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种沙门氏菌病中,除伤寒及付伤寒较常见外,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为数也不少。国内报导,鼠伤寒菌所致的肠炎在小儿占90%,伤寒型占7%,败血疡型仅占2%。成人报导不多。现将我院内科经血和骨髓培养证实病原菌的二例介绍如下:病例介绍例1 王××,男、36岁,青海籍,农民,住院号107168。主诉于入院前1月,受凉后发热,体温高达39℃以上,伴寒战,多汗,咳嗽,痰黄带少量血。乏力,纳差。在当地县医院经用红霉素、氯霉素、新型青霉素。住院期间曾拉鲜血便3  相似文献   

2.
从血液中培养出因食用变质鱼罐头引起乙型付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一例李秀,张军,钱振华我们从一幼儿患者血液中,因食用变质鱼罐头引起乙型付伤寒沙门氏菌感染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患儿,男,3岁。于入院前4天食用变质鱼罐头,食后不久即开始腹痛,以下腹部为著,腹泻...  相似文献   

3.
伤寒、付伤寒杆菌感染在临床上引起黄疸很少报导。近年来由于生活条件改善,机体抵抗力增强,虽在确诊前已接受抗生素治疗等多种原因,临床上出现轻型化和不典型趋向,其临床表现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临床医务工作者对此认识不足,常易误诊为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我院自1989年1月~1991年12月,共收治264例伤寒、付伤寒患者中,有11例出现黄疸(4.2%)。其中伤寒188例中,9例出现黄疸(4.8%),付伤寒76例中,2例出现黄疸(2.6%)。此11例患者,均以急性黄疸型肝炎收入院,入院后患者仍持续发热不退,抽血作肥达氏反应或作血细菌培养,证实为伤寒、付伤寒杆菌感…  相似文献   

4.
伤寒、副伤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现将我院内科10年来收治共230例作一临床分析。材料分析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及阳性血培养者102例(占44.4%);2.临床症状及有肯定诊断价值的肥达氏反应者107例(占46.5%);3.典型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证实者21例(占9.1%)。伤寒、副伤寒的比例:230例中199例为伤寒,占86.5%;17例为副伤寒甲,占7.4%;13例为副伤寒乙,占5.7%;1例为 C 群沙门氏菌(因设备条件未能进一步确定为付伤寒丙或其他沙门氏菌)占0.4%。此种分布情况与国内戴氏报告者大致相同。性别、年龄及职业:伤寒、付伤寒男女之比例为  相似文献   

5.
1.本文分析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內科五年来收入住院之伤寒、付仿寒患者538例。其中伤塞463例,付伤寒甲22例,付防寒乙52例,付伤寒丙1例。伤寒与付伤寒之比例为6.17:1,較国內其他文献为低。在付仿塞中以付伤寒乙为最多。 2、兰州发生之伤寒、付伤寒以9、10.11諸月之发病率为最多。20—29岁之患者为最多,职业以工人最多,学生、干部次之。 3、普遍分析了症状和体征,无論伤寒或付仿寒以起病緩慢者为多,热型以稽留热为最多,消化道症状以食慾不振最多,腹痛,腹泻次之,肝脾肿大206例占38.29%,蔷薇疹286例占43.86%,神經症状占110.22%,相对緩脈占69.14%。 4、实驗室检查:白血球減少者最多,由3,000—7,000者393例,占72.13%。嗜伊紅細胞为“零”者占83.83%,50/立方毫米以內者占13.75%。細菌培养中,血培养之阳性率較高,在特效药物治疗后,大便培养之阳性率显然減低。細菌培养阳性而肥达氏反应始終阴性者占14.49%,較一股文献为高。 5.介紹了誤診之症状和体征及其在流行病学上之意义。 6、討論了白血球減少和嗜伊紅細胞減少的机制問題。 7、討論了細菌培养阳性而吧达氏反应始終不出现的机制问题。 8.关于治疗問題的探討: (1)討論了伤寒、付伤寒459例採用合霉素、合霉素加穴封,呋喃西林及土霉素的疗效問题。 (2)初步肯定了呋喃西林对伤寒、付伤寒有效.土霉素疗效不佳:合霉素加穴封似較单用合霉素为优。 (3)小剂量合霉素治疗后,反应較少,复发率較小。  相似文献   

6.
茲将我科自1972年6月至1978年12月底7年半所收治的小儿伤寒、付伤寒81例作一临床分析,以供参考。 診断依据:(1)临床持續高热伴有白細胞減少,嗜酸性細胞降低;(2)肥达氏反应阳性;(3)血或粪便培养伤寒或付伤寒菌阳性。一、一般材料: 本組81例中伤寒53例(65.4%),付伤寒28例(84.6%),伤寒与付伤寒之此为1.89∶1。付伤寒中以乙型最多,計25例占89.2%,甲型仅3例,丙型未发现。說明  相似文献   

