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调查青岛市区西部春季气传致敏花粉的种类和含量及其与花粉症发病的相关性,探讨引起春季花粉症的主要致敏花粉及临床特点。 方法 2015年3月1日至6月30日采用花粉采样器重力沉降法进行空气曝片花粉调查;对通过变应原皮内试验、鼻黏膜激发试验确诊的126例春季花粉症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 结果 2015年3月至6月青岛市西部城区春季花粉为7 486粒,主要气传花粉为松属、悬铃木属、桦木科、构属、杨属等;126例春季花粉症中有 43 例合并哮喘,占34.13%;并发眼结膜炎89例,占70.63%; 发生严重过敏反应1例。 春季花粉症皮试结果得出悬铃木属花粉的阳性率最高,为 38.10%,其次为杨属35.72%,松属32.53%,桦属30.16%。 结论 青岛市西部城区春季主要致敏花粉是悬铃木属、杨属、松属、桦属,是引起春季花粉症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2.
青岛地区气传花粉及其致敏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青岛市气传花粉的种类、数量和飘散规律,并进行花粉致敏性测定,为花粉症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重力沉降法用叶氏采样器,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分别在青岛市东部和西部设立花粉曝片点,每日曝片.此外,我们在525例疑诊花粉症病人和110例正常个体中进行了春、秋季10种花粉浸液的皮试.结果 东部全年花粉总量为8325粒,鉴定出13科31属2个种,西部全年花粉总量为4018粒,鉴定出14科28属2个种.全年出现2个花粉高峰期,3~5月为春季花粉高峰期,以木本花粉为主;8~10月为夏秋季花粉高峰期,以草本花粉为主.青岛市松属花粉为数量最多的花粉,占花粉总量的17.41%~27.92%,其次为葎草、蒿属、构属、悬铃木属和豚草花粉等.根据花粉变应原皮试的结果得出蒿属花粉的阳性率最高,为83.49%,具有很强的致敏性;其次,为葎草和豚草花粉.春季花粉的致敏性低于夏秋季花粉.结论 蒿属、葎草和豚草花粉已成为本地区的主要气传致敏花粉,是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青岛地区近10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人群分布特征。 方法 对青岛市2008~2017年就诊的4 73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选择青岛地区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阳性率前5位的变应原分别是粉尘螨、户尘螨、蟑螂、大籽蒿花粉、梧桐花粉。槐树花粉以轻度过敏为主,其他变应原均以中度或中重度过敏为主。尘螨的阳性率高峰出现在8月到次年1月,大籽蒿花粉和豚草花粉的阳性率高峰为夏季,梧桐花粉的阳性率高峰为5~8月,槐树花粉的阳性率高峰为春季,蟑螂过敏的阳性率在9月份最高,猫毛、狗毛和产黄青霉在夏季阳性率最高。在过敏人群中,以同时对两种变应原和三种变应原过敏的人群为主,对单种变应原和四种及以上变应原过敏者较少。粉尘螨和产黄青霉的阳性率高峰出现在7~17岁年龄段,其他变应原的阳性率高峰均出现在18~40岁年龄段。男性人群和女性人群在粉尘螨、户尘螨、大籽蒿花粉、梧桐花粉阳性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人群对豚草花粉、槐树花粉、猫毛、狗毛、产黄青霉过敏的阳性率高于男性,男性人群对蟑螂过敏的阳性率高于女性。 结论 青岛地区近10年变应性鼻炎患者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为尘螨、蟑螂和花粉,变应原种类以同时对两种变应原过敏为主,尘螨的阳性率高峰为7月到11月,花粉的阳性率高峰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动物皮屑和霉菌在夏季阳性率最高,大部分吸入性变应原在18~40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不同性别对尘螨、大籽蒿花粉、梧桐花粉过敏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其他变应原上则体现出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青岛地区夏秋气传花粉与花粉症的关系,以期为花粉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7月1日至10月31日,采用重力沉降法进行空气曝片花粉调查,并通过花粉变应原皮内试验、鼻黏膜特异性激发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确诊213例夏秋季花粉症患者.结果 2010年7~10月花粉为2971粒,主要气传花粉为蒿属、葎草属和豚草,空气中花粉含量与夏秋花粉症患者的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213例中有118例合并哮喘,占55.40%.夏秋花粉症皮内试验结果得出蒿属花粉的阳性率最高,为83.53%.在60例疑诊患者的鼻黏膜激发试验中,阳性率为63.33%,其中激发后PEF≥10%者5例,占11.90%.在这些患者中采用免疫印记法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阳性率为56.67%~61.67%.结论 夏秋季节中气传致敏花粉容易诱发气道(鼻腔和支气管)高反应性,特异性鼻黏膜激发试验可影响支气管的反应性.空气中蒿属、葎草和豚草花粉是引起青岛地区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柏树花粉过敏所致变应性鼻炎(AR)为研究对象,探讨大气污染物对变应性鼻炎严重程度的影响。 方法 招募柏树花粉AR患者81例,2016~2018年间每年在柏树花粉授粉期间记录患者每日鼻结膜炎症状评分,同时从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获取气象数据,从国家环境监测站数据库获取大气污染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大气污染物浓度对于AR日均症状评分的影响。 结果 在控制柏树花粉浓度与气象因素影响的前提下,AR患者日均症状评分与大气中SO2浓度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其相关系数=0.038, 95% CI (0.004, 0.072), P=0.027;而大气中PM2.5, PM10, CO, NO2, O3指标的浓度与AR日均症状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 结论 柏树花粉过敏性AR患者的症状严重度受到大气污染物的影响,SO2浓度越高,AR症状越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气传致敏花粉的种类、数量及播散规律。