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名老中医陈家礼,穷其一生,致力于临床,提倡整体辨证论治,尤其推崇脾胃辨证论治,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临证善从脾胃论治内科杂证,认为脾胃为人体之根本,治病必须顾护脾胃,正如清·程杏轩所言"凡病颠倒难明,必从脾胃调理"。用药首推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生姜、大枣等健脾和胃之品,而后根据不同病证特点分而论之。现将陈老临证从脾胃论治眩晕、水肿、不寐等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13)
介绍罗宏伟主任从痰论治杂病的经验。罗宏伟主任认为人体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气化失司,津液凝聚而成痰。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可随经络而上下游离,而发生诸多疾患,故多种杂病均可从痰论治。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是痰产生的根本,治痰当不离脾胃,应以健脾助运、化痰理气为基本治法。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患者配合生活调摄才能促进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李航  杨少山 《天津中医药》2007,24(4):269-271
杨少山擅长治疗老年病、脾胃病、各种疑难杂症等,颇具特色[1-3]。笔者有幸随杨少山教授侍诊多年,现将其论治疑难杂病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王海萍  白震宁 《光明中医》2020,(24):3882-3884
白兆芝教授认为,疑难杂病临床上症状表现复杂,但总不离标本,临床辨证时要注意认真思考,详辨其标本关系,即透过现象分析其本质,从而辨出确切的证候,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法。一般疑难病在标病急、标病重的情况下,须先治其标,或者标本同治;在本病急、本病重的情况下,固然是先治其本。  相似文献   

5.
白兆芝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中医内科疑难杂病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临床擅长运用补脾益气法治疗疑难杂病,其补中益气升清法,补脾胃泻阴火法,健脾益气法,健脾升阳除湿法,补脾益气、化痰祛饮法,益气健脾、温阳散寒法等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蒋士生教授为全国第五批名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医30余年,形成了自己临证独重脾胃的学术思想.在杂病治疗中首重脾胃,认为五脏虚损脾胃为先,在临证中既遵古,又不泥古,圆机活法,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临证,感触良多,现举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彭建中教授从气机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经验。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复杂,病机郁滞与虚损并见,治疗尤以气机的调畅为枢机。气机畅达,不仅可以疏通郁滞,同时也可以使补虚之药取效更佳。调畅气机的同时,病证兼顾,辨证论治,综合使用疏风凉血,宣畅营卫气机;疏肝开郁,升降枢转气机;改善睡眠,畅气沉敛益阴;补脾滋肾,宣疏益气升阳;消滞化湿,运转中焦气机等法。并应随证加减药味,服药之外,还需注意平时调护。  相似文献   

8.
祖父韩玉辉先生(1884~1970)是著名中医临床家,为山西四大名医之一。1959年,他曾将其50余年治疗各种杂病临床经验编写成册,名为《杂病挈要》,临床常见病尽在其中。其编写体例以病证、病因、脉象、治法等为条目,简明扼要。笔者受祖父影响,从小喜爱中医,从事中医工作以来,对祖父所留《杂病挈要》爱不释手,常能从中受到启发,解决一些临床棘手问题,诊疗之余,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 2 0 0 1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进修期间 ,有幸跟随沪上名医、龙华医院针灸科主任孙丽娟老师临证学习 ,亲聆教诲 ,受益良多。孙老师在近四十年的临床实践中 ,通过不断的探索 ,将水针这一广义的疗法 ,用于治疗各科疑难杂症 ,并针对不同疾病 ,选用不同的穴位、药物及剂量 ,形成三种不同的水针疗法 :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疗法、“水针”(狭义的水针 )疗法和穴位封闭 ,收到满意疗效。现将孙师运用水针治疗杂病的验案 ,介绍如下。1 水针疗法及其分类证治见表 1。表 1 水针疗法的分类证治分类穴位药物剂量适应症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10.
11.
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①病证结合,成竹在胸。②用药轻灵,平中见奇。③顾护后天,斡旋升降。④用药精简,擅用药对。⑤整体观念,全面调摄。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6,(6):548-550
结合病例介绍王灿晖老师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慢性病经验。王老师认为慢性病病程长、病机复杂,究其根本,多为正气虚弱。上下交损,当治其中,在治疗中应调理脾胃,从而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激发正气,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庆荣  张莉 《天津中医药》2006,23(5):377-378
根据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结合临床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和效果,在临床治疗上,以益气健脾,和胃降浊为主。1)调治脾胃病,首先重在调气;2)调治脾胃病,宜运补兼施,寒温并调;3)调治脾胃病尚需注意饮食。  相似文献   

14.
董幼祺教授以脾胃为中心调治小儿反复发作性疾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上海董氏儿科传人,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董幼祺教授调治小儿反复发作性疾病临床经验。董教授认为此类疾病的共有病机中心为脾虚精微失运,痰浊易恋;脾病五脏不安,易招外邪。欲控制哮喘、过敏性紫癜、高热惊厥、疝气等疾病反复发作,重在缓解期的调治。调理可从脾胃入手,循序渐进;以脾胃为中心合理调养。悦脾以运药食;调脾以除痰湿;益脾以固本元。经临床验案证实,确能收到显著疗效,达到控制疾病反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介绍周福生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点。周教授认为临床治疗脾胃病应抓住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重视肝、心与脾胃的联系,脾胃病补泻治疗应补以甘酸、泻以苦辛,临床用药注意不要太过苦寒、太过甘温、太过辛散,还应详辨药物功用性能,用药应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16.
姜松鹤主任医师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在治疗消化道系统疾病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针对不同的胃肠疾病,如胃痞、腹泻、腹痛等常见疾病,通过辨证论治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灵活用药,精于辨证,疗效确切,本文通过介绍姜松鹤教授治疗脾胃病的案例分析,有助于后世对常见脾胃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浅谈调理脾胃治疗胸痹心痛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金匮要略》中关于胸痹心痛病的病机出发,结合经典和临床体会,探讨了脾胃在胸痹心痛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提出了调理脾胃治疗胸痹心痛的思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理论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欣铎 《河南中医》2003,23(7):20-21
叶桂继承并发展了李果的脾胃学说,在其《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中记述了治脾胃经验,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温中健脾法,理气和胃法,脾胃同治法,清养胃阴法,调肝治中法。  相似文献   

19.
林慧光赞同李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了脾胃学说。治疗气虚便秘,自创健脾降胃方;小儿脾虚厌食,自创健脾化积方,妇人月经量少,自创调经促卵泡汤,脾胃不和不寐,自创芳香健脾安神汤。痰饮头晕,自创健脾益智方,慢性萎缩性胃炎,自创健脾胃炎方。  相似文献   

20.
刘晨萍  李毅平  李勇 《河南中医》2016,(9):1513-1515
李毅平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与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有关,其病位在脾胃,与肝关系密切,病机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李毅平老师将该病分为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等四型,辨证施治,随证加减,并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调畅情志、预防保健、注重调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