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兴宁市人民医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时间段本院神经内科收治非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间段本院接收健康体检者62例作为对照组,均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评价三组指标水平,探讨其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各指标又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血浆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出血血浆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采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具有一定的价值,且可鉴别与其他神经内科非脑血管疾病,同时可提示机体损伤严重程度,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病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与纤维蛋白原、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30例中风先兆证患者分为风证组70例与非风证组60例,观察两组纤维蛋白原水平、血脂、hs-CRP及短暂性脑制备发作(TIA)早期卒中风险预测(ABCD2)评分,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风证组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均高于非风证组,风证组的ABCD2评分以中危组多见,与非风证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纤维蛋白原、TG、TC、LDL-C、hs-CRP水平可作为风证辨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血清淀粉样A蛋白(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等急性时相蛋白与血脂的关系及与冠心病心绞痛证候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检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统一检测血浆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SAA、hs-CRP、FIB。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中医证候分为血瘀证、气虚证、痰浊证、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6组。结果 (1)冠心病组SAA、hs-CRP、FIB高于非冠心病组;(2)SAA、hs-CRP、FIB与及Apoa1成负相关;(3)SAA、hs-CRP、FIB与阳虚、气虚、气滞3个证候相关。结论冠心病与脂代谢和炎症相关,不同中医证候与脂代谢、炎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计算机自动检测纤维蛋白原(Fbg)系列数值得到应用,其优点在于:它不仅了解凝固性纤维蛋白原含量,而且能判断纤维蛋白原被蕲蛇酶水解出Des-AA(FPA)后的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情况(包括反应时间与功能指数)[1].  相似文献   

5.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塞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塞中医各证型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并观察不同证型患者神经系统缺损程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脑梗塞在临床上诊断及中医分型找到相关依据。方法:将82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清hs-CRP,同时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计算TC/HDL值及评价神经系统缺损程度,分析其与中医各证型的关系。结果: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hs-CRP及神经系统缺损程度明显,与阴虚风动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3种证型TC、TG及TC/HDL值无显著差异(P>0.05);各证型中hs-CRP与TG,TC、TC/HDL值呈正相关。hs-CRP水平与脑梗塞患者神经系统缺损程度相关(P<0.05)。结论:hs-CRP增高是脑梗死痰证、血瘀证的一个重要客观指标,hs-CRP水平升高可能可作为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 b g)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足感染(DFI)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治疗糖尿病足(DF)患者66例,其中合并感染组32例,未合并感染组34例,同时选取糖尿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合并感染组患者PCT、h s-CRP、血浆Fbg表达均明显高于未合并感染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FI组PCT与F b g、h s-CRP与Fbg呈正相关,且与疾病严重性相关。结论对血清PCT、h s-CRP、血浆Fbg等指标进行积极监测有利于早期控制病情,预防糖尿病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PR)及纤维蛋白原(Fbg)的影响。方法:将60例已确诊为冠心病,并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及非丹红注射液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次/d,共治1周。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PCI前,术后2天及术后7天hs—CPR及Fbg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及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s-CRP及Fbg水平在PCI术后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2天hs-CRP水平升高较少(P〈0.05);治疗组术后7天hs—CR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PCI术后第7天Fbg升高较少(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能显著降低hs-CRP及Fbg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的分类,并观察其中医证型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代谢综合征各组患者hs-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中医各证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hs—CRP增高现象,其值随证型的演变而变化,肝阳上亢〈痰浊阻遏〈痰瘀互结〈阴虚热盛〈阴阳两虚〈气阴两虚(P〈0.05)。结论hs-CRP的水平可反映代谢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将hs—CRP作为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祛湿方治疗痰湿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痰湿中阻型PCIV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健脾祛湿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健脾祛湿方治疗痰湿中阻型PCIV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TIA痰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8例后循环TIA患者,随机分为眩晕宁治疗组及一般治疗对照组;分别治疗两周后评价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眩晕宁片治疗后循环TIA痰湿证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2005年-2007年在我院心脏中心住院的房颤患者120例,分为持续房颤和阵发房颤两组,其中持续房颤又按房颤持续时间分为持续房额3个月组(38例)、持续房颤3个月以上组(42例)、阵发房颤组40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窦性心律失常患者(67例)。比较各组房颤患者hs—CRP水平及左房内径与房颤之间的关系。结果 阵发房颤组hs—CRP为(6.10±2.99)mg/L高于对照组的(2.10±0.61)mg/L(P〈0.05);持续房颤3个月组hs—CRP为(10.56±3.26)mg/L高于阵发房颤组(P〈0.05);持续房颤3个月以上组hs—CRP为(2.18±1.11)mg/L明显低于持续房颤3个月组(P〈O.05);且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s—CRP水平在房颤发生早期明显升高,随房颤持续时间延长hs—CRP水平逐渐下降至正常,提示炎症反应在房颤发生与早期维持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血瘀证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血瘀证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探讨其与糖尿病血瘀证的关系。方法糖尿病血瘀证患者58例及非血瘀证患者65例,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同时测空腹血糖(FPG)、血脂、hsCRP及HbA1c,并测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 UAER)。结果血瘀证组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HbA1c、hsCRP较非血瘀证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显著(P<0.01);24h UAER及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非血瘀证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瘀证组hsCRP与HbA1c、24h UAER、BMI、LDL-C、TG、TC均正相关,但排除病程、BMI、血脂等因素影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与HbA1c独立相关。