方法去应用重力沉降法监测2021年全年每日花粉种类及含量。结果昊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共收集花粉总数48242粒/1000mm^(2),其播散呈现2次花粉高峰期,第一个高峰在4月,以榆属、白蜡树属、杨属、械属、柳属等树木花粉为主,花粉含量高达28306粒/1000mm^(2),占全年花粉总量的58.68%;第二个高峰在8月和9月,以藜科/苋科和蒿属等草本花粉为主,春季花粉含量明显高于夏秋季花粉。结论乌鲁木齐地区2021年花粉分布呈2个高峰,高峰期优势种属分布为榆属、藜科/苋科和蒿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2011年6-9月大气中花粉种属和含量与单纯花粉过敏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Durhum花粉采集仪监测2011年6-9月花粉的种属和含量;将6-9月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阳性的AR患者,分为单纯花粉过敏患者组(花粉组)及花粉并常年性过敏原过敏患者组(混合组),2组患者均予症状评估,并分析2组AR患者发病时间与大气中花粉含量的相关性.以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夏秋季花粉量高峰呈现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鉴定到的花粉主要包括蒿属、葎草和藜属;日花粉含量最高达638粒/1000 mm2.6-9月门诊行SPT检查的患者占全年的51.9%,其中花粉变应原阳性患者1509例,占阳性患者的60.7%;6-9月花粉变应原阳性患者数量和阳性率逐月上升,且与花粉播散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0和0.99,P值均<0.05).花粉组和混合组患者的过敏症状开始时间均与夏秋花粉播散量明显相关;混合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评分显著高于花粉组(t =2.36,P<0.05),其余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0、0.35、0.57和0.19,P值均>0.05).结论 花粉播散时间和含量对花粉过敏的AR患者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空气中花粉含量的监测可为临床变应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咽部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咽部放线菌病6例,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特异性感染筛查、分泌物培养、组织活检病理检查。采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局部清理、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 结果 所有病例均确诊为放线菌病,经治疗后症状全部改善,病灶消失,随访3个月~1年无复发。 结论 咽部放线菌病与局部慢性病变相关,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确诊,抗生素、雾化、局部清理的综合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归脾汤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08例气血亏虚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中药汤剂归脾汤分为研究组78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归脾汤治疗。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9.49%,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症状方面,研究组耳鸣有效率为96.43%(54/56),对照组的耳鸣有效率为66.67%(12/18),两组的耳鸣有效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晕、耳堵闷感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西药联合归脾汤治疗气虚亏虚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对泪道阻塞患者眼表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泪道阻塞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术。分析观察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2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量。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低于观察组约91.7%(P<0.05);观察组各个时间段的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患者的泪液分泌量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对患者眼表状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was to ascertain the prevalence of Plantago lanceolata (English plantain) pollinosis in Japan. METHODS: A total of 160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were examined at the Hokkaido University Hospital Otolaryngology Clinic between January 2002 and December 2003. We investigated the frequency of P. lanceolata antigen-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 (IgE) antibody-positive serum using the radioallergosorbent test (RAST), the P. lanceolata pollen counts in the Sapporo area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caused by this pollen. RESULTS: