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同步控制、远期效果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患者7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37例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测定肺功能和各项观察指标,评估远期效果。结果对照组FEV1、FEF50、FEF75低于观察组,有差异(P < 0.05)。对照组VAS评分、DASS评分、NASS评分高于观察组,ACT评分低于观察组,有差异(P < 0.05)。对照组优良率78.38%低于观察组优良率94.59%,有差异(P < 0.05)。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同步控制、远期效果显著,可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AR)伴(不伴)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55例患者,其中AR伴哮喘者40例,均符合免疫治疗入选标准,分为免疫治疗组及对照组。AR伴或不伴哮喘者分别进行观察。免疫治疗组以安脱达屋尘螨疫苗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行单纯对症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初始时记录鼻部及哮喘症状得分、用药得分、生活质量影响程度,1年观察结束后回访以上指标,并进行主观症状改善评价。结果:AR伴哮喘者免疫治疗组治疗1年后其鼻部及哮喘症状得分、用药得分、生活质量影响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差异。对照组中除用药得分外,其余指标治疗1年前后均未见明显差异。AR不伴哮喘者免疫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1年后其鼻部症状得分、用药得分、生活质量影响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但免疫治疗组改善程度强于对照组。结论:AR伴哮喘者在临床上行单纯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而行SIT可取得极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一些国家AR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0%以上,并且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虽然AR并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却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的经济负担。有研究发现AR是哮喘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提出了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方法:对采用安脱达尘螨疫苗制剂进行免疫治疗的2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通过等级评分观察其症状、体征及疗效。结果:对治疗1年以上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等进行统计,治疗16周、6个月、1年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8%、70.4%、62.5%;280例患者治疗1年后停止治疗74例,依从率为73.6%。结论: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规范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种安全性高且有效的对因治疗方法,在变应性鼻炎的综合治疗中值得重视和推广,同时要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来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儿童变应性鼻炎是儿童常见的鼻部疾病,在我国,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为10%~15%,而且有上升趋势,并且已经证实与环境空气污染有密切关系。变应性鼻炎典型症状是打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鼻腔黏膜苍白水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1~3年特异性免疫治疗后,通过患者的症状评估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3例中途退出(治疗未满1年),其余62例经过1~3年特异性免疫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结束时显效25例(40.32%),有效18例(29.03%),无效19例(30.65%),总有效率69.35%。其中25例治疗满1年,显效7例(28%),有效7例(28%),无效11例(44%),有效率56%;2 1例满2年,显效1 0例(4 7.6 2%),有效5例(2 3.8 1%),无效6例(2 8.5 7%),有效率7 1.4 3%;1 6例满3年,显效8例(5 0%),有效6例(3 7.5%),无效2例(1 2.5%),有效率8 7.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变应原明确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亦称脱敏治疗,是目前已知的惟一能够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舌下免疫疗法(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治疗粉尘螨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83例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进行粉尘螨滴剂SLIT,疗程2年.分别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用药评分、肺功能指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水平的变化,并观察SLIT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SLIT治疗2年后,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及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皮肤点刺试验指数和血清特异性IgE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IT治疗期间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粉尘螨滴剂SLIT对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3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接受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3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2年后的症状、体征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经过1年免疫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坚持完成2年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治疗1年时亦有显著降低,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对于该地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常规治疗。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建议完成至少2年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评估尘螨过敏的过敏性鼻炎患儿进行舌下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0年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满6个月的患儿,分析其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鼻部总症状评分(TNSS)、总用药评分(TMS)、症状药物联合评分(CSMS)。 结果 共纳入5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平均(7.7±2.7)岁。治疗前VAS、TNSS、TMS、CSMS评分分别为(5.5±1.6)分、(5.5±2.2)分、(3.0±0.1)分、(4.3±0.6)分,治疗后6个月上述评分分别为(2.5±1.4)分、(2.2±1.6)分、(0.6±1.1)分、(1.2±1.2)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各评分均有下降(P<0.05)。 结论 粉尘螨舌下免疫治疗对于尘螨过敏性鼻炎的患儿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标准化尘螨疫苗对变应性鼻炎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2年皮下免疫治疗,探讨尘螨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纳入58例对尘螨过敏(单一过敏35例,多重过敏23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6、12、24个月,分析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观察记录发生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鼻部症状和哮喘症状评分在治疗6个月后均显著降低(P<0.05),并在2年治疗期内呈持续性下降。治疗2年后,单一过敏患者和多重过敏患者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免疫治疗6、12、24个月后,鼻炎和哮喘的相关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局部反应为主,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皮下免疫治疗是针对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也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SLIT)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62例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采用为期2年的SLIT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粉尘螨和(或)屋尘螨皮肤指数≥3+。治疗前后对患者鼻部症状和小气道功能分别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最大用力呼气流速-容量曲线(MEFV)进行评分测定,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鼻部症状和小气道功能的变化。 结果 SLIT治疗后AR患者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SLIT治疗后AR患者MEFV测定结果中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气25%、50%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EF25%、FEF50%)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 结论 SLIT治疗中-重度持续性AR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变应性鼻炎冲击免疫治疗可短时间内增加变应原疫苗的剂量,快速有效地治疗变应性鼻炎。然而由于对其安全性的担忧,国内外开展此项治疗的并不多。对目前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In anticip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idelines for antigen-specific 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SCIT), we present recommendations that can serve as guiding principles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Methods

