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人相应,女性胞宫周期性出血与月之周期一致,故称月事。《内经》称为月事,《伤寒论》为经水,《脉经》为月经,还有月信、月水、月候等,经强调规律性;月事为隐晦之辞;月信、月候强调信征,每月如期,乃育龄女性之生理特征,系胞宫为孕育后代定期更新,血溢胞宫,和月相变化与海水潮期规律一致。肾气盛,天癸至,肾之精气充盛,冲任通调,天癸到,肾气盈亏及天癸是月事来潮与绝经之基础。不月指月事不能按时而至或不至,始见《内经》,亦有月事不以时下月事不来地道不通血枯称谓。秦汉以来对不月有诸多称谓,《金匮要略》称经水断绝,《诸病源候论》称月水不通。后世分成月经后期及闭经。《内经》从病因病机角度阐述,肾精不足,冲任亏虚,宜补肾益精,调补冲任,气血得充,经水复来;肝血受损,血海不通,可致月经失调或闭经以四乌鲗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补养精、气、血,强壮脑、肝、肾,活血通经,开创妇科补肾活血先河。血枯因病机得名,张景岳分为血枯经闭及血隔经闭;阳明乏源,心脾虚弱,故月经之本,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耳,故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宜清阳明之燥热,补心脾之气血,则脾胃得运,气血得生,化源充足,经得自行;痰瘀互结,痹阻胞脉,月事不来者,胞脉闭塞,阻其经血下行之路也,寒邪所侵,阳气不通,气血不畅,凝结为瘀,瘀血阻于冲任胞宫成瘕则见月事不以时下,可导而下,活血化瘀,通调胞脉。  相似文献   

2.
范晔  张炎 《北京中医》2006,25(8):499-500
本文从生理基础、病理机制、临床证候、用药分析及现代研究等方面对“脾主裹血”进行了阐述。认为临床诸多出血疾患为脾失裹血所致,并以出血、气虚、脾失健运、失濡等为特点,其中脾失健运症征是脏腑辨证定位标志;气虚和出血现象是病理性质及病理机转标志。提出脾与出血、凝血机制有关;脾虚失运失摄是脾失裹血病证的本质所在,对诸多出血性疾患当思责脾,以此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从《难经》“脾裹血”浅探“脾统血”之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平 《天津中医》2002,19(5):37-38
  相似文献   

4.
肖俊杰  陈辉焕  周婕  李淑蕾  陈红霞 《新中医》2023,55(24):188-192
中风多因风、火、痰、气、虚、瘀六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引发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而发病。然历代医家对中风论治角度各有不同,治法繁多。中风论治从关键致病因素切入有助于取得更理想疗效,而痰湿与中风关联密切。本研究从“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理论出发,通过中医古籍和文献研究发现,痰湿既与中风危险因素高度相关,又是中风的关键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与气虚、瘀血等互相影响转化,贯穿于中风各阶段,并表现出相应临床症状。故治疗中风应重视痰湿,注重调补脾肺,具体可按中风病情发展分期而治,早期应化痰通腑以祛邪实,后期宜培土生金以补脾肺。  相似文献   

5.
大凡中医均知"脾统血"的功能,一般将其解释为: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内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对“脾主升清”源澄流,指出萌芽于《黄内经》,初步发展于金元,临床丰富于明清,系统归纳于现代。“脾主升清”源于阳气升发与脾气散精之论。东垣详述其理,明清医家繁衍于临床,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认为,金元时,张元素开“补脾气佐风药”之先河;东东醒创“补中气升清阳”之大法,明清时,医家颇有发挥,喻嘉言详病机阐发升清,张景岳治重危力主升举,黄元御经旨纵论升降,叶天士重胃阴不育升脾、张纯论大气巧升拟升陷。  相似文献   

7.
对“木横乘土”和“土壅侮木”导致产生肝脾不调证的观点提出南疑,并根据中医五行乘侮理论和肝的生理功能提出肝脾不调证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肝气郁结,木不疏土和脾虚温带,温壅木郁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脾共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意义。方法:参考中医学古典文献及其他相关典籍,从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对中医理论构建渗透的角度,探讨肺当与脾共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意义。结果:从人体生命内涵和气血的生成来看,肺脾确应共称后天之本。结论:肺脾共为后天之本的提出,有助于使医者在临床治疗上重视脾肾的同时也重视肺脏。  相似文献   

9.
彭松林  王勇 《河南中医》2010,30(9):847-848
"脾主谏议之官"与人体免疫监视有重要关系,这一命题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价值。临床中通过调理脾胃、健脾实脾以增强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肝生于左",并不是指肝的具体解剖位置,而是对肝生理特性的概括,它就肝气自左升发的生理特性而言,也是《黄帝内经》中"四时五脏阴阳"的具体体现。"肝生于左"的脏腑作用有:助肺气之降,共调身之气机;与胆司疏泄,主勇怯;促脾运化,藏统协调;补肾精,藏泄互用,阴阳相滋。"肝生于左"的临床意义有:肝的病理症状与其升发太过、不及关系密切;肝之病变出现在左侧者亦不少。  相似文献   