P. lanceolata pollen was dispersed throughout the Sapporo area from mid-May to early September, peaking in the latter half of May. The airborne pollen count showed little variation between years. The P. lanceolata RAST-positive rate was 12.8%, which was close to those for ragweed and sagebrush. All subjects showed overlapping antigen sensitization, that is, none displayed sensitization (by RAST) exclusively to P. lanceolata. The onset of subjective symptoms peaked in June and the symptoms worsened from April to October. CONCLUSION: P. lanceolata was dispersed over a long period, from mid-May to early September. The P. lanceolata RAST-positive rate (12.8%) was similar to those for sagebrush and ragweed, which are dispersed during the f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 lanceolata is an important causative agent of pollinosis in Japan.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气传蒿属花粉浓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秋季主要气传花粉的浓度,并对蒿属花粉浓度进行分级。方法:应用Burkard采样器于2007-08-01-2007-10-20对北京市气传花粉浓度进行监测,对单一蒿属花粉过敏的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的病情及蒿属花粉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007年北京市秋季气传花粉主要包括大麻葎草属和蒿属花粉,其构成比分别为51%和31%;②2007年北京地区蒿属花粉季节始于8月8日,止于10月8日;③蒿属花粉日最高浓度为267 g/m^3,平均每日71 g/m^3;大麻葎草属花粉日最高浓度为672 g/m^3,平均每日124 g/m^3;④门诊夏秋季变应性鼻炎和(或)哮喘患者中蒿属花粉阳性占88.5%,葎草属花粉阳性占28.2%;⑤气传蒿属花粉浓度分级:0~14 g/m^3为0级,15~40 g/m^3为Ⅰ级,41~116 g/m^3为Ⅱ级,≥117 g/m^3为Ⅲ级。结论:本文首次应用Burkard采样器对北京市夏秋季气传花粉浓度进行了监测,在蒿属花粉临床季节内,日平均浓度在100 g/m^3以上,花粉浓度在Ⅲ级以上时间分布在8月下旬至9月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呼和浩特城区气传致敏花粉的种类、含量及播散规律。方法采用Durham花粉取样法,收集2018.3-2018.10期间花粉粒,在光学显微镜下鉴定花粉种类。结果8个月中,共收集花粉总数61308粒,其播散呈现出2次花粉高峰期,分别在3~5月及8~9月,4月份收集花粉总数高达18420粒(30.05%),9月份收集花粉总数高达20064粒(32.72%),且秋季高峰期花粉总数较春季增多。花粉分布有明显的种属差异,春季以桦木属(28.64%)、丁香属(7.36%)、松科(6.71%)为主;秋季以蒿属(28.66%)、禾本科(17.44%)、蔷薇科(3.07%)为主。结论2018年花粉分布呈2次高峰,高峰期优势种属分布为桦木属和蒿属。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气传花粉调查及与花粉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武汉市气传花粉的种类及飘散规律,探讨其与花粉症的关系.方法: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在武汉市3个城区选点4处.同时进行气传花粉的调查,并对1 200例花粉症患者进行花粉变应原皮肤试验及发病季节分析,对其中352例蒿属花粉过敏患者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并分析其与花粉浓度间的相关性.结果:全年观察到花粉种类47种,收集花粉75 525粒.气传花粉飘散高峰集中在春季的3~4月和秋季的8~10月.花粉症患者的发病季节与气传花粉高峰期相吻合,反映气道反应性的PD20值(使1 s用力呼气容积降低20%所需乙酰甲胆碱的累计量)与气传花粉浓度呈负相关.结论:本调查为武汉市气传花粉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对本地区与花粉相关的变应性疾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岛地区豚草花粉症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岛地区豚草花粉症的临床表现、变态反应特点及与新的变应性鼻炎分类方法的关系和防治措施。方法 在就诊的花粉症患者中,通过豚草花粉变应原皮内试验、鼻黏膜激发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等检测方法,按照“ARIA”关于变应性鼻炎新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和阶梯式治疗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结果 在502例花粉症患者中, 85例为豚草花粉症,占16.93%,发病季节自8月下旬至10月初。69例并发过敏性眼结膜炎,占81.12%,18例合并哮喘,占21.21%,符合间歇性鼻炎者占63.53%,持续性鼻炎者占36.07%。特异性免疫治疗有效率为84.62%。结论 豚草花粉已成为青岛地区花粉症的主要病因之一,必须采取拨除豚草的有效预防措施。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治疗花粉症和阻止其向哮喘方向发展的重要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武汉城区花粉症患者主要致敏花粉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探明武汉城区花粉症患者主要致敏花粉的种类及播季节播散的规律,采用国内统一标准及方法,在进行气传花粉调查的同时,将主要致敏花粉对200例花粉症患者进行了皮肤敏感试验和发病季节的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