结论长期高血糖和炎症反应可能是糖尿病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hsCRP和HbA1c作为炎症反应和高血糖的特异指标,联合检测将为糖尿病血瘀证的判断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5种类型高血脂症的关系。方法检测门诊正常体检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按结果分为TG增高组、TC增高组、TG+TC增高组、TC+LDL-C增高组、TG+TC+LDL-C增高组5种类型,设立血脂正常对照组,同时血脂增高各组分别设立>60岁与<60岁组,每组各取30例标本,分别测定hs-CRP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血脂正常对照组相比,5种类型高血脂症hs-CRP均明显升高。各组>60岁与<60岁者hs-CRP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s-CRP与高血脂症结果呈正相关,联合检测hs-CRP与血脂可充分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指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梗塞中医各证型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例脑梗塞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三组,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结果:三组不同中医证型的超敏C反应蛋白、TG、TC以及TC/HD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另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TG、TC以及TC/HDL水平呈现正相关性;三组不同中医证型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不同脑梗塞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其水平监测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C反应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 脑梗塞及其梗塞亚型的诊断采用1995年中华神经病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全部经过影像学检查证实.受试对象的年龄在40~80岁之间,发病时间在5天以内.中医证候诊断采用<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及<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采集一般情况、发病情况、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测定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 肾虚证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证候,肝风证其次,血瘀证位居第三.使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发现血瘀证与C反应蛋白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3.020,P=0.038,OR=20.499),与hsCRP值无明显相关性,与TG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3.636,P=0.021,DR=37.925),与TG、CHO、HDL、LDL值无明显相关性,与血小板计数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0.032,P=0.011,OR=1.032),与红细胞计数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4.612,P=0.002,OR=100.637).与其它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反应蛋白异常是出现血瘀证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以做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瘀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脑梗塞及其梗塞亚型的诊断采用1995年中华神经病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全部经过影像学检查证实。受试对象的年龄在40~80岁之间,发病时间在5天以内。中医证候诊断采用《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及《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采集一般情况、发病情况、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测定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肾虚证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证候,肝风证其次,血瘀证位居第三。使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发现血瘀证与C反应蛋白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3.020,P=0.038,OR=20.499),与hsCRP值无明显相关性,与TG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3.636,P=0.021,OR=37.925),与TG、CHO、HDL、LDL值无明显相关性,与血小板计数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0.032,P=0.011,OR=1.032),与红细胞计数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4.612,P=0.002,OR=100.637)。与其它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反应蛋白异常是出现血瘀证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以做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瘀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手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20例PCIV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60例,采用针刺风池穴、涌泉穴、足三里及中冲穴,进针方向为对侧外眼角,频率为120转/min;B组60例,采用针刺风池穴、涌泉穴、足三里及中冲穴,进针方向为喉结,频率为120转/min。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血浆5-HT、GABA水平、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的血浆NE水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末峰值流速、舒张期末峰值流速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风池穴针刺进针方向为对侧外眼角联合常规治疗对PCIV的治疗效果更好,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脑欣滴丸佐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血瘀证患者12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62例和试验组(加用舒脑欣滴丸配合治疗)65例。2组患者均于入院时、14天、28天进行眩晕障碍量表的筛查表(DHI-S)、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血瘀证积分评价,并测定血清血小板α颗粒蛋白(GMP-140)、溶血磷脂酸(LPA)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结果:治疗14天和28天后,2组DHI-S、DAR S评分均呈时间依赖性降低;28天时,试验组的DHI-S及DAR 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4天和28天,2组血瘀证积分均呈现下降趋势,28天时,试验组的血瘀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14天、28天分别与组内入院时比较,GMP-140、LPA、TXB2水平及TXB2/6-keto-PGF1α比值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6-keto-PGF1α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8天时,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GMP-140、LPA、TXB2、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14天时,试验组对于GMP-140及TXB2的下调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舒脑欣滴丸配合治疗可以改善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水平,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急性发作期证候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选择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接收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急性发作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证候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证候相关因素。结果: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急性发作期证候主要有8个,各证候对应危险因素如下:肝郁痰热证:饮酒和较小工作压力;肝郁化火证:焦虑状态;脾虚湿困证:电脑前工作和眩晕家族史;热证:高血压病史;气血两虚证:久站和生活安逸;风痰证:低头伏案工作和酗酒;肝阴虚证:年龄层次;气虚证:颈椎病病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急性发作期证候主要有8个,其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可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