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IVF-ET助孕后妊娠和分娩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IVF-ET后获妊娠的233个周期,根据年龄分为A、B、C三组。A组;21~30岁,B组31~35岁,C组26~42岁。比较不同年龄的妊娠率及妊娠丢失率,分娩率。结果 36~42岁组,妊娠率为25.96%,显著低于31~35岁组(39.69%)和21~30岁组(50.99%);该组的妊娠丢失率为44.44%,显著高于31~35岁组(37.66%)和21~30岁组(16.28%);38例双胎妊娠分娩中,3例均有其中的1婴儿畸形;133例单胎妊娠分娩均获得正常活婴。结论年龄和多胎妊娠是影响IVF-ET助孕后妊娠及分娩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子宫畸形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及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后的妊娠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45例子宫畸形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和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子宫形态正常的不孕患者1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助孕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1)子宫畸形组的年龄、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145例子宫畸形患者行248个胚胎移植周期,妊娠89例共96个周期,患者临床妊娠率61.38%(89/145),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38.71%(96/248),足月产占55.21%(53/96)。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类型子宫畸形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平均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双角+双子宫流产率较高(43.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子宫畸形组的胎膜早破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分别为20.29%、31.8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行ART助孕后妊娠率良好,但妊娠期胎膜早破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临床少见,但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提高而呈上升趋势。如不能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可能会发生子宫破裂和大出血,甚至切除子宫。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16例患者,旨在探讨其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法,以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接受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其中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产妇80例作为研究组,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胎盘、子宫异常情况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结果 研究组产妇手术时间、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且术中与术后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盘异常情况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异常情况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产妇较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的手术时间更长、出血量更多,胎盘与子宫不良情况发生率更高,且新生儿窒息率也更高,故其剖宫产风险较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高。因此临床对于该类产妇的分娩方式选择需更加慎重,为产妇选择更为安全合理地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5.
7例剖宫产后子宫憩室IVF-ET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剖宫产术的改进,以及麻醉、输血技术的进步和抗生素的发展,剖宫产已广泛应用。然而,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会给产妇再次妊娠带来风险,如盆腔粘连致输卵管梗阻,剖宫产切口憩室形成,子宫切口妊娠或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等。文献报道[1],有剖宫产史的患者60%在剖宫产切口部位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子宫畸形患者行IVF-ET治疗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治疗的35例先天子宫畸形患者(子宫畸形组)的临床结局,随机抽取同期子宫正常、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症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bFSH、bLH、促排卵天数、FSH使用总剂量、hCG注射日E2、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多胎率和流产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子宫畸形组的分娩孕周、活婴体质量、早产率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均未观察到畸形。结论:要重视子宫畸形患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处理,建议患者在获得多胎妊娠后减为单胎,同时加强孕期及分娩过程中的检查与监护,以期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Glycodelin-A表达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诊的拟行IVF-ET治疗患者71例,分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抽血检测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既往剖宫产史对冷冻胚胎解冻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行体外受精FET且有既往分娩史的1 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既往分娩史和移植胚胎数分为4组:剖宫产史单胚组( n=338)、无剖宫产史单胚组( n=78)、剖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16例,其中4例患者服用甲氨蝶呤(MTX)+米非司酮行药物治疗,5例患者行行子宫病灶切除术,6例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行清宫术,1例行子宫全切术结果:行药物治疗的4例患者中3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后行子宫病灶切除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药物治疗、子宫病灶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均有一定疗效,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能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卵管手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卵巢反应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接受IVF-ET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650例不孕症患者共650个周期。曾因输卵管妊娠或输卵管阻塞、粘连或积水行输卵管切除术或修复整形手术的共304例,其中行输卵管切除术155例(A组),单侧输卵管切除126例(单侧输卵管切除组),双侧输卵管切除29例(双侧输卵管切除组);输卵管修复整形术149例(B组)。同期因输卵管因素不孕或单纯男方因素行IVF-ET者为对照组,346例。