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随着MRI设备成像技术的成熟和普及,MRI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使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使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在恶性淋巴瘤诊断、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明确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患者40例,其中霍奇经淋巴瘤患者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3例;另选健康志愿者11例,行WB—DWI检查。在ADC图上分别测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淋巴结ADc值,其中恶性淋巴瘤患者于化疗前、第3周期化疗后在初次检查相一致部位再次测量淋巴结ADC值,并进行前后比较,同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结果:化疗前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平均ADC值为(0.67±0.42)×10^-3mm^2/s;行第3周期化疗后平均ADC值为(2.36±0.78)×10^-3mm^2/s;健康志愿者平均ADC值是(1.91±0.51)×10^-3mm^2/s。化疗前和第3周期化疗后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和健康志愿者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期化疗后和健康志愿者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DwI和ADC值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临床分期及疗效监测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基于平面回波技术(echo planar imaging, EPI)测定水分子布朗运动的、目前唯一能反映组织水分子微观运动的一项新成像技术.通过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cient,ADC)能定量研究分子弥散运动的程度.其在脑缺血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可.胶质瘤(gliomas)指神经上皮组织来源的、包括各型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肿瘤, 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0-50%,预后较差;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靠影像学资料.利用DWI对胶质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此将DWI在神经胶质瘤中的研究和前沿做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测量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恶性淋巴瘤初发患者15例,其中1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化疗后进行复查;另选健康志愿者10例。在3.0T磁共振上进行常规和DWI检查。在ADC图上分别测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的ADC值。10例复查患者在初次检查相一致部位再次测量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前后对比,同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DWI与常规T2W脂肪抑制序列比较,DWI能更敏感、更直观地显示淋巴结。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为(753.33±31.28)×10-3mm2/s,其中10例复查患者平均值为(1 088.32±51.28)×10-3mm2/s;化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P<0.05)。10例复查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结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平均ADC值为(1 264.20±71.60)×10-3mm2/s。15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淋巴瘤患者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DWI和ADC值测量为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测量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恶性淋巴瘤初发患者15例,其中1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化疗后进行复查;另选健康志愿者10例.在3.0T磁共振上进行常规和DWI检查.在ADC图上分别测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的ADC值.10例复查患者在初次检查相一致部位再次测量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前后对比,同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 结果 DWI与常规T2W脂肪抑制序列比较,DWI能更敏感、更直观地显示淋巴结.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为(753.33±31.28)×10-3mm2/s,其中10例复查患者平均值为(1 088.32±51.28)×10-3 mm2/s;化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54,P<0.05).10例复查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结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平均ADC值为(1 264.20±71.60)×10-3mm2/s.15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淋巴瘤患者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0T磁共振DWI和ADC值测量为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姜黄维  钱琦金  平林敏 《浙江医学》2017,39(11):897-89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方法61例AS患者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分为活动组37例、稳定组24例,利用DWI测定骶髂关节、L5椎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活动组ADC、rADC均低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ADC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DWI测定的ADC值能定量评估AS的临床分期,并评价AS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组和急性期组,所有患者均进行CT、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DWI检查。对比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磁共振DWI高信号显示情况,比较两组磁共振DWI弥散系数结果。结果:磁共振DWI诊断准确率高于MRI和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急性期组和急性期组患者磁共振DWI检查结果均为高信号表现,高信号显示率为100%。超急性期组相对弥散系数、健侧表观弥散系数、患侧表观弥散系数均高于急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磁共振DW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以明显高信号为表现,能及时、准确地发现病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8例肝局灶性病变(其中肝细胞癌17例,肝囊肿25例、肝血管瘤26例)行MRI平扫、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各病变弥散成像的信号特点,并测量正常肝脏和病变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结果肝局灶性病变在DWI上为高信号,随b值的增加信号有不同程度下降;当b值为400s/mm2时,肝细胞癌、肝囊肿、肝血管瘤的ADC值分别为(1.20±0.50)×10-3mm2/s、(3.10±0.41)×10-3mm2/s、(2.18±0.32)×10-3mm2/s,三者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细胞癌、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但不适宜对小病灶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 ,DWI)是一种在分子水平无创性检查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磁共振影像学方法 ,其在神经系统应用较多 ,主要是检查早期脑梗塞。近年逐渐被应用于骨肿瘤的诊断 ,主要用于鉴别脊柱的良性骨折和恶性骨折 ,判断肿瘤的坏死区 ,鉴别肿瘤术后软组织改变和复发等[1] 。