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近视是一个多因素疾病,遗传和环境在近视的发生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对近视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在对近视相关因素的研究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关注的焦点从遗传、近距离活动等方面转移到户外活动上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群分别对户外活动和近视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不相一致,有研究证实户外活动对近视具有保护性作用,也有研究发现二者并无相关性。对户外活动与近视相关性的研究将为近视的预防、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50 年来,近视的发病率急剧增加[1],儿童过早地发生近视以及错误的治疗会造成近视快速发展,不但导致屈光度增加,更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眼部并发症[2,3]。近视管理白皮书是在教育部等8 部门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基本框架下,面向全国视光工作者以及近视患者,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制定出可信、可行、可及的近视管理规范方案。本共识是在对国家策略和实施方案等有关精神充分研究和认知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近视科学研究和我国近视发病特征提出的,旨在保障近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开展,规范近视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视人群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对近视的发病机制和防控措施的研究迫在眉睫。近年来对生物钟在近视发展中起到的作用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兴趣,现本文从生物钟在近视发展中对眼轴、视网膜、脉络膜的影响,当代社会与生物钟紊乱角度做一简单的综述,以期为近视发病机制以及防控措施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近视种类与年龄,屈光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少年近视615只眼采用阿托品麻痹调节后验光,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屈光学组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假性近视占9.27%,混合性近视占42.28%,真性近视占48.46%。年龄愈小、常态调节下近视屈光度愈低者,假性近视愈多;年龄愈大、常态调节下近视屈光度愈高者,真性近视愈多。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深对近视本质的认识,特通过多项指标(视力、屈光度、眼底等)观测包括为期三年的随访比较,对220例近视患者进行了中医辩证分析,发现近视与近视眼为两个不同概念。按家史,病机,进程及后果等情况,可将近视分成三种互无联系,各具特点的症状性近视,单纯性近视眼及变性近视眼。据此认识,可有助于对近视眼进行科学,合理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视盘近视弧形斑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对20例随诊中近视弧加宽,并做过散瞳验光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诊期1-5年,平均2.9±1.3年。初诊时年龄5-16岁,平均年龄9.4±3.7岁,监测近视弧改变采用立体眼底照相,用计算机图象系统,将先后照的立体像对校正、叠加,快速交替显示两幅的立体像,对有变化的部分有跳动感。在立体镜下可观察到视盘斜入,并进行近视弧宽度的测量。结果显示:1.近视弧的宽度与近视程度呈正相关,2.轻度近视的弧型斑仅颞侧改变,高度近视的萎缩弧除颞侧外,在视盘的上下方,甚至鼻侧均可出现。3.此方法评价近视轴性改变客观、敏感。  相似文献   

7.
挫伤性近视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球钝挫伤中挫伤性近视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45例(眼)挫伤性近视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挫伤性近视多数表现为轻中度近视,占86.67%。结论 近视的程度与致伤力量的大小有密切关系,致伤力量越大,眼部损伤愈重,并发症愈多,近视程度愈高。不需特殊处理,一般历时1~2周,多数在1个月内恢复。  相似文献   

8.

