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癌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东东 《现代康复》1998,2(3):260-260
大约90%的肝癌与HBV或HCV感染有关,这些病毒的感染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中的部分患逐渐发展为肝细胞癌。从免疫学角度来看.血液中S抗原(HBsAg)为阳性的持续携带比非HBsAg携带其肝癌(HCc)发生率高100倍。从流行病统计学角度,HBV感染地理分布与HCC的发生率也非常一致。本拟就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摘要 例1:男,42岁.因乏力、纳差、流涎2周,于2002年4月18日入院.1998年诊断为"乙型肝炎",无酗酒史、无家族性遗传病史.查体:T 36.6 ℃,P 78次/min,R 19次/min,BP113/75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巩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及腹壁静脉曲张,流涎,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  相似文献   

3.
免疫抑制剂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往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由于免疫功能状态改变,可能导致HBV复制再活跃,引起肝功能受损,甚至发生爆发性肝衰竭。早期应用核苷类似物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能减少HBV再激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引言:乙型肝炎感染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5%的人受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在某些国家,这一数字达10~20%。在美国,疾病管理中心(CDC)估计现在每年有200000人感染,其中6~10%将成为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携带者。新疫苗: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被动免疫,给接触过乙型肝炎的个体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这种免疫球蛋白制剂含高效价抗乙型肝炎的抗体,提供快速保护作用。本法的不足之处是保护作用不完全和不持久,须每月重复注射才能保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手术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对预防肝癌复发的效果及影响。方法将20例并发乙型肝癌病毒复制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单纯接受了肝癌根治术;治疗组10例,在肝癌根治术后应用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HBV DNA定量,Child-pugh积分及生存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改善明显(P<0 01);术后12月月个时,治疗组HBV DNA定量水平及Child-pugh评分明显小于治疗1个月时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3.4±2.2)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15.1±2.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术后给予抗HBV治疗对预防肝癌复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严重性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慢性HBV感染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HBV再激活并肝功能损害加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HBV再激活后均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其中4例症状相对较轻、无并发症的患者1个月内出院,2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治疗43.52 d出院,5例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进展至肝衰竭,经积极治疗后死亡,病死率达45.46%(5/11)。结论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前患者应筛查HBsAg和抗-HBc,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降低HBV再激活相关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和治疗中都应使HBV降至尽可能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HBV持续感染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密切相关,其HCC发病率是无HBV感染者的100倍.全世界每年死于慢性乙肝的人约100多万,死于与HBV感染相关的HCC的人有10万多人,HBV持续性感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心身健康.因此,HBV持续感染的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受到重视,本文将近来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乙型肝炎病毒在一定的选择压力下,由于其具有的一些特征,导致比其他DNA病毒更易出现变异。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可产生HBeAg阴性变异株;前S/S区的基因变异可导致HBsAg的漏检;BCP突变和前S缺失突变可增加肝细胞癌的发生概率;P基因变异主要见于耐药性突变;X基因的变异与肝脏癌变形成相关。对于突变株的检测应采用一定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翀  张明 《新医学》2010,41(11):701-703,707
自发现乙型肝炎病毒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以来已有30多年历史,但其发病机制仍不甚清楚,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较多争议。该文从流行病学、病理与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对其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2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符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PHC诊断标准的265例患者的HBV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265例PHC患者中,HBsAg阳性241例(90.9%),其中HBV DNA阳性201例(75.8%),抗-HBe阳性167例(63.0%),而在167例抗-HBe阳性者中HBV DNA阳性141例(84.4%).结论:HBV感染是PHC发生的重要的始动因子,大部分PHC病人中存在HBV DNA活动性复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癌(HC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慢性HBV感染患者25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阶段不同分为3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6例作为CHB组、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92例作为LC组、HCC患者119例(包括初发者55例、复发者45例、经治者19例)作为HCC组,并对初发HCC患者进行TNM分期。