Clinical questions (CQs) concerning SCIT were prepared. Literature searches for publications between January 1990 and February 2011 were performed in PubMed, the Cochrane Library, and Japana Centra Revuo Medicina Web version 4. Qualified studi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consolidated, and codified.

Results

We present answers for 13 CQs on the indications, methods, effectiveness and mechanisms of SCIT, with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Conclusion

The guiding principles are intended to be applied to children (≤15 years old) and adults (≥16 years old) with allergic rhinitis (AR). These principles can be used by otorhinolaryngologists for diagnosis of AR, evaluation of severity and rhinoscopic findings, performance of antigen challenge tests, and management of systemic anaphylactic reactions associated with SCI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淋巴结内特异性免疫治疗(ILIT)草花粉诱导的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VIP等电子数据库,纳入诊断为草花粉诱导的AR患者,并接受淋巴结内免疫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包括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症状和药物综合评分、视觉模拟量表。次要结局包括不良事件、生活质量、血清特异性IgE、血清特异性IgG4、皮肤点刺试验和鼻腔激发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纳入9项研究269名受试者,所有研究都包括草花粉过敏原,其中5项研究还包括草和/或桦树花粉过敏原。除1项研究注射间隔时间为2周外,其余均为4周。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ILIT组显著改善视觉模拟量表(P<0.05),而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症状和药物综合评分、杜松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症状和药物综合评分表现出中度异质性(I2=60%)。每4周注射1次过敏原是改善症状和药物联合评分的最佳间隔时间,而加强注射或增加剂量是否能改善临床效果尚无定论。结论 Meta分析显示,ILIT总体上是安全的,但增加注射剂量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应谨慎。ILIT对草花粉诱导的AR视觉模拟量表有显著改善,仍需要更大规模和更长期的试验来标准化治疗方案。ILIT可能在未来的AR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本实验观察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粉尘螨阳性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人,给予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对照组35人行皮下注射脱敏治疗,疗程两年,观察其疗效。结果 舌下含服治疗有效率为80.0%, 皮下注射有效率为77.1%, 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舌下含服治疗变应性鼻炎与皮下注射疗效相似,两种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均较明显。舌下含服治疗安全性高,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周血Treg细胞和IL-10水平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不同疗程特异性脱敏治疗后的差异以及能否预测特异性脱敏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变应性鼻炎(AR)患者60例,随机分配至不同疗程治疗组(12个月治疗组和24个月治疗组)。治疗前后采集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Foxp3+CD4+CD25+细胞)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比例和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检测IL-10水平。结果 AR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AR患者在特异性脱敏治疗后,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相关分析提示外周血IL-10水平与Treg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性。24个月疗程脱敏治疗组比12个月疗程治疗组有效率更高,且24个月疗程患者治疗后其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12个月疗程组。脱敏治疗有效人群治疗后的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而治疗无效人群治疗前后的IL-1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特异性脱敏治疗的疗效;24个月疗程脱敏治疗效果优于12个月疗程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