检测各组的性激素水平及AFC,比较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结果:1A组与对照组相比,低反应发生率增加(P0.05),而B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对照组相比,基础促卵泡生成素(b FSH)、b FSH/黄体生成素(b LH)、雌二醇(b E2)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P0.05),B组b E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A组、B组与对照组相比,促性腺激素(Gn)天数延长(P0.01,P0.05)、Gn用量均增加(P0.01),A组Gn天数长于B组(P0.05)。3组间优质胚胎率、正常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侧输卵管切除患者术侧卵巢与对侧卵巢比较,术侧卵巢的窦卵泡数与获卵数均明显减少(P0.01)。5双侧输卵管切除组与单侧输卵管切除组相比,Gn天数延长,Gn用量增加(P0.01)。结论:输卵管手术会影响卵巢储备功能和卵巢反应性,影响程度与手术范围和手术损伤程度有关,但不会明显影响IVF-ET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简称剖宫产瘢痕部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受精卵或胚胎着床于前次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它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属于子宫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亦是异位妊娠中的罕见类型。CSP一旦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方法:对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分析。将其中再次剖宫产的83例与同期随机抽取首次剖宫产的83例进行对比,将剖宫产后阴道试产成功的48例与同期随机抽取非瘢痕子宫试产成功的48例也进行比较。结果:146例中有63例选择了阴道试产,48例试产成功。剖宫产后阴道试产成功组产程出血、产程时间、新生儿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与首次剖宫产组的产程出血、产程时间及腹腔粘连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相比产程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分娩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不同妊娠结局的宫腔情况以及对异常宫腔患者治疗后的再妊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宫腔镜检查的582例IVF-ET病例,A组IVF-ET周期前常规宫腔镜检查223例,B组ET后发生异位妊娠18例,C组1次或多次ET未孕225例,D组ET后早期自然流产116例,B、C、D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后均做宫腔镜检查.比较4组宫腔镜检查的结果,并对发现宫腔异常者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治疗后的IVF-ET妊娠结局.结果:A组宫腔镜检查宫腔异常率低于B、C、D组(P<0.05),D组中宫腔粘连发生率显著高于A、B、C组(P<0.01).异常宫腔经治疗后妊娠率46.45%,异位妊娠率3.53%,早孕自然流产率12.94%.结论:对于IVF-ET助孕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患者,应将宫腔镜检查列为IVF-ET前的常规检查,以提高重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进而提高活胎分娩率.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是很少见的一种病理妊娠,发生率为0.45‰,在有剖宫产史的异位妊娠中占6.1%。我院2002~2006年诊治了3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病人,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两种药物联合引产方法的临床效果,选定优质的引产方法。方法将我院存在瘢痕子宫症状,处于妊娠中期,且愿意进行引产的56名孕妇作为引产对象,然后按照引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前28名孕妇归于对照组,将后28名孕妇归于实验组。对照组孕妇使用米索前列醇和米司非酮两种药物进行引产;实验组孕妇使用依沙吖啶和米司非酮两种药物进行引产。实验观察指标可概括为两组孕妇的引产情况。结果两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比例较高,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出血量均为65 ml左右,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孕妇的总产程持续时间较长,相比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孕妇在剖宫产率和胎膜残留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十分显著,P<0.05。结论多种药物联合引产法均可以有效保障引产的成功率,但使用依沙吖啶和米非司酮两种药物对孕妇进行引产,可以有效降低剖腹产的发生可能性,而且减少了胎膜的残留概率,因此可以作为引产的优质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临床中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取得的临床效果,及其在临床中的表现特征、诊断和预后。方法:以我院在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手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36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的患者均治疗痊愈,且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MTX静脉治疗、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和子宫病灶切除术治疗CSP,均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9,自引:1,他引:69  
胚胎种植于剖宫产子宫瘢痕处是一种少见而危险的情况。国内外文献仅见个例报道。本院近期共收治5例患者,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1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文所有病例的临床表现无特殊性,但凡有剖宫产史的再次妊娠并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即为警惕信号。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保留子宫的患者均恢复了正常月经。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是一种发生少的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临床表现缺乏特殊性,常有误诊;对有剖宫产史的再次妊娠者应通过查体、阴道镜检查及阴道彩色超声波检查以排除本病;确诊后采用MTX加米非司可酮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iverticula,CSD)是继发于剖宫产的一种妇科疾病,指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肌层愈合不良,在子宫峡部出现突向浆膜层,并与宫腔相通的一个囊状缺陷,导致异常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痛、瘢痕妊娠、胎盘植入,甚至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目前CSD形成因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卵泡微环境中外泌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96例卵巢功能正常的不孕患者,均给予IVF-ET助孕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45例)与未妊娠组(51例)。观察卵泡微环境中外泌体对IVF-ET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组外泌体浓度、BCA蛋白浓度高于未妊娠组(P<0.05);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基础窦卵泡数(AFC)与卵子质量无关(P>0.05);血清FSH、卵泡液中外泌体浓度与卵子质量有关(P<0.05),为影响卵子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础AFC、卵泡液中外泌体浓度为影响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卵泡微环境中外泌体可影响IVF-ET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