眼的调节是指睫状肌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屈光力,使物体在视网膜形成清晰像的过程,当眼的调节能力不足时,成像焦点落于视网膜后的区域,容易形成远视离焦,引起眼轴增长,导致近视的发展,且研究发现多数近视患者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调节功能障碍。近视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健康问题,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急剧升高,如何预防及阻止近视的发生、发展是一大难题。既往研究发现眼调节功能障碍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联系,调节功能相关参数的测量对近视的防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综述近视与眼调节功能的相关性,以期为近视的防控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国际近视研究学会发布了一系列近视防控研究白皮书,主要涉及近视的定义和分类、近视干预、近视相关临床试验及仪器、行业准则和伦理考量、临床管理指南、近视的正视化和近视的实验模型以及近视的基因学等一系列内容。本文对上述系列白皮书涉及的临床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及解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近视程度对于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NFL )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120例近视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视力及屈光检测,然后根据测评结果将其分成3组,即低度近视40例,中度近视40例,高度近视40例,选取同期进行视力检测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OCT对4组受检者的RNFL进行检测,分析不同近视程度对于RNFL厚度的影响。结果低度近视组患者的RNFL数据和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其他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近视程度越高则患者的RNFL厚度逐渐降低。通过对RNFL厚度检测可判断患者的近视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深对近视本质的认识,特通过多项指标观测包括为期三年的随访比较,对220例近视患者进行了中医辩证分析,发现近视与近视眼为两个不同概念。据此认识,可有助于对近视眼进行科学,合理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实验性形觉剥夺性近视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实验性近视眼模型研究的发展,对其形成机制的探讨取得一定成果。近年,尤其对形觉剥夺性近视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因为其与人类近视有很多相似之处。本综述就实验性形觉剥夺性近视的诱导方法、不同诱导方法的相应机制、不同物种的动物诱导性近视的异同、及有关形觉剥觉性近视形成中的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的作用作一综合阐述,从而对形觉剥夺性近视从诱导方式到其发生机制有一综合认识。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汕尾市2所重点中小学生近视的调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调查广东汕尾市中小学生近视发生、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502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及屈光状态的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学生近视的检出率及近视程度;学生父母的屈光状态、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结果学生近视的平均检出率为54.79%,小学生为33.33%,中学生为78.16%;近视的发生随学龄的上升而增加,近视的屈光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学习行为和长时间的阅读是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非球微透镜对低度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2-05-1/31在我院就诊的7-12岁低度近视患者100例。根据配镜意愿分为两组:配戴单光眼镜组50例、配戴高非球微透镜组50例,均取右眼参数分析。比较两组戴镜后6mo,1a近视增长量(绝对值)、眼轴(AL)增长量、低度近视进入中度近视率、AL负增长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戴镜6 mo,1 a后配戴高非球微透镜组近视度数增长量低于配戴单光眼镜组,AL增长量小于配戴单光眼镜组(均P<0.001); 戴镜6 mo AL负增长率明显高于配戴单光眼镜组(P<0.001); 两组患者进入中度近视率无差异(P=0.62); 但戴镜1a后配戴高非球微透镜组进入中度近视率明显低于配戴单光眼镜组(P<0.001),两组间AL负增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对比配戴单光眼镜组患者,配戴高非球微透镜对低度近视患者6 mo近视度数增长控制率为88.2%,AL增长控制率为90.0%,低度近视进入中度近视控制率为66.7%; 戴镜1 a近视度数增长控制率为75.6%,AL增长控制率为69.2%,低度近视进入中度近视控制率为88.9%。结论:对于7-12岁的低度近视儿童青少年,高非微透镜在控制近视效果上远优于单光眼镜,是低度近视防控的优质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对同卵双生子近视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视的真正原因尚未定论,多数认为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低度近视为多因子遗传,对近视发展原因是个值得探讨问题,部分人认为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对16对同卵双生子近视加深程度进行观察和初步探讨。1 对象与方法多年门诊随机选择16对(32人)同卵双生子的单纯近视,年龄在11~15a,父母无近视,身体素质各方面均与同龄人相仿,原有视力正常记录,发现视力下降1a以内,初诊排除其他眼疾,用10g·L-1阿托品滴眼每日三次,3d后专人检影验光,3wk后复光,以后每年用5g·L-1复方托品酰胺,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眼球挫伤致近视的因素。方法对20例眼球挫伤致近视的情况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观察治疗后10例近视度数均逐渐减小,平均恢复时间约3周。结论眼挫伤致近视由多种因素引起,经治疗后大部分视力可恢复。  相似文献   

17.