7.
伤寒与付寒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解放以来,通过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和预防注射,这种传染病已大大减少。为了解近几年来伤寒与付伤寒病人在症状及诊疗方面有何特征,现将我院1972—1980年确诊的165例作初步分析。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从1972至1980年我院收治经确诊的165例病人,其中伤寒136人,付伤  相似文献   

8.
鼠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是临床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在各种沙门氏菌属感染中,除伤寒及付伤寒甲、乙、丙外,鼠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也较常见,在小儿肠道感染性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现将我院三年来各型鼠伤寒感染择其资料完整的住院病人71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元谋县2006-2015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元谋县2006-2015年10年的伤寒副伤寒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元谋县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661例,年均发病率30.68/10万。其中伤寒病例562例,占85.02%;副伤寒病例99例,占14.98%。主要分布于元马镇、黄瓜园镇和老城乡,占发病总数的64.90%;发病人群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占82.91%;以食源性传播为主,不同月份均有散发,并有上升趋势。结论元谋县伤寒副伤寒是一个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要针对流行特征实施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以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流行或暴发。  相似文献   

10.
1984年春季,我院儿科病房发生了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院内感染(以下称鼠伤寒)。据当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体征,最后经病原学检查确诊为鼠伤寒的16例患儿,约占同期住院病人的21.5%。通过这16例的临床分析,深感鼠伤寒感染及其预后与抗生素的应用有密切关系,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6例中男12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3:1。全部病例均为婴幼儿,其中1岁及1岁以下12例,占患儿总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腹泻儿童粪便培养沙门菌及药敏实验结果分析,了解南宁市区儿童感染沙门菌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SBG增菌液增菌、显色皿培养、血清学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在检测的1400份腹泻儿童病例中,培养出43株25种血清型的沙门菌,其中鼠伤寒沙门菌检出最高为14例。1岁以下婴幼儿感染沙门菌的比率占81.4%。1年中第三季度沙门菌检出率高达48.8%,检出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药敏结果显示,阿米卡星等5种药物敏感率在90%以上,每种药物均有耐药菌株。结论:沙门菌感染在儿童腹泻病例中常常可以见到,尤其是鼠伤寒沙门菌造成的感染居多。1岁以下婴幼儿为易感人群。沙门菌感染与地区的气候和食源性感染有关。合理使用药物是有效治疗沙门菌感染,避免耐药菌株产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成都市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腹泻儿童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为食品安全控制及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腹泻儿童72株肠道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培养5934份粪便标本只检出伤寒沙门菌、乙型副沙门菌、丙型副沙门菌三种血清型72例(检出率1.2%),伤寒沙门菌、乙型副沙门菌、丙型副沙门菌检出率分别25%(17/72)、69.4%(50/72)、5.6%(4/72)。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检出率总体呈逐年增高趋势,乙型副伤寒从2014年开始上升,伤寒从2016年开始上升。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全年除1月和2月份外均有检出,主要分布在5~11月占91.7%(66/72),6~9月是检出高峰占65.3%(47/72)。0~6个月患儿感染率低于7月~6岁患儿(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岁以下是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占88.9%(64/72)。感染数男孩∶女孩=1.3∶1。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头孢噻肟耐药率分别为84.7%(61/72)、29.2%(21/72)、8.3%(6/72)、2.8%(2/72)。结论成都市儿童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感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以3岁以下为高发;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其次为伤寒沙门菌;头孢噻肟敏感性较高,经验性用药首选头孢三代;临床医生应规范用药,改善卫生条件和习惯是目前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沂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市1956~2009年伤寒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956~2009年临沂市共发生伤寒病人12 097例,死亡7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6/10万,病死率0.58%;发病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年龄主要集中在15~40岁,占67.06%;农民和中、小学生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占75.81%;平原伤寒发病率高于山区;临床特征由典型转为不典型,流行菌株主要有M1、D2两个噬菌体.结论 应采取切断经水传播、免疫接种和敏感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控制临沂市的伤寒、副伤寒疫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疾病的病因及诊断方法,避免漏诊和误诊。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期间住我科的300例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各种检查明确诊断者有288例,确诊率96%。病因感染性疾病278例,占92.67%,其中,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205例,占感染性疾病的73.74%;结核23例,占感染性疾病的8.27%;肺炎20例,占7.19%;上呼吸道感染16例,占5.76%;败血症6例,占2.1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例,占1.44%;肝脓肿、细菌性痢疾、麻疹、胆道感染各1例,共占1.44%。非感染性疾病中肿瘤性疾病5例占1.67%;结缔组织病3例,占1.00%;其他:亚急性甲状腺类及药物热各1例,共占0.66%。原因未明者12例,占4.00%。结论感染性疾病是发热以为主要症状疾病的最主要病因。本组病例中,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发病率最高,占73.74%。结核及肺炎也占了相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疾病的病因及诊断方法,避免漏诊和误诊。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期间住我科的300例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各种检查明确诊断者有288例,确诊率96%。病因感染性疾病278例,占92.67%,其中,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205例,占感染性疾病的73.74%;结核23例,占感染性疾病的8.27%;肺炎20例,占7.19%;上呼吸道感染16例,占5.76%;败血症6例,占2.1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例,占1.44%;肝脓肿、细菌性痢疾、麻疹、胆道感染各1例,共占1.44%。非感染性疾病中肿瘤性疾病5例占1.67%;结缔组织病3例,占1.00%;其他:亚急性甲状腺类及药物热各1例,共占0.66%。原因未明者12例,占4.00%。结论感染性疾病是发热以为主要症状疾病的最主要病因。本组病例中,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发病率最高,占73.74%。结核及肺炎也占了相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正> 自1986年以来伤寒病例增多,且有数起水源性暴发,大多为具有多重耐药性的噬菌体M_1型菌株引起。因此,对其临床有关问题似有重新认识的必要。一、耐药菌株的发现及分布自1950年以来,国外已从散发性伤寒病例中分离出对氯霉素和其他抗生素耐药的伤寒杆菌,之后国内外都有报告。一般而言,对氯霉素耐药者<5~10%。河南曾于1979年分离到25株伤寒杆菌,氯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高达170~230μg/ml。个别地区在流行期间曾有报道90%以上菌株耐药,如1986年  相似文献   