所有患者常规检测血清总胆红素、清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凝血酶原时间、AFP和AFP-L3,比较不同组别之间各项目表达水平和阳性率差异。结果 CHB组AFP水平、AFP阳性率明显高于LC组,HCC组AFP-L3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L3诊断初发HCC患者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AFP,晚期[TNM(Ⅲ+Ⅳ)期]HCC患者AFP水平和AFP-L3阳性率均高于早期[TNM(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和复发HCC患者AFP水平、AFP和AFP-L3阳性率均高于经治HCC患者,但只有复发和经治HCC患者AFP-L3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 AFP-L3对HCC有较好的诊断特异度和准确度,并且与肿瘤阶段、治疗及复发与否相关。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引起中国急、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感染后会引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最后甚至发展成肝癌。快速、准确、特异地诊断乙型肝炎对于其治疗、预后及转归至关重要,其中基因诊断技术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亚型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探讨HBV基因亚型与终末期肝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国北方地区HBV感染的肝硬化标本101例、原发性肝癌标本178例,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HBV DNA进行基因型及亚型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HBV基因亚型与终末期肝病的相关性。结果在279例HBV感染者组织或血清样本中,HBV Ba基因亚型7例(2.5%),C2亚型253例(90.7%),Ba和C2混合型19例(6.8%),未发现其他基因型。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HBV基因型及亚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在肝硬化患者中各种基因亚型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P=0.618),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P=0.692),总胆红素(TBIL)水平(P=0.1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肝癌患者中各种基因亚型的HBeAg阳性率(P=0.563),ALT水平(P=0.940),TBIL水平(P=0.31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基因型在北方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以C2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高发区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 GN)在人群中发病率也较高 [1 ]。当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现综述如下。1 发病机理本病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但多数学者倾向下述观点。1.1 HBV抗原与抗体复合物致病 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已证实HBV抗原与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内同一位点沉积 [2 ]。HBV相关性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在肾内的沉积可引起肾脏的免疫损伤。目前一般认为肾小球内皮下及系膜区沉积的大多是来自循环的免疫复合物 ,而上皮下的免疫复合物则多是原位形成的 [3 ] 。1.2 细胞免疫损伤致病 研究表明 H…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P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占全球死亡数的45%。为了探讨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相互关系,作者回顾分析102例PHC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epatitisBVirusRe latedGlomerulonephritis,简称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乙肝病毒 -GN)是指乙肝病毒直接或间接诱发的肾小球肾炎 ,经血清免疫学及肾活检免疫荧光所证实 ,并除外肝、肾两种疾病无关的同时存在 ,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病因引起肝肾病变的一种疾病。1 发病机制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 ,可能的机制有 :1.1 乙肝病毒抗原 -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起免疫损伤 可有两种形式致病 :1.1.1 循环免疫复合物 人体在感染乙肝病毒后 ,依次在血中产生抗HBc、抗HBe和抗HBs,可能…  相似文献   

18.
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其中以HBV感染为主 ,另外还有HCV、TTV等。HBV的持续感染和宿主的免疫反应是导致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对肝癌患者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研究较多 ,对肝癌患者的HBV感染量尚未见有报道。1994年首次报道了HBVDNA前C区C基因启动子(BCP) 176 2位由A变为T ,176 4年由G变为A的双突变 ,BCP双突变与爆发性肝炎有关 ,且可能是导致HBV长期持续感染的原因。为此 ,我们对 114例肝癌患者进行了HBVDNA含量及BCP变异的检测 ,以研究肝癌患者的HBV感染量及与BCP变异的关系。1 材料与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在接受抗肿瘤化疗及应用免疫抑制剂之前1周开始应用拉米夫定口服防止乙肝病毒的再激活。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肝病科的医师能够掌握,而由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就诊于肿瘤、肾病、器官移植、风湿免疫、眼科等其他专科时,对于预防用药不甚了解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本文报道i例就诊于我院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治疗,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4岁,因皮肤巩膜黄染3d入院,患者8月余前出现右鼻塞伴流脓涕,行穿刺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大细胞(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查肝功能正常,HBsAg及丙型肝炎抗体均阴性,MRI示:右侧下鼻甲黏膜稍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