撕囊操作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最关键的步骤,完整的连续环形撕囊有助于在囊袋内进行各项操作及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而由于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前囊膜可见性差,难辨清撕囊口的边界及走向,盲目撕囊易造成前囊膜向赤道部放射状撕开,引起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及晶状体核碎片脱人玻璃体腔内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我们采用吲哚氰绿染色技术给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患前囊膜进行染色后行环形撕囊,提高了撕囊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0.1%台盼蓝(Vision blue)染色在缺乏眼底红光反射条件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操作注意点。方法2l例21只眼。采用前房空气泡下染色法,4号钝针头抽取Vision blue 0.1-0.2ml,自辅助切口注入到前囊膜中央表面。留置2-3s灌注液置换出空气和多余染料,应用撕囊镊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操作。结果19眼前囊膜1次均匀着色,2眼经过2次染色后着色均匀,撕囊全部成功顺利,在后续的超声乳化手术中保存的囊袋边界清晰,完整率为100%(21/21),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未见与染色有关的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台盼蓝染色是1种简单安全的技术,提高了前囊膜的可见度,有助于术中的连续环形撕囊和整个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公认连续环形撕囊术是最理想的前囊膜切开方法。我们对86眼白内障选用高频透热截囊取得满意效果。这种撕囊技术对于处理外伤性、儿童先天性、成熟或过熟期白内障等复杂囊膜特性的白内障有明显优势。高频透热截囊器通过绝缘微电极透热熔化组织,使环行撕囊变得更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吲哚氰绿行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对全白色白内障在超声乳化手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效果及术后反应。方法:对80例80眼全白色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手术,术中使用0.5%吲哚氰绿0.1ml注入前房行晶状体前囊膜染色,观察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及术后反应。结果:80眼染色后一次连续环形撕囊成功74眼,成功率为92.5%,6眼出现一处放射状裂口,但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用0.5%吲哚氰绿溶液行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对成熟期或过熟期全白色白内障有助于手术中行连续环形撕囊,有利于超声乳化手术的顺利进行,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囊膜染色剂在成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囊膜染色剂(台盼蓝和吲哚青绿)在成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成熟期白内障随机分为台盼蓝组、吲哚青绿组和未染色组.采用前房气泡下染色法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比较撕囊成功率、超声乳化参数、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及眼压.结果台盼蓝和吲哚青绿均能充分着染前囊膜,撕囊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7%,明显高于未染色组的80%.3个组的超声乳化参数、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及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囊膜染色剂台盼蓝和吲哚青绿均可显著提高成熟期白内障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许兆民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11-1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中后囊浑浊的处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68眼手术中发现后囊浑浊的白内障患者,按常规完成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在后囊膜旁中央区刺小口,自此口向后囊膜与玻璃体前界膜间注入黏弹剂,用撕囊镊做直径3~4mm的连续环形撕囊。再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现后囊浑浊行后囊环形撕囊的68眼,对其中12眼儿童白内障和3眼术中玻璃体脱出者,予以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人工晶状体均成功植入囊袋内。术后视轴区清晰,无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口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是治疗白内障后囊浑浊的安全有效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浓度的蓝域Vision Blue(0.03%台盼蓝)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对于连续环行撕囊术的帮助及整个手术能否安全顺利进行。方法43例43只白色白内障眼在术中用0.1ml蓝域稀释为0-2ml直接注入前房,观察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情况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43例43眼晶状体前囊膜均一次性均匀着色,连续环行撕囊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低浓度的蓝域染色是一种有效的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前囊膜能见度,有利于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撕囊方法。方法:对76例76只眼,应用一种手法撕囊。向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在上方用截囊针截开晶状体前囊约2 mm,用囊膜剪在晶状体前囊截囊口两端呈钝角剪开前囊膜约2~3 mm,再用撕囊镊夹持前囊右侧角逆时针完成撕囊。结果:76只眼白色白内障应用此方法环形撕囊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超声乳化手术顺利完成。结论: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截囊联合剪切撕囊简便、安全、有效,其可显著提高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便于掌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台盼蓝在剥脱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手术中是否有助于连续环形撕囊的顺利完成。方法:77例(77眼)随机分为两组,染色组42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染色组使用台盼蓝囊膜染色剂,术中观察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后囊破裂情况、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染色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88%,后囊破裂率9%,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率9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视力染色组0.378,对照组0.260,术后一周视力染色组0.467,对照组0.360,术后6个月视力染色组0.486,对照组0.380,染色组视力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台盼蓝染色剂在剥脱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手术中应用是安全的,提高了连续环形撕囊的效率,增加了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浓度的蓝域VisionBlue(0.03%台盼蓝)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对于连续环行撕囊术的帮助及整个手术能否安全顺利进行。方法43例43只白色白内障眼在术中用0.1ml蓝域稀释为0.2ml直接注入前房,观察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情况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43例43眼晶状体前囊膜均一次性均匀着色,连续环行撕囊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低浓度的蓝域染色是一种有效的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前囊膜能见度,有利于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囊环形撕囊制作起始瓣对玻璃体前界膜完整性的影响。方法 对 4 2眼后囊膜增殖白内障手术于摘除白内障后在后囊膜旁中心处用破囊针头作表浅划痕 ,擦出起始瓣 ,再沿起始瓣边缘撕开一直径约 3~ 4mm的圆孔 ,再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全部术眼玻璃体前界膜均完整 ,后囊膜中央均有一透明类圆孔。结论 经改良的后囊环形撕囊起始瓣的制作能安全有效地保持玻璃体前界膜的完整性 ,防止后囊环形撕囊术中玻璃体溢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0.5%吲哚青绿溶液囊膜染色辅助撕囊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接受吲哚青绿溶液染色的61只眼成熟期、过熟期白内障的撕囊成功率及超声乳化术后的并发症等有关情况。结果经吲哚青绿囊膜染色后61只眼成熟期、过熟期白内障的环形撕囊成功率为100%,门诊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发现与染色有关的角膜内皮受损、虹膜炎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结论若能正确掌握染色和撕囊技巧,吲哚青绿囊膜染色可显著提高成熟期白内障撕囊成功率,既安全有效又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