17.
伤寒、付伤寒杆菌感染在临床上引越内疸很少报导。近年来由于生活条件改善,机体抵抗力增强,虽在确诊前已接受抗生素治疗等多种原因,临床上出现轻型化和不典型趋向,其临床表现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临床医务工作对此认识不足,常易误诊为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我院自1989年1月-1991年12月,共收治264例伤寒、付伤寒患中,有11例出现黄疸(4.2%)。其中伤寒188例中,9例出现黄疸(4.8%),付伤寒76例中,2例出现黄疸(2.6%)。此11例患,均以急性黄疸型肝炎收入院,入院后患仍持续发热不退,抽血作肥达氏反应或作血细菌培养,证实为伤寒、付伤寒杆菌感染所致。现将11例患临床诊治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西上林县2010—2019年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上林县2010—2019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数据,对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9年上林县共报告疟疾病例2 319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2013年病例数最多,为1 052例(占45.4%)。其中恶性疟1 774例(占76.5%),间日疟112例(占4.8%),卵形疟372例(占16.0%),三日疟26例(占1.1%),混合感染35例(占1.5%);病例以青壮年为主,男性为2 286例(占98.6%),男女比例为69∶1;病例以22~55岁年龄组最多,共2 205例(占95.1%);职业以淘金为主,共2 314例(占99.8%);病例全年均有报告,其中6月份病例最多,为608例(占26.2%),其次为7月份,为405例(占17.5%);病例分布于11个乡镇,其中明亮镇最多,为870例(占37.5%),其次为大丰镇544例(占23.5%),巷贤镇496例(占21.4%);感染来自非洲16个国家和东南亚3个国家,来自非洲感染共2 293例(占98.9%),虫种以恶性疟为主,为1 766例(占77.0%),其中加纳感染病例最多,为1 761例(占76.8%);来自东南亚感染共26例(占1.1%),虫种以间日疟为主,为14例(占53.8%),其中印度尼西亚感染病例最多,为14例(占53.8%)。结论上林县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进一步加强出国务工人员的疟疾监测和管理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慢性沙门氏菌带菌者的抗菌治疗常常是个问题。本文介绍7例慢性沙门氏菌带菌者,包括付伤寒乙4例、伤寒2例及isanqe沙门氏菌1例(见表)。带菌时间约1年至几十年,曾用过几种抗菌素治疗。其中1例伴有慢性骨髓炎,从瘘管中培养出付伤寒乙  相似文献   

20.
某舰1979年10月28日晨,突然连续发生胃肠炎患者86例,占该舰人员的44.1%,29日晚发病停止,在40h内共发病86例,重症者22例住院治疗,七天内复发3例,疫情迁延至22.9天才全部控制。 (一)病原鉴定发生疫情后,对全部病例均作了肥达式反应检查:付伤寒乙组1/40以上阳性71例(82.56%),1/80以上阳性有42例(48.83%),症状较重,血清学检查阳性有42例均作了大便培养,经广州防疫站培养复查、血清鉴定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该菌同属于沙门氏菌B组,故付伤寒乙反应也阳性。所以此次发病病原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所引起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