11.
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用于治疗昏冒眩晕兼或饮停心下所引起多种痰饮病证。然泽泻汤原是由《黄帝内经》泽泻饮化简而来,故迟华基教授通过分析《黄帝内经》中泽泻饮的主治病机,发现泽泻、白术两药配伍能够有效治疗由湿热之邪困滞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所引发的多种气血郁滞疾病。在治疗胸闷、胃脘痛、关节疼痛时常在主方基础上配伍泽泻汤,以助健脾利湿、畅达中焦,使湿热之邪从下焦而泄,通则不痛。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七情学说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七情致病的原因、特点、治疗、护理及其调摄和预防等诸多方面论述了《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志学思想和内容,以及近年来的研究、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5):375-376
对《素问·疏五过论》脱营失精病名的由来、发病机制、与现代疾病的关系及其治疗进行论述。社会地位由高贵而后卑贱,由富有而后贫穷,人生处境由好转坏,内心产生极大落差,进而发展为脱营或失精。偏于营阴(血)失脱谓之脱营,偏于精气(液)失脱谓之失精。病机可分虚实两端,虚者因精微化生不足,实者因郁火内扰;该病之初包含现代意义上的抑郁症,进一步加重则易形成癌症。治疗时,初期或抑郁症阶段,虚者治以补益五脏,实者治以解郁化火;加重形成癌症者,则应补虚与解毒相辅相成。此外,脱营失精病包含情志因素,在治疗时应注意疏导患者的情绪,鼓励患者树立乐观豁达的心态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中的脉诊方法丰富多样,虽然后世尚未对其脉诊种类达成共识,但笔者通过综合分析,将其归纳为6种脉法,即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对比诊法、独取寸口诊法、尺肤诊法、虚里诊法及手少阴脉诊法等。在临证中,每一脉法所主疾病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依据不同疾病性质和部位灵活运用,多种脉法并存,丰富了中医学脉学理论,为使脉法从多元性向一元性转化、由遍身诊法向独取寸口诊法过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经络辨证对针灸临床实践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在临床上此法的运用日趋淡化,甚至有被脏腑辨证取代的趋势。本文在分析《内经》经络辨证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古今的问诊、望诊、切诊法,现代经络穴位电、热学等失衡现象的测定法及其临床应用,旨在强调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中的亚健康思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帝内经》是最早提出亚健康理论的医学著作。其"治未病"的思想即是现代医学中的亚健康理论。文章全面系统的总结了《黄帝内经》中亚健康的内涵、原因、表现和防治。为后人研究亚健康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并非脉学专著,但书中有大量篇幅论述脉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收录了十分丰富的脉诊资料,包括脉法、脉名、脉象、主病、诊脉时间、诊脉方法、色脉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内经》中的脉诊专篇,有《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平人气象论》、《素问·玉机真脏论》、《素问·三部九候论》、《灵枢·论疾诊尺》等。由于《内经》非一人一时之作,因而整部著作中有关脉诊的论述缺乏系统性,其内容散见于多个篇论之中。即便是主要论述脉诊的篇论中,也夹杂其他各方面的内容。但是《内经》仍不失为脉学起源与发展过程中最具有指导意义的经…  相似文献   

18.
《内经》刺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对刺禁论述颇多,如《素问·刺禁论篇》、《灵枢经·五禁》篇有专门论述,其他多篇也均有涉及。内容包括部位刺禁——五脏、血脉、形体诸窍刺禁,穴位刺禁,操作刺禁——留针禁忌、补泻禁忌、深浅禁忌、时间禁忌、病者刺禁等。这类刺禁产生的原因有重要脏器禁刺、针具落后、缺乏消毒措施、师传经验等。从现代医学知识来看,刺禁理论确有一定的科学性,涉及到针刺禁忌、针刺注意事项及针刺不当造成的危害,不仅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对针灸临床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对白大衣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影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3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24h动态血压检查,不使用药物干预(用于排除观察期间气气候、季节变化等可能对数据的影响)。治疗组33例松龄血脉康胶囊,1.5g/次,3次/d。连续治疗6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压指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显效00例,有效2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6.0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血压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对白大衣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理解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云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06,26(11):821-824
目的:探讨《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的理解方法。方法:以黄龙祥研究员辑复的《〈黄帝明堂经〉辑校》为蓝本,对《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的构成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实例,重点分析如何正确理解《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文献原意和内涵。结论:理解《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必须进行层层递进式剖析,并鉴别其中针灸方与腧穴主治内容、不同的腧穴主治成分、症候群组、病名与症状4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