1 基 本 原 理弥散 (diffusion)指分子的随机运动 ,即布朗运动。DWI显示的主要是细胞外水分子的弥散 ,另外还包括细胞内水分子的弥散、跨膜运动、微灌注等[1,2 ] 。以DWI常用的自旋回波序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或钼靶发现可疑的7例患者进行乳腺磁共振弥散成像,取两组不同b值分别计算表面弥散系数值(ADC),以及绘制时间-信号曲线,诊断结果与常规MRI比较并经病理证实。[结果]3例为恶性,2例为良性,2例为未见异常。DWI与常规MRI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疾病的敏感性较高,ADC值在良恶性鉴别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以及ADC值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前列腺15例、BPH32例、前列腺癌22例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分析DWI和ADC图表现.测量不同b值(b=400、500、700、800、1000s/mm^2)下前列腺癌区域、BPH及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CG)及外周带(PZ)的ADC值,并同时测量膀胱区域的ADC值.结果DWI和ADC图能清晰地显示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和外周带;BPH在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较均匀,中央腺体信号欠均匀;b=700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前列腺中央腺体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602±0.275)×10^-3 mm^2/s;和(1.884±0.378)×10^-3 mm^2/s;BPH组中央腺体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14±0.326)×10^-3 mm^2/s和(1.816±0.473)×10^-3 mm^2/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腺体非癌灶区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499±0.345)×10^-3 mm^2/s和(1.118±0.484)×10^-3 mm^2/s.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前列腺及BPH的ADC值,Pca组与正常前列腺组组间差异及Pca组与BPH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909,P=0.00),正常前列腺组与BP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前列腺的检查,能反映病变的病理变化,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组织及BPH的增生组织,ADC值可用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54例经肝穿刺活检确诊的肝纤维化病人利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分别测定b值为300、500、700s/mm2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各组ADC值的变化情况,并与病理改变作对照研究.结果 b值取500和700s/mm2时,随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ADC值依次...  相似文献   

13.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是救治发生缺血但尚存活的脑组织即缺血半暗带(IP)。因此,评价与判断IP对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IP的认识逐步深入。尽管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方法有不足之处,但仍为目前显示IP的最佳影像方法,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对评价IP常用的影像学方法进行综述,以了解各自特点和优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在中央区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病理检查证实为中央区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前MRI图像,包括T2WI、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从而得到中央区前列腺癌的影像特征,计算fMRI在中央区前列腺癌检测中的准确率。结果20例患者前列腺中央区显示完整,fMRI共提示恶性病灶26个,24个与临床病理诊断相符合,其中9个病灶与外周带界限不清,另外2个病灶与病理诊断不符合。1例患者病理检查提示侵犯外周带而MRI显示不明显。MRI功能成脉对中央区前列腺癌诊断准确率92.31%。结论fMRI能显示前列腺中央区,并能对中央区前列腺癌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正常乳腺组织与其表现扩散系数值(ADC)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同时行乳腺X线摄影及乳腺MRI检查的78例女性患者,根据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将乳腺分为四型:致密型(9例),多腺体型(27例),少腺体型(26例),脂肪型(16例)。乳腺X线摄片体位为头尾位及内侧斜位片,MRI检查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扩散敏感因子b=800/mm2。分别测量各组乳腺的ADC值并做统计。结果各组ADC均值中致密型(1.5±0.0006)×10-3 mm2/s ,多腺体型(1.7±0.0005)×10-3 mm2/s ,少腺体型(1.7±0.0004)×10-3 mm2/s ,脂肪型(1.1±0.0005)×10-3 mm2/s,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317,P<0.01);其中致密型与多腺体型间,致密型与少腺体型间,致密型与脂肪型间,以及多腺体与少腺体型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腺体与脂肪型间和少腺体型与脂肪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类型正常乳腺与其组织的ADC值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40例进行研究,分别进行b值=300 s/mm2,800 s/mm2,1000 s/mm2 DWI扫描,测量不同b值条件下前列腺癌区信号强度(S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前列腺癌患者在b=300 s/mm2时,25例患者DWI呈等低信号,7例稍高信号,8例高信号;b值=800 s/mm2时,11例呈稍高信号,29例高信号;b=1000 s/mm2时均呈高信号。随着b值增加,前列腺癌区信号强度及ADC值逐渐降低,不同b值条件下,信号强度及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b值增加,DWI对前列腺癌越敏感,信号对比越明显,但图像信噪比降低,在b值=1000 s/mm2时,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大范围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一种评价近乎全身多发病变的新的影像技术,能对全身病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其成像序列为STIR-EPI-DWI,可以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全身大范围扫描。在抑制正常组织背景信号的基础上,凸显病变,提高病变部位特别是恶性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现对大范围DWI在淋巴结病变中的可行性、局限性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40~70岁年龄段正常汉族人颅脑各区域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变化特点,建立正常中老年人群颅脑ADC值变化趋势的基准。方法选择30例无阳性颅脑病征的正常汉族受试者,按年龄段分为3组,使用GE Medical System 3.0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头部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测量额叶灰质、白质、壳核、丘脑及小脑感兴趣区ADC值,分析各年龄组不同区域脑组织ADC值的关系。结果同一年龄的正常中老年人不同部位的脑组织ADC值不同,其中以额叶灰质最高,其次为壳核、额叶白质与丘脑,小脑最低(均P<0.05)。不同部位脑组织左右两侧间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不同年龄段的正常中老年人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壳核、丘脑与小脑ADC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不同部位脑组织的ADC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且40-60岁上升趋势较缓,60岁之后除小脑外,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壳核、丘脑上升趋势加快。结论正常中老年人群同一部位脑组织的ADC值随年龄增长而上升,60岁之后总体上升趋势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