探讨近视初发阶段公立小学学生近视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青少年近视的防控提供思路。方法:横断面研究。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杭州市拱墅区1 004名三年级小学生进行近视相关问卷调查以及眼部参数检查。研究对象在睫状肌麻痹验光后,等效球镜度(SE)≤-0.5 D 归入近视组,SE>-0.5 D归入非近视组;组间参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同时以近视/未近视组为因变量分别与其他协变量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杭州市拱墅区公立三年级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32.3%,男生的患病率为29.2%,女生的患病率为35.4%,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43,P=0.035);第2季度出生的研究对象近视患病率较第1季度出生(χ2 =4.30,P=0.041)以及第 4季度(χ2 =12.06,P<0.001)出生的高。以近视组/非近视组为因变量作二元逻辑回归显示:父亲近视程度(OR=1.509,P<0.001)、母亲近视程度(OR=1.360,P<0.001)、女生(OR=1.329,P=0.049)、放学后视近时间(OR=1.467,P=0.034)、寒暑假视近时间(OR=1.352,P<0.001)、放学后视中距离时间(OR=1.626,P=0.045)和寒暑假视中距离时间(OR=1.860,P<0.001)为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放学后户外活动时间(OR=0.618,P<0.001)、寒暑假户外活动时间(OR=0.823,P=0.004)为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在杭州市拱墅区近视初发阶段的小学生中,女生近视患病率高于男生。出生于第 2季度的学生近视患病率比出生于第1季度和第4季度的学生高一些。过多的近、中距离和过少的户外活动是导致近视发病的原因,学习日之外,寒暑假期间也应该减少近、中距离用眼并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杨君 《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2(6):576-576,F0003
目的探讨近视原因,并对在校学生视力保健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视力检查方法,对574名18~25岁大中学校的青年学生进行视力调查。结果在此年龄组中近视发病率并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且近视发病率在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青年男女各方面发育都已成熟,眼轴长短已达成人水平,近视率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与学生阅读、书写时间过长有关。女生近视发病率明显高于男生,与女生不爱户外活动、不喜欢体育锻炼、偏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近视问题已成为重要 的社会问题之一。现阶段,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2.7%,同时出现近视低龄化趋势,而且高度近视比例也居高不下[1]。2021年,李玲教授发布的《信息化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报告》[2]显示,未来在中国全人口中至少有9.6亿近视人口。近视已成为最影响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的疾病。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关系着国家的战略发展,近视管理刻不容缓。2019年,由行业专家撰写的《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3]给出了科学及有效的近视管理方法和手段。随着近视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地补充并升级,临床上需要根据个体自身条件综合考量,给予儿童青少年以科学的、个性化的近视管理方案。基于此补充编撰《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 1? 近视阶段的划分 2? 近视的监测 2.1 近视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技术 2.2 视力的监测技术 2.3 眼屈光度的监测技术 2.4 眼轴的监测技术 2.5 眼部健康的监测技术 3? 近视管理技术 3.1 进展性近视管理技术的应用及进展 3.1.1 角膜塑形镜的应用及进展 3.1.2 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应用及进展 3.1.3 特殊设计框架眼镜的应用及进展 3.1.4 药物的应用及进展 3.2 近视管理技术的联合应用 3.2.1近视管理技术的联合应用适应证 3.2.2 近视管理技术的联合应用方案 3.2.3 近视管理技术的联合应用有效性判断 4? 特殊人群的视觉健康监管 4.1 0~6岁儿童的视觉监测与管理 4.2 高度近视人群的视觉监测与管理 5? 近视管理机制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20.
近视眼的临床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视眼是一种严重危害青少年视力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何预防和治疗近视、防止近视的进展是当今眼科学界的重大课题。在近视的发病机理方面,至今仍众说纷纭,归结起来不外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1]。尽管许多眼科学者在眼色素膜炎的免疫学和免疫病理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尚未有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近视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报道。而这种从免疫学观点出发的病理学研究能够促进对近视的治疗新见解以及近视发病机理新概念的形成[2]。近视的免疫学研究也将从根本上为预防、控制和治疗近视开辟一条广阔的途径。本文仅就近视的临床免疫学研究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